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命壽粗略估算了一下,箱子裏至少有五千兩左右的白銀。


    對他來說已經不少。


    俗話說拿人錢財與人消災。


    他收了朝鮮國王的好處,就要給對方解決麻煩。


    否則對方下次就不送了。


    鄭命壽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用一副居高臨下的語氣說道:“既然朝鮮百姓也有困難,那本官就上疏皇上請求少征些軍糧。”


    李淏連忙道謝:“多謝鄭大人幫忙!”


    二人又寒暄了一會,鄭命壽起身告辭。


    在離開前,他對著李淏低聲說道:“五萬石糧食總能湊齊吧?”


    “能!能!”李淏連說兩個能字。


    相較於之前的十萬石糧食,任務直接減半。


    這太可以了。


    鄭命壽繼續說道:“那就提前準備好五萬石糧食,我的奏疏皇上一般不會駁迴。”


    “多謝鄭大人!”李淏再次道謝。


    鄭命壽點點頭,讓隨從扛著銀子與他一起離開。


    目送鄭命壽遠去後,朝鮮國王李淏立刻對著身邊的人說道:“急召京畿守禦廳守禦使,延城君李時昉進宮。”


    不等傳話的侍衛離開,外麵有人來報:“啟稟主上,延城君李時昉求見。”


    “快讓他進來。”


    在昌德宮的一間偏殿內,君臣二人相見。


    看著李淏苦大仇深的樣子,李時昉施禮問道:“主上為何悶悶不樂?”


    (主上是朝鮮臣民對朝鮮國王的稱唿。)


    李淏指著北邊說道:“韃子派使者前來索要十萬石糧草,我好說歹說再加上行賄,暫時被免去了五萬石糧食,剩下的五萬石要在半個月內備齊並送往八旗營地,否則就要兵戎相見了。”


    (韃子是朝鮮內部對建奴的稱唿。)


    李時昉問:“主上的意思是?”


    李淏迴答:“我的意思是問問你有幾成把握!”


    “什麽把握?”


    “當然是擊敗韃子的把握。”


    李時昉掐著手指頭算了好一會才慢慢迴答:“臣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有什麽就說什麽,不必遮遮掩掩。”


    李時昉深吸一口氣:“幾乎毫無勝算。”


    李淏沉默許久後問道:“我記得京畿守禦廳有精兵三萬,而韃子隻有一萬多人,怎麽會一點勝算也沒有?”


    李時昉解釋道:“韃子確實隻有一萬多人,但幾乎都是騎兵,且全員披甲。京畿守禦廳的三萬人都是步兵,火器雖多,披甲率不足三成!若是攻城守城,還能一戰。若是野戰,恐怕一陣箭雨就會被擊敗。”


    “就算打贏了野戰,咱們的步兵也追不上韃子的騎兵,無法擴大戰果。”


    步兵打騎兵的尷尬之處就在這裏。


    打贏了追不上,無法擴大戰果。


    打輸了跑不掉,會被對方的騎兵追殺。


    李淏無奈地說道:“給韃子送糧食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李時昉問:“主上的意思是?”


    “還是那件事。”


    “主上想問哪件事?”


    李淏瞪了他一眼,“當然是歸順大明的事!”


    “哎!”李時昉歎息一聲:“使者剛剛返迴,他說大明還是不肯接受咱們的歸順。”


    李淏十分失望道:“這...這到底是為什麽呀?為什麽不接受咱們的歸順?難道大明皇帝陛下喜歡打仗?”


    “肯定不是!”李時昉搖頭否認道:“如果喜歡打仗,平遼大軍主力早就入朝作戰了。可是他們沒有,而是屯兵邊境不停襲擾。”


    “難道...”李淏仰頭望向宮殿的頂部:“大明要等待時機,將朝鮮國變成他們的一個行省嗎?如果真是那樣我也認了,當大明的王爺總比當韃子的狗強!”


    李時昉壓低聲音:“主上先不要多想,大明那邊的情況要比咱們知道的更複雜。”


    “怎麽迴事?”


    “據剛從大明迴來的使者說,京師百姓都在盛傳大明皇帝已經患病。”


    李淏頓時一愣:“大明皇帝陛下病了?消息確鑿嗎?”


    李時昉點頭:“這個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大明皇帝陛下不但一個多月沒上朝,而且某天深夜還急召禦醫進宮,所以京師百姓都在盛傳陛下已經患病的消息。”


    “病了...”李淏大驚失色:“可不能病啊!眼看就要徹底消滅韃子,若大明皇帝陛下真的病了,平遼大軍會受到影響甚至退兵。如此一來,韃子就會緩過這口氣,度過眼前的危機。”


    李時昉不知如何迴答,隻能站在原地不說話。


    崇禎患病與否不是他能控製的。


    過了一會,李淏咬著牙說道:“宮裏有一根百年山參,你讓使者帶著山參再去一趟大明,務必交給陛下。”


    “臣遵命。”李時昉轉身就要走。


    “等等,”李淏又將他喊停,“你迴去後準備好五萬石糧草,時間一到就給韃子送去。不到萬不得已,咱們還是不要激怒韃子。”


    “是。”李時昉施禮告辭。


    崇禎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朝鮮鹹鏡道甲州。


    八旗營地內,多爾袞坐在火盆旁烤火。


    洪承疇和範文程站在他的左手邊,吳三桂站在右手邊。


    蘇克薩哈守在門口,似乎在防備著什麽。


    “皇上恕罪!”吳三桂跪地說道:“臣的本意是引誘明軍深入,然後伏兵四起吃掉那夥明軍,隻可惜...臣麾下兵馬見到明軍後毫無鬥誌,紛紛投降。臣計劃失敗,隻能撤了迴來。”


    多爾袞咬著牙問:“損失了多少兵馬?”


    吳三桂扭扭捏捏,不敢說出來。


    蘇克薩哈在旁邊說道:“皇上,平西王出征的時候帶了三千兵馬,迴來的時候隻剩下不到兩千人。”


    多爾袞有些吃驚:“損失了一千多人?”


    “差不多。”


    多爾袞本打算斥責幾句,但想了想又覺得沒有意義。


    在進入朝鮮後,每天都有士兵逃跑。


    吳三桂的人在跑,滿蒙漢八旗兵也在跑。


    現在的大清高層沒有目標。


    中層看不到希望。


    底層士兵吃不飽肚子。


    不跑才怪。


    多爾袞拍了拍吳三桂的肩膀:“平西王雖然吃了敗仗,但忠心可嘉,再接再厲!”


    “多謝皇上!”吳三桂再次跪地叩首。


    就在吳三桂打算離開的時候,尚可喜麵帶笑容走了進來。


    他一邊走一邊喊:“好消息,好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盲寫小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盲寫小說並收藏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