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鄙夷方時做事手段,他也明白變法對百姓好,因此他壓下心中厭惡之情,決定出手幫忙。
他出手,這些孩童在他手上還算安全,若是方時再去找別人,難免會出現傷亡。
方時準備變法一事,所有人都知道,大多數人都在期盼變法快點到來。
哪怕鮑恂這樣反對變法的,也希望變法快點開啟,如此他才能通過變法方略想辦法破局。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上不下,想要阻止都不知道怎麽辦。
茹太素也一樣,他也希望變法盡快開啟,最近戶部開銷太大。
就在茹太素為財政發愁之際,門外響起一道聲音:
“茹尚書,商人林易求見!”
茹太素頭都不抬,語氣冷冷:“一介商人能有什麽要事,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了。”
“茹尚書,京城林家一直在為國出力,河南水災、北平送糧、山西修路等等都有出力,太子更是親自嘉獎過,他還是看著方司柬長大。”
聽到太子和方時,茹太素抬起頭,眉頭微皺:
“帶他進來!”
“是!”
不一會兒,茹太素便見到了林易,這還是他第一次在尚書房接見商人。
“你找本官何事?”
林易躬身一拜:“拜見茹尚書,得益於陛下恩典,讓草民近幾年行商一直沒有關稅。
草民覺得既然關稅沒了,商稅便該提高,不然草民這錢賺得不安。
因此,草民按照雲南布政司的情況,來補足近兩年的商稅。”
說著,林易便從袖子中拿出一遝寶鈔,放在案桌上:
“這裏是二十萬兩,是林家盡兩年的商稅,算是林家為國為民出一份力。
還望茹尚書不要傳出去,要不然其他家會滅了我林家。”
“二十萬兩?”
茹太素瞪大雙眼,滿臉不敢置信:“你們一家就二十萬兩?怎麽會這麽多?
不對!你這是賄賂本官嗎?好大的膽子!”
林易哭笑不得:“茹尚書,這還是方司柬提醒,要不然草民早就忘了。
二十萬兩其實不多,草民家中的紅棗酒一直受到各種達官貴人喜愛,相信茹尚書也喝過紅棗酒。
這隻是酒,若是像海貿那種,別說二十萬兩,一年兩百萬都算是少的。”
“海貿這麽賺錢?”
林易有些訝異:“茹尚書不知前幾年福建一事?那批人就是因為私自出海,豢養海寇才被陛下給殺的。
下官原先也是海貿起家,後來陛下禁海,這才去賣酒。”
“本官會將今日之事告訴陛下,不會讓為國為民的商人寒心。”
林易連連擺手:“草民府邸還掛著牌匾,小兒子也在國子監讀書,這是草民應該做的。”
茹太素滿臉讚賞:“難怪能得到太子殿下親筆題字,以後誰敢刁難你,就來找本官。”
“多謝茹尚書!”
林易走後,茹太素也沒有多待,揣著二十萬兩寶鈔,快步往謹身殿趕去。
他需要麵見朱元璋,讓朱元璋找個機會重啟市舶司。
此刻的朱元璋,正看著手中邸報,這期邸報上記載著都是孔家子弟在各地教化狀況。
“就按這個宣揚出去,加上前兩期的,也差不多可以行動了!
標兒,你覺得如何?是從曲阜開始,還是山東其他地方開始?”
朱標放下手中奏疏,輕聲迴應:“讓七弟出兵配合錦衣衛,全部抓了吧!
不過,在此之前,為大明戰死的百姓撫恤先發放到位。
既是封神,那就給那些百姓封個城隍什麽的,北平孔家的爵位也該落實了!”
“公爵?侯爵?”
“公爵!定國公吧!興教化定民心、尊王攘夷定社稷,也算不辱沒孔聖人,如此讀書人也沒什麽好說。”
朱元璋臉色有些為難:“要不再想想,國公之位就這麽給出去,讓大明將士怎麽想?”
“隻要不是因孔子之德而封爵,哪怕封王都不過分。”
“行!等會你去一下坤寧宮量下身子,咱和你娘準備給你做件衣服。”
朱標目光重新落在奏疏上:“不用!兒子衣服多得是,讓娘給雄英多做件幾件。”
“雄英也有!不止衣服,鞋子什麽的都要做。”
朱標抬頭看向朱元璋,滿臉狐疑:
“爹,您今天怎麽奇奇怪怪的?衣服每年不都有,今年怎麽特意提醒我?
你該不會是在準備龍袍吧?”
“怎麽?你不願意?君子言而有信,別讓咱看不起你。”
朱標有些哭笑不得:“爹!等元廷滅了後,哪怕你不願意,兒子都要造反。
現在是真不行,元廷必須在你手上滅掉,哪怕遼東收迴了也不行。”
“咱已經讓藍玉和文英迴京,這次除了要收迴遼東,還要滅掉元廷。
咱想過了,納哈出這次損失十多萬兵馬,必定會被元廷問責,正是招降的時候。
而草原其他部落也會蠢蠢欲動,元主為了保護自己,必定會將軍隊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來,水源是關鍵,咱已經派遣大量探子和錦衣衛,帶著蒙元俘虜前往草原各個湖泊探查。
還有李成仁,他們不是一直與元廷有聯絡,咱也派人去收買李成仁身邊的人。
隻要他們派使者去見元主,咱就能找到元廷所在。”
說到這,朱元璋頓了頓,臉色變得嚴肅:
“標兒,你沒指揮過大戰也不怎麽上戰場,這是你的缺點,以後對於戰場上的事多問問藍玉和文英。
特別是文英,他是咱親手帶出來的,對於戰場上的事一清二楚。”
“兒子明白了!”
正要繼續開口,一名內侍疾步走進來:
“陛下,戶部尚書茹太素求見!”
“讓他進來!”
不消片刻,茹太素帶著笑意走進來,一開口朱元璋臉色就黑了下來:
“臣拜見陛下、太子殿下!今日見到陛下,臣喜不自勝,子曰:……”
“曰個屁!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毛病?天天引經據典,就不能學學方小子,有事說事?”
茹太素訕訕一笑:“子、臣習慣了,陛下見諒!
商人林易補交近兩年的商稅二十萬兩,臣覺得此事重大,就立馬過來告訴陛下。”
“二十萬兩?”
朱元璋從一堆奏疏中抽出一本,緩緩看了起來:
“林易咱知道,他不是一直購買糧食幫咱大明修路嗎?怎麽還有這麽多錢。”
“因為有為國牌匾,關稅加其他雜稅都免了,林家賣酒利潤也大漲,所以才有這麽多。”
看著奏疏上‘林家二十萬’幾個字,朱元璋滿意點點頭:
“很好!前兩天錢尚書說,河南等地的學校最近入不敷出,這二十萬兩就安排給學校那邊。
戶部那邊派人去看看,每個學校每年有多少學子,大概需要多少銀兩,順便把教官名單弄一份交給承誌部,以後這些教官的錢糧就從戶部出。”
他出手,這些孩童在他手上還算安全,若是方時再去找別人,難免會出現傷亡。
方時準備變法一事,所有人都知道,大多數人都在期盼變法快點到來。
哪怕鮑恂這樣反對變法的,也希望變法快點開啟,如此他才能通過變法方略想辦法破局。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不上不下,想要阻止都不知道怎麽辦。
茹太素也一樣,他也希望變法盡快開啟,最近戶部開銷太大。
就在茹太素為財政發愁之際,門外響起一道聲音:
“茹尚書,商人林易求見!”
茹太素頭都不抬,語氣冷冷:“一介商人能有什麽要事,隨便找個理由打發了。”
“茹尚書,京城林家一直在為國出力,河南水災、北平送糧、山西修路等等都有出力,太子更是親自嘉獎過,他還是看著方司柬長大。”
聽到太子和方時,茹太素抬起頭,眉頭微皺:
“帶他進來!”
“是!”
不一會兒,茹太素便見到了林易,這還是他第一次在尚書房接見商人。
“你找本官何事?”
林易躬身一拜:“拜見茹尚書,得益於陛下恩典,讓草民近幾年行商一直沒有關稅。
草民覺得既然關稅沒了,商稅便該提高,不然草民這錢賺得不安。
因此,草民按照雲南布政司的情況,來補足近兩年的商稅。”
說著,林易便從袖子中拿出一遝寶鈔,放在案桌上:
“這裏是二十萬兩,是林家盡兩年的商稅,算是林家為國為民出一份力。
還望茹尚書不要傳出去,要不然其他家會滅了我林家。”
“二十萬兩?”
茹太素瞪大雙眼,滿臉不敢置信:“你們一家就二十萬兩?怎麽會這麽多?
不對!你這是賄賂本官嗎?好大的膽子!”
林易哭笑不得:“茹尚書,這還是方司柬提醒,要不然草民早就忘了。
二十萬兩其實不多,草民家中的紅棗酒一直受到各種達官貴人喜愛,相信茹尚書也喝過紅棗酒。
這隻是酒,若是像海貿那種,別說二十萬兩,一年兩百萬都算是少的。”
“海貿這麽賺錢?”
林易有些訝異:“茹尚書不知前幾年福建一事?那批人就是因為私自出海,豢養海寇才被陛下給殺的。
下官原先也是海貿起家,後來陛下禁海,這才去賣酒。”
“本官會將今日之事告訴陛下,不會讓為國為民的商人寒心。”
林易連連擺手:“草民府邸還掛著牌匾,小兒子也在國子監讀書,這是草民應該做的。”
茹太素滿臉讚賞:“難怪能得到太子殿下親筆題字,以後誰敢刁難你,就來找本官。”
“多謝茹尚書!”
林易走後,茹太素也沒有多待,揣著二十萬兩寶鈔,快步往謹身殿趕去。
他需要麵見朱元璋,讓朱元璋找個機會重啟市舶司。
此刻的朱元璋,正看著手中邸報,這期邸報上記載著都是孔家子弟在各地教化狀況。
“就按這個宣揚出去,加上前兩期的,也差不多可以行動了!
標兒,你覺得如何?是從曲阜開始,還是山東其他地方開始?”
朱標放下手中奏疏,輕聲迴應:“讓七弟出兵配合錦衣衛,全部抓了吧!
不過,在此之前,為大明戰死的百姓撫恤先發放到位。
既是封神,那就給那些百姓封個城隍什麽的,北平孔家的爵位也該落實了!”
“公爵?侯爵?”
“公爵!定國公吧!興教化定民心、尊王攘夷定社稷,也算不辱沒孔聖人,如此讀書人也沒什麽好說。”
朱元璋臉色有些為難:“要不再想想,國公之位就這麽給出去,讓大明將士怎麽想?”
“隻要不是因孔子之德而封爵,哪怕封王都不過分。”
“行!等會你去一下坤寧宮量下身子,咱和你娘準備給你做件衣服。”
朱標目光重新落在奏疏上:“不用!兒子衣服多得是,讓娘給雄英多做件幾件。”
“雄英也有!不止衣服,鞋子什麽的都要做。”
朱標抬頭看向朱元璋,滿臉狐疑:
“爹,您今天怎麽奇奇怪怪的?衣服每年不都有,今年怎麽特意提醒我?
你該不會是在準備龍袍吧?”
“怎麽?你不願意?君子言而有信,別讓咱看不起你。”
朱標有些哭笑不得:“爹!等元廷滅了後,哪怕你不願意,兒子都要造反。
現在是真不行,元廷必須在你手上滅掉,哪怕遼東收迴了也不行。”
“咱已經讓藍玉和文英迴京,這次除了要收迴遼東,還要滅掉元廷。
咱想過了,納哈出這次損失十多萬兵馬,必定會被元廷問責,正是招降的時候。
而草原其他部落也會蠢蠢欲動,元主為了保護自己,必定會將軍隊聚集在一起。
如此一來,水源是關鍵,咱已經派遣大量探子和錦衣衛,帶著蒙元俘虜前往草原各個湖泊探查。
還有李成仁,他們不是一直與元廷有聯絡,咱也派人去收買李成仁身邊的人。
隻要他們派使者去見元主,咱就能找到元廷所在。”
說到這,朱元璋頓了頓,臉色變得嚴肅:
“標兒,你沒指揮過大戰也不怎麽上戰場,這是你的缺點,以後對於戰場上的事多問問藍玉和文英。
特別是文英,他是咱親手帶出來的,對於戰場上的事一清二楚。”
“兒子明白了!”
正要繼續開口,一名內侍疾步走進來:
“陛下,戶部尚書茹太素求見!”
“讓他進來!”
不消片刻,茹太素帶著笑意走進來,一開口朱元璋臉色就黑了下來:
“臣拜見陛下、太子殿下!今日見到陛下,臣喜不自勝,子曰:……”
“曰個屁!你就不能改改你的臭毛病?天天引經據典,就不能學學方小子,有事說事?”
茹太素訕訕一笑:“子、臣習慣了,陛下見諒!
商人林易補交近兩年的商稅二十萬兩,臣覺得此事重大,就立馬過來告訴陛下。”
“二十萬兩?”
朱元璋從一堆奏疏中抽出一本,緩緩看了起來:
“林易咱知道,他不是一直購買糧食幫咱大明修路嗎?怎麽還有這麽多錢。”
“因為有為國牌匾,關稅加其他雜稅都免了,林家賣酒利潤也大漲,所以才有這麽多。”
看著奏疏上‘林家二十萬’幾個字,朱元璋滿意點點頭:
“很好!前兩天錢尚書說,河南等地的學校最近入不敷出,這二十萬兩就安排給學校那邊。
戶部那邊派人去看看,每個學校每年有多少學子,大概需要多少銀兩,順便把教官名單弄一份交給承誌部,以後這些教官的錢糧就從戶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