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風起
天啟:再續漢家三百載江山 作者:知閑觀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啊!您怎可將自己置身險地!”
“皇上,您是萬金之軀,乃是統率天下臣民的真龍天子,怎可能將自己置身於險地之中。皇上就讓老臣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吧!我張家世代食軍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我張維賢如今一把老骨頭了,能夠為皇上分憂就算和先祖一樣戰死於沙場之上又如何!皇上讓老臣去吧!”
“皇上,英國公,幾位閣老。都不要爭論這個了,蒙古必須要打。但是論起宣府大同一線防務,軍事,你們裏沒一個人能比我更清楚。那裏每一處險要關隘我都走過,那裏的土人情我無比熟悉。和蒙古打交道,我更有經驗!我王象乾自嘉靖老爺時期就出任宣府,如今更是身擔兵部尚書一職,督師親征蒙古沒有人能比我資曆更合適了皇上!皇上就讓老臣率軍出征蒙古吧!”
朱由校親征消息一出,乾清宮之內立刻躁動了起來,除了年輕的盧象升外所有的文武官員,以及宦官全都跪了下來,七嘴八舌的對著朱由校不停的說著。
龍椅上,朱由校眉頭微皺,看著下麵的這群大人。有的人或許出於真心,畢竟天子是整個帝國的象征。當年的明英宗文治武功,如此卓越。可隻是因為一個親巡,兵敗土木堡,最後就淪落出一個“叫門天子”的名號,被後世恥笑數百年。
還有一個明武宗朱厚照,荒誕不羈的背後卻是才華橫溢的一個君主,為了爭奪失坑的軍權不惜親自加封自己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更是率領大軍與風頭正盛的小王子達延汗在應州舉行數日大戰,最後確在曆史留下一個雙方死亡不過百人,武宗純粹為了玩樂的雅號。
朱由校看著下麵的這群人,隻是靜靜的聽著,比起出於真心實意的想要關心皇帝安全,張維賢朱由校或許還會相信。但對於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朱由校並沒有太大的希望。
在這群講究禮法的“腐儒”身上,朱由校更多的是相信文官集團是為了防止皇帝徹底的掌控軍權。而且皇帝親自出征不僅僅在麵子上看不過去,就連地方上一些蠅營狗苟之事也無法再瞞住皇帝。
畢竟大明朝的皇帝除了開國的那幾位皇帝,除了明武宗朱厚照,又還有哪一個親自走出過深宮,親自前往邊塞。更有哪一位皇帝,在率領大軍在外征伐之後能夠健康去世?
“夠了,不要再說了。朕意已決,諸位無需多言。王象乾你陪同朕一同出去,王象乾離任期間兵部的事暫時由右侍郎王在晉書理。調南京戶部右侍郎董漢儒出任兵部左侍郎入軍機處,閻明泰入軍機處,協理軍機。”
看著朱由校堅定的樣子,下麵跪著的四位內閣大學士卻沒有一個人站了起來。雖然他們都是朱由校一手提拔起來的,唯一一個清流韓爌此刻早就到了山西。但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麵前,幾人此刻也在乎不得皇帝的意思,隻能跪在地上。
明朝的“黨”,隻是朋黨,利合則聚,利散則亂。看起來彼此之間相互攻伐,你死我活。但是對於廣大的文官集團來說,不管是哪一方戰勝但是其根本都得是維護文官的利益。內閣大學士,看起來是皇帝選擇的,為皇帝服務的。但是隨著皇權的衰弱,文官集團的崛起,內閣大學士自孝宗以後,早已經有了當初丞相的身影。尤其是到了張居正的時代,曾經他就有一句著名的話大致意思就是,我名為輔政大臣,實際上就是攝政的君王。
黃立極他們雖然是朱由校提拔起來的,但是他們也清楚。所謂的內閣,所謂的廷推,隻不過是雙方妥協的產物。皇帝不可能親自下場和文官纏鬥,而他們就是皇帝用來調和二者之間的橋梁,就是替皇帝溝通的紐帶。
但朱由校的想法太過荒唐,在文官看來最好的君主就是老老實實躲在深宮之中,像“萬曆那樣不理朝政”,像“孝宗那樣相信文官”。皇帝隻用來充當吉祥物,將權力交給文官們才是最好。所以,今天他們要是答應朱由校親自率軍出戰,隻怕是明天朝堂上風雲就會再起,不管是“清流”還是“閹黨”都是選擇上書彈劾他們死人,以後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們四人就是堪比秦檜趙高的大奸臣!
朱由校自然是注意到了他們四人,他們四人的想法自然是瞞不住朱由校。他們也不想這樣,但是他們不得不這樣。
朱由校看著跪在地上沉默不語的四人緩緩的說道
“黃愛卿 四位內閣大學士你們是怎麽了!怎麽還跪著?起來!”
“陛下,您親征既然是心意已決,我等身為輔政大臣,上不能為君父分憂,下不能解黎民之困。我等既然不能改變聖上的心意,那我等也隻能跪死在這大殿上。”
身為內閣首輔的黃立極,雖然在曆史上是一個大名鼎鼎的騎牆派,是所謂靠著“魏忠賢同鄉”才得以出任內閣大學士的“奸臣”。但是此刻他也必須擔負起他身為“文官第一人”的責任,抬起頭對著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沒有理會其他人,而是看向了其餘的三位內閣大學士
“怎麽,你們也是這個意思嗎?也是要陪著黃大人跪死在這大殿上嗎?”
隨著朱由校目光掃過,其餘的三位閣老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在看到朱由校的淩厲目光後紛紛是選擇了低下頭,沉默不語。
“陛下,如此軍國大事,臣等懇請陛下依照祖製召開廷議!”
眼見朱由校沉默不語,黃立極再次出言。
看著下麵的黃立極,朱由校此刻倒是心中一片平靜。黃立極此言更是讓朱由校直接明白了他內心之中的想法,原來曆史上的天啟皇帝選擇此人當內閣大學士,首輔大臣並不可能完全因為魏忠賢的原因。黃立極確實是個騎牆派,但是他更是一個甩鍋派。
雖然天子出征這件事阻難重重,但是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黃立極說說,折服文官,隻有所有文官同意這件事才好辦!
“好,朕準了!”
“皇上,您是萬金之軀,乃是統率天下臣民的真龍天子,怎可能將自己置身於險地之中。皇上就讓老臣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吧!我張家世代食軍之祿,自當忠君之事,我張維賢如今一把老骨頭了,能夠為皇上分憂就算和先祖一樣戰死於沙場之上又如何!皇上讓老臣去吧!”
“皇上,英國公,幾位閣老。都不要爭論這個了,蒙古必須要打。但是論起宣府大同一線防務,軍事,你們裏沒一個人能比我更清楚。那裏每一處險要關隘我都走過,那裏的土人情我無比熟悉。和蒙古打交道,我更有經驗!我王象乾自嘉靖老爺時期就出任宣府,如今更是身擔兵部尚書一職,督師親征蒙古沒有人能比我資曆更合適了皇上!皇上就讓老臣率軍出征蒙古吧!”
朱由校親征消息一出,乾清宮之內立刻躁動了起來,除了年輕的盧象升外所有的文武官員,以及宦官全都跪了下來,七嘴八舌的對著朱由校不停的說著。
龍椅上,朱由校眉頭微皺,看著下麵的這群大人。有的人或許出於真心,畢竟天子是整個帝國的象征。當年的明英宗文治武功,如此卓越。可隻是因為一個親巡,兵敗土木堡,最後就淪落出一個“叫門天子”的名號,被後世恥笑數百年。
還有一個明武宗朱厚照,荒誕不羈的背後卻是才華橫溢的一個君主,為了爭奪失坑的軍權不惜親自加封自己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更是率領大軍與風頭正盛的小王子達延汗在應州舉行數日大戰,最後確在曆史留下一個雙方死亡不過百人,武宗純粹為了玩樂的雅號。
朱由校看著下麵的這群人,隻是靜靜的聽著,比起出於真心實意的想要關心皇帝安全,張維賢朱由校或許還會相信。但對於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朱由校並沒有太大的希望。
在這群講究禮法的“腐儒”身上,朱由校更多的是相信文官集團是為了防止皇帝徹底的掌控軍權。而且皇帝親自出征不僅僅在麵子上看不過去,就連地方上一些蠅營狗苟之事也無法再瞞住皇帝。
畢竟大明朝的皇帝除了開國的那幾位皇帝,除了明武宗朱厚照,又還有哪一個親自走出過深宮,親自前往邊塞。更有哪一位皇帝,在率領大軍在外征伐之後能夠健康去世?
“夠了,不要再說了。朕意已決,諸位無需多言。王象乾你陪同朕一同出去,王象乾離任期間兵部的事暫時由右侍郎王在晉書理。調南京戶部右侍郎董漢儒出任兵部左侍郎入軍機處,閻明泰入軍機處,協理軍機。”
看著朱由校堅定的樣子,下麵跪著的四位內閣大學士卻沒有一個人站了起來。雖然他們都是朱由校一手提拔起來的,唯一一個清流韓爌此刻早就到了山西。但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麵前,幾人此刻也在乎不得皇帝的意思,隻能跪在地上。
明朝的“黨”,隻是朋黨,利合則聚,利散則亂。看起來彼此之間相互攻伐,你死我活。但是對於廣大的文官集團來說,不管是哪一方戰勝但是其根本都得是維護文官的利益。內閣大學士,看起來是皇帝選擇的,為皇帝服務的。但是隨著皇權的衰弱,文官集團的崛起,內閣大學士自孝宗以後,早已經有了當初丞相的身影。尤其是到了張居正的時代,曾經他就有一句著名的話大致意思就是,我名為輔政大臣,實際上就是攝政的君王。
黃立極他們雖然是朱由校提拔起來的,但是他們也清楚。所謂的內閣,所謂的廷推,隻不過是雙方妥協的產物。皇帝不可能親自下場和文官纏鬥,而他們就是皇帝用來調和二者之間的橋梁,就是替皇帝溝通的紐帶。
但朱由校的想法太過荒唐,在文官看來最好的君主就是老老實實躲在深宮之中,像“萬曆那樣不理朝政”,像“孝宗那樣相信文官”。皇帝隻用來充當吉祥物,將權力交給文官們才是最好。所以,今天他們要是答應朱由校親自率軍出戰,隻怕是明天朝堂上風雲就會再起,不管是“清流”還是“閹黨”都是選擇上書彈劾他們死人,以後在曆史的長河裏,他們四人就是堪比秦檜趙高的大奸臣!
朱由校自然是注意到了他們四人,他們四人的想法自然是瞞不住朱由校。他們也不想這樣,但是他們不得不這樣。
朱由校看著跪在地上沉默不語的四人緩緩的說道
“黃愛卿 四位內閣大學士你們是怎麽了!怎麽還跪著?起來!”
“陛下,您親征既然是心意已決,我等身為輔政大臣,上不能為君父分憂,下不能解黎民之困。我等既然不能改變聖上的心意,那我等也隻能跪死在這大殿上。”
身為內閣首輔的黃立極,雖然在曆史上是一個大名鼎鼎的騎牆派,是所謂靠著“魏忠賢同鄉”才得以出任內閣大學士的“奸臣”。但是此刻他也必須擔負起他身為“文官第一人”的責任,抬起頭對著朱由校說道。
朱由校沒有理會其他人,而是看向了其餘的三位內閣大學士
“怎麽,你們也是這個意思嗎?也是要陪著黃大人跪死在這大殿上嗎?”
隨著朱由校目光掃過,其餘的三位閣老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在看到朱由校的淩厲目光後紛紛是選擇了低下頭,沉默不語。
“陛下,如此軍國大事,臣等懇請陛下依照祖製召開廷議!”
眼見朱由校沉默不語,黃立極再次出言。
看著下麵的黃立極,朱由校此刻倒是心中一片平靜。黃立極此言更是讓朱由校直接明白了他內心之中的想法,原來曆史上的天啟皇帝選擇此人當內閣大學士,首輔大臣並不可能完全因為魏忠賢的原因。黃立極確實是個騎牆派,但是他更是一個甩鍋派。
雖然天子出征這件事阻難重重,但是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而唯一的辦法就是黃立極說說,折服文官,隻有所有文官同意這件事才好辦!
“好,朕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