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陳慶之以八百白袍戰退敵兵之後,整座皇城內外,都在盛傳此事,而在他有意無意間的透露中,令所有人得知,這場戰役勝利的背後,有著惡名昭著的大皇子得功勞。
百姓之中自是無人願意相信,但是文武百官乃至於後宮所有嬪妃,在見識到今日早朝大皇子的臨危不懼後,或多或少都對他的感覺有所改變。
翌日。
朝會。
崇德殿內。
文武百官按照品級、分工等要求站立,目前國難當頭,每日朝會是必須的,重在商討退敵之事。
大魏皇帝高坐龍椅之上,如天上仙人俯視著台下皇子大臣,讓身邊太監宣讀了今日第一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昨日敵國先鋒兵臨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幸有陳慶之臨危授命,擊退敵兵,以致都城危難暫解,功不可沒,著賞黃金千兩,升羽林軍右衛副統領兼懷化大將軍之位。原大皇子近身侍衛趙雲因親斬敵將有功,升羽林右衛中郎將,跟隨二人出戰之士卒,皆有封賞,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陳慶之與趙雲出列跪拜領旨,而這篇聖旨,其獎賞不可謂不厚重,但是他二人並沒有高興之意,因為此聖旨通篇沒有講到自己的主公大皇子分毫。
躲在一旁角落靜靜矗立的趙長青,幽怨的看了一眼陳慶之,自己心有不忿,眼看著到手的昏庸值,就因為他的‘胡亂指揮’而泡湯了。
待他二人領完聖旨,剛想為大皇子打抱不平說些什麽的時候,有大臣迫不及待的出列道:“啟稟陛下,臣有疑問。”
“講。”大魏皇帝不動聲色。
出列的這人是兵部官員,隸屬侍郎位,他開口道:“不知陛下,何為羽林軍右衛?我大魏,並無此稱唿啊!”
大魏皇帝笑道:“愛卿莫急。”話語聲剛剛落地,他便做了一個手勢,示意身旁太監宣讀第二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自楚興兵犯境以來,朕深感各地府兵之疾,痛心疾首之餘不免心懷憂慮,著新建一軍羽林右衛,掌都城安危,原守城部隊,各司其職,其上羽林右衛統禦全城,領萬人。原羽林軍,更名為羽林左衛,負責鞏固皇宮安危,欽此。”
這份聖旨通讀下來,整座皇宮內都是炸開了鍋,熱烈討論起來,而各位皇子,眼神愈發炙熱,都想將羽林右衛大將軍一職收入囊中。
萬人編製啊!
羽林左衛也才近五千人而已!
大魏丞相李子淵思緒再三,最終代表身後利益集團,就新建一軍之事,發表了看法,“吾皇聖明!”
很顯然,他很了解當今聖人,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宣布這道聖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極大破壞了京城平衡,畢竟,統禦全城事無巨細啊,到底怎麽才算統禦?這是個文字遊戲,也就代表,即將上任的大將軍,定是皇帝心腹。
如此關頭,他絕不能領頭壞了皇帝的雅興,而且國難當頭,一切政治因素,都必須要妥協讓步,使眾人意見達成統一。
隨著李丞相一聲高喝,文武百官都開始異口同聲起來,高唿皇帝聖明。
大魏皇帝很滿意眼前的局勢。
大魏以士族立國,以士子統禦天下,所以,這也在某種意義上,使皇帝無法獨斷專行,就新立一軍之事,裏麵的油水很多、道道更多,言而總之,士族不希望皇族掌握的軍事力量太大。
大魏左相公趁皇帝正喜悅時開口道:“啟稟聖上,南方各路勤王大軍已經快到了,是不是要趕緊籌集糧草、軍餉,以備勤王大軍不時之需?”
大魏皇帝略微皺了皺眉頭,應允了此事。
不出意外,那些勤王大軍背後站立著的士族,又開始準備要向天下人獅子大張口了。
沒辦法,政治就是這樣,你想碰這個東西,注定就得失去另一個東西,權衡利弊以及平衡,是最佳政治方向,就連當權者也無法涉足破壞、幹預等等。
否則國不將國,除非你個人有著超龐大的信仰力,比如開國君主,力鎮寰宇。
大魏皇帝深深唿出一口濁氣,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大戰,他讓太監宣讀第三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大皇子趙長青少幼聰慧,深諳治兵之道,於昨日獻策助陳愛卿擊退敵兵有功為其一,新創練兵法以使軍卒自強,此功為其二,著賞大皇子暫領羽林軍右衛大將軍之職,將練兵之法,傳於新軍,以觀後效,欽此。”
這一份聖旨,讓滿朝文武大臣、所有皇子,包括趙長青在內,都懵逼了。
雖說是‘暫領’,但是,以觀後效沒有下文了啊!
新軍讓大皇子統領?
這不是胡鬧嘛!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武大臣,出於站隊或覺得趙長青不堪重任等因素,公開表示反對。
這種情形愈演愈烈。
大魏皇帝深深皺著眉頭。
心想,“看來這場仗,比朕想象的難打啊。”
“肅靜!”
“肅靜!”
大魏皇帝身旁太監受到其暗示,扯開嗓子便開始大叫起來,殿內秩序暫時得到安寧。
作為當事人的大皇子殿下,至今都未從懵逼當中迴神。
自己啥也沒做,也能升官?
是不是在做夢?扭自己一下試試。
嘶,還挺疼。
這夢還挺真實。
皇子隊列中,公開站出來反對的是太子陣營中的五皇子,“啟稟父皇,兒臣以為不妥,大皇兄雖有從良跡象,但是這些年來,畢竟惡名昭彰,若是走馬觀花一般上任,恐人心不服!”
大魏皇帝開始感到頭疼,他不能立刻表態,得需要人支持,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否則定在史官筆下落得一個獨斷專業的臭毛病,
“大皇子,這件事,你如何看?”
趙長青聽到問話,很是認真的想了想,然後開口道:“兒臣才疏學淺,恐如五弟所言,難以上位,所以兒臣建議,由陳慶之將軍統一管理新軍,以觀後效。”
語音落地,心中開始吐槽起來,
“當什麽破將軍,新軍又能如何?哥現在需要兵權嗎?哥需要在朝堂立足,這樣才能參與政事,然後敗國獲取昏庸值!”
大魏皇帝聞聲,心中一樂,這招不錯。
而昨日在崇德殿參與議事的六部尚書左右丞相等,都開始覺得大皇子變得深不可測起來,比如這招以退為進,那是玩的出神入化。
至於其它文武大臣,隻覺得,現如今的大皇子殿下較往日不一樣了,好像一瞬間開竅了一般,變得能說會道,身上也沒那股濃鬱的紈絝子弟氣息了。
不過話說迴來,五皇子哪能輕易讓趙長青過關,他道:“陳慶之將軍雖然於國有功,但是並沒有管理軍隊的經驗,更何況新軍建立事關重大,不可不慎重決定,望父皇三思!”
陳慶之在聽到大皇子的聲音後,內心可是感激的一塌糊塗,然而又聽到五皇子的咄咄逼人後,頓時氣不打一出來,但是此時此刻,他是最不好發聲的,一時間,左右為難。
趙長青不勝其煩,不就一個新軍統領嗎?犬吠什麽?
就在這時,腦子裏靈光一閃,他忽然想到一個人選。
平日裏經常與自己飲酒作樂、常常感歎生不逢時的官二代護國公(世襲罔替)曹參。
在他印象裏,那個長得跟彌勒佛似得官二代,就是一個草包,而且還是一位色欲熏心的草包,若是讓他坐上新軍統領,不出三個月,新軍必當腐朽,如此一來,這也能獲取很多昏庸值啊!
想到就說了出來,“啟稟父皇,既然五弟擔心陳慶之將軍沒有管理軍隊的經驗,那麽兒臣倒是有一個人選可舉薦,他便是護國公曹參。”
曹參?
殿內有許多人,都忘掉這個名字,但是開國公爵的稱謂,他們倒是記得挺清楚。
有人想起了曹參這個名字,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父親,也就是上任護國公,因在十六年前參與皇儲奪嫡而站錯了隊,被當今聖上隨意找了個由頭革職令其養老了。
其後代子孫,再無人入朝為官。
這個曹參,年歲不小,三十有九,十六年前,跟隨他的父親統禦神武軍,後來也因為站位之事,被革了職,神武軍也進行了大換血,成了今日的守城部隊‘龍武軍’。
聽大皇子的口氣,和曹家很熟?
這下完嘍!
大皇子該倒黴了。
想起來的人,紛紛向趙長青投以憐憫的目光。
大魏皇帝在聽到曹參這個名字後,心中也是有些微怒,不過,他倒是覺得這個意見可行,而且,他甚至覺得,這是自己的大兒子蓄謀已久的事情。
私底下勾結開國勳貴之後,是想多一些爭奪皇位的籌碼嗎?
不錯。
兒子啊,父皇真的很好奇,你藏拙這麽些年,究竟都結識了什麽人?布下了什麽底蘊後手?
這個曹參,朕再次啟用又能如何?
朕,相信自己的大兒子能夠駕馭住。
“好,這個曹參朕想起來了,年少成名,曾統禦神武軍,也算頗為有經驗,這樣,讓曹參輔助陳慶之,二人共同暫領新軍,就這樣,去護國公府傳旨吧!”
大魏皇帝決斷下來。
趙長青開心的笑了。
至於曹參的曆史,說實話,他從沒關注過。
因為二人隻是酒肉朋友。
但是,從曾經被革職這件事看起來,他絕對是一個行走的昏庸值!
趙長青並不知道曹參具體是因何被革職,心中還竊以為是不務正業,延誤軍機等大罪被革職,心中想到這,就不由得笑的更加開心了。
滿朝文武大臣懵逼了。
重新啟用曹家?
這是不是某種訊息?
皇帝要開始重用開國勳貴了?
由大皇子舉薦…
難道…
這是他們父子二人商議好的不成?
嘶!
細思恐極!
想到這裏,他們看趙長青的眼神都變了,不再是憐憫,而是夾雜著些許驚訝。
至於八位皇子,心中所想各有不同。
那曹參,他們曾了解過。
掛著護國公的虛位,吃著皇糧,不務正業、不思進取,這樣的人能教導好新軍?
哼!
等新軍出了問題,就讓‘大哥’你吃不了兜著走,鹹魚還妄想翻天了?
不過一紈絝子弟爾,不理國事不知政要,就算曾經是故意藏拙又能如何?照樣昏庸不堪!
百姓之中自是無人願意相信,但是文武百官乃至於後宮所有嬪妃,在見識到今日早朝大皇子的臨危不懼後,或多或少都對他的感覺有所改變。
翌日。
朝會。
崇德殿內。
文武百官按照品級、分工等要求站立,目前國難當頭,每日朝會是必須的,重在商討退敵之事。
大魏皇帝高坐龍椅之上,如天上仙人俯視著台下皇子大臣,讓身邊太監宣讀了今日第一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昨日敵國先鋒兵臨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幸有陳慶之臨危授命,擊退敵兵,以致都城危難暫解,功不可沒,著賞黃金千兩,升羽林軍右衛副統領兼懷化大將軍之位。原大皇子近身侍衛趙雲因親斬敵將有功,升羽林右衛中郎將,跟隨二人出戰之士卒,皆有封賞,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陳慶之與趙雲出列跪拜領旨,而這篇聖旨,其獎賞不可謂不厚重,但是他二人並沒有高興之意,因為此聖旨通篇沒有講到自己的主公大皇子分毫。
躲在一旁角落靜靜矗立的趙長青,幽怨的看了一眼陳慶之,自己心有不忿,眼看著到手的昏庸值,就因為他的‘胡亂指揮’而泡湯了。
待他二人領完聖旨,剛想為大皇子打抱不平說些什麽的時候,有大臣迫不及待的出列道:“啟稟陛下,臣有疑問。”
“講。”大魏皇帝不動聲色。
出列的這人是兵部官員,隸屬侍郎位,他開口道:“不知陛下,何為羽林軍右衛?我大魏,並無此稱唿啊!”
大魏皇帝笑道:“愛卿莫急。”話語聲剛剛落地,他便做了一個手勢,示意身旁太監宣讀第二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自楚興兵犯境以來,朕深感各地府兵之疾,痛心疾首之餘不免心懷憂慮,著新建一軍羽林右衛,掌都城安危,原守城部隊,各司其職,其上羽林右衛統禦全城,領萬人。原羽林軍,更名為羽林左衛,負責鞏固皇宮安危,欽此。”
這份聖旨通讀下來,整座皇宮內都是炸開了鍋,熱烈討論起來,而各位皇子,眼神愈發炙熱,都想將羽林右衛大將軍一職收入囊中。
萬人編製啊!
羽林左衛也才近五千人而已!
大魏丞相李子淵思緒再三,最終代表身後利益集團,就新建一軍之事,發表了看法,“吾皇聖明!”
很顯然,他很了解當今聖人,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宣布這道聖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極大破壞了京城平衡,畢竟,統禦全城事無巨細啊,到底怎麽才算統禦?這是個文字遊戲,也就代表,即將上任的大將軍,定是皇帝心腹。
如此關頭,他絕不能領頭壞了皇帝的雅興,而且國難當頭,一切政治因素,都必須要妥協讓步,使眾人意見達成統一。
隨著李丞相一聲高喝,文武百官都開始異口同聲起來,高唿皇帝聖明。
大魏皇帝很滿意眼前的局勢。
大魏以士族立國,以士子統禦天下,所以,這也在某種意義上,使皇帝無法獨斷專行,就新立一軍之事,裏麵的油水很多、道道更多,言而總之,士族不希望皇族掌握的軍事力量太大。
大魏左相公趁皇帝正喜悅時開口道:“啟稟聖上,南方各路勤王大軍已經快到了,是不是要趕緊籌集糧草、軍餉,以備勤王大軍不時之需?”
大魏皇帝略微皺了皺眉頭,應允了此事。
不出意外,那些勤王大軍背後站立著的士族,又開始準備要向天下人獅子大張口了。
沒辦法,政治就是這樣,你想碰這個東西,注定就得失去另一個東西,權衡利弊以及平衡,是最佳政治方向,就連當權者也無法涉足破壞、幹預等等。
否則國不將國,除非你個人有著超龐大的信仰力,比如開國君主,力鎮寰宇。
大魏皇帝深深唿出一口濁氣,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大戰,他讓太監宣讀第三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
大皇子趙長青少幼聰慧,深諳治兵之道,於昨日獻策助陳愛卿擊退敵兵有功為其一,新創練兵法以使軍卒自強,此功為其二,著賞大皇子暫領羽林軍右衛大將軍之職,將練兵之法,傳於新軍,以觀後效,欽此。”
這一份聖旨,讓滿朝文武大臣、所有皇子,包括趙長青在內,都懵逼了。
雖說是‘暫領’,但是,以觀後效沒有下文了啊!
新軍讓大皇子統領?
這不是胡鬧嘛!
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武大臣,出於站隊或覺得趙長青不堪重任等因素,公開表示反對。
這種情形愈演愈烈。
大魏皇帝深深皺著眉頭。
心想,“看來這場仗,比朕想象的難打啊。”
“肅靜!”
“肅靜!”
大魏皇帝身旁太監受到其暗示,扯開嗓子便開始大叫起來,殿內秩序暫時得到安寧。
作為當事人的大皇子殿下,至今都未從懵逼當中迴神。
自己啥也沒做,也能升官?
是不是在做夢?扭自己一下試試。
嘶,還挺疼。
這夢還挺真實。
皇子隊列中,公開站出來反對的是太子陣營中的五皇子,“啟稟父皇,兒臣以為不妥,大皇兄雖有從良跡象,但是這些年來,畢竟惡名昭彰,若是走馬觀花一般上任,恐人心不服!”
大魏皇帝開始感到頭疼,他不能立刻表態,得需要人支持,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否則定在史官筆下落得一個獨斷專業的臭毛病,
“大皇子,這件事,你如何看?”
趙長青聽到問話,很是認真的想了想,然後開口道:“兒臣才疏學淺,恐如五弟所言,難以上位,所以兒臣建議,由陳慶之將軍統一管理新軍,以觀後效。”
語音落地,心中開始吐槽起來,
“當什麽破將軍,新軍又能如何?哥現在需要兵權嗎?哥需要在朝堂立足,這樣才能參與政事,然後敗國獲取昏庸值!”
大魏皇帝聞聲,心中一樂,這招不錯。
而昨日在崇德殿參與議事的六部尚書左右丞相等,都開始覺得大皇子變得深不可測起來,比如這招以退為進,那是玩的出神入化。
至於其它文武大臣,隻覺得,現如今的大皇子殿下較往日不一樣了,好像一瞬間開竅了一般,變得能說會道,身上也沒那股濃鬱的紈絝子弟氣息了。
不過話說迴來,五皇子哪能輕易讓趙長青過關,他道:“陳慶之將軍雖然於國有功,但是並沒有管理軍隊的經驗,更何況新軍建立事關重大,不可不慎重決定,望父皇三思!”
陳慶之在聽到大皇子的聲音後,內心可是感激的一塌糊塗,然而又聽到五皇子的咄咄逼人後,頓時氣不打一出來,但是此時此刻,他是最不好發聲的,一時間,左右為難。
趙長青不勝其煩,不就一個新軍統領嗎?犬吠什麽?
就在這時,腦子裏靈光一閃,他忽然想到一個人選。
平日裏經常與自己飲酒作樂、常常感歎生不逢時的官二代護國公(世襲罔替)曹參。
在他印象裏,那個長得跟彌勒佛似得官二代,就是一個草包,而且還是一位色欲熏心的草包,若是讓他坐上新軍統領,不出三個月,新軍必當腐朽,如此一來,這也能獲取很多昏庸值啊!
想到就說了出來,“啟稟父皇,既然五弟擔心陳慶之將軍沒有管理軍隊的經驗,那麽兒臣倒是有一個人選可舉薦,他便是護國公曹參。”
曹參?
殿內有許多人,都忘掉這個名字,但是開國公爵的稱謂,他們倒是記得挺清楚。
有人想起了曹參這個名字,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父親,也就是上任護國公,因在十六年前參與皇儲奪嫡而站錯了隊,被當今聖上隨意找了個由頭革職令其養老了。
其後代子孫,再無人入朝為官。
這個曹參,年歲不小,三十有九,十六年前,跟隨他的父親統禦神武軍,後來也因為站位之事,被革了職,神武軍也進行了大換血,成了今日的守城部隊‘龍武軍’。
聽大皇子的口氣,和曹家很熟?
這下完嘍!
大皇子該倒黴了。
想起來的人,紛紛向趙長青投以憐憫的目光。
大魏皇帝在聽到曹參這個名字後,心中也是有些微怒,不過,他倒是覺得這個意見可行,而且,他甚至覺得,這是自己的大兒子蓄謀已久的事情。
私底下勾結開國勳貴之後,是想多一些爭奪皇位的籌碼嗎?
不錯。
兒子啊,父皇真的很好奇,你藏拙這麽些年,究竟都結識了什麽人?布下了什麽底蘊後手?
這個曹參,朕再次啟用又能如何?
朕,相信自己的大兒子能夠駕馭住。
“好,這個曹參朕想起來了,年少成名,曾統禦神武軍,也算頗為有經驗,這樣,讓曹參輔助陳慶之,二人共同暫領新軍,就這樣,去護國公府傳旨吧!”
大魏皇帝決斷下來。
趙長青開心的笑了。
至於曹參的曆史,說實話,他從沒關注過。
因為二人隻是酒肉朋友。
但是,從曾經被革職這件事看起來,他絕對是一個行走的昏庸值!
趙長青並不知道曹參具體是因何被革職,心中還竊以為是不務正業,延誤軍機等大罪被革職,心中想到這,就不由得笑的更加開心了。
滿朝文武大臣懵逼了。
重新啟用曹家?
這是不是某種訊息?
皇帝要開始重用開國勳貴了?
由大皇子舉薦…
難道…
這是他們父子二人商議好的不成?
嘶!
細思恐極!
想到這裏,他們看趙長青的眼神都變了,不再是憐憫,而是夾雜著些許驚訝。
至於八位皇子,心中所想各有不同。
那曹參,他們曾了解過。
掛著護國公的虛位,吃著皇糧,不務正業、不思進取,這樣的人能教導好新軍?
哼!
等新軍出了問題,就讓‘大哥’你吃不了兜著走,鹹魚還妄想翻天了?
不過一紈絝子弟爾,不理國事不知政要,就算曾經是故意藏拙又能如何?照樣昏庸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