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已經到了福建,我們的人找不到機會!”
鮑恂雙掌交叉,大拇指無意識的轉動,良久後才緩緩開口:
“去邵武謝家,看看方時和曹誠是不是去那邊,道衍繼續跟著,別被發現。”
“是!”
南孔去幽雲十六州教化,很大可能就是要對曲阜出手,而這背後的人必定是方時。
此刻方時不在京城,這讓鮑恂不得不懷疑自己的判斷。
[難道衢州孔家一事,並不是方時的主意?]
[不應該啊!從編修經典和朱襄氏來看,衍聖公爵位怎麽也不會再給曲阜那邊。]
[怎麽會在這時候出京,到底為了什麽?]
身處翰林院,隨著編修經典越多,他也越能明白方時為何要選擇朱襄氏。
神農嚐百草、刀耕火種,方時想要通過神農氏,讓朝廷不要因循守舊,而是要大膽去開辟新路。
而儒學就是最大的守舊勢力,加之曲阜為蒙元帶隊,一旦曲阜孔家繼續擔任衍聖公職位,那麽不是告訴天下所有讀書人,投降蠻夷沒錯,讀書人還有何風骨可言?
另一邊的韓國公府內,李存義一臉焦急的看著李善長:
“大哥!怎麽辦?陛下一定知道我在打聽藍溪的情況。”
“你怎麽會知道?你兒媳自作主張,想要通過藍溪搭上永昌侯府與你何幹?”
聞言,李存義一屁股坐下,眉頭也漸漸鬆開:
“話雖如此,可陛下是何人你又不是不知,肯定已經懷疑起我。”
李善長臉色淡然,一點也不見焦急:“懷疑就懷疑唄!我不也被陛下懷疑。
隻要沒有實質性證據,懷疑又能如何?他還想不想讓勳貴打北元了?
你與其在我這邊浪費時間,還不如去查查方典籍去哪裏了!”
“他不是在家裏養傷?”
李善長搖了搖頭:“出京了!誰也不知道去哪裏,他要是去浙江,你這海貿生意也做到頭了。
安全起見,你把那些證據都銷毀了,陛下不會動我,不代表不會動你。
高麗李仁任親近北元,李成桂親近大明,兩方現在打的不可開交。
那些貨物賣給李仁任,跟他搭上線,以後的消息都從高麗傳過去。”
“行!”
李存義點頭應下,隨即又輕歎一聲:“說來也奇怪,不僅高麗亂,安南、烏斯藏、爪哇等地也亂。
不過他們越亂,我賺的越多。”
安南此地李善長不了解,不過對於高麗,他倒是知道些原因:
“高麗某些讀書人和李成桂相結合,以程朱理學為武器,對付世家大族,想從他們手上分一杯羹。”
“李成桂倒是厲害,不僅打退倭國,還連北元都被其打退。”
“所以才要去聯係李成仁,李成桂這種人物我們不一定能把握住。”
李善長不想斂財也不想要權力,他隻想保住韓國公府的富貴,以及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他太了解了,隻要北元一滅,他這個文官之首和那些朱標控製不住的勳貴,必死無疑。
原先的朱元璋確實這麽想,然而自從見到朱標坑自家弟弟操作後,朱元璋已經放棄這打算。
加之有方時在,他已經完全不怕李善長成為司馬懿,他不信一個有賈詡輔佐的漢文帝還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司馬懿。
方時並不知道高麗此時已經陷入內亂,要不然,他也會派人進高麗,讓他們內亂一直持續下去。
浙江到福建的官道上,數十個精騎圍著一輛馬車緩緩前行,裏麵坐的赫然便是方時等人。
曹誠掀開車簾看了眼道路,笑著說道:
“還是挺快,已經到了衢州地界,雖然沒有走海路快,可勝在安全。
方典籍,這次到雲南,你可要多多提點。”
“曹公子客氣了!”
方時臉上浮現笑意:“此次我隻負責治民,其他事你做主,若遇到困難我們相互探討。
希望雲南官員能夠聽指揮,別自作主張。”
朱常一直好奇帶他們來雲南幹什麽,一路上方時都沒說,他們也不敢問,這次實在忍不住:
“方典籍,我們三個去雲南是幹什麽?”
方時滿臉錯愕,直勾勾看著三人:“太子殿下沒跟你們說?”
三人齊齊搖頭:“太子殿下隻說是你讓我們一起去雲南,一切事聽你吩咐。”
“去治民,讓雲南百姓不再受饑寒之苦,讓雲南百姓徹底認可大明。
帶你們是看重你們不墨守成規,真正把書讀到肚子裏,沒有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斷章取義,胡亂解釋經典。”
說到這,方時視線轉向龍鐔:“德剛兄,任務最重的是你。
你能讓退伍將士認可,足以說明你沒有看不起底層百姓,加之你出身底層,更能知道百姓之苦。
你要做的是,到雲南之後,深入村子,看清楚雲南各地百姓的問題。”
“學生明白!”
方時微微點頭,視線又轉向吳文:
“仲質兄,你的任務則是收集匯總好,雲南各個豪紳大族的資料。
若有必要,還需主持丈量雲南農田,這是你的強項。”
“學生明白!”
緊接著便是朱常,在其準備開口詢問之前,方時繼續說道:
“子安兄,各地官員情況就交給你了,你家學淵源,對於官場情況了解比他們多。
我們需要找出一批能用的官吏,這是最要緊的,沒有官吏多好的政策都無法執行下去。”
朱常鄭重應下:“我明白!來之前家父便將雲南官員名單交給我。”
聽到這話,曹誠下意識問出聲:“三絕先生怎麽知道?去年雲南還在蒙元手中。”
“家父曾是吏部侍郎,吏部早有這些官員名單,隻是名單有些老舊,是打下元大都之後收攏的。
我看了一遍,有些年老的官員,怕是已經不在任上。”
“嗬嗬!”
方時咧嘴一笑:“這倒是意外之喜,哪怕這些官員都不在了,也可以通過這名單,查出那些豪紳地主的勢力範圍。
此事之後,不敢說你們可以主政一方,卻可以真真實實知道,該怎麽去讓百姓過得更好,如何讓百姓認可大明。”
“多謝方典籍教導!”
雖然方時比這三人年齡都小,可他們絲毫不敢小看方時。
一個能讓朱元璋信任有加的人,他們不信單靠諂媚就能得到開國皇帝的信任。
加之朱常身為楓林先生朱升的嫡孫,也了解到些內幕。
[國子監辯論果然沒錯,狗屁的白虎通。]
[這種好機會得把握住,超越爺爺也不是不可能,祖孫三代名留青史啊!]
鮑恂雙掌交叉,大拇指無意識的轉動,良久後才緩緩開口:
“去邵武謝家,看看方時和曹誠是不是去那邊,道衍繼續跟著,別被發現。”
“是!”
南孔去幽雲十六州教化,很大可能就是要對曲阜出手,而這背後的人必定是方時。
此刻方時不在京城,這讓鮑恂不得不懷疑自己的判斷。
[難道衢州孔家一事,並不是方時的主意?]
[不應該啊!從編修經典和朱襄氏來看,衍聖公爵位怎麽也不會再給曲阜那邊。]
[怎麽會在這時候出京,到底為了什麽?]
身處翰林院,隨著編修經典越多,他也越能明白方時為何要選擇朱襄氏。
神農嚐百草、刀耕火種,方時想要通過神農氏,讓朝廷不要因循守舊,而是要大膽去開辟新路。
而儒學就是最大的守舊勢力,加之曲阜為蒙元帶隊,一旦曲阜孔家繼續擔任衍聖公職位,那麽不是告訴天下所有讀書人,投降蠻夷沒錯,讀書人還有何風骨可言?
另一邊的韓國公府內,李存義一臉焦急的看著李善長:
“大哥!怎麽辦?陛下一定知道我在打聽藍溪的情況。”
“你怎麽會知道?你兒媳自作主張,想要通過藍溪搭上永昌侯府與你何幹?”
聞言,李存義一屁股坐下,眉頭也漸漸鬆開:
“話雖如此,可陛下是何人你又不是不知,肯定已經懷疑起我。”
李善長臉色淡然,一點也不見焦急:“懷疑就懷疑唄!我不也被陛下懷疑。
隻要沒有實質性證據,懷疑又能如何?他還想不想讓勳貴打北元了?
你與其在我這邊浪費時間,還不如去查查方典籍去哪裏了!”
“他不是在家裏養傷?”
李善長搖了搖頭:“出京了!誰也不知道去哪裏,他要是去浙江,你這海貿生意也做到頭了。
安全起見,你把那些證據都銷毀了,陛下不會動我,不代表不會動你。
高麗李仁任親近北元,李成桂親近大明,兩方現在打的不可開交。
那些貨物賣給李仁任,跟他搭上線,以後的消息都從高麗傳過去。”
“行!”
李存義點頭應下,隨即又輕歎一聲:“說來也奇怪,不僅高麗亂,安南、烏斯藏、爪哇等地也亂。
不過他們越亂,我賺的越多。”
安南此地李善長不了解,不過對於高麗,他倒是知道些原因:
“高麗某些讀書人和李成桂相結合,以程朱理學為武器,對付世家大族,想從他們手上分一杯羹。”
“李成桂倒是厲害,不僅打退倭國,還連北元都被其打退。”
“所以才要去聯係李成仁,李成桂這種人物我們不一定能把握住。”
李善長不想斂財也不想要權力,他隻想保住韓國公府的富貴,以及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他太了解了,隻要北元一滅,他這個文官之首和那些朱標控製不住的勳貴,必死無疑。
原先的朱元璋確實這麽想,然而自從見到朱標坑自家弟弟操作後,朱元璋已經放棄這打算。
加之有方時在,他已經完全不怕李善長成為司馬懿,他不信一個有賈詡輔佐的漢文帝還對付不了一個小小的司馬懿。
方時並不知道高麗此時已經陷入內亂,要不然,他也會派人進高麗,讓他們內亂一直持續下去。
浙江到福建的官道上,數十個精騎圍著一輛馬車緩緩前行,裏麵坐的赫然便是方時等人。
曹誠掀開車簾看了眼道路,笑著說道:
“還是挺快,已經到了衢州地界,雖然沒有走海路快,可勝在安全。
方典籍,這次到雲南,你可要多多提點。”
“曹公子客氣了!”
方時臉上浮現笑意:“此次我隻負責治民,其他事你做主,若遇到困難我們相互探討。
希望雲南官員能夠聽指揮,別自作主張。”
朱常一直好奇帶他們來雲南幹什麽,一路上方時都沒說,他們也不敢問,這次實在忍不住:
“方典籍,我們三個去雲南是幹什麽?”
方時滿臉錯愕,直勾勾看著三人:“太子殿下沒跟你們說?”
三人齊齊搖頭:“太子殿下隻說是你讓我們一起去雲南,一切事聽你吩咐。”
“去治民,讓雲南百姓不再受饑寒之苦,讓雲南百姓徹底認可大明。
帶你們是看重你們不墨守成規,真正把書讀到肚子裏,沒有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去斷章取義,胡亂解釋經典。”
說到這,方時視線轉向龍鐔:“德剛兄,任務最重的是你。
你能讓退伍將士認可,足以說明你沒有看不起底層百姓,加之你出身底層,更能知道百姓之苦。
你要做的是,到雲南之後,深入村子,看清楚雲南各地百姓的問題。”
“學生明白!”
方時微微點頭,視線又轉向吳文:
“仲質兄,你的任務則是收集匯總好,雲南各個豪紳大族的資料。
若有必要,還需主持丈量雲南農田,這是你的強項。”
“學生明白!”
緊接著便是朱常,在其準備開口詢問之前,方時繼續說道:
“子安兄,各地官員情況就交給你了,你家學淵源,對於官場情況了解比他們多。
我們需要找出一批能用的官吏,這是最要緊的,沒有官吏多好的政策都無法執行下去。”
朱常鄭重應下:“我明白!來之前家父便將雲南官員名單交給我。”
聽到這話,曹誠下意識問出聲:“三絕先生怎麽知道?去年雲南還在蒙元手中。”
“家父曾是吏部侍郎,吏部早有這些官員名單,隻是名單有些老舊,是打下元大都之後收攏的。
我看了一遍,有些年老的官員,怕是已經不在任上。”
“嗬嗬!”
方時咧嘴一笑:“這倒是意外之喜,哪怕這些官員都不在了,也可以通過這名單,查出那些豪紳地主的勢力範圍。
此事之後,不敢說你們可以主政一方,卻可以真真實實知道,該怎麽去讓百姓過得更好,如何讓百姓認可大明。”
“多謝方典籍教導!”
雖然方時比這三人年齡都小,可他們絲毫不敢小看方時。
一個能讓朱元璋信任有加的人,他們不信單靠諂媚就能得到開國皇帝的信任。
加之朱常身為楓林先生朱升的嫡孫,也了解到些內幕。
[國子監辯論果然沒錯,狗屁的白虎通。]
[這種好機會得把握住,超越爺爺也不是不可能,祖孫三代名留青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