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漢室宗親,又能有一份報國之心,本王自然想著為其謀一份前程。若是盧公自有用處,那本王也不好奪人所愛。”聽罷劉辯的話語,盧植內心的天平也傾斜些許。
他愈發看不懂劉辯這個皇長子了,才十二歲就這麽妖孽嗎?
“那臣就替我那弟子謝過殿下厚愛,等下我就讓其歸屬於殿下統轄。”盧植笑著說道,同時也開始增加劉備的分量。
劉備前往洛陽跟他求學的時候,正好碰上他上任外郡,因此也沒有怎麽教導過,但是盧植也留下話語,隻要過來跟他求學的他都認,所以劉備也就成為盧植的弟子。
“哦,這劉備還是盧公弟子?果然是名師出高徒,盧公後繼有人也。”劉辯麵色略帶些許驚詫,小小的拍了一個馬屁。
盧植沒有答話,畢竟他的立身之本是海內大儒,至於劉備的治經水平不說也罷,怎麽著也算不上後繼有人。
劉辯又問了一些軍事上的問題,隨後離開了盧植的營帳。
接下來的時間很是無聊,盧植與張角開始僵持,廣宗城並不算什麽大城,但是張角手裏可是有十五萬大軍,就算黃巾戰鬥力低下,那也是據城死守的十五萬人。
而盧植手裏隻有不到四萬人,都是漢軍精銳,盧植也不敢損失太多,消滅張角後還得前往其他地方平叛,甚至還得防備其餘地方的黃巾來援,若是損失太多,必然會導致漢軍大敗,頗通軍事的盧植自然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漢軍開始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而黃巾軍也在切斷壕溝,引水灌入,雙方短時間內沒有大戰的可能,隻有不斷地勾心鬥角。
劉辯沒有急躁,軍事上的事情不能急於求成,將目前的情況老老實實的匯報給宮裏,確保盧植不會被換。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董胖胖剛開始登場就是接替盧植,結果導致漢軍大敗,董卓被治罪,最後交給皇甫嵩擦屁股。
董胖胖也是一個人才,在邊境深耕多年,依靠戰功爬上了西域戊己校尉,這可是比兩千石的大員,最後因為邊境殺人太多導致免職。
沒辦法,誰讓董卓是一個“寒門”“邊境”“武人”呢!
免職的董卓悟了,隨後抓住了司徒袁隗遞出的橄欖枝,成為了袁家的門生故吏,隨後出任並州刺史,現在擔任河東太守。
河東太守這可是司隸地區的太守,比起其他地方的太守無疑要貴重許多。
如果董卓繼續升遷的話,那就會成為九卿之一,也就是一方朝廷巨頭。
隻是董卓沒有一個三公的爹,自己也不是海內大儒,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輩子都成不了三公。
劉辯對董卓倒沒有什麽意見,大漢能鬧到日後那副樣子,董卓有責任,但是皇帝、宦官、朝中公卿大夫、地方世家豪族哪一個沒有責任,董卓隻是這其中的一員罷了。
大漢的崩塌是內部矛盾的激化,土地兼並、皇權與士權、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學曆歧視、地域歧視……
大漢走到今天已經掩蓋不住這些矛盾,眼前的黃巾就是明證,張角隻是一個地方豪族中人,卻能讓大漢七州二十八郡為之起舞,若是沒有世家大族的參與,鬼都不信。
而劉辯之所以不想當太子,也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他壓不住這些矛盾,就算沒有董卓領兵大亂洛陽,他也維持不了幾年。
士人與宦官經過一百多年的鬥爭,既是血海深仇,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劉辯要想掌權,不用宦官肯定不行,士人絕對會弄出一個聖天子垂拱而治的朝庭,甚至取而代之。畢竟袁紹不就說他手裏有一枚象征權力的玉印,恰好等劉辯登基後,他手裏也會有一枚象征權力的玉印。
而用了宦官,那更完蛋,宦官雖然是皇權的衍生,但是現如今的大漢,最大的權貴團體就是宦官及其家族,橫行霸道魚肉鄉裏,宦官在輿論環境裏那是人人得而誅之。
至於大漢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外戚,不提也罷,畢竟大漢四百年最蠢的外戚就是何進,劉辯也根本不抱希望。
“唉。”想到這裏,劉辯不自覺地歎了一口氣。
他怎麽就穿越成劉辯了呢?
親媽是漂亮無腦的皇後,親爹是放棄掙紮直接擺爛的皇帝,舅舅是絕世蠢貨何進大將軍,這種情況下他想逃離這片漩渦都不行,要麽做皇帝,要麽當死鬼。
就算他跟士人投降也不行,他的年紀太大而且身邊有外戚,他的威脅太大了,士人不會讓他待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的,他指不定哪天就會溶於水,換他那個年幼的弟弟上台。
全盤死路!
“殿下,劉備、關羽、張飛求見。”帳外的通傳聲打斷了劉辯的思緒。
劉辯迴過神來,隨口說道:“讓他進來吧。”
“臣劉備/關羽/張飛參見殿下。”劉備三兄弟一進帳,直接行禮說道。
劉辯這段時間也沒閑著,跟舅舅何進通了幾封信,給劉備幾人謀了一個官身,秩比二百石的屯長,隸屬於北中郎將盧植。
畢竟劉辯隻是一個皇子,既沒有封為太子,也沒有被封為諸侯王,不可能有自己的手下,不過由於劉辯已經把人要了過來,所以劉備這些人是聽劉辯之令。
屯長也隻是暫時,等戰事結束之後論功行賞,劉備三人的職位還能提一提,現在隻是讓其擺脫了義兵的處境,劉備已經是感激不盡。
“且起來吧,來人賜座。”劉辯靠在榻上說道。
盡管劉辯的態度懶洋洋的,但是三人一點都不介意,畢竟劉辯真的讓他們有了官身,是他們三人的大恩人。
大恩人表現出這樣的姿態,這就是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難道要劉辯畢恭畢敬的對待他們?
劉備幾人還沒有自大到這種程度,劉辯是皇子,是皇長子,是嫡皇長子,儲君的不二之選,況且劉辯施恩於三人,他們卻沒有什麽可以迴報的。
“謝殿下。”劉備三人說罷,坐到了席位上。
他愈發看不懂劉辯這個皇長子了,才十二歲就這麽妖孽嗎?
“那臣就替我那弟子謝過殿下厚愛,等下我就讓其歸屬於殿下統轄。”盧植笑著說道,同時也開始增加劉備的分量。
劉備前往洛陽跟他求學的時候,正好碰上他上任外郡,因此也沒有怎麽教導過,但是盧植也留下話語,隻要過來跟他求學的他都認,所以劉備也就成為盧植的弟子。
“哦,這劉備還是盧公弟子?果然是名師出高徒,盧公後繼有人也。”劉辯麵色略帶些許驚詫,小小的拍了一個馬屁。
盧植沒有答話,畢竟他的立身之本是海內大儒,至於劉備的治經水平不說也罷,怎麽著也算不上後繼有人。
劉辯又問了一些軍事上的問題,隨後離開了盧植的營帳。
接下來的時間很是無聊,盧植與張角開始僵持,廣宗城並不算什麽大城,但是張角手裏可是有十五萬大軍,就算黃巾戰鬥力低下,那也是據城死守的十五萬人。
而盧植手裏隻有不到四萬人,都是漢軍精銳,盧植也不敢損失太多,消滅張角後還得前往其他地方平叛,甚至還得防備其餘地方的黃巾來援,若是損失太多,必然會導致漢軍大敗,頗通軍事的盧植自然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漢軍開始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而黃巾軍也在切斷壕溝,引水灌入,雙方短時間內沒有大戰的可能,隻有不斷地勾心鬥角。
劉辯沒有急躁,軍事上的事情不能急於求成,將目前的情況老老實實的匯報給宮裏,確保盧植不會被換。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董胖胖剛開始登場就是接替盧植,結果導致漢軍大敗,董卓被治罪,最後交給皇甫嵩擦屁股。
董胖胖也是一個人才,在邊境深耕多年,依靠戰功爬上了西域戊己校尉,這可是比兩千石的大員,最後因為邊境殺人太多導致免職。
沒辦法,誰讓董卓是一個“寒門”“邊境”“武人”呢!
免職的董卓悟了,隨後抓住了司徒袁隗遞出的橄欖枝,成為了袁家的門生故吏,隨後出任並州刺史,現在擔任河東太守。
河東太守這可是司隸地區的太守,比起其他地方的太守無疑要貴重許多。
如果董卓繼續升遷的話,那就會成為九卿之一,也就是一方朝廷巨頭。
隻是董卓沒有一個三公的爹,自己也不是海內大儒,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輩子都成不了三公。
劉辯對董卓倒沒有什麽意見,大漢能鬧到日後那副樣子,董卓有責任,但是皇帝、宦官、朝中公卿大夫、地方世家豪族哪一個沒有責任,董卓隻是這其中的一員罷了。
大漢的崩塌是內部矛盾的激化,土地兼並、皇權與士權、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學曆歧視、地域歧視……
大漢走到今天已經掩蓋不住這些矛盾,眼前的黃巾就是明證,張角隻是一個地方豪族中人,卻能讓大漢七州二十八郡為之起舞,若是沒有世家大族的參與,鬼都不信。
而劉辯之所以不想當太子,也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他壓不住這些矛盾,就算沒有董卓領兵大亂洛陽,他也維持不了幾年。
士人與宦官經過一百多年的鬥爭,既是血海深仇,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劉辯要想掌權,不用宦官肯定不行,士人絕對會弄出一個聖天子垂拱而治的朝庭,甚至取而代之。畢竟袁紹不就說他手裏有一枚象征權力的玉印,恰好等劉辯登基後,他手裏也會有一枚象征權力的玉印。
而用了宦官,那更完蛋,宦官雖然是皇權的衍生,但是現如今的大漢,最大的權貴團體就是宦官及其家族,橫行霸道魚肉鄉裏,宦官在輿論環境裏那是人人得而誅之。
至於大漢的第三股政治力量——外戚,不提也罷,畢竟大漢四百年最蠢的外戚就是何進,劉辯也根本不抱希望。
“唉。”想到這裏,劉辯不自覺地歎了一口氣。
他怎麽就穿越成劉辯了呢?
親媽是漂亮無腦的皇後,親爹是放棄掙紮直接擺爛的皇帝,舅舅是絕世蠢貨何進大將軍,這種情況下他想逃離這片漩渦都不行,要麽做皇帝,要麽當死鬼。
就算他跟士人投降也不行,他的年紀太大而且身邊有外戚,他的威脅太大了,士人不會讓他待在皇帝這個位置上的,他指不定哪天就會溶於水,換他那個年幼的弟弟上台。
全盤死路!
“殿下,劉備、關羽、張飛求見。”帳外的通傳聲打斷了劉辯的思緒。
劉辯迴過神來,隨口說道:“讓他進來吧。”
“臣劉備/關羽/張飛參見殿下。”劉備三兄弟一進帳,直接行禮說道。
劉辯這段時間也沒閑著,跟舅舅何進通了幾封信,給劉備幾人謀了一個官身,秩比二百石的屯長,隸屬於北中郎將盧植。
畢竟劉辯隻是一個皇子,既沒有封為太子,也沒有被封為諸侯王,不可能有自己的手下,不過由於劉辯已經把人要了過來,所以劉備這些人是聽劉辯之令。
屯長也隻是暫時,等戰事結束之後論功行賞,劉備三人的職位還能提一提,現在隻是讓其擺脫了義兵的處境,劉備已經是感激不盡。
“且起來吧,來人賜座。”劉辯靠在榻上說道。
盡管劉辯的態度懶洋洋的,但是三人一點都不介意,畢竟劉辯真的讓他們有了官身,是他們三人的大恩人。
大恩人表現出這樣的姿態,這就是把他們當成了自己人,還有什麽不滿足的?
難道要劉辯畢恭畢敬的對待他們?
劉備幾人還沒有自大到這種程度,劉辯是皇子,是皇長子,是嫡皇長子,儲君的不二之選,況且劉辯施恩於三人,他們卻沒有什麽可以迴報的。
“謝殿下。”劉備三人說罷,坐到了席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