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樸點點頭,又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開始了講述。前麵卻是徐、文二人之前吳邦和在疏影樓都已聽過的事情。或許這段故事早已在大街小巷流傳開來,聽者大多並沒有太多關注,不耐煩的李明月更是叫道:“王大人,我們都還餓著肚子呢,麻煩你直接講重點,皇上是怎麽被扣留的?”
王樸卻沒有理會他,依舊是動容地講述事情的經過。他作為官方的言論,並不似徐、文二人先前聽過的那樣,帶有一些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是以很快就說到了天子到了青城,金人想要另立君主。
此時,王樸將已經空空如也的碗又『舔』了『舔』,接著講述道:“幾天後,皇上自金兵大營迴城,城中上至士大夫和將官,下到黎民百姓,都迎接拜見。皇上掩麵大哭:‘宰相誤我!’然後,又到延福宮去見太上皇,奏道:‘金人不承認朕和父皇,如今隻有立在外的九弟為王,延續祖宗社稷。’康王生母韋妃就在一旁,說道:‘金人的誌向肯定不在於另立君王,一定還會所求更多!’”
“果不其然,等到皇上迴宮,金國就派來了使者,要求索取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邊湊金銀的過程中,貪得無厭的金賊第二天就提了新的要求,索要了七千匹馬和少女一千五百多人。可以想象,女子過去都是充作後宮,宮女不肯出宮,很多都跳入池中而死。皇上無可奈何之下值得選擇了割地的辦法,派劉韐、陳過庭、折彥質等人為割地使,將河北、河東忍痛讓給金人。然後,又派歐陽珣等人手持詔書前往各地,讓他們受降。歐陽珣到了深州後,痛哭著對城牆上的守軍道:‘朝廷被『奸』臣所害,以至於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我今天是來求死的,諸君應當互相勉勵,報效國家!’金人聽後大怒,將歐陽珣押到燕京,竟……竟然用火將這樣一個忠義之士燒死……
“真是豈有此理,這金韃子欺負到大宋頭上來了!”劉正彥臂上青筋暴起,怒道。“那勤王的軍隊呢?”苗傅顯得理智一些,問道,“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金兵來犯,不是被將士給打退了麽?”
“去年不也是因為有菁兒在麽?要不是沒有她的獻策和李大人的執著,恐怕上一次京城就保不住了!”徐晟心下暗道,“不過金賊這獅子大口也開得太大了,上次賠了多少,今番恐怕是隻多不少!”心想著下來問問文菁,她必然記得去年金人索要了多少金銀。
王樸長歎後,道:“勤王軍有是有的,可被那個不學無術的賊道人在京城胡『亂』一弄,就算有再多的勤王軍隊,又有什麽用呢?”
“上次勤王迴去後,種師道病死,種師中也在救援太原的過程中力戰而死,西北軍一下子變得群龍無首,因為又有西夏在邊關蠢蠢欲動的原因,範致虛隻匯集其中的了一部分,號稱十萬入援,到達潁昌後,聽說京城已攻破,又與一些從其他地方來的合成一路,誰知在鄧州的千秋鎮,卻被賊將婁室用騎兵衝擊,不戰而潰。我大宋最為精銳的西北軍如此,其他地方來的援軍不提也罷!
“精銳啊精銳!”劉正彥憤憤道,“居然麵對金狗的騎兵會如此不堪一擊!”
王樸接著說道:“歐陽珣等人受降不成,已經激怒了金人。皇上迫不得已,隻得再派聶昌、耿南仲出京。”“耿南仲?”徐晟忽覺得對這個名字有幾分耳熟,心下自問道,“想起來了,那不是太子太傅嗎,天子的老師尚且如此,那朝廷還有救嗎?”
王樸道:“或許是受了之前歐陽大人的激勵,河北、河東的軍民堅守城池,不肯接受割地的詔令!”這是唯一能振奮人心的消息,講到這一句是,他的語氣中竟然帶了幾分激動。
“好樣的!如果我大宋男兒人人如此,又何懼金狗?”劉正彥同樣受到了歡欣鼓舞,叫道。
王樸又道:“沒過兩天,金人就索取金帛急切,再次邀請皇上前往大營。好不容易脫身的聖上如何能再次落入敵人的手中,對此表示為難!”由於麵前並沒有水,他漸漸變得口幹舌燥,但已差不多說到慷慨激昂之處,如何能停得下來,反而變得咬牙切齒道:“隻可惜,皇上身邊盡是小人和無能之輩,尚書何栗就認為沒有危險,勸天子前去!”
“那何栗不是之前還要提出要和金人巷戰的麽,怎麽此時變得這般目光短淺?”文菁想到前幾天在疏影樓聽到的話,心中暗道。
“皇上帶著何栗和李若水等人再次前往青城,出城的過程中,有百姓數萬人挽留道:‘陛下不可出城!’同時嚎哭著不讓皇上前去。隨行的範瓊卻道:‘聖上現在早上出去,傍晚就可以返迴了,爾等愚民不要在此誤了大事!’百姓憤憤不已,向他扔瓦塊,範瓊居然命將士用刀砍斷了百姓挽留車轅的手臂!
“這狗官沒有能力也就罷了,當真也是無道至極!”徐晟終於忍不住,罵道。
“到這個時候,我大宋隻剩下幾個屈指可數的肱骨之臣還在抗爭了!”王樸心有不甘道,“之前的割地使差不多這個時候到達金營,金人派仆『射』*來勸降,劉韐大義凜然道:‘苟且偷生事奉二姓國君,這是劉某至死也不會做的事情!’*勸道:‘與其白白死了,不如取一筆富貴。’劉韐仰天大喊道:‘沒有這樣的事!’在紙片上寫下親筆:‘金人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作為絕命書報知子嗣,沐浴更衣,飲酒後自縊而死。燕雲百姓感歎劉韐的忠君愛國之心,將他安葬在西岡。”
聽到這裏,本來一直心不在焉的李、趙二人也終於感懷,因先前的行為而感到慚愧地低下頭去。他們雖然是紈絝子弟,但同樣也是一個大宋子民,對於這亡國之痛,盡管不能感同身受,卻也會暗暗同情。
王樸卻沒有理會他,依舊是動容地講述事情的經過。他作為官方的言論,並不似徐、文二人先前聽過的那樣,帶有一些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是以很快就說到了天子到了青城,金人想要另立君主。
此時,王樸將已經空空如也的碗又『舔』了『舔』,接著講述道:“幾天後,皇上自金兵大營迴城,城中上至士大夫和將官,下到黎民百姓,都迎接拜見。皇上掩麵大哭:‘宰相誤我!’然後,又到延福宮去見太上皇,奏道:‘金人不承認朕和父皇,如今隻有立在外的九弟為王,延續祖宗社稷。’康王生母韋妃就在一旁,說道:‘金人的誌向肯定不在於另立君王,一定還會所求更多!’”
“果不其然,等到皇上迴宮,金國就派來了使者,要求索取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這邊湊金銀的過程中,貪得無厭的金賊第二天就提了新的要求,索要了七千匹馬和少女一千五百多人。可以想象,女子過去都是充作後宮,宮女不肯出宮,很多都跳入池中而死。皇上無可奈何之下值得選擇了割地的辦法,派劉韐、陳過庭、折彥質等人為割地使,將河北、河東忍痛讓給金人。然後,又派歐陽珣等人手持詔書前往各地,讓他們受降。歐陽珣到了深州後,痛哭著對城牆上的守軍道:‘朝廷被『奸』臣所害,以至於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我今天是來求死的,諸君應當互相勉勵,報效國家!’金人聽後大怒,將歐陽珣押到燕京,竟……竟然用火將這樣一個忠義之士燒死……
“真是豈有此理,這金韃子欺負到大宋頭上來了!”劉正彥臂上青筋暴起,怒道。“那勤王的軍隊呢?”苗傅顯得理智一些,問道,“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金兵來犯,不是被將士給打退了麽?”
“去年不也是因為有菁兒在麽?要不是沒有她的獻策和李大人的執著,恐怕上一次京城就保不住了!”徐晟心下暗道,“不過金賊這獅子大口也開得太大了,上次賠了多少,今番恐怕是隻多不少!”心想著下來問問文菁,她必然記得去年金人索要了多少金銀。
王樸長歎後,道:“勤王軍有是有的,可被那個不學無術的賊道人在京城胡『亂』一弄,就算有再多的勤王軍隊,又有什麽用呢?”
“上次勤王迴去後,種師道病死,種師中也在救援太原的過程中力戰而死,西北軍一下子變得群龍無首,因為又有西夏在邊關蠢蠢欲動的原因,範致虛隻匯集其中的了一部分,號稱十萬入援,到達潁昌後,聽說京城已攻破,又與一些從其他地方來的合成一路,誰知在鄧州的千秋鎮,卻被賊將婁室用騎兵衝擊,不戰而潰。我大宋最為精銳的西北軍如此,其他地方來的援軍不提也罷!
“精銳啊精銳!”劉正彥憤憤道,“居然麵對金狗的騎兵會如此不堪一擊!”
王樸接著說道:“歐陽珣等人受降不成,已經激怒了金人。皇上迫不得已,隻得再派聶昌、耿南仲出京。”“耿南仲?”徐晟忽覺得對這個名字有幾分耳熟,心下自問道,“想起來了,那不是太子太傅嗎,天子的老師尚且如此,那朝廷還有救嗎?”
王樸道:“或許是受了之前歐陽大人的激勵,河北、河東的軍民堅守城池,不肯接受割地的詔令!”這是唯一能振奮人心的消息,講到這一句是,他的語氣中竟然帶了幾分激動。
“好樣的!如果我大宋男兒人人如此,又何懼金狗?”劉正彥同樣受到了歡欣鼓舞,叫道。
王樸又道:“沒過兩天,金人就索取金帛急切,再次邀請皇上前往大營。好不容易脫身的聖上如何能再次落入敵人的手中,對此表示為難!”由於麵前並沒有水,他漸漸變得口幹舌燥,但已差不多說到慷慨激昂之處,如何能停得下來,反而變得咬牙切齒道:“隻可惜,皇上身邊盡是小人和無能之輩,尚書何栗就認為沒有危險,勸天子前去!”
“那何栗不是之前還要提出要和金人巷戰的麽,怎麽此時變得這般目光短淺?”文菁想到前幾天在疏影樓聽到的話,心中暗道。
“皇上帶著何栗和李若水等人再次前往青城,出城的過程中,有百姓數萬人挽留道:‘陛下不可出城!’同時嚎哭著不讓皇上前去。隨行的範瓊卻道:‘聖上現在早上出去,傍晚就可以返迴了,爾等愚民不要在此誤了大事!’百姓憤憤不已,向他扔瓦塊,範瓊居然命將士用刀砍斷了百姓挽留車轅的手臂!
“這狗官沒有能力也就罷了,當真也是無道至極!”徐晟終於忍不住,罵道。
“到這個時候,我大宋隻剩下幾個屈指可數的肱骨之臣還在抗爭了!”王樸心有不甘道,“之前的割地使差不多這個時候到達金營,金人派仆『射』*來勸降,劉韐大義凜然道:‘苟且偷生事奉二姓國君,這是劉某至死也不會做的事情!’*勸道:‘與其白白死了,不如取一筆富貴。’劉韐仰天大喊道:‘沒有這樣的事!’在紙片上寫下親筆:‘金人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作為絕命書報知子嗣,沐浴更衣,飲酒後自縊而死。燕雲百姓感歎劉韐的忠君愛國之心,將他安葬在西岡。”
聽到這裏,本來一直心不在焉的李、趙二人也終於感懷,因先前的行為而感到慚愧地低下頭去。他們雖然是紈絝子弟,但同樣也是一個大宋子民,對於這亡國之痛,盡管不能感同身受,卻也會暗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