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何止是生氣,簡直是怒火滔天,為了發泄怒火,不僅不管吳沉身後還有何人,連趙民望背後的那些人能不能一網打盡都不顧。
哪怕現在把趙民望和吳沉下了詔獄,他還覺得不夠,恨不得連鮑恂等人也一起砍了。
朱標輕歎一聲:“爹,趙民望和吳沉身後有哪些人,都有線索可以查到,可鮑恂隻查到與曲阜有關,然而鮑恂又不是曲阜的人,雙方隻是合作關係。”
“咱知道!”
朱元璋眼裏噴火:“趙民望這狗東西,為了讓咱相信,連培養多年的手下和所有產業都不要。
為了將錦衣衛調離真定,還讓死士吞咽書信,簡直可惡。
範敏和吳沉碰到他,簡直倒了八輩子黴。”
“曲阜正在聯絡各地官員,從錦衣衛劫下的信件看,他們是要停擺朝政,逼我們不得不處置方司柬。”
“處置方小子?殺了他嗎?”
朱元璋冷笑連連:“別說方小子沒有犯事,哪怕犯了,就衝他們這逼宮之舉,咱也不會動方小子。
讓他們聯絡,咱的大明什麽都不多,就是讀書人多。”
“鄭士利有句話說的對,通達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複生也。
兒子還是覺得該及時懲治某些官員,以免清廉之士被曲阜所利用。
安行先生也說了,如今河南、青州、曹縣等地學校已經招收了足夠的孔氏子弟,可以用邸報宣揚天下。
讓天下讀書人知道,大明對於孔聖人一直敬重,對於孔聖後裔,隻要其承先祖之誌,大明不吝賞賜。”
聽到這話,朱元璋不自覺點點頭:“這話倒是沒錯,就像方小子說的,不管神佛還是聖人,不能為國為民,都沒資格享受百姓祭祀。
是該讓曲阜那些知道,想要爵位就做些事出來。”
話落,朱元璋又想起趙民望那可惡的麵龐,咬牙切齒咒罵出聲:
“趙民望這老家夥比方小子還陰險,咱要親自去詔獄砍了他。”
說著,朱元璋起身快步離開大殿。
“爹!”
等朱標反應過來,伸出手想要阻止,卻已經來不及,隻能哭笑不得的喃喃道:
“沒有這麽偷懶的!”
朱元璋確實想偷懶,也確實想見見趙民望,有些問題不問他睡不著覺。
等朱元璋來到詔獄,見到的是趙民望和吳沉兩人正鼻青臉腫的盤膝坐在牢房中。
“蔣瓛,你們錦衣衛就這麽審案?不痛不癢的!”
蔣瓛躬下身子,快速開口:“陛下,錦衣衛還沒開始審,這是他們自己打的。”
聽到朱元璋的聲音,一直閉目養神的兩人齊齊睜開眼睛,對著朱元璋恭恭敬敬行禮:
“罪臣拜見陛下!”
“嘿嘿!”
朱元璋看著兩人臉蛋,倒是一樂:“兩位加起來也有一百二十多了,怎麽跟個小年輕一樣暴躁。”
“陛下說笑了!罪臣這次確實過分!”
“趙夏官,咱雖不是聖明君主,可對你也一直尊敬有加,你怎麽就把咱當猴子耍呢?”
到了現在這種境地,趙民望也沒什麽好隱瞞,一臉平靜開口:
“罪臣所做之事,已經影響到江山社稷穩定,為了保護家人不得已而為之。
罪臣送給錦衣衛的情報全是事實,也算是為大明出一份力。”
“無恥!”
吳沉再次怒罵出聲:“你分明是把別人當靶子,還為國出力。
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你枉為儒家子弟。”
朱元璋招了招手,示意蔣瓛搬來一把椅子:
“你們趙家以茶葉起家,大部分都是海貿,真定老家也沒有多少土地,咱對於海貿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咱實在想不通,你為何要讓變法失敗,讓大明再次掀起戰亂。”
“原先隻想試試變法方略中有沒有關於海貿和商業,後來出了福建一事,就明白海貿和商業方時也不會放過。
士農工商,承誌部對應的是士,村集體土地製度對應農,接下來該是工和商。
微臣想到了造紙王家和海貿,如此一來,方時的變法方略也能窺得一二。”
朱元璋暗暗點頭,心中忍不住讚歎:
[不愧是大儒,這大明聰明人還是很多,就是個個利欲熏心。]
“趙家賺了那麽多錢還不夠嗎?哪怕方小子真對商業動手,也隻是讓你們以後多繳些稅而已。”
趙民望長歎一聲:“陛下也知道罪臣不僅僅代表趙家,也代表著其他與趙家有關聯的家族。
趙家若是退縮,他們便會重新扶植一個茶商上來,而後再聯合起來將趙家啃得一點都不剩。”
“你在信上請範敏殺了方小子,是覺得範敏真有這能力?”
“勳貴!”
趙民望一點也不想隱瞞,反正趙家人都跑了,賣朱元璋一個麵子死前或許能少受點罪:
“範敏與勳貴一直有聯係,隻是罪臣不知是哪個或者說哪些。
這些勳貴或許會有與永昌侯交好的,若真有,那麽殺方時便會變得容易多。”
“平寧裏的那封信怎麽迴事?”
趙民望瞥了眼吳沉,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
“罪臣知道錦衣衛人手不足,怕京城派遣錦衣衛去河南,便想個辦法引錦衣衛去金華府蘭溪縣。
蘭溪縣是吳待製老家,有了信件,又有錦衣衛看見罪臣找吳待製,必然會引起錦衣衛懷疑,為了調查清楚定會派人去蘭溪縣。
哪知吳待製主動找我幫忙,罪臣隻能順勢而為,再將曲阜和翰林院中的大儒也拉進來。”
蔣瓛暗暗心驚,他這是被耍得團團轉,這人腦子是不是比別人重。
“無恥之徒!那天晚上老夫就該一刀捅死你。”
朱元璋也在一旁附和:“你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你做了這麽多事,若問你趙家其他人在哪裏,想來你也不會說。
咱就問你,為何一定要吳待製,隨便選個不行嗎?”
“吳府管家的孫子在我手上,我需要通過他將消息傳迴真定。”
“難怪!難怪!”
朱元璋徹底解決疑問,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隨後將目光轉向吳沉:
“咱記得你一直跟咱說孔聖封王非禮,你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與曲阜合作,這時候怎麽不講禮了?
再說,上次在國子監,你和方小子聊的不是挺不錯,怎麽就不同意他的治國理念?”
吳沉躬身一禮:“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爭;餓求飽、飽思暖,欲望無窮無盡,若無禮節之則窮。
方司柬的天心即民心,乃為生民立命,卻沒有為生民立德,因此罪臣才想阻止。”
“你又怎知方小子未想到道德敗壞的情形?你又怎知變法方略中沒有禮法?”
“從王氏一事中看出!”
朱元璋緩緩起身:“你看到了王氏,就沒看到商人林家嗎?他一直在引導最好利的商人為國出力。
咱實話告訴你們,方小子最終目標是人與人、人與大地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讓大明天下持續繁榮,不再有戰亂之苦,這也是大明的目標。
咱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達成,但是大明後代皇帝會一直做下去。
把你們所知道的都寫下來,臨死前也算為大明出一份力。”
哪怕現在把趙民望和吳沉下了詔獄,他還覺得不夠,恨不得連鮑恂等人也一起砍了。
朱標輕歎一聲:“爹,趙民望和吳沉身後有哪些人,都有線索可以查到,可鮑恂隻查到與曲阜有關,然而鮑恂又不是曲阜的人,雙方隻是合作關係。”
“咱知道!”
朱元璋眼裏噴火:“趙民望這狗東西,為了讓咱相信,連培養多年的手下和所有產業都不要。
為了將錦衣衛調離真定,還讓死士吞咽書信,簡直可惡。
範敏和吳沉碰到他,簡直倒了八輩子黴。”
“曲阜正在聯絡各地官員,從錦衣衛劫下的信件看,他們是要停擺朝政,逼我們不得不處置方司柬。”
“處置方小子?殺了他嗎?”
朱元璋冷笑連連:“別說方小子沒有犯事,哪怕犯了,就衝他們這逼宮之舉,咱也不會動方小子。
讓他們聯絡,咱的大明什麽都不多,就是讀書人多。”
“鄭士利有句話說的對,通達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複生也。
兒子還是覺得該及時懲治某些官員,以免清廉之士被曲阜所利用。
安行先生也說了,如今河南、青州、曹縣等地學校已經招收了足夠的孔氏子弟,可以用邸報宣揚天下。
讓天下讀書人知道,大明對於孔聖人一直敬重,對於孔聖後裔,隻要其承先祖之誌,大明不吝賞賜。”
聽到這話,朱元璋不自覺點點頭:“這話倒是沒錯,就像方小子說的,不管神佛還是聖人,不能為國為民,都沒資格享受百姓祭祀。
是該讓曲阜那些知道,想要爵位就做些事出來。”
話落,朱元璋又想起趙民望那可惡的麵龐,咬牙切齒咒罵出聲:
“趙民望這老家夥比方小子還陰險,咱要親自去詔獄砍了他。”
說著,朱元璋起身快步離開大殿。
“爹!”
等朱標反應過來,伸出手想要阻止,卻已經來不及,隻能哭笑不得的喃喃道:
“沒有這麽偷懶的!”
朱元璋確實想偷懶,也確實想見見趙民望,有些問題不問他睡不著覺。
等朱元璋來到詔獄,見到的是趙民望和吳沉兩人正鼻青臉腫的盤膝坐在牢房中。
“蔣瓛,你們錦衣衛就這麽審案?不痛不癢的!”
蔣瓛躬下身子,快速開口:“陛下,錦衣衛還沒開始審,這是他們自己打的。”
聽到朱元璋的聲音,一直閉目養神的兩人齊齊睜開眼睛,對著朱元璋恭恭敬敬行禮:
“罪臣拜見陛下!”
“嘿嘿!”
朱元璋看著兩人臉蛋,倒是一樂:“兩位加起來也有一百二十多了,怎麽跟個小年輕一樣暴躁。”
“陛下說笑了!罪臣這次確實過分!”
“趙夏官,咱雖不是聖明君主,可對你也一直尊敬有加,你怎麽就把咱當猴子耍呢?”
到了現在這種境地,趙民望也沒什麽好隱瞞,一臉平靜開口:
“罪臣所做之事,已經影響到江山社稷穩定,為了保護家人不得已而為之。
罪臣送給錦衣衛的情報全是事實,也算是為大明出一份力。”
“無恥!”
吳沉再次怒罵出聲:“你分明是把別人當靶子,還為國出力。
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你枉為儒家子弟。”
朱元璋招了招手,示意蔣瓛搬來一把椅子:
“你們趙家以茶葉起家,大部分都是海貿,真定老家也沒有多少土地,咱對於海貿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咱實在想不通,你為何要讓變法失敗,讓大明再次掀起戰亂。”
“原先隻想試試變法方略中有沒有關於海貿和商業,後來出了福建一事,就明白海貿和商業方時也不會放過。
士農工商,承誌部對應的是士,村集體土地製度對應農,接下來該是工和商。
微臣想到了造紙王家和海貿,如此一來,方時的變法方略也能窺得一二。”
朱元璋暗暗點頭,心中忍不住讚歎:
[不愧是大儒,這大明聰明人還是很多,就是個個利欲熏心。]
“趙家賺了那麽多錢還不夠嗎?哪怕方小子真對商業動手,也隻是讓你們以後多繳些稅而已。”
趙民望長歎一聲:“陛下也知道罪臣不僅僅代表趙家,也代表著其他與趙家有關聯的家族。
趙家若是退縮,他們便會重新扶植一個茶商上來,而後再聯合起來將趙家啃得一點都不剩。”
“你在信上請範敏殺了方小子,是覺得範敏真有這能力?”
“勳貴!”
趙民望一點也不想隱瞞,反正趙家人都跑了,賣朱元璋一個麵子死前或許能少受點罪:
“範敏與勳貴一直有聯係,隻是罪臣不知是哪個或者說哪些。
這些勳貴或許會有與永昌侯交好的,若真有,那麽殺方時便會變得容易多。”
“平寧裏的那封信怎麽迴事?”
趙民望瞥了眼吳沉,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
“罪臣知道錦衣衛人手不足,怕京城派遣錦衣衛去河南,便想個辦法引錦衣衛去金華府蘭溪縣。
蘭溪縣是吳待製老家,有了信件,又有錦衣衛看見罪臣找吳待製,必然會引起錦衣衛懷疑,為了調查清楚定會派人去蘭溪縣。
哪知吳待製主動找我幫忙,罪臣隻能順勢而為,再將曲阜和翰林院中的大儒也拉進來。”
蔣瓛暗暗心驚,他這是被耍得團團轉,這人腦子是不是比別人重。
“無恥之徒!那天晚上老夫就該一刀捅死你。”
朱元璋也在一旁附和:“你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你做了這麽多事,若問你趙家其他人在哪裏,想來你也不會說。
咱就問你,為何一定要吳待製,隨便選個不行嗎?”
“吳府管家的孫子在我手上,我需要通過他將消息傳迴真定。”
“難怪!難怪!”
朱元璋徹底解決疑問,心中不由得鬆了口氣,隨後將目光轉向吳沉:
“咱記得你一直跟咱說孔聖封王非禮,你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與曲阜合作,這時候怎麽不講禮了?
再說,上次在國子監,你和方小子聊的不是挺不錯,怎麽就不同意他的治國理念?”
吳沉躬身一禮:“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爭;餓求飽、飽思暖,欲望無窮無盡,若無禮節之則窮。
方司柬的天心即民心,乃為生民立命,卻沒有為生民立德,因此罪臣才想阻止。”
“你又怎知方小子未想到道德敗壞的情形?你又怎知變法方略中沒有禮法?”
“從王氏一事中看出!”
朱元璋緩緩起身:“你看到了王氏,就沒看到商人林家嗎?他一直在引導最好利的商人為國出力。
咱實話告訴你們,方小子最終目標是人與人、人與大地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讓大明天下持續繁榮,不再有戰亂之苦,這也是大明的目標。
咱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達成,但是大明後代皇帝會一直做下去。
把你們所知道的都寫下來,臨死前也算為大明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