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便到了洪武十九年春二月,朝廷大軍三路三十萬大軍齊發。
一路在湯和帶領下,從遼東出發;一路以馮國勝為主帥,帶著藍玉、沐英、朱棣從北平出發;一路由傅友德帶領從大同離開。
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朱元璋此次精銳盡出,老中青三代領軍人物齊發。
如此大的動作,應天府卻沒有絲毫反應,連一向關注蒙元情況的李善長,也是等大軍出了邊境才收到消息。
“唉!想不到陛下這麽快就找到元廷所在。”
李存義一臉狐疑看著李善長:“大哥,你不是說元廷不滅,陛下就不會對你動手。
現在出了這麽大事,你怎麽一點也不著急?”
“時勢不同了!”
李善長開口解釋:“以前陛下怕我成為司馬懿,我也怕陛下成為漢高祖,所以才再暗中幫助元廷。
如今有方時在一旁製衡,太子殿下也成長起來了,陛下已經不用擔心我。”
“那我還需要運送東西去朝鮮嗎?”
李善長緩緩搖頭:“市舶司不用多久會重開,以後光明正大去做,雖然會少賺一些,勝在安全。
元廷那邊的全部斷了,該殺就殺,該燒就燒,不要留下蛛絲馬跡。
既然用天然沼氣讓你辭官,以後你就把精力放在這上麵,這裏麵能賺多少錢你也知道。”
“嘿嘿!”
李存義咧嘴一笑:“我想過了,隻需占據一個布政司的天然沼氣份額,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若是能賣到海外諸國去,那就更了不得了,那錢是整個皇宮都堆不下。”
“你能占據一府之地都算有本事!”
李善長冷冷打斷李存義的幻想:“工坊、火井,那是方時用來換取大明地主豪紳手中土地的。
農田一定會執行雲南之政,為了讓變法能夠順利進行,這東西是不會允許一人獨占。
接下來我說的話,你要記清楚,否則將來出了事,別找我救命。”
“大哥,你別嚇我,我聽著呢!”
“不要阻攔變法,家中土地該退就退,該賣就賣,隻需留下陛下封賞的農田。
若是陛下所封賞的農田也收迴,不要上疏,也不要阻止。
不管以後做什麽生意,都不要去動農田,這是百姓之本也是國家之本。
誰敢動農田,方時會不計一切代價搞死他。”
李存義臉色有些難看:“大哥,其他也就算了,陛下封賞怎麽能說退就退。
再說農田是根本,我們也得給後代子孫留點後路,不至於餓死。
那方時也不能不講道理吧!”
李善長眼神不屑瞥了眼李存義,語氣淡淡開口:
“跟他講道理,你還不如對牛彈琴去。
我跟他談過,發展工商業的根本是糧食,也是方時給大明留的退路。
若是哪一天工商業發展不下去或開始衰落,還可以種地養活大明。”
李存義搖了搖頭:“聽不懂!”
“一句話,工商業是是給你們這些人紙醉金迷,農田是讓老百姓吃飽穿暖。
老百姓可以通過努力過上富足的生活,你們這些人卻不能搶奪老百姓的生存之本,誰搶誰死,哪怕是我也一樣。”
“切!”
李存義滿臉不屑:“那三瓜兩棗,我搶來幹什麽?擦屁股都嫌疼。”
話音剛落,李褀匆匆推門而入,臉上充滿焦急之色:
“爹,出事了!”
“何事?”
“楊經死了!”
“什麽!”
李善長猛得站起身,驚唿出聲:“他不是在都察院大獄,怎麽會死?那些人幹什麽吃的?
錦衣衛呢?他們也沒發現危險?”
“中毒而死!兇手是送飯的衙役,為了讓楊經相信,整個都察院大牢,死了一半犯官。”
李善長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財帛動人心,真是不怕死啊!
楊經一死,事情變得不可控,你去問問方時,他有沒有備用計劃。
若沒有,我隻能亡羊補牢,重新安排個人去當虞衡司主事。”
“兒子現在就去!”
李善長疲憊的揮了揮手:“去吧!”
楊經一死,虞衡司工匠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隨便拉攏。
盡管這些工匠做出的東西不一定能運送火井,可那些人一定會想方設法拉攏。
隻要有人經不住誘惑,虞衡司工匠就不能團結在一起,也不會再去殺官造反。
想到此,李善長覺得自己腦子有些不夠用,怎麽就想不到有人會殺楊經。
[也不知陛下這次要殺多少人!]
朱元璋並不準備殺人,他現在幾乎不管事,都察院出現這麽大紕漏,他也隻是讓朱標去處理。
“標兒!此事咱就不管了,反正工部、戶部都要清理,你也順便清理下都察院。”
“兒子明白!”
朱標也沒太在意,隻有黔驢技窮才會殺人,還把那麽多犯官拉下去,簡直愚不可及。
“兒子想把高熾立為世子,這小子把老十二忽悠的團團轉,簡直是第二個方司柬。”
“怎麽?你還準備讓高熾去忽悠老四?你就當個人吧!”
“爹!兒子是讓高熾輔助四弟,您想什麽呢?”
“嗬嗬!”
朱元璋譏笑一聲:“老朱家怎麽盡出你這種黑心肝。
還是大孫好,堂堂正正的君子,從不屑搞陰謀詭計,也不會被人騙。
等雄英成為太子,順便把你那些弟弟的世子也定下,嫡長子繼承製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改。”
“行!”
朱標輕聲應下:“李成桂已經掌控高麗政權,怕是過不了多久便會篡位,已經派人向大明稱臣。”
“李成桂一向親近大明,還是派個使者過去談談,隻要他安分守己,便隨他去。
對了,方小子變法方略中有沒有提到高麗?”
朱標輕輕點頭:“提到過,說此地與安南一樣,同屬於儒家文化圈,受中原王朝影響極大。
打不打下都影響不大,大明與高麗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能交好則交好,不能交好就滅了。”
“也對!隻要遼東在大明手上,那地方沒必要太在意。
楊經死了,方小子的備用計劃該啟用,你控製好,別死太多人。”
朱標輕微搖頭:“不會啟用備用計劃,在一定時候,哪怕他們不動手,方司柬也會殺了楊經。”
“什麽意思?”
朱元璋指著朱標破口大罵:“你們兩個把咱當什麽了?什麽事都瞞著咱。
方小子不說,你這不孝子也不說是不是,這破皇帝誰愛當誰當,咱不當了!”
朱標哭笑不得:“爹,你看看最底下的奏疏,兒子早就寫給你了!”
“咱不管!等北元滅了,咱就迴鄉種地,這破皇帝咱不當了!”
“兒子又不是說話不算話的人,您老人家能不能別天天念叨。”
“咱喜歡念叨,不服就忍著!”
一路在湯和帶領下,從遼東出發;一路以馮國勝為主帥,帶著藍玉、沐英、朱棣從北平出發;一路由傅友德帶領從大同離開。
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朱元璋此次精銳盡出,老中青三代領軍人物齊發。
如此大的動作,應天府卻沒有絲毫反應,連一向關注蒙元情況的李善長,也是等大軍出了邊境才收到消息。
“唉!想不到陛下這麽快就找到元廷所在。”
李存義一臉狐疑看著李善長:“大哥,你不是說元廷不滅,陛下就不會對你動手。
現在出了這麽大事,你怎麽一點也不著急?”
“時勢不同了!”
李善長開口解釋:“以前陛下怕我成為司馬懿,我也怕陛下成為漢高祖,所以才再暗中幫助元廷。
如今有方時在一旁製衡,太子殿下也成長起來了,陛下已經不用擔心我。”
“那我還需要運送東西去朝鮮嗎?”
李善長緩緩搖頭:“市舶司不用多久會重開,以後光明正大去做,雖然會少賺一些,勝在安全。
元廷那邊的全部斷了,該殺就殺,該燒就燒,不要留下蛛絲馬跡。
既然用天然沼氣讓你辭官,以後你就把精力放在這上麵,這裏麵能賺多少錢你也知道。”
“嘿嘿!”
李存義咧嘴一笑:“我想過了,隻需占據一個布政司的天然沼氣份額,我們家世世代代都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若是能賣到海外諸國去,那就更了不得了,那錢是整個皇宮都堆不下。”
“你能占據一府之地都算有本事!”
李善長冷冷打斷李存義的幻想:“工坊、火井,那是方時用來換取大明地主豪紳手中土地的。
農田一定會執行雲南之政,為了讓變法能夠順利進行,這東西是不會允許一人獨占。
接下來我說的話,你要記清楚,否則將來出了事,別找我救命。”
“大哥,你別嚇我,我聽著呢!”
“不要阻攔變法,家中土地該退就退,該賣就賣,隻需留下陛下封賞的農田。
若是陛下所封賞的農田也收迴,不要上疏,也不要阻止。
不管以後做什麽生意,都不要去動農田,這是百姓之本也是國家之本。
誰敢動農田,方時會不計一切代價搞死他。”
李存義臉色有些難看:“大哥,其他也就算了,陛下封賞怎麽能說退就退。
再說農田是根本,我們也得給後代子孫留點後路,不至於餓死。
那方時也不能不講道理吧!”
李善長眼神不屑瞥了眼李存義,語氣淡淡開口:
“跟他講道理,你還不如對牛彈琴去。
我跟他談過,發展工商業的根本是糧食,也是方時給大明留的退路。
若是哪一天工商業發展不下去或開始衰落,還可以種地養活大明。”
李存義搖了搖頭:“聽不懂!”
“一句話,工商業是是給你們這些人紙醉金迷,農田是讓老百姓吃飽穿暖。
老百姓可以通過努力過上富足的生活,你們這些人卻不能搶奪老百姓的生存之本,誰搶誰死,哪怕是我也一樣。”
“切!”
李存義滿臉不屑:“那三瓜兩棗,我搶來幹什麽?擦屁股都嫌疼。”
話音剛落,李褀匆匆推門而入,臉上充滿焦急之色:
“爹,出事了!”
“何事?”
“楊經死了!”
“什麽!”
李善長猛得站起身,驚唿出聲:“他不是在都察院大獄,怎麽會死?那些人幹什麽吃的?
錦衣衛呢?他們也沒發現危險?”
“中毒而死!兇手是送飯的衙役,為了讓楊經相信,整個都察院大牢,死了一半犯官。”
李善長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財帛動人心,真是不怕死啊!
楊經一死,事情變得不可控,你去問問方時,他有沒有備用計劃。
若沒有,我隻能亡羊補牢,重新安排個人去當虞衡司主事。”
“兒子現在就去!”
李善長疲憊的揮了揮手:“去吧!”
楊經一死,虞衡司工匠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隨便拉攏。
盡管這些工匠做出的東西不一定能運送火井,可那些人一定會想方設法拉攏。
隻要有人經不住誘惑,虞衡司工匠就不能團結在一起,也不會再去殺官造反。
想到此,李善長覺得自己腦子有些不夠用,怎麽就想不到有人會殺楊經。
[也不知陛下這次要殺多少人!]
朱元璋並不準備殺人,他現在幾乎不管事,都察院出現這麽大紕漏,他也隻是讓朱標去處理。
“標兒!此事咱就不管了,反正工部、戶部都要清理,你也順便清理下都察院。”
“兒子明白!”
朱標也沒太在意,隻有黔驢技窮才會殺人,還把那麽多犯官拉下去,簡直愚不可及。
“兒子想把高熾立為世子,這小子把老十二忽悠的團團轉,簡直是第二個方司柬。”
“怎麽?你還準備讓高熾去忽悠老四?你就當個人吧!”
“爹!兒子是讓高熾輔助四弟,您想什麽呢?”
“嗬嗬!”
朱元璋譏笑一聲:“老朱家怎麽盡出你這種黑心肝。
還是大孫好,堂堂正正的君子,從不屑搞陰謀詭計,也不會被人騙。
等雄英成為太子,順便把你那些弟弟的世子也定下,嫡長子繼承製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改。”
“行!”
朱標輕聲應下:“李成桂已經掌控高麗政權,怕是過不了多久便會篡位,已經派人向大明稱臣。”
“李成桂一向親近大明,還是派個使者過去談談,隻要他安分守己,便隨他去。
對了,方小子變法方略中有沒有提到高麗?”
朱標輕輕點頭:“提到過,說此地與安南一樣,同屬於儒家文化圈,受中原王朝影響極大。
打不打下都影響不大,大明與高麗屬於唇亡齒寒的關係,能交好則交好,不能交好就滅了。”
“也對!隻要遼東在大明手上,那地方沒必要太在意。
楊經死了,方小子的備用計劃該啟用,你控製好,別死太多人。”
朱標輕微搖頭:“不會啟用備用計劃,在一定時候,哪怕他們不動手,方司柬也會殺了楊經。”
“什麽意思?”
朱元璋指著朱標破口大罵:“你們兩個把咱當什麽了?什麽事都瞞著咱。
方小子不說,你這不孝子也不說是不是,這破皇帝誰愛當誰當,咱不當了!”
朱標哭笑不得:“爹,你看看最底下的奏疏,兒子早就寫給你了!”
“咱不管!等北元滅了,咱就迴鄉種地,這破皇帝咱不當了!”
“兒子又不是說話不算話的人,您老人家能不能別天天念叨。”
“咱喜歡念叨,不服就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