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帶著方時來到翰林院,由於原先的翰林學士宋濂被流放四川,現在的翰林學士劉仲質還是剛剛任命不久。
此時的劉仲質頭疼不已,朱元璋的詔書他不得不聽,可編修曆代經典一事,著實讓他不知從何入手。
[曆代經典啊,陛下雖說是儒家經典,可暗地裏的意思是諸子百家也要攘括進去。]
[這事弄好了就是青史留名,弄不好可就遺臭萬年了。]
“劉學士,太子殿下過來了!”
聽見朱標到來,劉仲質趕忙起身出門迎接。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標一如既往露出溫和的笑容:“劉學士,我們進去談。”
說著,朱標率先邁進房間,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父皇的旨意你收到了吧!方司柬也是翰林典籍,他會過來參與編修。
有什麽事,你直接找方司柬做,他會幫你解決。”
劉仲質打量了方時一番,他知道這是過來參與決策的,不是來打雜。
“有方司柬幫忙,微臣也不用擔心。”
“劉學士客氣,下官年輕氣盛,以後有什麽得罪之處,還望劉學士莫要怪罪。”
“都坐下說吧!”
隨著朱標聲音落下,方時和劉仲質也不客氣,各自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孤這次過來,就是看看你有什麽需要。”
劉仲質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微臣不知如何開頭,是所有學說都包含進去,還是隻需要儒家學說。”
“諸子百家全部包含!”
“恕微臣直言,各家學說相互攻擊,各有各的道理,根本無法完成融合。
單單宋儒就是理、氣、心三派,更別說還有道墨等等學說。”
朱標微微頷首,算是同意劉仲質的說法:
“此話沒錯,不過我們的目的不是融合,而是編修出一本適合大明的治國理念。
方司柬,你和劉學士解釋解釋。”
“是!”
方時應了一聲,隨後看向劉仲質:
“劉學士,我們需要將各家學說的治國之道找出來,將他們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適合目前大明的治國理念。
例如孔聖人所言的使民以時,墨子的節葬節用、老子的萬物本根、荀子的禮法治國、晦庵先生的格物等等。
隻要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能讓百姓過得好,我們都要一一找出來。
而後,為其注釋讓天下學子都看得懂,不能有一字兩意。”
劉仲質聽到這話,忍不住勸說:
“每個人經曆不同,所看經典的意思也不同,這才有了百家爭鳴。
若是如此,往後這些學子將沒有自己的想法。”
方時也明白這點,這其實與八股沒什麽區別,都是為了統一思想。
區別在於八股文會耗費學子大量時間,而這些東西不會。
“我們並不會阻止他們去觀看經典原本,隻是進入朝廷的官員,必須要有一顆為民之心,治國理念也必須統一。
隨時間的推移,這些治國理念若根不上時事變化,吾等也該重新編修。”
“敢問方司柬,吾等該從哪本經典開始?”
“除了易學,哪本都可以。”
方時眼神一凝,斬釘截鐵說道:“易學要人人都學,不能動,其他哪本都可以。”
“何以?”
“易學乃群經之首,每家學說都有易學的影子,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每家學說的道,才會知道道與術的差別。
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窮則變、變則通,後世才不會抱殘守缺。”
劉仲質微微點頭:“我大概明白,以天心即民心為底,用易學為導向,融合諸子百家,創造出一個新的學說。”
話剛說完,劉仲質看向朱標,吞吞吐吐說道:
“太子殿下,民貴君輕算不算道?”
朱標愣了下,隨後想起朱元璋罷孟子配享一事,啞然失笑:
“編進去吧!父皇那邊我會去說。”
在幾人談話之際,朱元璋也在武英殿接見徐達等人。
這次北伐朱元璋希望能徹底解決北元,可他知道這隻是希望,很難做到。
“天德、淮學,你們這次最主要目的,是打怕北元,讓他們短時間內不敢寇邊。
其次,則是練兵,咱要讓所有將士都學字,知道咱大明和前宋不一樣。”
徐達抱拳行禮,語氣充滿堅定:“上位放心,這次一定打疼他們,若是運氣好,直接滅了他們。”
朱元璋擺擺手:“那就是老鼠,自從王保保死後,他們就躲起來。
想要抓到他們,沒有運氣是不行的,打疼他們就好。
淮學,你看情況,要是趕得迴來就當主將出征雲南,趕不迴來就在北方練兵。”
傅友德有些疑惑出聲:“陛下,為何不等明年夏糧到了再出征雲南,兩線作戰大明承擔的起嗎?”
“各地天災頻發,今年夏糧就留著賑災。”
朱元璋一臉平靜:“等大軍到了雲南,自然有地方補給,無需擔憂。”
話到這,朱元璋望向殿外,眼中晦暗不明:
“記住,以後軍紀重中之重,戰爭才剛剛開始,北元之後還有很多大戰。
年輕一代將領要好好培養,咱不希望有天七老八十了,還要派你們上戰場。”
“哈哈哈……”
徐達大笑一聲:“上位放心,就是牙齒掉光,你說一句,爬也會爬到戰場。”
朱元璋搖搖頭:“天德,咱沒開玩笑,你們去幫我告訴那些老兄弟。
若是他們想著享受富貴,就待在京城,隻要不太過分,咱也就睜一眼閉一眼。
若他們還想立功,就管好軍紀,違反了軍紀,誰來求情也沒用。”
徐達苦笑一聲:“上位,他們要是能聽,早聽了。
我看,還是直接用方小子的方法,將違反軍紀的事記在族譜上,看他們聽不聽。”
“噗……”
正在喝酒的傅友德猛得吐出一口酒,目瞪口呆看著徐達:
“徐大哥、徐爺,這是要丟臉丟到子子孫孫上,死了還要被後代瞧不起,你怎麽想出這麽毒的方法。”
朱元璋也是無語,他現在就想知道,這方小子還能用族譜想出哪些損招。
“咳咳!”
朱元璋輕咳兩聲,有些尷尬的開口:
“天德,要不你先開個頭,反正你也沒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做一次兩次也沒什麽。”
徐達傻眼了,沒犯錯還要逼著人去犯?
[他娘的,這方小子有毒,我這算不算自作孽。]
不僅徐達傻眼了,傅友德也是一臉懵逼看著朱元璋,隨後想起什麽,立馬低著頭默默吃菜。
見徐達久久不語,朱元璋再次勸說:
“也不用太出格,你去逛個青樓,然後不付錢走了就可以。”
“上位,你再這樣我可就找嫂子去了。”
徐達一臉惱怒:“這麽丟臉的事,你好意思讓我去做,想都別想。
你還不如把我以前吃霸王餐的事寫上去呢。”
“啪!”
朱元璋拍了下桌子,眼神瞬間亮起:
“就這麽辦,徐天德洪武十四年正月初五,在某酒樓吃霸王餐,無恥至極。”
“噗嗤!”
傅友德忍不住笑出聲,等他抬起頭,隻見朱元璋滿臉笑意看著他,令他不寒而栗:
“陛下,魏國公一人足夠了,我就是個小蝦米,不用了吧!”
“上位,你要是不給淮學寫上一筆,我立馬就去找嫂子。”
此時的劉仲質頭疼不已,朱元璋的詔書他不得不聽,可編修曆代經典一事,著實讓他不知從何入手。
[曆代經典啊,陛下雖說是儒家經典,可暗地裏的意思是諸子百家也要攘括進去。]
[這事弄好了就是青史留名,弄不好可就遺臭萬年了。]
“劉學士,太子殿下過來了!”
聽見朱標到來,劉仲質趕忙起身出門迎接。
“拜見太子殿下!”
“免禮!”
朱標一如既往露出溫和的笑容:“劉學士,我們進去談。”
說著,朱標率先邁進房間,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父皇的旨意你收到了吧!方司柬也是翰林典籍,他會過來參與編修。
有什麽事,你直接找方司柬做,他會幫你解決。”
劉仲質打量了方時一番,他知道這是過來參與決策的,不是來打雜。
“有方司柬幫忙,微臣也不用擔心。”
“劉學士客氣,下官年輕氣盛,以後有什麽得罪之處,還望劉學士莫要怪罪。”
“都坐下說吧!”
隨著朱標聲音落下,方時和劉仲質也不客氣,各自找了個位置坐下。
“劉學士,孤這次過來,就是看看你有什麽需要。”
劉仲質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微臣不知如何開頭,是所有學說都包含進去,還是隻需要儒家學說。”
“諸子百家全部包含!”
“恕微臣直言,各家學說相互攻擊,各有各的道理,根本無法完成融合。
單單宋儒就是理、氣、心三派,更別說還有道墨等等學說。”
朱標微微頷首,算是同意劉仲質的說法:
“此話沒錯,不過我們的目的不是融合,而是編修出一本適合大明的治國理念。
方司柬,你和劉學士解釋解釋。”
“是!”
方時應了一聲,隨後看向劉仲質:
“劉學士,我們需要將各家學說的治國之道找出來,將他們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適合目前大明的治國理念。
例如孔聖人所言的使民以時,墨子的節葬節用、老子的萬物本根、荀子的禮法治國、晦庵先生的格物等等。
隻要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能讓百姓過得好,我們都要一一找出來。
而後,為其注釋讓天下學子都看得懂,不能有一字兩意。”
劉仲質聽到這話,忍不住勸說:
“每個人經曆不同,所看經典的意思也不同,這才有了百家爭鳴。
若是如此,往後這些學子將沒有自己的想法。”
方時也明白這點,這其實與八股沒什麽區別,都是為了統一思想。
區別在於八股文會耗費學子大量時間,而這些東西不會。
“我們並不會阻止他們去觀看經典原本,隻是進入朝廷的官員,必須要有一顆為民之心,治國理念也必須統一。
隨時間的推移,這些治國理念若根不上時事變化,吾等也該重新編修。”
“敢問方司柬,吾等該從哪本經典開始?”
“除了易學,哪本都可以。”
方時眼神一凝,斬釘截鐵說道:“易學要人人都學,不能動,其他哪本都可以。”
“何以?”
“易學乃群經之首,每家學說都有易學的影子,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每家學說的道,才會知道道與術的差別。
隻有懂了易學,才會知道窮則變、變則通,後世才不會抱殘守缺。”
劉仲質微微點頭:“我大概明白,以天心即民心為底,用易學為導向,融合諸子百家,創造出一個新的學說。”
話剛說完,劉仲質看向朱標,吞吞吐吐說道:
“太子殿下,民貴君輕算不算道?”
朱標愣了下,隨後想起朱元璋罷孟子配享一事,啞然失笑:
“編進去吧!父皇那邊我會去說。”
在幾人談話之際,朱元璋也在武英殿接見徐達等人。
這次北伐朱元璋希望能徹底解決北元,可他知道這隻是希望,很難做到。
“天德、淮學,你們這次最主要目的,是打怕北元,讓他們短時間內不敢寇邊。
其次,則是練兵,咱要讓所有將士都學字,知道咱大明和前宋不一樣。”
徐達抱拳行禮,語氣充滿堅定:“上位放心,這次一定打疼他們,若是運氣好,直接滅了他們。”
朱元璋擺擺手:“那就是老鼠,自從王保保死後,他們就躲起來。
想要抓到他們,沒有運氣是不行的,打疼他們就好。
淮學,你看情況,要是趕得迴來就當主將出征雲南,趕不迴來就在北方練兵。”
傅友德有些疑惑出聲:“陛下,為何不等明年夏糧到了再出征雲南,兩線作戰大明承擔的起嗎?”
“各地天災頻發,今年夏糧就留著賑災。”
朱元璋一臉平靜:“等大軍到了雲南,自然有地方補給,無需擔憂。”
話到這,朱元璋望向殿外,眼中晦暗不明:
“記住,以後軍紀重中之重,戰爭才剛剛開始,北元之後還有很多大戰。
年輕一代將領要好好培養,咱不希望有天七老八十了,還要派你們上戰場。”
“哈哈哈……”
徐達大笑一聲:“上位放心,就是牙齒掉光,你說一句,爬也會爬到戰場。”
朱元璋搖搖頭:“天德,咱沒開玩笑,你們去幫我告訴那些老兄弟。
若是他們想著享受富貴,就待在京城,隻要不太過分,咱也就睜一眼閉一眼。
若他們還想立功,就管好軍紀,違反了軍紀,誰來求情也沒用。”
徐達苦笑一聲:“上位,他們要是能聽,早聽了。
我看,還是直接用方小子的方法,將違反軍紀的事記在族譜上,看他們聽不聽。”
“噗……”
正在喝酒的傅友德猛得吐出一口酒,目瞪口呆看著徐達:
“徐大哥、徐爺,這是要丟臉丟到子子孫孫上,死了還要被後代瞧不起,你怎麽想出這麽毒的方法。”
朱元璋也是無語,他現在就想知道,這方小子還能用族譜想出哪些損招。
“咳咳!”
朱元璋輕咳兩聲,有些尷尬的開口:
“天德,要不你先開個頭,反正你也沒做出什麽出格的事,做一次兩次也沒什麽。”
徐達傻眼了,沒犯錯還要逼著人去犯?
[他娘的,這方小子有毒,我這算不算自作孽。]
不僅徐達傻眼了,傅友德也是一臉懵逼看著朱元璋,隨後想起什麽,立馬低著頭默默吃菜。
見徐達久久不語,朱元璋再次勸說:
“也不用太出格,你去逛個青樓,然後不付錢走了就可以。”
“上位,你再這樣我可就找嫂子去了。”
徐達一臉惱怒:“這麽丟臉的事,你好意思讓我去做,想都別想。
你還不如把我以前吃霸王餐的事寫上去呢。”
“啪!”
朱元璋拍了下桌子,眼神瞬間亮起:
“就這麽辦,徐天德洪武十四年正月初五,在某酒樓吃霸王餐,無恥至極。”
“噗嗤!”
傅友德忍不住笑出聲,等他抬起頭,隻見朱元璋滿臉笑意看著他,令他不寒而栗:
“陛下,魏國公一人足夠了,我就是個小蝦米,不用了吧!”
“上位,你要是不給淮學寫上一筆,我立馬就去找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