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爹,我現在就去。”
說著,王常起身往門外走去,剛拉開房門,王紹的聲音再次響起。
“等等!”
王常迴頭,雙手還放在門上:“怎麽了?”
“告訴藍封,不管永昌侯給什麽東西,我們都分一半給他,讓找人護送我們去應天。”
“一半!”
王輝在一旁驚叫出聲:“爹,那可是五萬兩啊!幾百年都賺不到的錢。”
“糊塗!”
王紹厲斥出聲:“不給他東西,我們能活著到京城嗎?
這紙張有多大的利潤你不知道嗎?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別人想殺就殺。
命都沒有,要錢有什麽用?”
正如王紹所想,天高皇帝遠,律法有時候根本沒用,隨便弄個罪名就能搞死他們一家。
這也是朱元璋為何會同意軍隊學字的原因,他太清楚下麵的彎彎繞繞。
以前沒辦法,朱元璋隻能和曆朝曆代一樣,用宗族社會和地主來管理百姓,既能節省俸祿,又能安定這些地主。
可是,現在有了辦法,還不需要增加大量俸祿,他完全可以將皇權延伸到鄉下。
朱元璋此時眼神正死死盯著王本:
“王卿,何以如此?是咱做的不好,讓你失望了?”
王本躬身一拜:“陛下英明,是微臣已經老了,很多理念轉換不過來。
再待在朝堂上,隻會影響到陛下決定,影響到朝局,望陛下明鑒。”
“王卿的經驗正是大明所急需的,大明還需要王卿。”
說到這,朱元璋輕歎一聲:“既然你決心要辭,咱也不能不讓你迴家頤養天年。
王卿再待一段時間,等黃冊一事開始後,咱一定讓卿迴鄉。”
王本暗自苦笑,不過也不再繼續辭官:
“多謝陛下!”
“你也是大儒,這幾天迴去,推薦幾個熟讀律法,正直嚴明的讀書人呈上來。
太子那邊找卿有事,現在就過去看看。”
聞言,王本藏在袖子裏雙手不由得抖了抖:
[已經下定決心了嗎?靜誠兄,你到底和陛下說了什麽?]
“微臣明白!”
王本離開後便慢慢走向東宮,路上遇到吳源,忍不住輕聲提醒:
“暫時別提辭官,若黃冊能順利進行,你再去辭官。”
吳源有些疑惑:“為何?陛下沒放你走?”
“放了,不過要等黃冊之後。”
話落,王本掃了眼四周,見沒人低聲說道:
“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刑部尚書錢唐做不了多長時間,你自己注意些。”
吳源悚然一驚:“陛下要殺了錢唐?”
說完這句話,吳源仿佛想起了什麽,喃喃自語:
“也對,宋濂都能殺,錢唐又算的了什麽?”
王本卻不這麽認為,眼神掃了眼四周後緩緩開口:
“不一樣,陛下要殺宋濂,是因為浙東學派陷入了黨爭,加上宋濂是領頭人,宋慎又犯了陛下忌諱。
錢唐則不是,他隻是理念之爭,並沒有實際性傷害大明。
而且,陛下已經在朝堂說了不會追究,這時候最多就是讓錢唐辭官,要殺也是等以後,這件事淡下之後。”
“這麽說,趙尚書也不會死?”
“不知道!”
在王本看來,既然朱元璋已經決定讓錢唐辭職,那麽千年的天人感應肯定會在朝堂上消失。
漢儒學派若是不改變,將會慢慢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來到東宮後,王本看到了個意想不到的人,太醫院院使戴思恭。
[這位怎麽來了?朱丹溪的嫡傳弟子,殿下該不會有什麽毛病吧!]
“王春官來了,快請坐!”
聽到朱標中氣十足的聲音,王本鬆了口氣:
“謝太子殿下。”
“剛好王春官來了,戴院使可以向王春官請教一下,惠民藥局大夫考核一事。”
戴思恭轉頭看向王本:“敢問王春官,若是太醫院考核醫德,該怎麽出題?科舉製可否借鑒。”
王本懵逼了,太醫院要像科舉一樣進行取士?還要考醫德?
沉默半晌後,王本緩緩開口:
“出題可以學習科舉出題,出個事例,然後讓大夫用醫書解答。
像黃帝內經、孫藥王的千金方、丹溪先生的格致餘論等等都可以,無需限定在一定範圍內。
例如,一個男子生病,其人無惡不作、為人貪婪無恥,現在得了何種疾病,該用什麽藥方治,該不該治等等。”
戴思恭輕歎出聲:“老師是由儒轉醫,由於理學格物致知的影響,才創造出格致餘論。
那些大夫不懂真意,考這個有些難為他們。”
王本有些無奈:“我可不懂醫學,隻能提個建議,成不成還需你來決定。”
朱標也在一旁附和:“戴院使,先試試看,不行以後再改,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
剛好十五年開科取士,醫學也要等十五年春開始,還有一年準備時間。”
“微臣明白,所幸無法影響到朝局,微臣就看情況而定了。”
朱標滿意點點頭:“除了醫德所有人都要考,其他則讓他們自由選擇。
醫學十三科,有些人擅長小方脈,有些人擅長大方脈,不能埋沒人才。”
“微臣明白!”
[就先用醫學試試,若是可以,科舉製度改革也能慢慢開始進行。]
[新的治國理念,也能慢慢灌輸進年輕士子腦海中。]
[到那時,朝堂上不僅僅會有大批仁人義士,還會有許多實才。]
[算學、農學,方司柬還準備加入什麽?孤真的很期待。]
王本知道太醫院考醫德或許和科舉有關,但是他已經不想去管,他現在隻想著安安穩穩迴家。
最近一段時間,他明顯感覺到很多不尋常,特別是在呂本迴京之後。
[不管了,接下來的日子,還是當個傻子吧!]
朱標拿起奏疏,放在王本麵前:
“這是方司柬呈上來的奏疏,王春官覺得按上麵所說,徭役可否在大明消失。”
王本翻開奏疏,快速閱覽一遍,忍不住讚歎:
“不愧是方司柬,總能提出最適合的辦法。
目前來說讓災民替代徭役還是可行,但是不能太遠,糧食會不夠,災民也容易生亂。
沒有發生天災的地區,利用商人來雇傭百姓,微臣覺得可行。
不過,讓商人可以穿綢、紗是陛下所定,那些富商也不一定會同意。”
朱標語氣溫和卻充滿自信:“父皇規定是因為開國之初,柴米油鹽等等均不夠用。
若是商人能用紗、綢,難免又會掀起奢靡之風,商人、勳貴之間相互攀比。
如今大明漸漸穩定,也可以開始逐步開放,讓商人明白他們可以過上奢靡的生活,前提是為國出力。
方司柬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可悲的是,錢還在人沒了!
孤覺得非常有理,這些商人為了奢靡的生活,拿出一點點糧食還是願意的。”
說著,王常起身往門外走去,剛拉開房門,王紹的聲音再次響起。
“等等!”
王常迴頭,雙手還放在門上:“怎麽了?”
“告訴藍封,不管永昌侯給什麽東西,我們都分一半給他,讓找人護送我們去應天。”
“一半!”
王輝在一旁驚叫出聲:“爹,那可是五萬兩啊!幾百年都賺不到的錢。”
“糊塗!”
王紹厲斥出聲:“不給他東西,我們能活著到京城嗎?
這紙張有多大的利潤你不知道嗎?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別人想殺就殺。
命都沒有,要錢有什麽用?”
正如王紹所想,天高皇帝遠,律法有時候根本沒用,隨便弄個罪名就能搞死他們一家。
這也是朱元璋為何會同意軍隊學字的原因,他太清楚下麵的彎彎繞繞。
以前沒辦法,朱元璋隻能和曆朝曆代一樣,用宗族社會和地主來管理百姓,既能節省俸祿,又能安定這些地主。
可是,現在有了辦法,還不需要增加大量俸祿,他完全可以將皇權延伸到鄉下。
朱元璋此時眼神正死死盯著王本:
“王卿,何以如此?是咱做的不好,讓你失望了?”
王本躬身一拜:“陛下英明,是微臣已經老了,很多理念轉換不過來。
再待在朝堂上,隻會影響到陛下決定,影響到朝局,望陛下明鑒。”
“王卿的經驗正是大明所急需的,大明還需要王卿。”
說到這,朱元璋輕歎一聲:“既然你決心要辭,咱也不能不讓你迴家頤養天年。
王卿再待一段時間,等黃冊一事開始後,咱一定讓卿迴鄉。”
王本暗自苦笑,不過也不再繼續辭官:
“多謝陛下!”
“你也是大儒,這幾天迴去,推薦幾個熟讀律法,正直嚴明的讀書人呈上來。
太子那邊找卿有事,現在就過去看看。”
聞言,王本藏在袖子裏雙手不由得抖了抖:
[已經下定決心了嗎?靜誠兄,你到底和陛下說了什麽?]
“微臣明白!”
王本離開後便慢慢走向東宮,路上遇到吳源,忍不住輕聲提醒:
“暫時別提辭官,若黃冊能順利進行,你再去辭官。”
吳源有些疑惑:“為何?陛下沒放你走?”
“放了,不過要等黃冊之後。”
話落,王本掃了眼四周,見沒人低聲說道:
“陛下已經下定決心,刑部尚書錢唐做不了多長時間,你自己注意些。”
吳源悚然一驚:“陛下要殺了錢唐?”
說完這句話,吳源仿佛想起了什麽,喃喃自語:
“也對,宋濂都能殺,錢唐又算的了什麽?”
王本卻不這麽認為,眼神掃了眼四周後緩緩開口:
“不一樣,陛下要殺宋濂,是因為浙東學派陷入了黨爭,加上宋濂是領頭人,宋慎又犯了陛下忌諱。
錢唐則不是,他隻是理念之爭,並沒有實際性傷害大明。
而且,陛下已經在朝堂說了不會追究,這時候最多就是讓錢唐辭官,要殺也是等以後,這件事淡下之後。”
“這麽說,趙尚書也不會死?”
“不知道!”
在王本看來,既然朱元璋已經決定讓錢唐辭職,那麽千年的天人感應肯定會在朝堂上消失。
漢儒學派若是不改變,將會慢慢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來到東宮後,王本看到了個意想不到的人,太醫院院使戴思恭。
[這位怎麽來了?朱丹溪的嫡傳弟子,殿下該不會有什麽毛病吧!]
“王春官來了,快請坐!”
聽到朱標中氣十足的聲音,王本鬆了口氣:
“謝太子殿下。”
“剛好王春官來了,戴院使可以向王春官請教一下,惠民藥局大夫考核一事。”
戴思恭轉頭看向王本:“敢問王春官,若是太醫院考核醫德,該怎麽出題?科舉製可否借鑒。”
王本懵逼了,太醫院要像科舉一樣進行取士?還要考醫德?
沉默半晌後,王本緩緩開口:
“出題可以學習科舉出題,出個事例,然後讓大夫用醫書解答。
像黃帝內經、孫藥王的千金方、丹溪先生的格致餘論等等都可以,無需限定在一定範圍內。
例如,一個男子生病,其人無惡不作、為人貪婪無恥,現在得了何種疾病,該用什麽藥方治,該不該治等等。”
戴思恭輕歎出聲:“老師是由儒轉醫,由於理學格物致知的影響,才創造出格致餘論。
那些大夫不懂真意,考這個有些難為他們。”
王本有些無奈:“我可不懂醫學,隻能提個建議,成不成還需你來決定。”
朱標也在一旁附和:“戴院使,先試試看,不行以後再改,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
剛好十五年開科取士,醫學也要等十五年春開始,還有一年準備時間。”
“微臣明白,所幸無法影響到朝局,微臣就看情況而定了。”
朱標滿意點點頭:“除了醫德所有人都要考,其他則讓他們自由選擇。
醫學十三科,有些人擅長小方脈,有些人擅長大方脈,不能埋沒人才。”
“微臣明白!”
[就先用醫學試試,若是可以,科舉製度改革也能慢慢開始進行。]
[新的治國理念,也能慢慢灌輸進年輕士子腦海中。]
[到那時,朝堂上不僅僅會有大批仁人義士,還會有許多實才。]
[算學、農學,方司柬還準備加入什麽?孤真的很期待。]
王本知道太醫院考醫德或許和科舉有關,但是他已經不想去管,他現在隻想著安安穩穩迴家。
最近一段時間,他明顯感覺到很多不尋常,特別是在呂本迴京之後。
[不管了,接下來的日子,還是當個傻子吧!]
朱標拿起奏疏,放在王本麵前:
“這是方司柬呈上來的奏疏,王春官覺得按上麵所說,徭役可否在大明消失。”
王本翻開奏疏,快速閱覽一遍,忍不住讚歎:
“不愧是方司柬,總能提出最適合的辦法。
目前來說讓災民替代徭役還是可行,但是不能太遠,糧食會不夠,災民也容易生亂。
沒有發生天災的地區,利用商人來雇傭百姓,微臣覺得可行。
不過,讓商人可以穿綢、紗是陛下所定,那些富商也不一定會同意。”
朱標語氣溫和卻充滿自信:“父皇規定是因為開國之初,柴米油鹽等等均不夠用。
若是商人能用紗、綢,難免又會掀起奢靡之風,商人、勳貴之間相互攀比。
如今大明漸漸穩定,也可以開始逐步開放,讓商人明白他們可以過上奢靡的生活,前提是為國出力。
方司柬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可悲的是,錢還在人沒了!
孤覺得非常有理,這些商人為了奢靡的生活,拿出一點點糧食還是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