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想起清啞來,再顧不上管這事,趕緊去找。


    大哥忙上來,領著他們去福兒家見清啞。


    隔著房門,親耳聽見清啞聲音,阮秀等人不禁喜極而泣。


    清啞聽說他們和細腰細妹失散了,再躺不住。


    細腰細妹是她貼身丫鬟,若無事肯定會來找她。


    怎麽武功高的細腰不見了,細妹也不見了,阮秀等男兒除了受些腿腳傷外都無事,還找來了呢?


    她不顧頭暈爬起來,在堂屋坐了,細問詳情。


    原來她跳水後,那幾個漢子自然要追趕,細腰便竭力阻攔。一番糾纏混戰後,眾人再看河麵,已經不見她身影。有人問賣魚的那大哥。大哥滿臉茫然,說剛才還看見的,他隻顧看他們打架忘了神,不知這會子去哪了。雙方想當然都以為清啞上岸了,隻不知在何處上的岸。


    於是一方尋找,一方再阻攔,再次混戰。


    混戰中,細腰和細妹很快跑不見。


    這是阮秀等人的說辭。


    賣魚大哥忙過來告訴清啞說,他看見那兩個姑娘邊打邊跑,打的是不讓對方安心找人的主意,沒有受傷也沒有被捉,叫她放心。


    放心?


    清啞如何能放心!


    阮秀羞慚萬分,恨不能以死謝罪才好。


    在家早晚跟請來的師傅練武,也算勤勤懇懇,對付三五個莊稼漢不在話下,走在村裏便神氣活現,自以為了不起了。誰知真遇了事,竟一點不能抵擋,害得姑娘跳水不說。連細腰姑娘也不見了。


    他要如何向東家交代?


    正一籌莫展之際,先前去觀音廟找福兒的男娃跑進來,把一張摺疊的字紙和一個金葫蘆耳墜交給清啞,說是一個叔叔叫給的。


    清啞見了那耳墜,心裏便一驚。


    再看了紙條,更不好了。


    她一向安靜,此時也沒有驚慌失措。


    但眼中微波乍起。顯示她不同尋常心境。


    青年漢子站在她附近。瞄了一眼那字紙,頓時瞭然:細妹落入對方手中,叫清啞乘船去五裏外的江麵相見。


    他見她靜靜沉思。不由心急如焚。


    仿佛擔心她做出什麽決定一般,他不等心裏那個念頭醞釀周全,便低聲急切問道:「姑娘可願意信我?」


    清啞聞聲看向他,沒有遲疑地點頭。


    若不信任。她也不會在危急時刻把自己交給他了。


    他道:「姑娘若信我,便聽我安排如何?」


    這次清啞沒有點頭。而是靜待下文。


    青年漢子會意,鄭重道:「姑娘切莫上當!他們看準了姑娘心性善良,以此誘惑姑娘前去。姑娘若去了,不但不能救出丫鬟。還搭上自己;便救出她,姑娘卻落入敵手,叫那丫鬟如何自處?就算郭家不怪她。她又有什麽顏麵苟活,怕是要以死謝罪!」


    阮秀更急道:「姑娘。不能去!」


    他還不知字條內容呢,單聽這話便本能阻止。


    清啞依然看著青年漢子,等他繼續。


    青年漢子道:「既然不去應約,姑娘便安心歇息。等我出去打聽一番,再迴來對姑娘說個主意。姑娘若覺得行呢,就採納;不行呢,咱們再想主意。可好?」


    一麵說,一麵注視著她的眼睛,似乎話中有話。


    清啞心中微動,道:「好!我等你。」


    青年漢子忙扯了大哥一把,準備出去。


    清啞忽然又叫住問:「這位賣魚大哥,貴姓?」


    賣魚大哥?


    叫誰呢!


    賣魚兄弟一齊迴頭,似明白,又似茫然。


    弟弟見清啞看著他,首先反應過來,道:「我姓……趙。」


    哥哥跟著道:「我是他大哥。我也姓趙。」


    清啞覺得兩人迴答有趣,隻是眼下沒心情理會而已。


    因道:「趙大哥,麻煩你了。」


    青年漢子垂眸道:「不客氣。」


    哥哥也同聲道:「不客氣!」


    青年漢子便瞅了哥哥一眼。


    哥哥有些心虛:難道他答應錯了?


    不是自己才是趙大哥麽!


    那個……弟弟應該是趙二哥才對。


    趙二哥沒容他仔細想這問題,扯著他便出去了。


    這裏,清啞交代阮秀道:「去船上把我的東西搬來。」


    她估計今晚走不了了。


    阮秀忙道:「我派個人迴去送信給太太和二爺。」


    清啞搖頭,「不必。」


    要送信也不能用她帶來的人,沒準人家早等在半路上呢。


    需找個不起眼的人送信迴去才穩妥。


    阮秀不知她用意,隻得先去船上拿東西。


    再說趙家兄弟,來到外麵,在一棵榆樹下站定。


    沒有別人在眼前,弟弟氣勢揚升一層,哥哥態度恭敬一分。


    「你去觀音廟查看,他肯定在那!」弟弟對哥哥吩咐,「哼,一提周莊就驚成那樣!若他能主事,也不會走了。既然走了,肯定是不能做主的,所以去討主子的示下。這不跟著又來了:拿丫鬟威脅郭姑娘!」


    「幸好郭姑娘答應不去。他白算計了。」哥哥道。


    「所以我說他主子肯定就在近處。若在五裏外,這傳遞消息多不便宜!郭姑娘去當然好;郭姑娘不去該怎辦?郭姑娘不去,且有其他應對措施又該怎辦?都要臨機應對。那人對郭姑娘勢在必得,不會離太遠的。若在附近,不是坐船在江上,就是在廟裏。我看多半在廟裏。」


    隨著弟弟分析,趙大哥不住點頭。


    兩人又嘀咕一陣,趙大哥才匆匆走了。


    趙二哥轉身,看向福兒家門內,卻沒有進去。


    看了一會,他轉身離開。往寄身的趙大爺家去了。


    不多時轉迴頭,趙大哥也恰好迴來,正在榆樹下等他。


    兩兄弟又嘀咕一陣,趙二哥才進屋去找清啞。


    他向清啞提了三條:


    一,化暗為明,顯露織女身份。


    二,藉助無橋村的百姓力量。


    三。去觀音廟和對方幕後主使人見麵。他就隱在廟裏。


    這一刻,他神情莊嚴,聲音仿佛帶著魔力:「……姑娘切記:姑娘是禦口親賜的『織女』!這不是一個虛名!也不是孝子節婦一般的榮耀!姑娘的這封號。是幹係天下百姓的!別說五橋村的百姓,就是全大靖的百姓,都從心裏敬仰姑娘。姑娘應該站出來,看誰敢在這盛世王朝、朗朗幹坤之下對姑娘不利!有五橋村和附近無數鄉民作證。看他怎堵悠悠眾口……」


    福兒在一旁癡迷地看著他,這還是那個趙二哥嗎?


    隨著趙二哥的激勵。清啞驀然鎮定下來。


    她想起第一次在錦繡堂,麵對那五開間的官廳,覺得它像深淵,吞噬一切。那時她便義無反顧地要去闖一闖那深淵。


    去年在公堂上,麵對謝吟月的殺人指控,她也是怒極反靜。


    後來麵對朝廷欽差。她更是悍然反抗夏家逼親。


    今日五橋村,不管對方什麽來頭。她都不能一直躲著。


    趙二哥見她慢慢站起身,眼眸澄淨如常,卻透著堅定決然,仿佛瞬間凝成冰,反光四射卻毫不波動,目光也不由大盛。


    這時阮秀取了行李來,趙二哥低聲對清啞道:「姑娘請更衣。我大哥已經去請裏正了。」


    清啞點頭,接過行囊又進了福兒的房間。


    須臾,五橋村的裏正來到,見到傳說中的織女。


    一番敘話後,楊裏正便忙活起來。


    清啞則帶著阮秀等人前往觀音廟,福兒、趙家兄弟和幾個五橋村的年輕後生陪在一旁。


    一路上,凡得了消息的人都來問:


    「真是郭家織女?」


    「當然是。我見過織女娘親的,上迴就認出來了。」


    「這麽年紀小!」


    「哎喲,長得真好模樣!」


    「瞧她那架勢,和皇上的公主一樣!」


    「怎麽就來咱們村了?」


    「聽說來上香祈福的。」


    ……


    你問,我答,然後自發地跟在清啞身後。


    那隊伍就越來越龐大,男女老幼都有。


    到了觀音廟,銀杏樹下的買賣小販和香客都看過來。


    正是午時,廟裏開齋飯的時候,人正多。


    溫暖的陽光照在銀杏樹冠上,光芒從綠油油的葉片滑落,再落在地上。清啞踩著一地陽光走向石階,如同踩著棉花一般,身子輕飄飄的,仿佛行走在雲端。


    「這槐花太香了!」她聞了覺得心裏有些膩。


    「不對,我發燒了。」她又想,「菩薩會保佑我的。」


    她身後,趙二哥目光一直追著她,又擔憂又希冀。


    那目光有些像關注才學走路兒女的父母,既想讓他(她)早日學會走路,又時刻提著一顆心,怕他(她)摔倒。


    等清啞走上石階,所有人都知道她是織女了。


    頓時,廟門口像開了鍋一般,聲音就大起來。


    清啞卻對迎出來的老和尚躬身道:「在下郭氏女清啞,見過大師。小女有位姓夏的朋友也來了廟裏,煩請一見。」


    夏流星被老和尚請出來,看見的就是眾星拱月的織女。


    她站在台階上,任無數香客和村民圍觀。


    麵對無窮盡的濫美之詞,她安靜如常。


    這時楊裏正又帶了許多人匆匆趕來,擠到人前,一麵擦汗一麵對清啞道:「織女來咱們五橋觀音廟上香,那是天大的臉麵,竟然有人敢暗害織女,我們一定不能罷休!今兒老漢當著觀音菩薩起誓,一定要護織女周全,還要把這事告到衙門去!」


    清啞慢慢轉頭,看向夏流星。


    四目對視,都別有一番滋味。


    「不用了,這位是霞照錦署衙門織造夏大人的大公子。有他在,郭氏織女決不會在五橋村出事的!」清啞一字一句道。


    ******


    朋友們,祝國慶愉快!!!這是第一更,還有一更可能會晚一些。若過了十點沒上傳,姑娘們就別等了(小子們可以等(*^__^*)),明天再起來看吧,熬夜不好。再求保底月票,一張算兩張的。唉,這個其實挺坑人的!(未完待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鄉人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鄉村原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鄉村原野並收藏水鄉人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