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教育先河
天啟:再續漢家三百載江山 作者:知閑觀山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4-16世紀,就在大明朝的西邊。那個曾經蒙古人打穿了的黑暗地帶——歐洲。在這個新的時期,開始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縷曙光。從但丁開始,往後的兩百多年的時光裏。在那座曾經被黑暗所籠罩的大地,那座個腐朽不堪的地方,卻不知怎麽的突然崛起,出現一個又一個在人類曆史上都的極為耀眼的科技明星。十七世紀,大明還處在天啟,崇禎年間,可現在的歐洲已經在逐步邁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裏了。
雖然此時統治中華大地的還是大明,大明朝對待文化還是極為包容的,但是東方開始逐步落後於西方,已經在悄然之間慢慢的成為了一種不爭的事實。來自遙遠東方的匠人們,受製於他們的傳統的文化影響,他們早已經缺乏了足夠的創新的意識。在大明朝那些所謂的科學技術更多的隻是經驗的積累。就拿明軍以前最主力的火器來說,這還是萬曆年間從土耳其人手中改造而來的。東方誕生的火藥並沒有在東方帶來巨大的波瀾。而與此同時的西方則是率先開始進行了理論探索,並已經在打倒封建教會後開始逐步的建立起嚴謹的現代科學體係。
1451年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成立,1450年巴塞羅那大學成立;1404年都靈大學成立;1209年劍橋大學成立……與此相對的,大明朝依然還是延續著自漢唐以來的教育體係。所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依然還是跟兩漢的太學一樣,依然隻是隻是一個教人吟誦經文,教導人學習那些古代聖賢那遺留下的文章。可以說,自從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教育就在逐步的固定了下來。
徐光啟雖然出去了,但是徐光啟的話卻讓朱由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盡管十七世紀的中國,盡管在曆史書上已經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宋應星等人也給大明的科技帶來了一絲新的生機。但落後就是落後,唯一慶幸的是現在落後的還不算多。可長此以往呢,就單單是依靠那群隻會誦讀聖賢經書的腐儒,那樣的話就算是再小的差距,也會逐漸擴大,落後也會成為一個必然。
聖賢的書是拿來讀的,並不是拿來辦事用的。孔夫子的話更不能幫助你進行物理,化學上的發現。並且隨著科舉製度的逐漸完善,一個新的政治龐然大物也誕生了,京聚文官集團也正是這傳承了幾千年的儒學體係。
此刻一個計劃在朱由校心裏逐漸的呈現了出來,這也是他醞釀了很久的計劃。
“王承恩立刻把英國公,宣城伯,陽武侯以及劉鴻訓和幾位閣老全都召過來,說朕在勤政殿有要事找他們!哦對了,還有徐光啟,快叫人叫住他,把他也喊過來。”
“是皇爺”
隨著朱由校一聲吩咐身旁的王承恩立刻招唿過來外麵的一群小太監。隻聽王承恩一聲吩咐,小太監們立刻朝著宮外快速的跑去。
隨著一陣颯颯的腳步聲襲來,剛才還一片寂靜的勤政殿裏再次熱鬧了起來。
“行了,幾位這冷的天把你們喊過來也都見諒啊!朕也就直說了。英國公你和王大司馬裏搞的不粗,剛才徐尚書鼻涕一把,淚一把的來找朕了!”
伴隨著朱由校這輕鬆幽默的開場白,勤政殿裏頓時間響起了一眾笑聲。幾位閣老和勳貴也是是不懷好意的看向當事人張維賢和徐光啟。
“笑,有什麽好笑的。一個個的要是少發你們幾十兩銀子你們就不笑了。還有你徐大人,老夫不就是和王尚書從你那借了兩三百號人嗎?至於嗎?還到皇上這打官司。”
“唉英國公,可不能這麽說。我們工部培養這群人容易嗎?我累死累活的培養了兩年,這還沒在我工部幹一點活呢,沒想到全被你捷足先登了,你讓我們工部咋辦!”
英國公和徐光啟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不讓誰,這也使得勤政殿裏一片祥和的氛圍。
“好了二位,你們倆這也是隻能是權宜之策。為今之計,要想的是該如何破解你們二人缺人的問題。咱們大明的舉人和進士們就不要想了,有幾個願意去你們那幹活。至於秀才老爺們,這恐怕也沒多少吧!但是工部的差事不能停下,蒙古那邊本就是一場長時間的差事更不能停下。昔年,戰國時期齊國就成立了稷下學宮,囊括天下英才。如今朕也決定,在咱們大明的教育模式上進行一絲改變。當今天下大爭之世,大爭之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大明才能繼續發展!朕決定從內帑裏每年拿出一百萬,戶部每年五十萬在大明興建幾所學宮,培養更多人才!”
朱由校此話一出,剛才還熱鬧的勤政殿裏瞬間寂靜無聲。張維賢為首的幾位勳貴或許並不是感覺到什麽,可文官不一樣。皇帝這一下子無異於釜底抽薪!這是要動搖他們文官的根基啊!
還沒等朱由校繼續說話,內閣次輔韓爌立刻站了出來
“皇上,我朝在選官,用官上早已經有了科舉。科舉製度已成為慣例。且天下臣民早已習慣讀書,科舉,入仕。如此一來這新學宮隻怕難以維持啊!皇上若是真需要大可對進士,舉人增加一番!”
朱由校看著率先跳出來的韓爌,隻是淡淡的笑了笑,這一切果然就如同他所想的那一般
“韓閣老,想必朕說的已經很明白了。這新式教育並不與科舉製度衝突,科舉製度在至少在二十年內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朕所成立的這個學宮,乃是為了培養的的那些咱們是大明缺乏的人才。例如培養懂外國話的,懂醫術的,懂鑄造的,還有能鑽研的未知東西的!有想法,有創造的人才!大才都是很有個性的,就說工部下麵的宋應星考了幾次也沒中,可是在農業上麵不是很有成就嗎?要不是他推廣番薯冬天,今年咱們大明又得餓死多少人?”
朱由校這番話一出,下麵的劉鴻訓,黃立極也是稍稍的鬆了一口氣。還好皇帝沒有想徹底廢除這科舉製度,不然的話他們千古罪人了。他們就算再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官員 ,可他們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身份,那就是他們也是文官集團利益的代表人。
作為清流領袖的韓爌自然知道皇帝的把戲,二十年不動科舉製。換種方式理解那是不是二十年以後大明朝就沒有科舉製度了?
“皇上……”
韓爌剛想張嘴,朱由校立刻揮了揮手,示意其閉嘴。
“諸位,朕的意思也很明確了。朕不是和你們商量,這件事要趕快推行下去。但事緩則圓,韓閣老這推廣新學由你和徐大人率領工程院,國子監共同推廣吧。這樣戶部的錢今年也從真的內帑出。朕決定分別在南京,北京以無錫成立三所學宮,朕取名為大學。這原先的東林書院就改名成為江南大學吧!駙馬萬煒出任校長。至於金陵和北京兩處的大學就暫時分別命名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大儒張萱,還有孔貞運分別出任校長。諸位朕的話也說的很明白了。新學堂不僅僅要教導四書五經,中華文化,還要尋覓天下名醫良匠,建立醫學院,工學院,還要建立商學院,格物學院!”
說完朱由校再次一臉微笑的看向了徐光啟
“徐大人,你們工程學院可是一粒粒種子啊!朕要讓他們在大明生根發芽!洋人的那些書也抓緊翻譯,以後咱們不僅僅得學自己的,更得學洋人的。兼納百家所長嘛!”
雖然此時統治中華大地的還是大明,大明朝對待文化還是極為包容的,但是東方開始逐步落後於西方,已經在悄然之間慢慢的成為了一種不爭的事實。來自遙遠東方的匠人們,受製於他們的傳統的文化影響,他們早已經缺乏了足夠的創新的意識。在大明朝那些所謂的科學技術更多的隻是經驗的積累。就拿明軍以前最主力的火器來說,這還是萬曆年間從土耳其人手中改造而來的。東方誕生的火藥並沒有在東方帶來巨大的波瀾。而與此同時的西方則是率先開始進行了理論探索,並已經在打倒封建教會後開始逐步的建立起嚴謹的現代科學體係。
1451年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成立,1450年巴塞羅那大學成立;1404年都靈大學成立;1209年劍橋大學成立……與此相對的,大明朝依然還是延續著自漢唐以來的教育體係。所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依然還是跟兩漢的太學一樣,依然隻是隻是一個教人吟誦經文,教導人學習那些古代聖賢那遺留下的文章。可以說,自從漢武帝重用董仲舒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教育就在逐步的固定了下來。
徐光啟雖然出去了,但是徐光啟的話卻讓朱由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盡管十七世紀的中國,盡管在曆史書上已經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宋應星等人也給大明的科技帶來了一絲新的生機。但落後就是落後,唯一慶幸的是現在落後的還不算多。可長此以往呢,就單單是依靠那群隻會誦讀聖賢經書的腐儒,那樣的話就算是再小的差距,也會逐漸擴大,落後也會成為一個必然。
聖賢的書是拿來讀的,並不是拿來辦事用的。孔夫子的話更不能幫助你進行物理,化學上的發現。並且隨著科舉製度的逐漸完善,一個新的政治龐然大物也誕生了,京聚文官集團也正是這傳承了幾千年的儒學體係。
此刻一個計劃在朱由校心裏逐漸的呈現了出來,這也是他醞釀了很久的計劃。
“王承恩立刻把英國公,宣城伯,陽武侯以及劉鴻訓和幾位閣老全都召過來,說朕在勤政殿有要事找他們!哦對了,還有徐光啟,快叫人叫住他,把他也喊過來。”
“是皇爺”
隨著朱由校一聲吩咐身旁的王承恩立刻招唿過來外麵的一群小太監。隻聽王承恩一聲吩咐,小太監們立刻朝著宮外快速的跑去。
隨著一陣颯颯的腳步聲襲來,剛才還一片寂靜的勤政殿裏再次熱鬧了起來。
“行了,幾位這冷的天把你們喊過來也都見諒啊!朕也就直說了。英國公你和王大司馬裏搞的不粗,剛才徐尚書鼻涕一把,淚一把的來找朕了!”
伴隨著朱由校這輕鬆幽默的開場白,勤政殿裏頓時間響起了一眾笑聲。幾位閣老和勳貴也是是不懷好意的看向當事人張維賢和徐光啟。
“笑,有什麽好笑的。一個個的要是少發你們幾十兩銀子你們就不笑了。還有你徐大人,老夫不就是和王尚書從你那借了兩三百號人嗎?至於嗎?還到皇上這打官司。”
“唉英國公,可不能這麽說。我們工部培養這群人容易嗎?我累死累活的培養了兩年,這還沒在我工部幹一點活呢,沒想到全被你捷足先登了,你讓我們工部咋辦!”
英國公和徐光啟你一言我一語的,誰也不讓誰,這也使得勤政殿裏一片祥和的氛圍。
“好了二位,你們倆這也是隻能是權宜之策。為今之計,要想的是該如何破解你們二人缺人的問題。咱們大明的舉人和進士們就不要想了,有幾個願意去你們那幹活。至於秀才老爺們,這恐怕也沒多少吧!但是工部的差事不能停下,蒙古那邊本就是一場長時間的差事更不能停下。昔年,戰國時期齊國就成立了稷下學宮,囊括天下英才。如今朕也決定,在咱們大明的教育模式上進行一絲改變。當今天下大爭之世,大爭之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大明才能繼續發展!朕決定從內帑裏每年拿出一百萬,戶部每年五十萬在大明興建幾所學宮,培養更多人才!”
朱由校此話一出,剛才還熱鬧的勤政殿裏瞬間寂靜無聲。張維賢為首的幾位勳貴或許並不是感覺到什麽,可文官不一樣。皇帝這一下子無異於釜底抽薪!這是要動搖他們文官的根基啊!
還沒等朱由校繼續說話,內閣次輔韓爌立刻站了出來
“皇上,我朝在選官,用官上早已經有了科舉。科舉製度已成為慣例。且天下臣民早已習慣讀書,科舉,入仕。如此一來這新學宮隻怕難以維持啊!皇上若是真需要大可對進士,舉人增加一番!”
朱由校看著率先跳出來的韓爌,隻是淡淡的笑了笑,這一切果然就如同他所想的那一般
“韓閣老,想必朕說的已經很明白了。這新式教育並不與科舉製度衝突,科舉製度在至少在二十年內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朕所成立的這個學宮,乃是為了培養的的那些咱們是大明缺乏的人才。例如培養懂外國話的,懂醫術的,懂鑄造的,還有能鑽研的未知東西的!有想法,有創造的人才!大才都是很有個性的,就說工部下麵的宋應星考了幾次也沒中,可是在農業上麵不是很有成就嗎?要不是他推廣番薯冬天,今年咱們大明又得餓死多少人?”
朱由校這番話一出,下麵的劉鴻訓,黃立極也是稍稍的鬆了一口氣。還好皇帝沒有想徹底廢除這科舉製度,不然的話他們千古罪人了。他們就算再是皇帝一手提拔的官員 ,可他們還有一個更關鍵的身份,那就是他們也是文官集團利益的代表人。
作為清流領袖的韓爌自然知道皇帝的把戲,二十年不動科舉製。換種方式理解那是不是二十年以後大明朝就沒有科舉製度了?
“皇上……”
韓爌剛想張嘴,朱由校立刻揮了揮手,示意其閉嘴。
“諸位,朕的意思也很明確了。朕不是和你們商量,這件事要趕快推行下去。但事緩則圓,韓閣老這推廣新學由你和徐大人率領工程院,國子監共同推廣吧。這樣戶部的錢今年也從真的內帑出。朕決定分別在南京,北京以無錫成立三所學宮,朕取名為大學。這原先的東林書院就改名成為江南大學吧!駙馬萬煒出任校長。至於金陵和北京兩處的大學就暫時分別命名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大儒張萱,還有孔貞運分別出任校長。諸位朕的話也說的很明白了。新學堂不僅僅要教導四書五經,中華文化,還要尋覓天下名醫良匠,建立醫學院,工學院,還要建立商學院,格物學院!”
說完朱由校再次一臉微笑的看向了徐光啟
“徐大人,你們工程學院可是一粒粒種子啊!朕要讓他們在大明生根發芽!洋人的那些書也抓緊翻譯,以後咱們不僅僅得學自己的,更得學洋人的。兼納百家所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