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瞥了眼周圍大明將士,默默垂下頭沉思,他也明白這不是在商量,若他們不同意,怕是走不出衙門。
現在他的想法與丁重一樣,想要先答應下來,然後再找個辦法反抗大明。
然而,方時接下來一句話,徹底打消他的念頭,也讓在場其他地主豪紳再也不敢生出想法。
“本官沒跟你們開玩笑,河南、湖廣、江西三地衛所將士已經集合完畢。
安南國上貢的百萬擔糧食就在昆明府,你們可以試試大明的決心。”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開始交頭接耳:
“這麽說臨安府那邊消息是真的,上千輛運糧車押送的真是糧食?”
“不管是不是真的,單單目前在雲南的明軍就能打敗我們,除非我們都躲山裏去。”
“躲起來土地不還是沒了?你們敢出山嗎?”
“那怎麽辦?就這麽交出土地?”
“不是有補償嗎?想個辦法減少損失唄。”
隨著時間推移,在月亮升起時,眾人議論聲漸漸消失,一名銀發老者起身說道:
“方布政使,吾等可以交出土地,然而地裏產出吾等要五成。”
“現在才算商量。”
方時臉上浮現一抹笑意:“土地產出不會給你們,本官在別的地方給你們補償。”
所有人愣了下,老者下意識問出聲:
“什麽補償?”
方時拿起桌麵上一個小袋子扔了過去,語氣平淡:
“這是細鹽,以後雲南的細鹽由你們土司供應,雲南南麵的真臘、暹羅、緬國等國家,你們雲南土司要是有能力,也可以向他們售賣細鹽。”
老者看著手上雪白的鹽巴,滿臉驚駭,丁思快速上前,一把抓起細鹽,放在唇邊細細品嚐。
不消片刻,丁思迫不及待詢問:“天竺國亦可前往售賣嗎?”
“除了安南和大明其他地方,你們想售賣到哪裏都行。
當然,不止你們,其他土司也會得到細鹽,能不能一家獨大看你們在商場上的本事。
你們若是聰明,一個真臘就夠你們富貴幾輩子。”
丁思深唿吸幾次,徹底下定決心:“下官立馬讓人送來地契和文書,定邊縣所有土地由大明做主。”
“吾等也一樣,所有土地全部上交,由大明做主。”
“好!”
方時高聲大喝:“本官就知道,諸位都是為國為民之人,如此高風亮節,該讓全大明百姓知道。
爾等今日之舉,本官明日便通過宣承司傳遍大明,必讓爾等揚名天下。”
“多謝方布政使。”
丁思此刻感覺很惡心,有種吃屎的感覺:
[他娘的,年紀輕輕就這麽無恥,再過幾年還了得?]
[這哪是揚名,這是拿我們當靶子,那些土官怕是要恨不得殺了我。]
方時可不管丁思怎麽想,土地一事解決,那麽其他事也該一並解決。
“接下來該是土官世襲,你們之中也就丁知縣是世襲土官。
丁知縣,本官給你選擇,要麽與其他布政司官員一樣,朝廷考核你任職期間的所做所為,而後進行升遷或罷黜,不會因你是迴民而低人一等。
要麽你就一直在定邊做知縣,直至壽終正寢,此後由大明指派官員任職。”
丁思毫不猶豫:“下官選擇第一種。”
他很明白,選擇第二種那是找死,大明不可能讓他一直待在任上,隻要有需要,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讓他病死。
方時微微頷首,隨後站起身,朗聲開口:
“奉大明洪武皇帝旨意,蒙化州、定邊縣開啟改革,條例如下:
蒙化州、定邊縣境內土地歸大明和裏集體所有,縣內百姓根據自己的能力向衙門申請土地耕種。
地裏產出,一成為賦稅上交朝廷,一成為田地租金交於當地衙門,用於興修水利等等,其他產出均歸個人所有。
土地賦稅往後將會改變,所耕種土地越多,賦稅也越多,最高可達五成。
蒙化州、定邊縣境內開設儒學,不論漢民、夷民亦或者迴民,均可入學,不論身份、不論貧富,儒學學子均可參與科舉。
雲南漢民和各族土人均可報名參軍,為國為民者亦能享受英烈之家榮譽,永享大明香火。
雲南各地土司律法由各土官與大明官員一同編修,因各族風俗禮儀不同,當大同小異。
各裏、村寨設立裏長、村長、甲首等吏員,管理各裏各甲政事,裏長等吏員由各裏百姓推選,五年一推。
…………”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地主們更是後怕不已,按土地數量收稅,都不用土地收為國有,單單這招,他們都不得不賤賣土地。
坐在最後麵一排的人,臉上難掩激動之色,他們家裏沒有土地,沒有工具,除了人什麽都沒有。
有了這些製度,他們生活可以預見的變好,或許將來有一天,自家也能出個舉人、進士。
想到這,這些人齊刷刷跪倒在地:
“大明洪武皇帝聖躬萬福!聖躬萬福!”
“……”
方時雙手抬起,示意所有人安靜,接著緩緩開口:
“本官希望諸位記住,大明不是蒙元,沒有四等民之分,所有認可大明,認為自己是大明一份子的,都是陛下的家人。
希望大明各土司和漢民能夠互通有無,相互幫助,不可互相仇恨、械鬥。”
“吾等明白。”
與此同時,大理府周邊的其他州縣也發生這一幕,朱常和吳文兩人沒有辜負方時的期待。
朱常送走人後,便開始往口中灌茶水,坐在一旁的崔言,滿臉讚歎:
“子安,恩師要是地下有知,也得好好誇你兩句。”
朱常搖了搖頭:“崔叔,你就別打趣我了,要不是方典籍所教,我可是一點都不知怎麽做。
幸好成功,要不然可沒臉見他,更沒臉去見爺爺。”
崔言輕笑一聲:“這應該是變法方略內容,難怪陛下要死命瞞著,一絲一毫都不透露出來。
還好你爹請我來,否則哪有機會親自感受變法過程。”
“宣承司的邸報早就準備好,這次不僅僅要在雲南宣揚,還要在整個大明宣揚。
如今九月中旬,科舉應該已經定下成績,也不知誰是一甲前三名。
真希望陛下能送些人過來,雲南這邊真的缺人。”
崔言輕歎一聲:“不止雲南,各地都缺人,空印一案將蒙元留下的那些官員連根拔起,肯定要補齊這些缺口。
雲南此地,陛下就算派遣官員,也不會有多少。”
現在他的想法與丁重一樣,想要先答應下來,然後再找個辦法反抗大明。
然而,方時接下來一句話,徹底打消他的念頭,也讓在場其他地主豪紳再也不敢生出想法。
“本官沒跟你們開玩笑,河南、湖廣、江西三地衛所將士已經集合完畢。
安南國上貢的百萬擔糧食就在昆明府,你們可以試試大明的決心。”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開始交頭接耳:
“這麽說臨安府那邊消息是真的,上千輛運糧車押送的真是糧食?”
“不管是不是真的,單單目前在雲南的明軍就能打敗我們,除非我們都躲山裏去。”
“躲起來土地不還是沒了?你們敢出山嗎?”
“那怎麽辦?就這麽交出土地?”
“不是有補償嗎?想個辦法減少損失唄。”
隨著時間推移,在月亮升起時,眾人議論聲漸漸消失,一名銀發老者起身說道:
“方布政使,吾等可以交出土地,然而地裏產出吾等要五成。”
“現在才算商量。”
方時臉上浮現一抹笑意:“土地產出不會給你們,本官在別的地方給你們補償。”
所有人愣了下,老者下意識問出聲:
“什麽補償?”
方時拿起桌麵上一個小袋子扔了過去,語氣平淡:
“這是細鹽,以後雲南的細鹽由你們土司供應,雲南南麵的真臘、暹羅、緬國等國家,你們雲南土司要是有能力,也可以向他們售賣細鹽。”
老者看著手上雪白的鹽巴,滿臉驚駭,丁思快速上前,一把抓起細鹽,放在唇邊細細品嚐。
不消片刻,丁思迫不及待詢問:“天竺國亦可前往售賣嗎?”
“除了安南和大明其他地方,你們想售賣到哪裏都行。
當然,不止你們,其他土司也會得到細鹽,能不能一家獨大看你們在商場上的本事。
你們若是聰明,一個真臘就夠你們富貴幾輩子。”
丁思深唿吸幾次,徹底下定決心:“下官立馬讓人送來地契和文書,定邊縣所有土地由大明做主。”
“吾等也一樣,所有土地全部上交,由大明做主。”
“好!”
方時高聲大喝:“本官就知道,諸位都是為國為民之人,如此高風亮節,該讓全大明百姓知道。
爾等今日之舉,本官明日便通過宣承司傳遍大明,必讓爾等揚名天下。”
“多謝方布政使。”
丁思此刻感覺很惡心,有種吃屎的感覺:
[他娘的,年紀輕輕就這麽無恥,再過幾年還了得?]
[這哪是揚名,這是拿我們當靶子,那些土官怕是要恨不得殺了我。]
方時可不管丁思怎麽想,土地一事解決,那麽其他事也該一並解決。
“接下來該是土官世襲,你們之中也就丁知縣是世襲土官。
丁知縣,本官給你選擇,要麽與其他布政司官員一樣,朝廷考核你任職期間的所做所為,而後進行升遷或罷黜,不會因你是迴民而低人一等。
要麽你就一直在定邊做知縣,直至壽終正寢,此後由大明指派官員任職。”
丁思毫不猶豫:“下官選擇第一種。”
他很明白,選擇第二種那是找死,大明不可能讓他一直待在任上,隻要有需要,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讓他病死。
方時微微頷首,隨後站起身,朗聲開口:
“奉大明洪武皇帝旨意,蒙化州、定邊縣開啟改革,條例如下:
蒙化州、定邊縣境內土地歸大明和裏集體所有,縣內百姓根據自己的能力向衙門申請土地耕種。
地裏產出,一成為賦稅上交朝廷,一成為田地租金交於當地衙門,用於興修水利等等,其他產出均歸個人所有。
土地賦稅往後將會改變,所耕種土地越多,賦稅也越多,最高可達五成。
蒙化州、定邊縣境內開設儒學,不論漢民、夷民亦或者迴民,均可入學,不論身份、不論貧富,儒學學子均可參與科舉。
雲南漢民和各族土人均可報名參軍,為國為民者亦能享受英烈之家榮譽,永享大明香火。
雲南各地土司律法由各土官與大明官員一同編修,因各族風俗禮儀不同,當大同小異。
各裏、村寨設立裏長、村長、甲首等吏員,管理各裏各甲政事,裏長等吏員由各裏百姓推選,五年一推。
…………”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地主們更是後怕不已,按土地數量收稅,都不用土地收為國有,單單這招,他們都不得不賤賣土地。
坐在最後麵一排的人,臉上難掩激動之色,他們家裏沒有土地,沒有工具,除了人什麽都沒有。
有了這些製度,他們生活可以預見的變好,或許將來有一天,自家也能出個舉人、進士。
想到這,這些人齊刷刷跪倒在地:
“大明洪武皇帝聖躬萬福!聖躬萬福!”
“……”
方時雙手抬起,示意所有人安靜,接著緩緩開口:
“本官希望諸位記住,大明不是蒙元,沒有四等民之分,所有認可大明,認為自己是大明一份子的,都是陛下的家人。
希望大明各土司和漢民能夠互通有無,相互幫助,不可互相仇恨、械鬥。”
“吾等明白。”
與此同時,大理府周邊的其他州縣也發生這一幕,朱常和吳文兩人沒有辜負方時的期待。
朱常送走人後,便開始往口中灌茶水,坐在一旁的崔言,滿臉讚歎:
“子安,恩師要是地下有知,也得好好誇你兩句。”
朱常搖了搖頭:“崔叔,你就別打趣我了,要不是方典籍所教,我可是一點都不知怎麽做。
幸好成功,要不然可沒臉見他,更沒臉去見爺爺。”
崔言輕笑一聲:“這應該是變法方略內容,難怪陛下要死命瞞著,一絲一毫都不透露出來。
還好你爹請我來,否則哪有機會親自感受變法過程。”
“宣承司的邸報早就準備好,這次不僅僅要在雲南宣揚,還要在整個大明宣揚。
如今九月中旬,科舉應該已經定下成績,也不知誰是一甲前三名。
真希望陛下能送些人過來,雲南這邊真的缺人。”
崔言輕歎一聲:“不止雲南,各地都缺人,空印一案將蒙元留下的那些官員連根拔起,肯定要補齊這些缺口。
雲南此地,陛下就算派遣官員,也不會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