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知縣大人的話,城中百姓要求打開城門,不許阻攔他們進城出城。城外也聚集了不少百姓,要求進城交易。”縣衙差役畢恭畢敬的迴答道。


    孔弘毅眉頭緊鎖。


    自從得知建奴攻下濰陽後,他便下令讓全城戒嚴,防止被建奴突襲。


    可一連封城十多天,也沒看到建奴的影子。


    這下可倒好。


    城中百姓缺糧缺菜以及其他各種物資,城外百姓有糧有菜,商隊運輸了大量物資,卻無法進城進行販賣。


    民怨越積越深,導致百姓們開始在縣衙前聚集。


    “廢物!全是廢物!”孔弘毅站起身,在縣衙裏麵來迴踱步。


    踱步的同時,他不停地看向大堂後麵。


    表麵上他看的是一堵牆,實際上看的是牆後麵的孔府內宅。


    那裏住著一位他惹不起的人物:衍聖公孔胤植。


    孔府有九進庭院,三路布局。分別是東路,西路和中路。


    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衍聖公就住在內宅之中。


    按理說知縣貴為一縣之主,對衍聖公隻需敬佩即可,不必懼怕。


    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


    早在唐懿宗時期,朝廷為了方便管理孔府事務,便任命孔氏四十代孫,文宣公孔續為曲阜縣令。


    (唐朝開元年間追封孔子諡號“文宣王”,孔子後裔封爵“文宣公”,宋襲唐製。)


    隨後曲阜縣令一職便和文宣公的爵位一起世襲。


    宋至和二年,宋仁宗改封至聖文宣王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


    孔宗願被封為第一代衍聖公的同時,也世襲了曲阜縣令一職。


    這個世襲製度一直延續到元大德十一年。


    孔思誠襲封衍聖爵位,因支庶襲封,為族人不服,後又被解除爵位,但是保留了世襲知縣。


    自此,衍聖公和曲阜知縣便不再是同一人。


    雖然不再是同一個人,但是衍聖公的爵位,以及曲阜知縣的世襲製度被保留下來,直到洪武七年。


    (查資料查的頭疼!!!)


    洪武七年,時任孔氏族長孔涇控告世襲知縣孔希大做不法之事,經調查有幾件屬實。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孔希大免職,命孔克伸為曲阜縣令。


    自此之後,曲阜知縣由世襲製變為世職製。


    簡單來說,之後的縣令雖然依然姓孔。但並非靠血緣繼承,而是靠衍聖公的保舉產生。


    孔弘毅能當上這個曲阜知縣,全憑衍聖公孔衍植保舉。


    一旦外麵的聚集的百姓吵到了衍聖公,他這個知縣肯定會受到牽連。


    走了兩步後,孔弘毅停下腳步看向堂外。


    堂外的百姓越聚越多,隱約間有亂起來的趨勢。


    孔弘毅知道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必須做點什麽。


    打開城門?


    他可沒那個膽子!


    百姓們挨餓不是什麽大事,如果被建奴混進來,事情就麻煩了。


    想到這,他對著大堂裏麵的差役喊道:“來人,把外麵帶頭鬧事的抓進大牢。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咱們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知縣大人,外麵的百姓有數百之眾,看不出誰是帶頭的。”


    “這...這可如何是好?”眼看事情越鬧越大,孔弘毅站不住了,再次在大堂裏來迴踱步。


    片刻後,孔弘毅眼前閃過一道精光:“去外麵告訴那些百姓,就說本官稍後會去城北巡視城防,讓他們去那裏集合。”


    “不必了。”


    大堂後麵傳來一道渾厚且深沉的聲音。


    孔弘毅迴頭定睛一看,冷汗直流。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坦之子,衍聖公孔胤植。


    (孔子後人取名按字排輩始於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因洪武元年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又把“希”和“言”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


    (崇禎繼位後根據孔胤植請求,又賜字“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雖然按照輩分來講孔弘毅比孔胤植大了四輩,但他的權力來自孔胤植。


    權力向來隻對權力的來源負責,孔弘毅也不例外。


    他對著孔胤植拱手施禮:“迴衍聖公的話,衙門外有百姓鬧事,我這就去處理。”


    衍聖公在宋代時位同八品,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


    孔弘毅隻是七品縣令,對著孔胤植施禮符合禮法。


    孔胤植頭戴梁冠,身穿大紅赤羅衣,內襯白紗中單,腳踩雲頭履。


    腰間係著藍素緞玉帶,上掛雕龍紋玉佩。


    國字臉上長著一雙濃眉大眼,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給人一種親和的感覺。


    孔胤植繼續說道:“你連續封城十數日,城中百姓餘糧不多,飽受饑餓之苦。你有兩個選擇,要麽開倉放糧,要麽開城放人。”


    “這...”孔弘毅有些猶豫。


    曲阜歸兗州府管轄,想要開倉放糧需要請示兗州知府。


    曲阜沒災沒荒,兗州知府肯定不會同意他放糧。


    而且派出城送信的差人走不了多遠,就會被城外的百姓圍住要個說法。


    “迴衍聖公的話,曲阜目前的情況達不到開放放糧的程度。”


    “那就開城放人!”孔胤植帶著怒氣說道。


    他可是衍聖公!


    孔子後人!


    百姓和讀書人為什麽追捧他?


    說白了就是相信他這個衍聖公能給讀書人和百姓帶來好處!


    讀書人索要的好處是入朝為官,百姓們索要的好處跟著他能吃飽穿暖!


    現在堂堂曲阜,孔子故裏竟然發生了百姓挨餓的事。


    這要是傳出去,讀書人怎麽看?百姓們又怎麽想?


    豈不是打他這個衍聖公的臉?


    曲阜知縣孔弘毅咽了口唾沫,無奈地迴答道:“建奴前些日子剛剛攻下濰陽縣,後又聽聞攻下了距此不足二百裏的費縣,直奔曲阜而來。”


    “為了保一城百姓平安,我不得不下令封城。”


    “荒謬!”孔胤植斥責起來,“若真想保一城百姓平安,為什麽不放任他們逃跑,反而將他們關進城中,不得出入?”


    “你強行把百姓留在城中,目的就是在建奴攻城時讓他們幫著守城,是也不是?”


    被揭穿的孔弘毅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他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低著頭,任憑孔胤植斥責。


    罵夠了之後,孔胤植屏退左右,低聲問道:“曲阜現在有多少守軍?武器甲胄又有多少?朝廷拖欠的軍餉補發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盲寫小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盲寫小說並收藏大明:穿越崇禎帝,開局一根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