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時到學堂後沒多久,朱標也領著浩浩蕩蕩一群人進來。
朱標沒有將這些學子趕走,而是讓他們在屋外旁聽。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標臉上露出笑意:“方司柬,孤這次沒有提前和你打招唿,希望不會影響到你。”
“太子殿下能來是臣的榮幸!”
“那就開始吧!”
方時微微頷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商鞅變法!
“在講循環之前,先說說商鞅變法殘留下來的弊端,土地私有!
不知諸位可想過,為何春秋時期魯宣公實行按畝征稅,隨後管仲、商鞅又繼續完善土地私有這一製度?”
“君弱臣強,無法從井田製中得到稅收。”
“戰爭頻發,需要大量糧食來養軍!”
“……”
聽著下方進士迴答,方時暗暗讚歎,不愧是全天下最聰明的一批人,沒有一個是傻子。
等沒人再繼續開口後,方時緩緩出聲:
“諸位都沒說錯,土地私有是時事讓它出現,沒有商鞅也會有別人。
出現土地私有的最大原因是戰爭,連年戰爭導致奴隸不堪忍受,為了兵力和錢糧,諸侯隻能選擇激勵奴隸,而土地和奴隸身份就成為籌碼。
也是從土地私有開始,奴隸也漸漸從中原王朝消失。
然而,土地私有卻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弊端,這個弊端讓所有人被大勢所裹挾,不得不去爭。”
“敢問方司柬,佛道兩家就從未爭過!”
“不爭就不會有儒釋道三家顯學並存於世,早已像墨、農、陰陽等諸子百家消亡在曆史長河中。”
方時沒有過多解釋佛道兩家,而是繼續剛剛的話題:
“土地私有代表土地可以買賣,天災來臨時,沒糧食生存時農戶會將土地賤賣給有錢人,這樣一來有錢人土地會變多。
土地變多而稅銀不變,他所得錢糧就會變得更多,如此又能購買更多的土地。
如此循環往複,百年後,其名下土地將會達到恐怖的數字。
這麽多土地需要大量人種植,而失去土地的貧民就成為最好的雇農,當大量的百姓需要依附土地主生存,那麽這些百姓隻會聽從土地主的話。
土地越多代表其百姓越多,百姓越多軍隊越多,軍隊多代表著什麽,你們比我清楚。
這便是漢之世家、唐之門閥為何難清理的原因,也是為何隋唐兩朝一直廣開科舉的原因。
若你們是唐時門閥中的一員,你們會願意放開科舉嗎?願意與其他門閥和平相處嗎?”
不等眾人迴答,方時自顧自開口:
“我想不會!一旦放開科舉,那麽這些微末出身的官員,會為了自身利益與門閥對上。
隻要你敢退,其他門閥會一擁而上,將你的土地瓜分殆盡,沒有人會嫌自己土地多。
門閥土地無法拿到足夠的稅收,朝廷隻能將稅收放在其他百姓身上,當稅收太多,百姓無法負擔,為了活下去要麽造反,要麽賣田賣地。
朝廷需要錢糧養軍、養百官,錢糧隻能從農民稅收來,農民需要錢糧養家,他們隻能從五穀來。
五穀需要水、肥、陽光來成長,它們隻能從土地汲取,這叫成本轉嫁。
當某一天成本無法轉嫁,那麽等待所有人的都將是滅頂之災。
這不僅僅適用治國也適用於治家和修身!”
“方司柬,這便是無法循環?你今天所講的便是如何解決此事?
可天災之事無法控製,吾等人力何以能勝天?”
“上天是公平的,一地幹旱總有一地風調雨順,哪怕大明全境被大雪覆蓋,也總有其他國家糧食充足。
當然,這隻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本人是愛好和平,並不想將成本轉嫁給他國的,也不是今天探討的內容。”
眾人默默垂下頭,心中暗暗吐槽:
[不要臉!這就是為何去打交趾的原因吧!難怪大明將士在遼東那麽久,糧價還一直平穩。]
[不過他說的沒錯,真到了那一步,死道友不死貧道,他國百姓死活與吾等何幹,一群蠻夷罷了,和畜生有何區別?]
對於讀書人來說,蠻夷之輩不通教化、不通禮儀,連最起碼的上下尊卑都不懂,確實與畜生無異。
方時沒管他們怎麽想,轉身在黑板上寫下‘資源循環利用’六個字。
“所為資源循環利用,說個簡單點例子就是,我拉屎狗吃、狗拉的雞吃、雞拉的我吃,這樣誰都餓不死!”
“咳咳咳……”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方司柬,你是真的一點臉皮都不要了!”
“……”
方時的話在國子監掀起軒然大波,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著他。
連一旁朱標也露出哭笑不得的看著方時:
[性格根本就沒改,還是這麽跳脫,九江比他差遠了。]
方時掃了一圈,一臉平靜,說出的話卻讓這些學子恨不得當場打死他:
“這有什麽?反正我們都吃過屎,誰也別笑話誰。
你們誰沒吃過狗肉、雞肉和米?你們怎麽知道,你們吃的狗沒吃過屎?吃的雞沒吃過?吃的米不是從泡過屎尿的土地裏長出?”
眾人表情一滯,忽然此起彼伏的幹嘔聲響徹四周,哪怕一向淡定的朱標,此刻臉色也有點難看。
“方時!你枉為讀書人,吾與你不共戴天,嘔……”
“方時!你有辱斯文!嘔……”
“……”
等罵聲和嘔吐聲漸漸停歇之後,方時再次掃了眼眾人,滿臉讚賞的點點頭:
“不錯!吐過之後整個人都精神許多,以後昏昏欲睡時,可以試試吐一下,接下來繼續。
發展民生,必須要明白一個道裏,那就是這個政策是否能夠形成循環,其所產生的壞處能否在其他地方應用到。
目前大明國內一般都是以種糧為主,我就以水稻為例。
稻糠可以用於修路、建房、家禽飼料;稻草可以給牲畜食用、也可以編織草繩、草鞋等等;稻芽也是食積不消的藥材。
而人、牲畜、家禽吃水稻所產生屎尿,又可以用於肥沃土地,這便形成了資源循環。
用於修路的稻糠,則可以讓農村到縣城的路途平坦,加快來迴時間。
百姓在閑時也可以進城做零工補貼家用,有了閑錢便會買衣物,如此裁縫為生的百姓,也可以過好。
裁縫有錢去賣肉、肉販子有錢就去買酒,酒販子有錢便會加大生產去向農民購糧,這便是民生循環!
所謂的資源循環利用,便是將自己多的東西,不要的東西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民生循環便是個人富有的東西換取他人所剩之物,以此來發展民生。
就像南方多水,可以向北方調水;北方多……”
朱標沒有將這些學子趕走,而是讓他們在屋外旁聽。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標臉上露出笑意:“方司柬,孤這次沒有提前和你打招唿,希望不會影響到你。”
“太子殿下能來是臣的榮幸!”
“那就開始吧!”
方時微微頷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商鞅變法!
“在講循環之前,先說說商鞅變法殘留下來的弊端,土地私有!
不知諸位可想過,為何春秋時期魯宣公實行按畝征稅,隨後管仲、商鞅又繼續完善土地私有這一製度?”
“君弱臣強,無法從井田製中得到稅收。”
“戰爭頻發,需要大量糧食來養軍!”
“……”
聽著下方進士迴答,方時暗暗讚歎,不愧是全天下最聰明的一批人,沒有一個是傻子。
等沒人再繼續開口後,方時緩緩出聲:
“諸位都沒說錯,土地私有是時事讓它出現,沒有商鞅也會有別人。
出現土地私有的最大原因是戰爭,連年戰爭導致奴隸不堪忍受,為了兵力和錢糧,諸侯隻能選擇激勵奴隸,而土地和奴隸身份就成為籌碼。
也是從土地私有開始,奴隸也漸漸從中原王朝消失。
然而,土地私有卻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弊端,這個弊端讓所有人被大勢所裹挾,不得不去爭。”
“敢問方司柬,佛道兩家就從未爭過!”
“不爭就不會有儒釋道三家顯學並存於世,早已像墨、農、陰陽等諸子百家消亡在曆史長河中。”
方時沒有過多解釋佛道兩家,而是繼續剛剛的話題:
“土地私有代表土地可以買賣,天災來臨時,沒糧食生存時農戶會將土地賤賣給有錢人,這樣一來有錢人土地會變多。
土地變多而稅銀不變,他所得錢糧就會變得更多,如此又能購買更多的土地。
如此循環往複,百年後,其名下土地將會達到恐怖的數字。
這麽多土地需要大量人種植,而失去土地的貧民就成為最好的雇農,當大量的百姓需要依附土地主生存,那麽這些百姓隻會聽從土地主的話。
土地越多代表其百姓越多,百姓越多軍隊越多,軍隊多代表著什麽,你們比我清楚。
這便是漢之世家、唐之門閥為何難清理的原因,也是為何隋唐兩朝一直廣開科舉的原因。
若你們是唐時門閥中的一員,你們會願意放開科舉嗎?願意與其他門閥和平相處嗎?”
不等眾人迴答,方時自顧自開口:
“我想不會!一旦放開科舉,那麽這些微末出身的官員,會為了自身利益與門閥對上。
隻要你敢退,其他門閥會一擁而上,將你的土地瓜分殆盡,沒有人會嫌自己土地多。
門閥土地無法拿到足夠的稅收,朝廷隻能將稅收放在其他百姓身上,當稅收太多,百姓無法負擔,為了活下去要麽造反,要麽賣田賣地。
朝廷需要錢糧養軍、養百官,錢糧隻能從農民稅收來,農民需要錢糧養家,他們隻能從五穀來。
五穀需要水、肥、陽光來成長,它們隻能從土地汲取,這叫成本轉嫁。
當某一天成本無法轉嫁,那麽等待所有人的都將是滅頂之災。
這不僅僅適用治國也適用於治家和修身!”
“方司柬,這便是無法循環?你今天所講的便是如何解決此事?
可天災之事無法控製,吾等人力何以能勝天?”
“上天是公平的,一地幹旱總有一地風調雨順,哪怕大明全境被大雪覆蓋,也總有其他國家糧食充足。
當然,這隻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本人是愛好和平,並不想將成本轉嫁給他國的,也不是今天探討的內容。”
眾人默默垂下頭,心中暗暗吐槽:
[不要臉!這就是為何去打交趾的原因吧!難怪大明將士在遼東那麽久,糧價還一直平穩。]
[不過他說的沒錯,真到了那一步,死道友不死貧道,他國百姓死活與吾等何幹,一群蠻夷罷了,和畜生有何區別?]
對於讀書人來說,蠻夷之輩不通教化、不通禮儀,連最起碼的上下尊卑都不懂,確實與畜生無異。
方時沒管他們怎麽想,轉身在黑板上寫下‘資源循環利用’六個字。
“所為資源循環利用,說個簡單點例子就是,我拉屎狗吃、狗拉的雞吃、雞拉的我吃,這樣誰都餓不死!”
“咳咳咳……”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方司柬,你是真的一點臉皮都不要了!”
“……”
方時的話在國子監掀起軒然大波,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著他。
連一旁朱標也露出哭笑不得的看著方時:
[性格根本就沒改,還是這麽跳脫,九江比他差遠了。]
方時掃了一圈,一臉平靜,說出的話卻讓這些學子恨不得當場打死他:
“這有什麽?反正我們都吃過屎,誰也別笑話誰。
你們誰沒吃過狗肉、雞肉和米?你們怎麽知道,你們吃的狗沒吃過屎?吃的雞沒吃過?吃的米不是從泡過屎尿的土地裏長出?”
眾人表情一滯,忽然此起彼伏的幹嘔聲響徹四周,哪怕一向淡定的朱標,此刻臉色也有點難看。
“方時!你枉為讀書人,吾與你不共戴天,嘔……”
“方時!你有辱斯文!嘔……”
“……”
等罵聲和嘔吐聲漸漸停歇之後,方時再次掃了眼眾人,滿臉讚賞的點點頭:
“不錯!吐過之後整個人都精神許多,以後昏昏欲睡時,可以試試吐一下,接下來繼續。
發展民生,必須要明白一個道裏,那就是這個政策是否能夠形成循環,其所產生的壞處能否在其他地方應用到。
目前大明國內一般都是以種糧為主,我就以水稻為例。
稻糠可以用於修路、建房、家禽飼料;稻草可以給牲畜食用、也可以編織草繩、草鞋等等;稻芽也是食積不消的藥材。
而人、牲畜、家禽吃水稻所產生屎尿,又可以用於肥沃土地,這便形成了資源循環。
用於修路的稻糠,則可以讓農村到縣城的路途平坦,加快來迴時間。
百姓在閑時也可以進城做零工補貼家用,有了閑錢便會買衣物,如此裁縫為生的百姓,也可以過好。
裁縫有錢去賣肉、肉販子有錢就去買酒,酒販子有錢便會加大生產去向農民購糧,這便是民生循環!
所謂的資源循環利用,便是將自己多的東西,不要的東西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民生循環便是個人富有的東西換取他人所剩之物,以此來發展民生。
就像南方多水,可以向北方調水;北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