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時眼神一凝,滿臉堅定,對著朱標躬身行禮:


    “殿下師從潛溪先生,定然熟讀史書,也一定知道從古至今,除了陛下,再也沒有哪個農民推翻過前朝,卻也徹底斷絕前朝的複活之路。”


    朱標想了一會,不由微微點頭:


    “確實,秦之大澤鄉、漢之黃巾、唐之黃巢等等,均未成功過。”


    “為何會發生這些事?不就是農民們活不下去嗎?”


    說到這,方時不自覺拔高聲音:


    “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農民在供養著整個國家,可農民卻是社會的最底層,甚至有些讀書人戲稱農民為泥腿子。


    就連被稱為賤業的商人,都能以各種手段戲耍農民,更遑論那些世家貴族。


    這些人都忘了,是農民養活了整個國家,是農民養活整個漢民族。”


    聽到這裏,朱元璋忍不住吐露心聲:


    “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說得就是這種人,特別是現在這些當官的,死不足惜。”


    方時出聲勸慰:“陛下無需憤慨,草民有的是辦法讓這些人生不如死,還是接著講為何陛下天命所歸。”


    “你說的對,一群垃圾不值得浪費時間。”


    “剛剛說了,農民辛苦了幾千年,隻為有一屋一瓦遮身之地,一日能有一餐飽飯,如此小小的訴求,幾千年來卻從未實現過。


    他們甘心嗎?定然不甘心!就算是死,他們的意誌還活躍在這天地間,看看誰能替他們當家做主。


    滄海桑田,幾千年來他們看了太多,縱是隋文帝、唐太宗之輩,也隻是想著自己,從未真正去了解農民的苦。


    為此,他們在等待,等待一個真正知道民間疾苦的人。


    終於,在崖山海戰他們看到了揚王,又在揚王身上看到了淳皇後,看到了世代為農的陛下。


    他們相信,隻有真正的農民,真正經曆過苦難的人,才會把農民放在心上。


    皇覺寺、洪都之戰等等一係列事情,陛下難道認為真的隻是巧合嗎?隨便換個人,哪個不得身死道消。”


    “等等!”


    故事雖然精彩,然而對於讀書人來說,他們不會相信,這才是朱標最擔心的:


    “人的意誌真能存在幾千年嗎?”


    “可以!”


    方時斬釘截鐵:“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濂溪先生和橫渠先生說的。


    太極圖說有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惟人得其秀而最靈。


    張子正蒙有言:散殊而可象為氣,清通而不可象為神。


    又言,鬼神者往來屈伸之義;由此可見,人是稟天地陰陽二氣而生,死後自然亦化為天地陰陽二氣。


    死後的陰陽二氣亦有意誌,否則,何來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朱標沉著臉:“大學這句不要到外麵說,我會重新去研讀經典。”


    “多謝殿下!”


    話罷,方時看向朱元璋,語氣興奮:


    “因上所述,陛下是應運而生,是幾千年來億億萬萬農民所選出的代表,農民將幾千年來的訴求都放在陛下,以及陛下後代身上。


    任何人膽敢阻攔陛下完成幾千年的訴求,都將被億億萬萬農民的意誌粉碎。


    胡惟庸之輩,其先祖既沒有參與崖山海戰,亦不是世代為農,妄圖窺測神器,隻會落得死無葬身之地下場。”


    “哈哈哈……”


    笑聲經久不散,朱元璋很久沒有這麽放聲大笑,多年來困擾他的難題徹底消散。


    出身寒微,徐達等人跟他又是發小,他時常害怕自己這些發小會想:


    既然朱重八這個放牛娃都能當皇帝,我又不比他差,為何不能當皇帝。


    現在方時給了他一個完整的天命觀,而且還有儒家經典解釋。


    此後,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沒有像朱重八這樣的身世,再也沒有名頭去爭奪皇位。


    而且,隻需將這些話說給天下人聽,整個大明數量龐大的農民,都將徹底為大明所用,也徹底讓天下萬民歸心。


    隻要,朱家子孫一步一步讓天下百姓吃飽,那麽大明千秋萬代不是夢。


    朱元璋看向方時的目光愈發和善:


    “還是當初打天下的兄弟貼心,不僅僅為大明赴湯蹈火,還為咱大明留下一個大才。


    這次,是咱的都尉府抓錯了你,為了賠罪,你先跟著太子去東宮,看看哪個地方缺人,你就在哪個位置先坐著。”


    話落,朱元璋頓了頓,仿佛突然想到了什麽,笑著開口詢問:


    “當初咱在外麵打仗之時,皇後一直幫咱管理後方,你爹的親事還是皇後親自辦的。


    既然你父母不在,那就讓皇後為你挑選,你覺得如何?


    放心,婚禮一切費用,咱給你出了。”


    [你妹,你這是問嗎?我敢不答應嗎?]


    [算了,起碼是跟在朱標身邊,娶妻就娶妻唄!又不是什麽大事。]


    “草民多謝陛下,一切由皇後做主。”


    朱元璋很滿意方時的態度,眼神不自覺飄向朱標,仿佛在說:


    看看,這才是讀書人,不僅沒有看不起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還知進退,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小方啊!”


    朱元璋臉上飽含笑意:“你到了東宮,好好勸勸太子,那些讀書人死不足惜,應該將精力放在治國上。”


    方時急忙點頭:“是,陛下!”


    “太子,你帶著方時去東宮轉轉,我先走了。


    還有,傳詔下去,宋慎處死,宋家其他人流放四川茂州包括宋濂。”


    話罷,朱元璋風風火火往後宮走去,他需要慶祝一番。


    等朱元璋走後,朱標才開口:


    “方先生,我們先去東宮看看,孤也想聽聽你怎麽勸孤收手。


    孤自小學習儒家之道,為人處事都是以仁為本,最不想看到有人濫殺無辜。”


    [這父子兩人,沒有一個好相處的。]


    [自由沒了,還要每天提心吊膽,不過,為了點燃星星之火,覺醒民族意識,這父子二人都得攻略。]


    [自下而上已經不行了,隻能走自上而下的道路了。]


    “是,殿下。”


    在方時跟著朱標前往東宮之時,朱元璋正一臉興奮的走進坤寧宮。


    “妹子、妹子,給咱弄個燒餅,今天咱得好好吃頓飽飯。”


    馬皇後手裏拿著本書,滿臉好奇:


    “什麽事這麽高興?”


    “嘿嘿嘿……咱是農民,咱的血脈中含有漢家幾千年的骨氣。”


    馬皇後不滿瞪了眼:“說人話!”


    朱元璋笑嗬嗬的將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事情就這麽個事,咱也答應幫他物色個好媳婦,妹子你就幫幫忙。”


    “宋濂你還殺嗎?”


    “妹子一勸咱就不殺了,剛剛已經下詔,除了宋慎,宋家其他人都去四川頤養天年。”


    聽到這話,馬皇後眉間陰鬱之色頓時消散:


    “都老夫老妻了,我還不知道你,哪裏是因為我。


    明天找個說書人,把方時說的那些話編成故事傳遍天下,各地方言版本都要弄出來,要讓百姓聽的懂。”


    “啪!”


    朱元璋一拍大腿,臉上露出慶幸之色:


    “妹子提醒的是,我還準備編成書傳出去,忘了農民可沒空看書,也看不懂。


    不行,咱一定得讓大明所有人都知道漢家風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喵小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喵小夕並收藏大明,我以族譜變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