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誠與王政的到來,令卓中在夜裏再次敲響齊先生的大門。


    齊先生一臉無奈:“卓大郎,這麽晚了就不能明天再說嗎?”


    “事情緊急,晚輩不得不深夜打擾!”


    “坐吧!”


    齊先生隨手一指,接著走到主位坐下:


    “曹誠的事嗎?”


    卓中鄭重點頭:“不僅僅曹誠,定遠侯二公子王政也來了,還帶著太子詔書。


    要在福建各地設立宣承司,張淮現在已經收到詔令,目前正準備宣承司衙門。


    曹誠一來,藍封便帶著手下將士離開建安縣,具體去哪暫時還沒消息。


    晚輩總覺得事有蹊蹺,曹誠來福建應該不單單是為了海貿。”


    齊先生不置可否:“京城最近有發生什麽大事嗎?”


    “沒有!若說有事,那就是安慶公主大婚,各地藩王已經迴京。”


    在齊先生看來,應與安慶公主大婚無關,最大的可能是方時。


    宣承部是方時搞出來的,宣承司大概率也是方時提議的。


    “有東宮司柬方時的情報嗎?”


    卓中再次搖頭:“這種人物情報不是晚輩可以知道,浙東那些官員也不會隨意透露出來。


    齊先生的意思是,此事與方時有關?”


    “隻是猜測而已!”


    齊先生緩緩開口解釋:“開封府災情有藍複、李景隆在,最後出了個宣承部。


    福建現在又有藍封、曹誠,最後會不會又出來個什麽東西?”


    “細鹽有鹽課提舉司、海貿有市舶司,方時要是為變法做準備,這兩個司重新改製即可,來福建又因何?”


    齊先生眉頭微微蹙起,他也不敢確定這是不是巧合,或許派王政過來,就是想在各地開設宣承司,王政隻是在宣承部衙門任職而已,就像懷遠侯之子曹青。


    不管是不是巧合,他都需要做好準備:


    “派人去邵武府、泉州府看看,再讓人去京城,試探下王家知不知道細鹽配方。


    若是不知道,再去工部問問,朝廷有沒有得到新的製鹽配方。”


    卓中怔愣在原地,滿臉都是疑惑:


    “製造竹白紙的王家?他們要是知道何苦要去造紙?”


    “王家若是不知,那麽藍封這個配方一定是永昌侯府的,這說明太子殿下或許也有。”


    話到這,齊先生停頓了下,眼中晦暗不明:


    “朝廷若真有製鹽配方,那麽藍封手上這個配方就是陷阱,而且這陷阱我們不得不跳。”


    “何意?”


    卓中腦子亂糟糟的,覺得自己是不是變傻了:


    “齊先生,為什麽說不得不跳?”


    齊先生搖了搖頭,不想繼續解釋下去:


    “建安縣這邊你先主持著,我明早出發去福州府找福建布政使李士修。”


    說著便站起身便準備去休息,剛走出兩步,卓中焦急的聲音響起:


    “齊先生,製鹽之地找到了嗎?”


    “王寒有個姐姐在福寧縣林家村,結合張淮給的情報,很有可能在那邊,派人過去查查。”


    “晚輩明白!”


    齊先生知道的情報比卓中要多,他的猜測也隻是根據這些情報推斷出來,然而他不可能告訴卓中,因為卓中地位不夠,沒資格知道。


    [今年暹羅、安南等國入貢,晉王時不時的去禮部,不知道與這事有沒有關係。]


    [呂本迴京後,陛下一直沒有動作,就好像鹽稅根本沒問題。]


    [若朝廷真知道製鹽配方,卻一直沒放出,這又是為何?]


    比起齊先生,吳民言顯然知道更多,手裏紙張久久放不下。


    坐在對麵的趙安陽好奇問道:“小叔,發生什麽事?”


    “河南來信,是大哥通過鮑恂得到的消息,晉王準備參與海貿。


    暹羅、安南等國今年入貢,年底便會到京,大哥讓我們明年開始減少海貿。”


    “晉王?”


    趙安陽驚唿出聲:“怎麽可能?陛下準備重開海貿嗎?今年剛下的詔書。”


    “不清楚!不過大哥專門寫信迴去,便說明不是空穴來風。”


    趙民言一臉凝重:“這倒不算什麽,最主要大哥在聯絡朝廷官員,準備開啟變法。


    為了名正言順,大明需要發生一件震動全國的大事,大哥讓我們去山西,想辦法掀起走私大案。


    隻有與商業有關,才能試試方時對商業的態度,才能知道我們趙家接下來該怎麽做。”


    “趙家根基在福建,山西那邊我們人生地不熟,想要掀起大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而且山西那邊衛所眾多,剛出事,這些衛所將士便會立刻趕到。”


    趙民言也明白這一情況,然而趙民望的話他不能不聽,這讓他糾結不已:


    “大哥選擇山西,應該也想試試晉王的想法,細鹽配方暫時放棄,變法一事要緊。”


    “小叔,還是再想想,別這麽快下決定。”


    趙安陽輕聲勸說:“王政在福建成立宣承司,這裏出事更容易傳遍全國。


    而且有細鹽在,我們更容易掀起大案,給大伯一個借口。”


    名正才能言順,沒有一個契機,突然朝廷大部分官員提議變法,隻會讓朱元璋覺得有陰謀,這是在逼宮。


    若是別的皇帝也就罷了,就是逼宮了,最多死幾個人,可朱元璋不同,敢逼宮,滿門抄斬都算是輕的。


    沉思良久,趙民言決定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趙民望,若還是不同意,他隻能暫時放棄細鹽配方。


    “安陽,浙江來人先盯著,我立刻寫信去京城,問問大哥的想法。”


    “是!”


    趙民望不僅僅需要一場震驚大明的案子,還需要勾起朱元璋的急躁之心。


    為此,他特意交代鮑恂,讓其減緩經典編修時間。


    減緩時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辯論,讓翰林院諸位大儒,對於經典的解釋誰也不讓誰。


    如荀子一書,有人想要編修,有人說不能編修。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災然必以自惡也。


    荀子修身篇何以不能編修進去?就因為其所持性惡之說,吾等便要將其所有言語否定嗎?


    程朱不也引用荀子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此話一出,國子監內頓時響起激烈的辯論聲。


    坐在一旁的吳沉冷眼看著這一切,荀子理念必須要編修,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這個目的。


    “諸位、可否聽老夫一言!”


    鮑恂高聲喊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吾等此次乃是為大明編修治國經典。


    不管先賢所持何種理念,隻要對大明有用,吾等都該編進治國經典。


    荀子之言有些說的對,有些說的不對,吾等隻要拿出對便是,何必又重新提起性善、性惡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