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也明白這個道理,若是換個注釋,天下士子又得鬧翻了天。
可他又不願讓理學成為治國工具,理學也有漢儒的影子,這對他接下來的治國計劃有重大影響。
方時看出朱標眉宇間的煩躁,知道他不想用理學作為科舉教科書,他其實也不想。
可理學的格物窮理,是大明所需要的,他也不想理學沒落下去。
[得想個辦法拖延一下,科舉事關重大,得讓朱元璋慢慢來。]
“方司柬,你怎麽看?是用四書章句還是用別的?”
方時抬眸看著朱標,一臉誠懇:
“殿下,比起士子之心,北方民心才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微臣建議大明應該著手準備遷都北方,以此來安定北方民心。
至於科舉一事,微臣心中有些想法,明日微臣會將奏疏呈上。”
說著,方時從懷中拿出奏疏,雙手遞上。
朱標接過奏疏,剛翻開眉頭便微微蹙起,心中一片駭然。
[衣冠南移,沒想到五胡亂華的後果,現在還能影響到大明。]
[父皇能第一個從南打到北,不僅僅是天命所歸,更是財富集中在南方。]
緩緩合上奏疏,朱標輕歎一聲:
“這事我會跟父皇商量,暫時不會去做,不過有些東西可以提前準備。”
“殿下英明,不若先將這事傳出去,北方那邊不僅僅缺地主,商人也缺。
強逼永遠沒有主動效果好,也可以讓他們探探路,看哪個地方適合。”
朱標愣了下,隨後笑著搖搖頭:
“你這是準備用一個傳言,讓那些勳貴、地主去北方買房買地?
這些勳貴家人在南方還能收斂點,到了北方可指不定會幹出什麽事,此事弊大於利。”
“微臣相信那些犯官,會很願意替大明看著那些勳貴。”
朱標眼神一凝,死死盯著方時:
“你還想讓他們做什麽?”
方時瞥了眼朱同,笑嗬嗬說著:
“沒呢,微臣這次隻是靈光一閃。”
朱標看了眼朱同,隨後飽含深意看著方時:
“最好如此,這事孤會跟父皇商量,你先去把科舉的想法寫出來。”
“是,微臣告退。”
方時出了皇宮,徑直走向軍營,一路上都在想科舉之事。
他知道,一旦現在實行自己的想法,那麽整個大明都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所幸這個時期醫學已經分為十三科,從醫學入手應該沒那麽多人反對。]
[朱標明顯不想用理學,又沒有辦法壓下南方士子的不滿情緒。]
[能怎麽辦?隻能幫他拖延時間,順便為以後改革科舉做準備。]
與此同時,應天府一座豪華院落中,兩道身影麵對麵坐著,其中一人不停撥動著手中棋子:
“範兄,京營那邊傳來消息,方司柬正在教導千字文與洪武正韻。
並傳下軍令,五年內要天下所有衛所,每個人都要學會。
此事亙古未有,你如何看? ”
範敏端起茶壺倒了一杯:“這是在變法,從崖山海戰傳進軍營那一刻就開始了。
那個傳出朱襄氏的人,也是看清這一點,這才忍不住出手。
現在不知道陛下有沒有完整的變法方略,我一時也不知怎麽辦。”
“若是沒有,陛下怎麽會同意變法?”
範敏做個請的手勢,隨後端起自己麵前茶杯喝了口:
“我跟吳兄談過,洪武正韻和千字文是太子讓方時進軍營講書時,方時第一次提出來。
那時候,太子殿下明顯不知道這事。”
“你的意思是說,這隻是方時一個人的變法?”
“不知道。”
範敏搖搖頭:“我派人去查過方時,隻知道他是個溫和有禮的人,誌向、治學等等一切都不知道。
方時沒有一丁點年輕人的浮躁,吳兄幾次試探,都沒有得到有用的情報。”
“軍隊已經沒有世襲,再加上所有衛所將士都要識字,這對我們是災難。
若是再加上崖山海戰,這輩子我們都隻能活在屠刀下麵。”
範敏搖搖頭:“不能著急,胡惟庸就是太急,加上自作聰明才被陛下給清理了。”
“那什麽都不做嗎?我看還是想個辦法,先把方時解決掉。”
“糊塗!”
範敏凜聲喝道:“若陛下已經有完整的方略,方時隻是個小角色。
若隻有方時一個人知道,其心機之深不可小覷,你有把握一擊斃命嗎?
他能接觸軍隊,已經說明得到陛下信任,你覺得陛下會沒派人保護他?”
“唉!你說該怎麽辦?一旦衛所完成革新,黃冊之後丈量土地時,吾等可真就是等死了。”
“嗬……”
範敏眼中寒光閃過:“沒有文房四寶,就靠黑板和粉筆就想完成識字,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應天府先不管,下麵的地方把紙張控死,價格漲上去,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怎麽識字。
不管是方時還是陛下,變法都圍繞著天心即民心。
而那些漢儒學派,想的是聖賢在朝,搞天子修德那一套。
崇明那邊不是發大水?把這事鬧大一點,讓應天百姓都知道是天降災禍,送漢儒學派一個大禮。”
“妙啊!”
男子端起茶杯,一臉興奮:“讓他們狗咬狗,黃冊這邊也能多拖延些時間。”
“別高興的太早。”
範敏一臉嚴肅:“黃冊好說,多少人多少戶可以隱瞞,隻要比以前人多就好。
土地是跑不了,一定要找信任的人,把土地掛在他們名下。
這些人,一定要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也得吐出來一些,等以後再拿迴來。”
“明白。”
男子滿不在乎:“這事從前宋開始就在幹,隻要土地和賦稅比往年多就行了。
反正現在也不用養那麽多人,多交點就多交點,不在乎。”
範敏再次搖頭:“不能按往年,再多吐一些出來,陛下是農民出身,別小看。”
“行!”
而另一邊方時還不知道,已經有人對他出手,而他沒有絲毫準備。
接下來整整一個月時間,方時就在軍營中度過,而他給朱標的科舉之法也石沉大海,一點迴應都沒有。
這天,方時剛從睡夢中醒來,藍玉就一臉興奮走進來。
“方小子,成果驚人啊!現在隨便找個將士,都知道陛下是揚公後人。”
方時會心一笑:“很好,看來通過那些千戶傳下去的辦法,還是可行的。”
“確實可行,再過一個月就過年了,你不迴去準備準備?”
方時雙手一攤:“準備什麽?單身狗一個,隨便吃頓好的,就算過年了。”
“哈哈哈,確實不用準備,今年你就跟我一起過。”
方時一臉嫌棄:“去看你們一家團圓?藍將軍,沒想到你是這種人。”
“說什麽呢?”
藍玉左手搭在方時肩膀上,一副哥倆好的樣子:
“藍玉從來不騙人,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
“那就過段時間再說,你最近早上不是一直沒空,今天怎麽這麽早就來軍營。”
“沒空個鬼,一群文官在朝堂上嘰嘰喳喳,陛下讓我們這些勳貴都去朝堂,看他們為了一件事吵來吵去,煩死了都。
有時候,我都忍不住拔刀砍了這些文官。”
可他又不願讓理學成為治國工具,理學也有漢儒的影子,這對他接下來的治國計劃有重大影響。
方時看出朱標眉宇間的煩躁,知道他不想用理學作為科舉教科書,他其實也不想。
可理學的格物窮理,是大明所需要的,他也不想理學沒落下去。
[得想個辦法拖延一下,科舉事關重大,得讓朱元璋慢慢來。]
“方司柬,你怎麽看?是用四書章句還是用別的?”
方時抬眸看著朱標,一臉誠懇:
“殿下,比起士子之心,北方民心才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微臣建議大明應該著手準備遷都北方,以此來安定北方民心。
至於科舉一事,微臣心中有些想法,明日微臣會將奏疏呈上。”
說著,方時從懷中拿出奏疏,雙手遞上。
朱標接過奏疏,剛翻開眉頭便微微蹙起,心中一片駭然。
[衣冠南移,沒想到五胡亂華的後果,現在還能影響到大明。]
[父皇能第一個從南打到北,不僅僅是天命所歸,更是財富集中在南方。]
緩緩合上奏疏,朱標輕歎一聲:
“這事我會跟父皇商量,暫時不會去做,不過有些東西可以提前準備。”
“殿下英明,不若先將這事傳出去,北方那邊不僅僅缺地主,商人也缺。
強逼永遠沒有主動效果好,也可以讓他們探探路,看哪個地方適合。”
朱標愣了下,隨後笑著搖搖頭:
“你這是準備用一個傳言,讓那些勳貴、地主去北方買房買地?
這些勳貴家人在南方還能收斂點,到了北方可指不定會幹出什麽事,此事弊大於利。”
“微臣相信那些犯官,會很願意替大明看著那些勳貴。”
朱標眼神一凝,死死盯著方時:
“你還想讓他們做什麽?”
方時瞥了眼朱同,笑嗬嗬說著:
“沒呢,微臣這次隻是靈光一閃。”
朱標看了眼朱同,隨後飽含深意看著方時:
“最好如此,這事孤會跟父皇商量,你先去把科舉的想法寫出來。”
“是,微臣告退。”
方時出了皇宮,徑直走向軍營,一路上都在想科舉之事。
他知道,一旦現在實行自己的想法,那麽整個大明都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所幸這個時期醫學已經分為十三科,從醫學入手應該沒那麽多人反對。]
[朱標明顯不想用理學,又沒有辦法壓下南方士子的不滿情緒。]
[能怎麽辦?隻能幫他拖延時間,順便為以後改革科舉做準備。]
與此同時,應天府一座豪華院落中,兩道身影麵對麵坐著,其中一人不停撥動著手中棋子:
“範兄,京營那邊傳來消息,方司柬正在教導千字文與洪武正韻。
並傳下軍令,五年內要天下所有衛所,每個人都要學會。
此事亙古未有,你如何看? ”
範敏端起茶壺倒了一杯:“這是在變法,從崖山海戰傳進軍營那一刻就開始了。
那個傳出朱襄氏的人,也是看清這一點,這才忍不住出手。
現在不知道陛下有沒有完整的變法方略,我一時也不知怎麽辦。”
“若是沒有,陛下怎麽會同意變法?”
範敏做個請的手勢,隨後端起自己麵前茶杯喝了口:
“我跟吳兄談過,洪武正韻和千字文是太子讓方時進軍營講書時,方時第一次提出來。
那時候,太子殿下明顯不知道這事。”
“你的意思是說,這隻是方時一個人的變法?”
“不知道。”
範敏搖搖頭:“我派人去查過方時,隻知道他是個溫和有禮的人,誌向、治學等等一切都不知道。
方時沒有一丁點年輕人的浮躁,吳兄幾次試探,都沒有得到有用的情報。”
“軍隊已經沒有世襲,再加上所有衛所將士都要識字,這對我們是災難。
若是再加上崖山海戰,這輩子我們都隻能活在屠刀下麵。”
範敏搖搖頭:“不能著急,胡惟庸就是太急,加上自作聰明才被陛下給清理了。”
“那什麽都不做嗎?我看還是想個辦法,先把方時解決掉。”
“糊塗!”
範敏凜聲喝道:“若陛下已經有完整的方略,方時隻是個小角色。
若隻有方時一個人知道,其心機之深不可小覷,你有把握一擊斃命嗎?
他能接觸軍隊,已經說明得到陛下信任,你覺得陛下會沒派人保護他?”
“唉!你說該怎麽辦?一旦衛所完成革新,黃冊之後丈量土地時,吾等可真就是等死了。”
“嗬……”
範敏眼中寒光閃過:“沒有文房四寶,就靠黑板和粉筆就想完成識字,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應天府先不管,下麵的地方把紙張控死,價格漲上去,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怎麽識字。
不管是方時還是陛下,變法都圍繞著天心即民心。
而那些漢儒學派,想的是聖賢在朝,搞天子修德那一套。
崇明那邊不是發大水?把這事鬧大一點,讓應天百姓都知道是天降災禍,送漢儒學派一個大禮。”
“妙啊!”
男子端起茶杯,一臉興奮:“讓他們狗咬狗,黃冊這邊也能多拖延些時間。”
“別高興的太早。”
範敏一臉嚴肅:“黃冊好說,多少人多少戶可以隱瞞,隻要比以前人多就好。
土地是跑不了,一定要找信任的人,把土地掛在他們名下。
這些人,一定要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也得吐出來一些,等以後再拿迴來。”
“明白。”
男子滿不在乎:“這事從前宋開始就在幹,隻要土地和賦稅比往年多就行了。
反正現在也不用養那麽多人,多交點就多交點,不在乎。”
範敏再次搖頭:“不能按往年,再多吐一些出來,陛下是農民出身,別小看。”
“行!”
而另一邊方時還不知道,已經有人對他出手,而他沒有絲毫準備。
接下來整整一個月時間,方時就在軍營中度過,而他給朱標的科舉之法也石沉大海,一點迴應都沒有。
這天,方時剛從睡夢中醒來,藍玉就一臉興奮走進來。
“方小子,成果驚人啊!現在隨便找個將士,都知道陛下是揚公後人。”
方時會心一笑:“很好,看來通過那些千戶傳下去的辦法,還是可行的。”
“確實可行,再過一個月就過年了,你不迴去準備準備?”
方時雙手一攤:“準備什麽?單身狗一個,隨便吃頓好的,就算過年了。”
“哈哈哈,確實不用準備,今年你就跟我一起過。”
方時一臉嫌棄:“去看你們一家團圓?藍將軍,沒想到你是這種人。”
“說什麽呢?”
藍玉左手搭在方時肩膀上,一副哥倆好的樣子:
“藍玉從來不騙人,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
“那就過段時間再說,你最近早上不是一直沒空,今天怎麽這麽早就來軍營。”
“沒空個鬼,一群文官在朝堂上嘰嘰喳喳,陛下讓我們這些勳貴都去朝堂,看他們為了一件事吵來吵去,煩死了都。
有時候,我都忍不住拔刀砍了這些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