冀州戰場統領大軍的皇甫嵩在擊破廣宗固守的張梁後,稍作休整,隨後引兵攻打下曲陽。
張寶雖有力戰之心,但這次的漢軍人數太多了,朝庭軍隊加上各地義兵,共十萬大軍大舉壓上,下曲陽本就不是什麽堅城,自然堅守不了。
皇甫嵩大破下曲陽,將張寶斬首示眾,宣告著黃巾叛亂已經進入倒計時,現在還在用兵的地方隻有南麵的朱儁正在圍剿殘部。
劉宏大喜,隨後下詔犒賞諸軍,命皇甫嵩班師迴京,準備封賞功臣。
“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等地的羌人舉事叛亂……”下首的官員通報涼州羌人叛亂,朝野頓時大驚。
劉宏的臉色也很難看,但是因為劉辯前不久才下過羌人生叛的論斷,他已經有了心裏準備,這會兒隻是心情很糟糕,並沒有多少震驚。
甚至在內心深處劉宏還有點欣喜,因為他的兒子早就未卜先知,這證明了他兒子的才能。
一切壞事在執政者眼裏都不是什麽大事,隻要有了心理準備,再大的事情都能承受的住。
“諸卿以為如何?”劉宏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朝臣。
他想不到解決辦法,事實確實是像劉辯說的那樣,朝廷沒有錢糧支撐一場大戰了,沒有錢糧什麽也做不了,劉宏也隻能將木頭投向他的臣子們,想看看這些臣子有什麽解決辦法,會不會比他兒子提出的想法要好。
吵吵嚷嚷半天,最終朝臣還是提出了一條比較可行的辦法,從涼州本地募兵,募兵人員是還未叛亂的羌人還有小月氏人。朝庭再派出將領領導這些湟中義從,讓羌人打羌人,朝庭隻需坐收漁翁之利,如此一來,就能將朝廷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宏聽完也覺得這個是解決的好辦法,但是他兒子的辦法也得用,光靠湟中義從鎮壓還不夠,萬一湟中義從失敗,那三輔地區可就危矣,這些被派過去的義兵也能起到一個保護三輔地區的作用。
長安雖然已經廢棄多年,但是那裏畢竟還埋著七八位漢朝皇帝的陵寢,若是被羌人叛軍占據,天下必然嘩然。
“朕覺得還不夠。”等到群臣商討完畢,劉宏說話了,威嚴的聲線讓群臣直接閉上嘴巴。
“皇甫嵩已然班師迴朝,各地自行募集的將士也無用武之地,朕決意讓這些義兵繼續發揮作用,讓這些人鎮守涼並二州,以固邊境。”
“如今羌人生叛,光是湟中義從還不夠,朕決意讓這些將士鎮守雍涼之間,以防變故,諸卿以為如何?”劉宏掃視群臣,不急不慢的說道。
群臣有些驚訝,怎麽感覺陛下好像早就知道羌人生叛的事情,不然怎麽會這麽快就想出解決辦法。
至於鎮守涼並二州這種鬼話,群臣自然不信,自從熹平六年,護烏桓校尉夏育討伐鮮卑大敗,邊境就開始動亂,之前天子可都是理都不理,坐視邊境糜爛,如今怎麽會有心思再度重視邊境?
難道?
群臣都不是傻子,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猜到劉宏的心思,天子這是準備再度對外用兵了?
朝中沒有人在意羌人生亂,都不覺得羌人叛亂會是什麽大問題,過不了多久就能平定,他們思考的是皇帝的下一步動作。
雖然軍功主義思想被光武帝封印了大半,但是這裏畢竟是大漢,對外戰爭永遠熱忱的大漢,對於軍功有著極大需求的大漢。
“陛下,鎮壓黃巾已經讓國庫空虛,若是召義兵作戰,恐怕無以為繼。”司徒袁隗起身上奏。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相當於隋唐之後的戶部,他的職責就是管錢的,由司徒提出這個反對意見也是合情合理。
朝庭沒錢!
這是擺在明麵上的問題,任何行動都得先考慮這個問題。
光武帝開國後,一改之前大漢的總體戰製度,若有戰事,都是朝庭出錢出糧募集士兵,戰事結束後便可直接解散這些軍隊,朝庭直屬的中央軍和邊軍很少,這樣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軍費上的支出。
凡事有好處必然就有壞處,最直接的一點壞處就是如今朝廷沒錢,自然就征召不了軍隊。
“司徒的考慮我也想到了,義兵人數眾多,若是全部前往雍涼之間也有些大材小用,朕打算讓義兵將領挑選精壯之士,成軍備戰,這樣一來也能減輕國庫負擔。”劉宏開口說道。
縮小人數範圍,朝庭還是能夠負擔的起的。
袁隗見狀,高唿一聲陛下聖明之後也坐到了席位上,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
“諸卿還有何見解?”劉宏看向其他朝臣。
“臣等無異議。”群臣統一了意見。
朝庭肯定要募兵作戰的,陛下既然已經下了決定,而且這個決定還相當不錯,他們自然沒有什麽反對的。
這些人鎮守雍涼之間也是一件好事,涼州亂起來肯定會滋生匪盜,這些人的存在也能讓三輔地區不用擔心匪盜亂竄。
劉宏見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意,他的好大兒還是有點本事的。
下朝不久,劉宏再度下詔嘉獎皇長子,劉辯隻是看了一眼劉宏下發的賞賜,這些東西就又被何皇後收走了,一點也沒有給他留。
劉辯也有些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他沒有開府的權限,甚至沒有自由出入宮禁的權力,他想花錢都沒地方花。
也許別人需要用錢財賄賂宦官,但是他需要向誰賄賂?十常侍在他看來都是期貨死人,其他的宦官又怎麽會被他放在眼裏。
不過他在宦官宮女眼裏還是一個不錯的人,因為皇長子把他們當人看,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欺壓別人。他們本以為皇長子敢咆哮於皇帝必然是一個囂張跋扈的人,但是當真的接觸到皇長子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
皇長子辯待人溫和,從來不會為難他們,也不會因為他們肢體殘缺就小看,更別說欺辱了。一傳十十傳百,劉辯的形象便處於囂張跋扈與平易近人之間來迴橫跳。
張寶雖有力戰之心,但這次的漢軍人數太多了,朝庭軍隊加上各地義兵,共十萬大軍大舉壓上,下曲陽本就不是什麽堅城,自然堅守不了。
皇甫嵩大破下曲陽,將張寶斬首示眾,宣告著黃巾叛亂已經進入倒計時,現在還在用兵的地方隻有南麵的朱儁正在圍剿殘部。
劉宏大喜,隨後下詔犒賞諸軍,命皇甫嵩班師迴京,準備封賞功臣。
“北地郡、安定郡、金城郡、隴西郡枹罕、河關等地的羌人舉事叛亂……”下首的官員通報涼州羌人叛亂,朝野頓時大驚。
劉宏的臉色也很難看,但是因為劉辯前不久才下過羌人生叛的論斷,他已經有了心裏準備,這會兒隻是心情很糟糕,並沒有多少震驚。
甚至在內心深處劉宏還有點欣喜,因為他的兒子早就未卜先知,這證明了他兒子的才能。
一切壞事在執政者眼裏都不是什麽大事,隻要有了心理準備,再大的事情都能承受的住。
“諸卿以為如何?”劉宏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朝臣。
他想不到解決辦法,事實確實是像劉辯說的那樣,朝廷沒有錢糧支撐一場大戰了,沒有錢糧什麽也做不了,劉宏也隻能將木頭投向他的臣子們,想看看這些臣子有什麽解決辦法,會不會比他兒子提出的想法要好。
吵吵嚷嚷半天,最終朝臣還是提出了一條比較可行的辦法,從涼州本地募兵,募兵人員是還未叛亂的羌人還有小月氏人。朝庭再派出將領領導這些湟中義從,讓羌人打羌人,朝庭隻需坐收漁翁之利,如此一來,就能將朝廷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宏聽完也覺得這個是解決的好辦法,但是他兒子的辦法也得用,光靠湟中義從鎮壓還不夠,萬一湟中義從失敗,那三輔地區可就危矣,這些被派過去的義兵也能起到一個保護三輔地區的作用。
長安雖然已經廢棄多年,但是那裏畢竟還埋著七八位漢朝皇帝的陵寢,若是被羌人叛軍占據,天下必然嘩然。
“朕覺得還不夠。”等到群臣商討完畢,劉宏說話了,威嚴的聲線讓群臣直接閉上嘴巴。
“皇甫嵩已然班師迴朝,各地自行募集的將士也無用武之地,朕決意讓這些義兵繼續發揮作用,讓這些人鎮守涼並二州,以固邊境。”
“如今羌人生叛,光是湟中義從還不夠,朕決意讓這些將士鎮守雍涼之間,以防變故,諸卿以為如何?”劉宏掃視群臣,不急不慢的說道。
群臣有些驚訝,怎麽感覺陛下好像早就知道羌人生叛的事情,不然怎麽會這麽快就想出解決辦法。
至於鎮守涼並二州這種鬼話,群臣自然不信,自從熹平六年,護烏桓校尉夏育討伐鮮卑大敗,邊境就開始動亂,之前天子可都是理都不理,坐視邊境糜爛,如今怎麽會有心思再度重視邊境?
難道?
群臣都不是傻子,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猜到劉宏的心思,天子這是準備再度對外用兵了?
朝中沒有人在意羌人生亂,都不覺得羌人叛亂會是什麽大問題,過不了多久就能平定,他們思考的是皇帝的下一步動作。
雖然軍功主義思想被光武帝封印了大半,但是這裏畢竟是大漢,對外戰爭永遠熱忱的大漢,對於軍功有著極大需求的大漢。
“陛下,鎮壓黃巾已經讓國庫空虛,若是召義兵作戰,恐怕無以為繼。”司徒袁隗起身上奏。
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相當於隋唐之後的戶部,他的職責就是管錢的,由司徒提出這個反對意見也是合情合理。
朝庭沒錢!
這是擺在明麵上的問題,任何行動都得先考慮這個問題。
光武帝開國後,一改之前大漢的總體戰製度,若有戰事,都是朝庭出錢出糧募集士兵,戰事結束後便可直接解散這些軍隊,朝庭直屬的中央軍和邊軍很少,這樣可以極大程度的減少軍費上的支出。
凡事有好處必然就有壞處,最直接的一點壞處就是如今朝廷沒錢,自然就征召不了軍隊。
“司徒的考慮我也想到了,義兵人數眾多,若是全部前往雍涼之間也有些大材小用,朕打算讓義兵將領挑選精壯之士,成軍備戰,這樣一來也能減輕國庫負擔。”劉宏開口說道。
縮小人數範圍,朝庭還是能夠負擔的起的。
袁隗見狀,高唿一聲陛下聖明之後也坐到了席位上,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
“諸卿還有何見解?”劉宏看向其他朝臣。
“臣等無異議。”群臣統一了意見。
朝庭肯定要募兵作戰的,陛下既然已經下了決定,而且這個決定還相當不錯,他們自然沒有什麽反對的。
這些人鎮守雍涼之間也是一件好事,涼州亂起來肯定會滋生匪盜,這些人的存在也能讓三輔地區不用擔心匪盜亂竄。
劉宏見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笑意,他的好大兒還是有點本事的。
下朝不久,劉宏再度下詔嘉獎皇長子,劉辯隻是看了一眼劉宏下發的賞賜,這些東西就又被何皇後收走了,一點也沒有給他留。
劉辯也有些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他沒有開府的權限,甚至沒有自由出入宮禁的權力,他想花錢都沒地方花。
也許別人需要用錢財賄賂宦官,但是他需要向誰賄賂?十常侍在他看來都是期貨死人,其他的宦官又怎麽會被他放在眼裏。
不過他在宦官宮女眼裏還是一個不錯的人,因為皇長子把他們當人看,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欺壓別人。他們本以為皇長子敢咆哮於皇帝必然是一個囂張跋扈的人,但是當真的接觸到皇長子的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錯了。
皇長子辯待人溫和,從來不會為難他們,也不會因為他們肢體殘缺就小看,更別說欺辱了。一傳十十傳百,劉辯的形象便處於囂張跋扈與平易近人之間來迴橫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