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晚,幹旱許久的沙國首都利達市,正迎來今夏的第一場暴雨。


    出租車上,主播字正腔圓的阿拉伯語從廣播中溢出,不斷渲染著本次降雨的強度。


    後座的白箏抬起頭,張了張嘴唇,重複了一邊剛才主播發出的濁輔音,讓自己的聲帶在逼仄的出租車車廂內淺淺振動。


    這一聲音被出租車司機捕捉到,對方立即用阿語與她攀談起來。


    “今天的天氣真糟糕,利達很少會下這麽大的雨,對嗎?”


    白箏立即勾起唇角,綻放出笑容,即便駕駛位的司機不可能迴頭。


    “是的沒錯,這大雨看著真可怕,總感覺天空隨時就要落下來了。”


    司機一邊在滂沱大雨中辨認著前方的路線,一邊與她聊天。


    “你的阿語講得很好,是留學生嗎?你來自日本,還是韓國?”


    白箏點了點頭,又搖頭:“我是中國人。”


    司機重複了一遍“a shi n”,空出一隻手朝她比了個大拇指。


    白箏止住了話頭,側頭往窗外看去。


    密密麻麻的雨滴砸在車窗上,每一次撞擊都讓人覺得有些心驚。


    側麵的車窗已經灰蒙蒙的一片,什麽也看不清楚。


    白箏從前擋風玻璃上雨刷工作的間隙,辨認出這是走到利達海濱大橋了。


    利達是一座典型的海濱城市,陸地麵積不大,近年來不斷地通過圍海造陸擴大城市麵積。


    利達海濱大橋,便是將這些新建郊區與老城區鏈接起來的唯一通道。


    白箏之所以對這座橋如此熟悉,是因為這是中國在沙國修建的第一座橋梁。


    作為在沙國讀土木工程的留學生,總是會對一切沾有中國元素的東西多幾分在意。


    利達海濱的主體采用了經典的中國紅配色,在遼闊湛藍的海麵上無比醒目。


    既為利達這座擁有悠久曆史的海濱城市增加了幾分古樸的韻味,又傳遞了中國人造橋獨具一格的審美。


    白箏正想著關於這座橋的淵源,突然感覺車身不受控製地朝著左邊護欄衝去。


    伴隨著司機的尖叫聲和沉悶的碰撞聲,白箏的身體猛地朝著前麵衝去,卻又被安全帶拉了迴來,狠狠地砸在座椅上。


    她甚至來不及反應發生了什麽,便沉沉暈了過去。


    十分鍾後,救護車和警車的蜂鳴聲響徹了原本沉寂的雨夜。


    與此同時,距離利達市中心約兩個小時車程的維多小鎮,沙中友誼大橋項目部剛剛搭建起來的活動板房內,梁嶼川接到了來自國內的電話。


    “小梁,剛接到消息,五年前我們設計院和中建集團聯合中標的利達海濱大橋因為船舶撞擊發生了病害,那座橋你也熟悉,你和中建的人跑一趟,盡快修複。”


    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比較著急,梁嶼川也知道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簡明扼要地問清楚了事故重點,賡即掛掉電話換上衣服出門。


    梁嶼川所在的京北建築設計院是國內頂尖的設計院,他所在的橋梁二所更是設計院的金字招牌。


    二所修橋的足跡遍布全球,這麽多年來,主打一個“貼心售後”。


    五年前,他初到設計院時,便參與了利達海濱大橋的初期設計階段,此刻他人在利達,更是義不容辭。


    梁嶼川推門而出,手中的雨傘還未撐開,一輛白色普拉多便衝破雨夜,停在了他的麵前。


    車窗搖下,主駕上的江栩便利落地朝他揮手:“梁工,上車!”


    梁嶼川迅速點頭,拉開車門坐了上去,車子立即發動,平穩地朝著利達駛去。


    江栩是中建公司的高級工程師,也是本次沙中友誼大橋中建方的技術負責人,梁嶼川和她算是老熟人了。


    梁嶼川拍了拍衣服上的雨跡,笑著開口:“江工,這麽大雨,您怎麽還親自跑?叫個男的去得了,剛來利達,再一淋雨,您別感冒了。”


    梁嶼川性格謙和,江栩和他合作過幾次,知道這個人是能吃苦的,便打趣著迴道:“怎麽?女的淋雨會感冒,男的就是鐵人?”


    梁嶼川看著江栩一身寬鬆的墨黑色工裝外套,又想起她過去幾年的項目經曆,很快明了。


    “是我失言了,江工別介意。”


    江栩笑著擺手:“前麵我接到電話,說是橋體損壞比較嚴重,撞擊的船舶還卡在梁下,進不去也出不來。


    海濱大橋又是交通要道,如果不盡快修複的話,對整個利達市的交通都會造成很大影響,我還是自己過去看看,比較放心。”


    她這算是正經迴答了梁嶼川的問題。


    梁嶼川也不再多說,兩人隨口聊了些初來利達的不適應之處,更多的思緒還是放在了受損的橋梁上。


    導航顯示還剩最後一公裏的時候,閃爍著紅燈的救護車迎麵而來,與江栩的車子擦肩而過。


    “聽說有人員受傷,希望不要太嚴重……”梁嶼川默默念了一句。


    車子停在橋下的路邊,兩人套上雨衣,戴上安全帽,一下車,便看到已經被封鎖了的橋梁。


    警察、市政、船舶公司、被擋住去路的市民,鬧哄哄地擠成一團。


    江栩和梁嶼川擠進去,對著一個正在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對方恰好是利達市交通部的工作人員,連忙將他們帶出了人群的包圍圈。


    沙國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而江栩和梁嶼川都不會阿拉伯語。


    聽著對方用帶著濃厚當地口音的英語解釋了半天,總算是弄通了事情的原委。


    一輛重型運渣船,因為雨天視線不好,加之船長沒有及時查看電子地圖,導致船舶偏離了原本的航道,撞上了海濱大橋的側梁。


    江栩和梁嶼川在橋下等了一會,一直到牽引船將事發船舶拖走,他們才獲得了上橋的機會。


    一番爬上爬下的現場勘探結束,天空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雨已經停了,周邊的人群早已散去,隻有幾個工作人員還等在橋下。


    江栩和梁嶼川走下橋去,脫下早已黏在身上的雨衣,猛灌了幾口水,才開始解釋橋體受損情況。


    “經過初步判定,船舶撞擊對於三號四號橋墩、梁廂和護欄底座都造成了不小的損傷,橋麵路基基本沒有損毀,但是由於車輛撞擊,四號橋墩上的左側防撞護欄也全部變形,需要全部更換。”


    對方工作人員連連點頭,並沒有對他們的勘察結果提出任何質疑,隻不斷地強調著海濱大橋每日巨大的車流量,祈求他們盡快修複。


    梁嶼川和江栩都沒有再耽擱,明確了海濱大橋日常維護方沒有施工能力之後,江栩立即打電話從維多小鎮調了一批工人過來。


    梁嶼川則是就近找了個落腳的地方,掏出電腦開始寫修複方案。


    紅色大橋上,帶著黃色、藍色安全帽的工人們爬上爬下。


    一部分開始鑿除橋體的損毀部位,一部分在梁嶼川的指導下進行靜載實驗。


    中國速度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半天過去,所有的機器設備人員全部就位,修複施工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利達市交通部的副部長拉赫曼來到現場時,完全折服於中國人的工作效率,拉著梁嶼川和江栩的手一個勁兒地表示感謝。


    雙方寒暄片刻後,拉赫曼說道:“這次的事故受到了全體市民的高度關注,我之後會去醫院慰問事故中的傷員,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嗎?聽說傷員中還有一位中國女孩。”


    “中國女孩?”江栩和梁嶼川同時開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躍山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大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大頭並收藏躍山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