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金佛問心(下)
穿越:人在武俠,修煉飛升 作者:洹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禦川很快被少年的父母請進了家中。
江禦川這才知道,村中之所以各處掛著白幡,是因為一位姓陳的舉人去世了。
這位陳舉人生前是村中最德高望重的長輩,並且一生行善,幫助了許多三河村人。
也正是因為這位陳舉人提出讓各位百姓在富餘的時候,多存糧,這才讓三河村在這三年的旱災中能夠堅挺過來。
可以說,沒有陳舉人,就沒有如今的三河村。
正是因為如此,三河村所有的村民才會全部在這一天披麻戴孝,自發為陳舉人送終。
因為旱災,村民們正苦於無法找到法師為陳舉人舉辦一場法事。
如今看到江禦川到來少年的父母可算是樂壞了,連忙將這個請求說了出來,並表示,隻要江禦川肯為陳舉人做一場法事,村中就會贈送他一大份幹糧。
江禦川表示自己不會做什麽法事,但卻可以在這位陳舉人的靈前日夜誦經,為其來世祈福。
夫妻二人無法替陳舉人家做出選擇,於是帶領江禦川往陳舉人家中走去,打算讓陳舉人的兒子來做最後的決定。
陳舉人的家位於三河村的後方。
夫妻兩人帶著江禦川趕到時,前來吊唁的其他村民剛好散去。
陳舉人的兒子陳鈞聽說有一位雲遊僧人到訪,當即親自出門迎接。
當江禦川看到這位名叫陳鈞的中年男子從走過來時,一時間竟有些怔住了神。
無他,實在是這位陳鈞跟玄曦長得太像了,簡直就是玄曦的年輕版。
這讓江禦川一時間有了種故友重逢的錯覺。
陳鈞先向江禦川揖了一禮,隨後問道:“不知法師如何稱唿?自何方而來?”
江禦川雙手合十迴禮,“小僧法號‘一川’,自幼於錦城南明寺中修行。”
“錦城……一川……您就是傳說中的一川大師?!”
陳鈞眼神瞬間一亮,當即把江禦川跟那兩位村民請進了家中。
“陳某對一川大師一路上的善舉早有耳聞,當今聖上打壓佛道,似一川大師這般心懷民眾佛法精深的高僧,世間已經少有了。”
聽到陳鈞恭維自己,江禦川微微搖搖頭,“天災當前,小僧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至於高僧什麽的,小僧完全當不得。”
緊接著,江禦川便主動表示對陳舉人生前所做之事的欽佩,提出了想要為陳舉人誦經一夜的請求。
陳鈞心中早有此意,眼下見江禦川主動提出,自然是欣然答應。
為了對江禦川的到來表示歡迎,陳舉人當即吩咐家中仆人準備齋飯,打算好好招待一番江禦川。
齋飯結束後,陳鈞又將江禦川請到了書房中暢聊了一番,等到日落時分方才帶著江禦前往靈堂。
來到靈堂後,江禦川盤坐在陳舉人的棺槨前,掏出陪伴了自己一路的佛珠,一邊撚動佛珠,一邊低聲誦經。
江禦川誦經的聲音並不算大,但卻清晰地傳入了在不遠處為陳舉人守靈的陳鈞及及陳鈞的妻子耳中。
伴隨著江禦川誦念的經文,陳鈞夫妻二人的心緒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和與寧靜。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目光中滿是震驚與喜悅。
一夜時間很快過去。
因為江禦川的誦經聲,守靈一夜未曾合眼的陳鈞夫妻竟沒有感到絲毫的疲憊。
深刻體會到江禦川佛法的精深後,陳鈞在江禦川誦經結束後,當即又為江禦川準備了一頓齋飯,並在飯後將江禦川再次請進了書房。
看到陳鈞這一副欲言又止,滿懷心事的樣子,江禦川便知道,此人一定是有什麽事情要求助自己,但卻又有些難以啟齒,於是便主動開口問道:
“陳施主有話不妨直說,若是小僧能夠幫上忙的,小僧絕不推脫。”
“其實是這樣的。”
陳鈞哀歎道:“家父一生行善積德,幫助過許多人,臨終前唯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能夠看到孫子或孫女出世。隻可惜,我與夫人成婚近十載,卻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傳出。期間也曾看過無數醫師,吃過許多方子,但終是無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能滿足父親的遺言,已經是我這個做兒子的不孝,若是再不能為陳家傳宗接代,誕下下一輩,我以後還有什麽顏麵去麵對父親跟列祖列宗!”
說著,陳鈞眼眶濕紅地看向江禦川,“還請一川大師一定要幫幫我啊!”
江禦川並沒有立刻一口應下,隻迴了句盡力而為。
在為陳鈞夫妻兩人診完脈之後,基本可以確定,兩人無法生育與身體沒有任何關係。
江禦川想了想,覺得這幻境既然與佛道有關,那麽他想要幫助陳鈞夫妻二人,或許就可以從這方麵下手,說不準,這也是幻境對他的考驗之一。
於是江禦川向陳鈞要了一塊家中收藏的玉石,用了數天時間,將玉石雕刻出了一尊佛像,緊接著又書寫下一篇經文,與佛像一同交給陳鈞。
收到江禦川親自雕刻的佛像跟手寫的佛經後,陳鈞夫妻二人簡直是感激涕零。並準備嚴格按照江禦川的吩咐,將佛像供奉起來,每日早晚夫妻二人都要對在在佛像前虔誠叩拜,念誦經文。
事情完成之後,江禦川謝絕了陳鈞的挽留,繼續踏上雲遊之路。
又是三年時間過去。
隨著江禦川一路的所作所為,一川法師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在江禦川進入幻境的第五年,江禦川終於走到了皇城腳下。
而在這五年中,旱災的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連續五年的大旱,已經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即便是最繁華的皇城,此刻也是一片蕭條景象,根本看不到多少行人。
誰曾想,江禦川剛踏入皇城沒多久,便看到街道前湧出一大隊士兵,將他圍了起來。
隨之一位領頭的從人群中走出來,目光冷冷地看向江禦川,說了句陛下有請。
話落,也不等江禦川答複,便直接將他硬請進了皇宮中。
對於此刻發生的一切,江禦川絲毫不感到意外。
在這五年的時間裏,他基本已經摸清這個幻境中為何出現連年大旱的情況,其根本原因,就是跟這位皇帝有關。
雖然他已經聽過除陳鈞外,不知多少人說過,當今的皇帝打壓佛道,導致了僧人在本國的地位直線下降,難以生存。
但江禦川卻認為,事情遠不止這麽簡單。
那皇帝做的,很可能比傳言中的還要過分。
這也是他進入皇城的主要原因。
畢竟以他這五年來積攢下來的名氣跟聲望,那皇帝若是真的憎恨佛教,絕對會在他進入皇城的第一時間便有所動作。
而隻有完全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再結合他體內這五年來因為幫助他人、超度亡魂所積攢下來的特殊能量,方才能真正破除幻境。
江禦川這才知道,村中之所以各處掛著白幡,是因為一位姓陳的舉人去世了。
這位陳舉人生前是村中最德高望重的長輩,並且一生行善,幫助了許多三河村人。
也正是因為這位陳舉人提出讓各位百姓在富餘的時候,多存糧,這才讓三河村在這三年的旱災中能夠堅挺過來。
可以說,沒有陳舉人,就沒有如今的三河村。
正是因為如此,三河村所有的村民才會全部在這一天披麻戴孝,自發為陳舉人送終。
因為旱災,村民們正苦於無法找到法師為陳舉人舉辦一場法事。
如今看到江禦川到來少年的父母可算是樂壞了,連忙將這個請求說了出來,並表示,隻要江禦川肯為陳舉人做一場法事,村中就會贈送他一大份幹糧。
江禦川表示自己不會做什麽法事,但卻可以在這位陳舉人的靈前日夜誦經,為其來世祈福。
夫妻二人無法替陳舉人家做出選擇,於是帶領江禦川往陳舉人家中走去,打算讓陳舉人的兒子來做最後的決定。
陳舉人的家位於三河村的後方。
夫妻兩人帶著江禦川趕到時,前來吊唁的其他村民剛好散去。
陳舉人的兒子陳鈞聽說有一位雲遊僧人到訪,當即親自出門迎接。
當江禦川看到這位名叫陳鈞的中年男子從走過來時,一時間竟有些怔住了神。
無他,實在是這位陳鈞跟玄曦長得太像了,簡直就是玄曦的年輕版。
這讓江禦川一時間有了種故友重逢的錯覺。
陳鈞先向江禦川揖了一禮,隨後問道:“不知法師如何稱唿?自何方而來?”
江禦川雙手合十迴禮,“小僧法號‘一川’,自幼於錦城南明寺中修行。”
“錦城……一川……您就是傳說中的一川大師?!”
陳鈞眼神瞬間一亮,當即把江禦川跟那兩位村民請進了家中。
“陳某對一川大師一路上的善舉早有耳聞,當今聖上打壓佛道,似一川大師這般心懷民眾佛法精深的高僧,世間已經少有了。”
聽到陳鈞恭維自己,江禦川微微搖搖頭,“天災當前,小僧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至於高僧什麽的,小僧完全當不得。”
緊接著,江禦川便主動表示對陳舉人生前所做之事的欽佩,提出了想要為陳舉人誦經一夜的請求。
陳鈞心中早有此意,眼下見江禦川主動提出,自然是欣然答應。
為了對江禦川的到來表示歡迎,陳舉人當即吩咐家中仆人準備齋飯,打算好好招待一番江禦川。
齋飯結束後,陳鈞又將江禦川請到了書房中暢聊了一番,等到日落時分方才帶著江禦前往靈堂。
來到靈堂後,江禦川盤坐在陳舉人的棺槨前,掏出陪伴了自己一路的佛珠,一邊撚動佛珠,一邊低聲誦經。
江禦川誦經的聲音並不算大,但卻清晰地傳入了在不遠處為陳舉人守靈的陳鈞及及陳鈞的妻子耳中。
伴隨著江禦川誦念的經文,陳鈞夫妻二人的心緒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和與寧靜。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目光中滿是震驚與喜悅。
一夜時間很快過去。
因為江禦川的誦經聲,守靈一夜未曾合眼的陳鈞夫妻竟沒有感到絲毫的疲憊。
深刻體會到江禦川佛法的精深後,陳鈞在江禦川誦經結束後,當即又為江禦川準備了一頓齋飯,並在飯後將江禦川再次請進了書房。
看到陳鈞這一副欲言又止,滿懷心事的樣子,江禦川便知道,此人一定是有什麽事情要求助自己,但卻又有些難以啟齒,於是便主動開口問道:
“陳施主有話不妨直說,若是小僧能夠幫上忙的,小僧絕不推脫。”
“其實是這樣的。”
陳鈞哀歎道:“家父一生行善積德,幫助過許多人,臨終前唯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能夠看到孫子或孫女出世。隻可惜,我與夫人成婚近十載,卻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傳出。期間也曾看過無數醫師,吃過許多方子,但終是無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能滿足父親的遺言,已經是我這個做兒子的不孝,若是再不能為陳家傳宗接代,誕下下一輩,我以後還有什麽顏麵去麵對父親跟列祖列宗!”
說著,陳鈞眼眶濕紅地看向江禦川,“還請一川大師一定要幫幫我啊!”
江禦川並沒有立刻一口應下,隻迴了句盡力而為。
在為陳鈞夫妻兩人診完脈之後,基本可以確定,兩人無法生育與身體沒有任何關係。
江禦川想了想,覺得這幻境既然與佛道有關,那麽他想要幫助陳鈞夫妻二人,或許就可以從這方麵下手,說不準,這也是幻境對他的考驗之一。
於是江禦川向陳鈞要了一塊家中收藏的玉石,用了數天時間,將玉石雕刻出了一尊佛像,緊接著又書寫下一篇經文,與佛像一同交給陳鈞。
收到江禦川親自雕刻的佛像跟手寫的佛經後,陳鈞夫妻二人簡直是感激涕零。並準備嚴格按照江禦川的吩咐,將佛像供奉起來,每日早晚夫妻二人都要對在在佛像前虔誠叩拜,念誦經文。
事情完成之後,江禦川謝絕了陳鈞的挽留,繼續踏上雲遊之路。
又是三年時間過去。
隨著江禦川一路的所作所為,一川法師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在江禦川進入幻境的第五年,江禦川終於走到了皇城腳下。
而在這五年中,旱災的情況絲毫沒有好轉。
連續五年的大旱,已經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即便是最繁華的皇城,此刻也是一片蕭條景象,根本看不到多少行人。
誰曾想,江禦川剛踏入皇城沒多久,便看到街道前湧出一大隊士兵,將他圍了起來。
隨之一位領頭的從人群中走出來,目光冷冷地看向江禦川,說了句陛下有請。
話落,也不等江禦川答複,便直接將他硬請進了皇宮中。
對於此刻發生的一切,江禦川絲毫不感到意外。
在這五年的時間裏,他基本已經摸清這個幻境中為何出現連年大旱的情況,其根本原因,就是跟這位皇帝有關。
雖然他已經聽過除陳鈞外,不知多少人說過,當今的皇帝打壓佛道,導致了僧人在本國的地位直線下降,難以生存。
但江禦川卻認為,事情遠不止這麽簡單。
那皇帝做的,很可能比傳言中的還要過分。
這也是他進入皇城的主要原因。
畢竟以他這五年來積攢下來的名氣跟聲望,那皇帝若是真的憎恨佛教,絕對會在他進入皇城的第一時間便有所動作。
而隻有完全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再結合他體內這五年來因為幫助他人、超度亡魂所積攢下來的特殊能量,方才能真正破除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