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追雪第二劍第三劍,又接連劈到,這三招劍法,看去極緩,但其實快若掣電,一劍緊接一劍劈出,絲毫不見空隙。
天蠱女在第一劍上,就失去先機,以致第二、第三劍都來不及招架,被逼得接連後退。
要知西門追雪這套劍法,原是峨嵋派鎮山絕學“靈虛九式”,曆代相傳,隻準掌門人才能研練,是以江湖上也從無人知。
峨嵋一派,自從紫霞真人兩年前死在“飛葉摧心掌”下,峨嵋三雲中的淩雲子、青雲子,又相繼在黃山遇害,西門追雪接掌門戶,對這套劍法,還是研練日淺,火候尚差,是以遇上武功強過他的敵人,還不敢貿然出手。
此時試出天蠱女武功,不如自己遠甚,一時那還顧慮,劍法一變,施出九劍絕學,要把對方活劈劍下!
果然“靈虛九式”一經施展,不同風俗,劍光流動,挾著一股狂飆,宛若駭浪狂濤,迅電奔雷。才到第七劍上,隻聽天蠱女一聲驚叫,身形貼地向後飛出一丈來遠,才站定身子。
一張豔麗臉上,秀發披散,花容失色,右肩已被劍鋒劃過,鮮血不停地流出!
她嬌軀晃了一晃,左手掩著創口,露出無比獰惡麵容,狠狠的道:“天蠱女拜領峨嵋高招,隻要你能逃得過今晚,我自有找你之日。”
說著又發出一聲尖嘯,披麻教的人,聞聲紛紛住手。他們衝擊乍停,“羅漢陣”也立即停了下來,十八個少林弟子,依然各按方位,持刀戒備。
那群吹打喪樂的鬼狀之人,迅速排成隊形,八個扛著棺木的大漢,也同時把棺木杠故下,靜靜而立。
天蠱女走近棺木左側,嬌軀乏力,右手扶著棺蓋,喝道:“咱們走吧!”
話聲出口,重新取過又厚又重的麻袋,覆上頭臉。頓時哀樂大作,齊齊轉身,往來路奔去。
他們方才衝陣之時,大家還扛著棺木,左右衛護,同進同退。
這時一聲說走,宛如潮水驟退,瞬眼工夫,走得一個不剩,但那口棺木,卻棄置路上,沒人再理。
西門追雪方自心中一動。蓑衣丈人已瞧得臉色大變,急忙大聲喝道:“大家快快散開,準備火筒!”
喊聲才落,隻聽“喀”的一聲,棺蓋自動向空飛起。
不!黑暗之中,隻見一大蓬濃煙,隨著棺蓋飛起的刹那之間,向四外散開!
這當真稱得上說時遲,那時快,二十六個少林弟子不待吩咐,右手迅速丟下戒刀,左手噴筒向空齊射。
每一個噴筒,霎時噴出一溜火光,二十六個火筒,匯成一片火網,對準黑煙灑去!
西門追雪先前還不知道對方棺木中飛走一大蓬黑煙,究係何物?此時火網乍展,隻聽半空中忽然響起極其細微的“吱,吱”細響,火光之中,隻見無數比螞蟻還小的飛蟲紛紛下落!
一陣屍腐之氣,夾著焦臭,直衝鼻孔,使人立感頭腦昏脹!
好在另外十個少林弟子,也在同一時候,俊然散出圈外,搶到上風頭上,十管噴筒射出辛辣無比的藥末,累累蒙蒙,因風散播,才把這股屍腐焦臭,蓋了下去!
那一群小蟲為數不下千萬,先前飛出,固然紛紛下落,陸續從棺中飛出,向火光中撲去的也不在少數。
蓑衣丈人眼看噴筒燃料已將用盡,不由心頭大急,閃身從一個少林弟子手上,迅速接過噴筒,對準那口棺木噴去!
“轟!”大家隻覺眼前暴亮,火光閃動,響起震天動地的一聲爆炸!
蓑衣丈人連“快退”都來不及喊出,一手挾起穀飛鶯,閃電急躍,後退三丈來遠!
耳中隻聽驚叫慘號,同時響起,二十六個圍著棺木四周,正在噴射火筒的少林弟子,因距離較近,此時已被炸得穿胸殘肢,血肉橫飛,總算其餘諸人,站得較遠,除了飽受虛驚,耳中還在嗡嗡直響之外,幸未波及!
這一巨變,真是事出意外。
蓑衣丈人瞧得雙目噴火,直是蹬腳。
正在此時,林中忽然飄來天蠱女銀鈴似的冷笑:“穀老頭,算你命長!”
說到尾聲,話盲逐漸遠去。
西門追雪怒吼一聲道:“妖女,你往那裏走!”
正待躍身撲去,蓑衣丈人趕緊一把扯住,急急的道:“妖女業已去遠,道友千萬魯莽不得!”
西門追雪橫劍道:“難道這些少林弟子,就這樣白死了不成?”
蓑衣丈人歎道:“這是老朽一時大意,想不到天蠱妖女,果然機詐百出,存心毒辣!
“唉,這也隻好歸之劫數。”
穀飛鶯依著她爺爺,問道:“爺爺,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蓑衣丈人望著地上橫七豎八,被炸得慘不忍睹的二十六個僧侶屍體,沉痛地道:“二十六位師傅,總算為江湖正義,衛道之戰,付出重大的代價,雖死猶生。方才這一大群毒蟲,差幸被這一炸,悉數燒成灰燼,咱們還是把他們埋了再說吧!”
當下大家立即動手,挖了個大坑,把地上屍體,一齊埋好。
其他十個僧人,臉色凝重,一個個雙手合十,口中喃喃誦了一會經,才從地上分頭拾起戒刀。
西門追雪忍不住道:“丈人,那披麻教的人,可是在棺內預置了大量炸藥。”
蓑衣丈人微微點頭,一麵歎息道:“披麻教猖獗苗山,擅於天蠱,唯一克製之道,隻有‘烏風散’才能奏效。可惜配製不易,老朽身邊存得不多,僅僅製了十管噴筒,如果他們大舉來犯,勢必杯水車薪,不夠應用,因此隻好使用火攻,臨時又趕製了二十六管火筒備用。”
西門追雪點了點頭,蓑衣丈人又道:“但他們一行出現之時,居然還扛著一口棺木,老朽先前也隻當披麻教平日善於裝神扮鬼,無非故示詭秘,但後來瞧他們隻圖奪路,而且還護著棺木,不肯舍棄,才料到棺木中定然藏有極其歹毒的東西,妄圖闖過中途阻攔,趕到少林寺外施放,老朽就囑咐他們注意那口棺木。”
西門追雪點頭道:“貧道也料想如此。”
蓑衣丈人道:“那知在棺木中藏著的,竟然是披麻教最厲害的‘屍蠱’……”
“屍蠱?爺爺,什麽叫做屍蠱?”
穀飛鶯睜大眼睛,好奇的問著。豈止是穀飛鶯,連於氏兄弟和十個少林弟子,也都眼睜睜的望著蓑衣丈人,靜待下文。
西門追雪失驚的道:“貧道曾聽說苗疆四域,有一種小蟲,似蜂而微,營巢於腐屍朽骨之中,吮吸屍中骨髓,身具劇毒,出必成群,蜇人無救,叫做屍蜂,難道方才從棺中飛出的就是這種小蟲?”
他說到屍蜂,言下猶有餘悸。
蓑衣丈人道:“道兄說得不錯,披麻教不但搜集屍蜂,而且以飼蠱之法,大批豢養,當然比原來的屍蜂更為厲害。蟲類見火必投,而且也是最怕火,如不全數消滅,隻要留下一隻,便遺害無窮。
“老朽因噴筒存油有限,即將用罄,這口棺木,必須在火網密集之下,把它焚毀,才能徹底消滅,那知天蠱妖女處心陰毒,她早已料到少林寺也許早有準備,是以在棺木隔層之下,預藏大批炸藥,隻要你舉火焚棺,便中她毒計。”
穀飛鶯道:“她炸藥爆炸,豈不是連屍蠱也一起炸毀?”
蓑衣丈人道:“當然她先放屍蠱,等你發覺棺中有異,引火燒焚,炸藥爆炸之時,這群屍蠱早已飛散。方才如非咱們早有準備,噴筒連成一片火網,屍蠱早已全數飛散,而且這種小蟲,嗅覺最靈,隻要聞到生人氣味,紛紛追撲,此處離寺不遠,恐怕被害之人,還不在少數哩!”
他話聲未落,猛聽從少林寺方向,傳出一陣淒厲刺耳的虎嘯獅吼之聲,此起彼落,聲震山穀。
方才他仍和披麻教賊人動手之際,虎嘯獅吼,群獸咆哮的聲旨,不時傳來,想必伏獸天尊指揮猛獸,也早巳發動,但聲音沒有這一陣更來得猛惡響亮。
十個少林弟子,全聽得臉色大變,滿含憂憤!
金彈於啟輝急道:“不好,咱們快去接應,這些野獸,好像十分兇猛呢!”
蓑衣丈人頷首道:“咱們這裏,總算了結,自當趕去接應,不過從聲音聽來,咱們這邊,已經得手了!”
穀飛鶯正想追問。
西門追雪接口道:“丈人說得不錯,這陣群獸號叫,雖極猛惡,但聲帶悲鳴,四散逃竄,和發威時的咆哮不同,可能我方已占優勢。”
穀飛鶯喜道:“那麽我們也快去咯,多打他們幾隻,豈不更好?”
一行十五個人,立即轉身往少林寺奔去。
披麻教這場搏鬥,固然結束,但少林寺外,此時卻正在天翻地覆,如火如荼!
原來就在蓑衣丈人、西門追雪一行,向東南方迎去的同時,少林寺的西南方,經過群獸這一陣狂吼怒嘯之後,也有一群人現出身形,向少林寺前,緩緩推進。
這一群人,聲勢非同小可,最前麵是一乘由四個和尚抬著的敞轎,轎中端坐著一個形如僵屍,全身隻剩下一副骨架的黃袍老僧,瞑目枯坐,一動不動。
天蠱女在第一劍上,就失去先機,以致第二、第三劍都來不及招架,被逼得接連後退。
要知西門追雪這套劍法,原是峨嵋派鎮山絕學“靈虛九式”,曆代相傳,隻準掌門人才能研練,是以江湖上也從無人知。
峨嵋一派,自從紫霞真人兩年前死在“飛葉摧心掌”下,峨嵋三雲中的淩雲子、青雲子,又相繼在黃山遇害,西門追雪接掌門戶,對這套劍法,還是研練日淺,火候尚差,是以遇上武功強過他的敵人,還不敢貿然出手。
此時試出天蠱女武功,不如自己遠甚,一時那還顧慮,劍法一變,施出九劍絕學,要把對方活劈劍下!
果然“靈虛九式”一經施展,不同風俗,劍光流動,挾著一股狂飆,宛若駭浪狂濤,迅電奔雷。才到第七劍上,隻聽天蠱女一聲驚叫,身形貼地向後飛出一丈來遠,才站定身子。
一張豔麗臉上,秀發披散,花容失色,右肩已被劍鋒劃過,鮮血不停地流出!
她嬌軀晃了一晃,左手掩著創口,露出無比獰惡麵容,狠狠的道:“天蠱女拜領峨嵋高招,隻要你能逃得過今晚,我自有找你之日。”
說著又發出一聲尖嘯,披麻教的人,聞聲紛紛住手。他們衝擊乍停,“羅漢陣”也立即停了下來,十八個少林弟子,依然各按方位,持刀戒備。
那群吹打喪樂的鬼狀之人,迅速排成隊形,八個扛著棺木的大漢,也同時把棺木杠故下,靜靜而立。
天蠱女走近棺木左側,嬌軀乏力,右手扶著棺蓋,喝道:“咱們走吧!”
話聲出口,重新取過又厚又重的麻袋,覆上頭臉。頓時哀樂大作,齊齊轉身,往來路奔去。
他們方才衝陣之時,大家還扛著棺木,左右衛護,同進同退。
這時一聲說走,宛如潮水驟退,瞬眼工夫,走得一個不剩,但那口棺木,卻棄置路上,沒人再理。
西門追雪方自心中一動。蓑衣丈人已瞧得臉色大變,急忙大聲喝道:“大家快快散開,準備火筒!”
喊聲才落,隻聽“喀”的一聲,棺蓋自動向空飛起。
不!黑暗之中,隻見一大蓬濃煙,隨著棺蓋飛起的刹那之間,向四外散開!
這當真稱得上說時遲,那時快,二十六個少林弟子不待吩咐,右手迅速丟下戒刀,左手噴筒向空齊射。
每一個噴筒,霎時噴出一溜火光,二十六個火筒,匯成一片火網,對準黑煙灑去!
西門追雪先前還不知道對方棺木中飛走一大蓬黑煙,究係何物?此時火網乍展,隻聽半空中忽然響起極其細微的“吱,吱”細響,火光之中,隻見無數比螞蟻還小的飛蟲紛紛下落!
一陣屍腐之氣,夾著焦臭,直衝鼻孔,使人立感頭腦昏脹!
好在另外十個少林弟子,也在同一時候,俊然散出圈外,搶到上風頭上,十管噴筒射出辛辣無比的藥末,累累蒙蒙,因風散播,才把這股屍腐焦臭,蓋了下去!
那一群小蟲為數不下千萬,先前飛出,固然紛紛下落,陸續從棺中飛出,向火光中撲去的也不在少數。
蓑衣丈人眼看噴筒燃料已將用盡,不由心頭大急,閃身從一個少林弟子手上,迅速接過噴筒,對準那口棺木噴去!
“轟!”大家隻覺眼前暴亮,火光閃動,響起震天動地的一聲爆炸!
蓑衣丈人連“快退”都來不及喊出,一手挾起穀飛鶯,閃電急躍,後退三丈來遠!
耳中隻聽驚叫慘號,同時響起,二十六個圍著棺木四周,正在噴射火筒的少林弟子,因距離較近,此時已被炸得穿胸殘肢,血肉橫飛,總算其餘諸人,站得較遠,除了飽受虛驚,耳中還在嗡嗡直響之外,幸未波及!
這一巨變,真是事出意外。
蓑衣丈人瞧得雙目噴火,直是蹬腳。
正在此時,林中忽然飄來天蠱女銀鈴似的冷笑:“穀老頭,算你命長!”
說到尾聲,話盲逐漸遠去。
西門追雪怒吼一聲道:“妖女,你往那裏走!”
正待躍身撲去,蓑衣丈人趕緊一把扯住,急急的道:“妖女業已去遠,道友千萬魯莽不得!”
西門追雪橫劍道:“難道這些少林弟子,就這樣白死了不成?”
蓑衣丈人歎道:“這是老朽一時大意,想不到天蠱妖女,果然機詐百出,存心毒辣!
“唉,這也隻好歸之劫數。”
穀飛鶯依著她爺爺,問道:“爺爺,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蓑衣丈人望著地上橫七豎八,被炸得慘不忍睹的二十六個僧侶屍體,沉痛地道:“二十六位師傅,總算為江湖正義,衛道之戰,付出重大的代價,雖死猶生。方才這一大群毒蟲,差幸被這一炸,悉數燒成灰燼,咱們還是把他們埋了再說吧!”
當下大家立即動手,挖了個大坑,把地上屍體,一齊埋好。
其他十個僧人,臉色凝重,一個個雙手合十,口中喃喃誦了一會經,才從地上分頭拾起戒刀。
西門追雪忍不住道:“丈人,那披麻教的人,可是在棺內預置了大量炸藥。”
蓑衣丈人微微點頭,一麵歎息道:“披麻教猖獗苗山,擅於天蠱,唯一克製之道,隻有‘烏風散’才能奏效。可惜配製不易,老朽身邊存得不多,僅僅製了十管噴筒,如果他們大舉來犯,勢必杯水車薪,不夠應用,因此隻好使用火攻,臨時又趕製了二十六管火筒備用。”
西門追雪點了點頭,蓑衣丈人又道:“但他們一行出現之時,居然還扛著一口棺木,老朽先前也隻當披麻教平日善於裝神扮鬼,無非故示詭秘,但後來瞧他們隻圖奪路,而且還護著棺木,不肯舍棄,才料到棺木中定然藏有極其歹毒的東西,妄圖闖過中途阻攔,趕到少林寺外施放,老朽就囑咐他們注意那口棺木。”
西門追雪點頭道:“貧道也料想如此。”
蓑衣丈人道:“那知在棺木中藏著的,竟然是披麻教最厲害的‘屍蠱’……”
“屍蠱?爺爺,什麽叫做屍蠱?”
穀飛鶯睜大眼睛,好奇的問著。豈止是穀飛鶯,連於氏兄弟和十個少林弟子,也都眼睜睜的望著蓑衣丈人,靜待下文。
西門追雪失驚的道:“貧道曾聽說苗疆四域,有一種小蟲,似蜂而微,營巢於腐屍朽骨之中,吮吸屍中骨髓,身具劇毒,出必成群,蜇人無救,叫做屍蜂,難道方才從棺中飛出的就是這種小蟲?”
他說到屍蜂,言下猶有餘悸。
蓑衣丈人道:“道兄說得不錯,披麻教不但搜集屍蜂,而且以飼蠱之法,大批豢養,當然比原來的屍蜂更為厲害。蟲類見火必投,而且也是最怕火,如不全數消滅,隻要留下一隻,便遺害無窮。
“老朽因噴筒存油有限,即將用罄,這口棺木,必須在火網密集之下,把它焚毀,才能徹底消滅,那知天蠱妖女處心陰毒,她早已料到少林寺也許早有準備,是以在棺木隔層之下,預藏大批炸藥,隻要你舉火焚棺,便中她毒計。”
穀飛鶯道:“她炸藥爆炸,豈不是連屍蠱也一起炸毀?”
蓑衣丈人道:“當然她先放屍蠱,等你發覺棺中有異,引火燒焚,炸藥爆炸之時,這群屍蠱早已飛散。方才如非咱們早有準備,噴筒連成一片火網,屍蠱早已全數飛散,而且這種小蟲,嗅覺最靈,隻要聞到生人氣味,紛紛追撲,此處離寺不遠,恐怕被害之人,還不在少數哩!”
他話聲未落,猛聽從少林寺方向,傳出一陣淒厲刺耳的虎嘯獅吼之聲,此起彼落,聲震山穀。
方才他仍和披麻教賊人動手之際,虎嘯獅吼,群獸咆哮的聲旨,不時傳來,想必伏獸天尊指揮猛獸,也早巳發動,但聲音沒有這一陣更來得猛惡響亮。
十個少林弟子,全聽得臉色大變,滿含憂憤!
金彈於啟輝急道:“不好,咱們快去接應,這些野獸,好像十分兇猛呢!”
蓑衣丈人頷首道:“咱們這裏,總算了結,自當趕去接應,不過從聲音聽來,咱們這邊,已經得手了!”
穀飛鶯正想追問。
西門追雪接口道:“丈人說得不錯,這陣群獸號叫,雖極猛惡,但聲帶悲鳴,四散逃竄,和發威時的咆哮不同,可能我方已占優勢。”
穀飛鶯喜道:“那麽我們也快去咯,多打他們幾隻,豈不更好?”
一行十五個人,立即轉身往少林寺奔去。
披麻教這場搏鬥,固然結束,但少林寺外,此時卻正在天翻地覆,如火如荼!
原來就在蓑衣丈人、西門追雪一行,向東南方迎去的同時,少林寺的西南方,經過群獸這一陣狂吼怒嘯之後,也有一群人現出身形,向少林寺前,緩緩推進。
這一群人,聲勢非同小可,最前麵是一乘由四個和尚抬著的敞轎,轎中端坐著一個形如僵屍,全身隻剩下一副骨架的黃袍老僧,瞑目枯坐,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