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讀書人此時已經在衙門等候,見方時到來,紛紛起身行禮:


    “學生拜見方布政使!”


    方時迴了一禮:“諸位請坐!恭喜諸位從眾多才子中脫穎而出,以後便是同僚,望諸位時刻記著為國為民。”


    “學生明白!”


    走到主位坐下,方時緩緩開口:“經過士王的教化,交趾一直以來學的都是儒家經典,大越朝也行科舉製。


    想來諸位對中原王朝曆史也有所了解,不知諸位對大明有何看法,如今的大明對比曆朝曆代還有什麽不足。”


    其他讀書人還在思考,而嬴蘇想都沒想直接開口:


    “學生嬴蘇嬴子複認為大明當及時收迴故土,安西都護府、九真郡、察合台漢國等等都應該收迴。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是為大一統!”


    方時怔愣好一會,細細打量著嬴蘇,半晌後才出聲:


    “依子複兄所言,蒙元所打下三千多萬公裏的土地都要收迴來?”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在心裏默默計算這到底有多大:


    [大越最多時候也就三十多萬,一百個大越?]


    嬴蘇也是心裏一驚,麵上卻不顯:


    “不管多大,大明都要收迴來,祖宗土地不可丟失。”


    “子複兄之姓可是秦嬴?”


    “是!始皇征百越先祖跟隨趙佗到來,後來一直定居在交趾,最初可追溯到獻公。”


    方時嘴角緩緩上揚:“原是秦嬴後裔,難怪子複兄誌向遠大。


    既如此,子複兄當好好治民,將來有機會定能前往陝西布政司任職。”


    方時根本不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若是有用,假的也得變成真,在他這裏一切都是工具,沒有實事求是一說。


    “應安南百姓之請,大明決定在安南實行雲南之政,讓諸位過來,一是讓諸位近距離學習朝廷政策。


    二來則有些想要跟諸位說說,以免將來諸位後悔。”


    “請方布政使教導!”


    方時微微頷首:“諸位也知道陛下是神農後裔,身為大明官員也得向神農學習,事事當以百姓為重,還要有嚐百草的勇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爾等為官之後,亦當以行配言,方可無過。


    為官之後,財貨、土地、美女、權力等誘惑接踵而至,我不認為諸位都能擋住誘惑,隻希望諸位在麵對誘惑能多想想大明律法。


    人人都是好逸惡勞,都愛享受,此乃天理,所以在麵對誘惑時產生動搖不必自我菲薄,存善去惡即可。”


    話音剛落,李德疑惑出聲:


    “晦庵先生言:性者,即天理也,萬物稟而受之,無一理之不具。


    孟子言:性本善!


    何以方布政使認為好逸惡勞是天理而不是氣?”


    “餓食、寒衣、困睡,花草狗彘與人並無不同,是否為天理?”


    “是!”


    “那吾等可否認為天理是上天賦予的理即為天理?”


    說到這,方時頓了頓,掃了眼眾人後,一臉嚴肅:


    “以國家社稷言,性惡才能導人向善有序;以個人言,性善才能讓吾等有羞恥之心。


    若君王言性善,則法治蕩然無存;若個人言性惡,則吾等可以掩飾自己的惡行,致使落入禽獸之流。


    天地無善無惡,天降大雨有人高興亦有人難過、大地震動人死無數,亦有花草破土重生。


    因此,性善性惡本無定論,以我來說,天理、二氣、聖賢三位一體,才讓吾等成為萬物之靈。”


    “敢問方布政使此言何意?”


    “天理即性,亦是天命之謂性,上天賦予的;


    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喜則動、哀則靜,氣者情也。


    聖賢者審其所知、審其所謂、能觀其所思所行。


    餓了就吃、冷了就穿、愛好享受這是天理,也是本能,你我無法去除,無法去除吾等應該改變自己,讓天理為吾等所用。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吾等也無法去除,亦是改變自己讓情為吾等所用。


    而要讓它們為吾等所用,則需要用到理智。”


    眾人低頭沉思,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觀點,若是別人早已罵出口。


    然而講話之人是雲南布政使,年紀輕輕便是封疆大吏,更是深受朱元璋信任,這讓他們不得不思考方時所講的話。


    “敢問方布政使,如何用聖賢改變天理與二氣?”


    “反己!明神!定一!緩變!”


    方時神色不變:“吾日三省吾身,省因何動氣、因何行不果、所犯何錯,此之謂反己亦是誠於己身


    既誠於己,則知吾等如愚夫愚婦,勤行不知所務,止立不知所定;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每時每刻思緒萬千,念頭紛雜。


    對此情形,吾等將自己所不足之處一一寫下來,此乃清空思慮亦是明神。


    而後定一,緊盯一處而去改變,若不孝,則關注平日所思所行,是否符合孝道。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我們無法一下子改變所有缺點,也無法一下子成為聖賢,隻有一點點改變自己。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陰陽剛柔互用才可成就仁義。


    此言既可用於為人,亦可用於學習。”


    “寫下來?”


    李德滿臉錯愕:“寫下來便可讓自己思慮清明,便可讓自己知道該做什麽?”


    “是!”


    方時淡淡開口:“情緒不佳時寫明情緒為何不佳;要做的事太多,不知怎麽抉擇,寫下來;麵對誘惑時寫下來。


    隻要寫下來,諸位便知該怎麽做,便能使精神清明。


    本官已經把諸位安排到各州縣,你們將跟著各地知府、縣令學習,希望諸位都能學有所成。


    至於天理、二氣、聖賢之說,諸位能聽進去便去做,聽不進去也不強求。”


    話音落下,方時緩緩起身:“本官在此預祝諸位官運亨通。”


    “多謝方布政使。”


    方時走後,李德匆匆來到嬴蘇身邊:


    “嬴兄,方布政使說的聖賢有用嗎?”


    “有沒有用試一下不就知道?”


    嬴蘇翻了個白眼:“紙筆還沒有嗎?反正又花不了多長時間。


    中庸也說: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誠則形,不就是誠己則讓缺點都顯現出來,顯現出來後就寫下來,寫下來後就神明,精神明就去動,行動後就能改變。”


    “如此說來,方布政使的意思是解答中庸這一句話?”


    “先賢講結果,方布政使講具體過程,一個是道,一個是術,這麽說你明白了嗎?”


    “明白了!”


    “孺子可教也!為師看好你!”


    “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