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一閃,朱麒從大殿中走了出來。
外界一日,塔內一年。(前文說過,第22章)
所以他的真身如非必要,是不會在昊天塔內多做停留。
“很好,我訂的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還有一個月才會到貨,這是我關於結丹的一些感悟,你迴去後多讀一讀。”
朱麒說著,伸手一招,從長生殿中飛出了一個玉簡,他拿在手中後,遞給了紀寧。
“多謝朱伯伯。”紀寧接過玉簡後說道。
…………
入夜,青藤靜廬的離字號院內,紀寧躺在一張椅子上,手拿著一枚玉簡,正在閱覽其中的內容。
金丹九竅,是成仙的種子。
根據結丹的手段不同,又可以分成三品。
下品者,靠掠奪金丹期妖獸內丹來取巧結丹,修為手段最為低下,而且終身無望更進一步。
中品者,靠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這種非常珍貴的丹藥來強行結丹,不過並不是萬無一失,一般來講,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隻能提高三層可能,具體還是要看自家的造化。
結丹之後,因為是強行結丹,神魂無法全部與法力相抱相合,雖然修為手段隻比上品金丹略遜一點,但也終身無望練就元神,證得長生。
上品者,磨礪道心,堅定道路,最終水到渠成,成就金丹大道。唯有上品金丹者,才有望元神!
紀寧讀完之後,默默運轉法力,溫養著外丹劍丸。
這一次,他之所以會答應朱麒,依仗的正是外丹中寄托的第二元神。
否則在胎化易形,舍棄我相之後,我還是我嗎?
什麽才是“他我”與“真我”的本質區別,是先天陽神真靈,還是後天識神自我?
陽神清靈圓頓,專一不移,得天地永恆不變之神髓,而識神苦海行舟,與世推移,得天地千變萬化之精奇。
變與不變,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又如何能分得清楚明白?
紀寧搖了搖頭,將這個問題拋在腦後,不再費神思考。
第二天早上,他來到了青雲山下,見到了族長紀鴻哲。
兩人一起上山,經過厚土大陣、萬木大陣、冰火兩儀大陣後,走到了劍塚之中。
“寧兒啊,仙路漫漫,我這個老家夥能幫得到你的地方,已經很少了。我不知道你為什麽要走的這麽急,但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後悔。”
說著,紀鴻哲取出了一枚玉符,輸入真氣激活,就見一道長虹從天而降,化作了一座通往天上的虹橋。
紀寧踏上虹橋,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舉目望去,一片朦朧,隻能隱隱約約地見得一片水光,仿佛置身在湖邊似的。
他向前走去,穿過了迷霧,盈盈水光頓時映入眼簾。
一顆五彩光球出現在了紀寧指尖,他屈指一彈,外丹就飛入到了劍池之中,化作了一個小小的漩渦,鯨吞著池水。
紀寧盤膝坐在了劍池邊上,微閉雙目,靜修己身。
這一次,他將白虎七殺、神劍禦雷真訣,斬鬼神劍訣,七星劍式這四門法訣一股腦的給了族裏,而族裏同樣也沒有虧待他,直接開啟了劍池,允他精修一個月。
劍池是來自上界裂天劍宗之物,墜落到地星之後,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紀家之所以困守桐柏一縣之地,不曾向外擴張,就是因為大部分資源和人手,都投入到了修複劍池這件關乎著紀家命運的大事中。
時光匆匆,一個月眨眼間就過去了。
紀寧睜開雙眼,伸手一招,外丹劍丸從劍池中飛出,光華內斂,帶給他一種神物自晦的感覺。
重返劍塚,紀寧向著山穀盡頭望去,那裏隻有一片雲霧。
…………
昊天塔,秀樂禁上天,長生殿。
紀寧再次見到了朱麒的分神寄形,紫袍大漢席地而坐,道“築基期有凝煞、煉罡、歸元三重,又名玉液九轉,所以很多人單純的理解為法力質量的變化。
除此之外,這同時也是一個以識神為核心,溝通七魄和陰神、陽神的過程。
太清九轉玉液神丹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築基期的修士完成溝通陽神真靈的第九轉,故此而得名。”
紀寧聽了後,一些修煉過程中不解的地方,頓時恍然大悟。
朱麒問道“紀老爺子為人大方,你將‘白虎七殺’獻上,他肯定安排你去劍池修煉,現在已經完成玉液八轉的修行了吧?”
紀寧點了點頭,道“朱伯伯料事如神。”
朱麒笑著說道“見多了人和事,自然明了。”
兩人又聊一會兒後,朱麒從大殿內招出了一個玉瓶,裏麵是一顆金燦燦的丹藥,隱約能聽到龍吟虎嘯之聲。
他將玉瓶遞給了紀寧,道“你先在這裏靜修一段時間,等我真身到了之後,親自為你護法。”
“嗯,我知道了。”紀寧說著,伸手接過玉瓶。
三個月後(外界半天),紀寧等到了朱麒的真身到來。
長生殿前,一個紅袍大漢負手而立,紀寧感覺這位元嬰期巔峰的大修士宛如正午的驕陽,又好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威勢,就遠遠勝過了分神寄形。
“準備好了嗎?”朱麒問道。
紀寧點了點頭,道“朱伯伯,我已經準備好了。”
“隨我來。”朱麒向著長生殿內走去。
紀寧隨後跟上。
兩人先後殿走去,來到了一個布置簡單,但是細節處無一不流露出奢華的靜室之中。
紀寧盤膝坐在了清心草編織成的蒲團上,然後取出裝著太清九轉玉液神丹的玉瓶打開,放在了麵前。
龍吟虎嘯的聲音印入心底,他頓時感覺外丹中真氣隨之波動了起來。
“我雖然不曾把握住自身的陽神真靈,但是第二元神的真靈,卻一直都在掌控之中。返照自身,完成玉液九轉並非難事。”
紀寧閉上雙眼,任憑外丹中的真氣與玉瓶中的金色丹藥共鳴,推動著《白帝庚金不滅劍典》的境界向上躍升。
“轟!”
真氣如浪潮般拍打著堤岸,一浪接著一浪,連綿不絕。
。
外界一日,塔內一年。(前文說過,第22章)
所以他的真身如非必要,是不會在昊天塔內多做停留。
“很好,我訂的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還有一個月才會到貨,這是我關於結丹的一些感悟,你迴去後多讀一讀。”
朱麒說著,伸手一招,從長生殿中飛出了一個玉簡,他拿在手中後,遞給了紀寧。
“多謝朱伯伯。”紀寧接過玉簡後說道。
…………
入夜,青藤靜廬的離字號院內,紀寧躺在一張椅子上,手拿著一枚玉簡,正在閱覽其中的內容。
金丹九竅,是成仙的種子。
根據結丹的手段不同,又可以分成三品。
下品者,靠掠奪金丹期妖獸內丹來取巧結丹,修為手段最為低下,而且終身無望更進一步。
中品者,靠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這種非常珍貴的丹藥來強行結丹,不過並不是萬無一失,一般來講,太清九轉玉液神丹隻能提高三層可能,具體還是要看自家的造化。
結丹之後,因為是強行結丹,神魂無法全部與法力相抱相合,雖然修為手段隻比上品金丹略遜一點,但也終身無望練就元神,證得長生。
上品者,磨礪道心,堅定道路,最終水到渠成,成就金丹大道。唯有上品金丹者,才有望元神!
紀寧讀完之後,默默運轉法力,溫養著外丹劍丸。
這一次,他之所以會答應朱麒,依仗的正是外丹中寄托的第二元神。
否則在胎化易形,舍棄我相之後,我還是我嗎?
什麽才是“他我”與“真我”的本質區別,是先天陽神真靈,還是後天識神自我?
陽神清靈圓頓,專一不移,得天地永恆不變之神髓,而識神苦海行舟,與世推移,得天地千變萬化之精奇。
變與不變,就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麵,又如何能分得清楚明白?
紀寧搖了搖頭,將這個問題拋在腦後,不再費神思考。
第二天早上,他來到了青雲山下,見到了族長紀鴻哲。
兩人一起上山,經過厚土大陣、萬木大陣、冰火兩儀大陣後,走到了劍塚之中。
“寧兒啊,仙路漫漫,我這個老家夥能幫得到你的地方,已經很少了。我不知道你為什麽要走的這麽急,但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後悔。”
說著,紀鴻哲取出了一枚玉符,輸入真氣激活,就見一道長虹從天而降,化作了一座通往天上的虹橋。
紀寧踏上虹橋,很快就走到了盡頭。
舉目望去,一片朦朧,隻能隱隱約約地見得一片水光,仿佛置身在湖邊似的。
他向前走去,穿過了迷霧,盈盈水光頓時映入眼簾。
一顆五彩光球出現在了紀寧指尖,他屈指一彈,外丹就飛入到了劍池之中,化作了一個小小的漩渦,鯨吞著池水。
紀寧盤膝坐在了劍池邊上,微閉雙目,靜修己身。
這一次,他將白虎七殺、神劍禦雷真訣,斬鬼神劍訣,七星劍式這四門法訣一股腦的給了族裏,而族裏同樣也沒有虧待他,直接開啟了劍池,允他精修一個月。
劍池是來自上界裂天劍宗之物,墜落到地星之後,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紀家之所以困守桐柏一縣之地,不曾向外擴張,就是因為大部分資源和人手,都投入到了修複劍池這件關乎著紀家命運的大事中。
時光匆匆,一個月眨眼間就過去了。
紀寧睜開雙眼,伸手一招,外丹劍丸從劍池中飛出,光華內斂,帶給他一種神物自晦的感覺。
重返劍塚,紀寧向著山穀盡頭望去,那裏隻有一片雲霧。
…………
昊天塔,秀樂禁上天,長生殿。
紀寧再次見到了朱麒的分神寄形,紫袍大漢席地而坐,道“築基期有凝煞、煉罡、歸元三重,又名玉液九轉,所以很多人單純的理解為法力質量的變化。
除此之外,這同時也是一個以識神為核心,溝通七魄和陰神、陽神的過程。
太清九轉玉液神丹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築基期的修士完成溝通陽神真靈的第九轉,故此而得名。”
紀寧聽了後,一些修煉過程中不解的地方,頓時恍然大悟。
朱麒問道“紀老爺子為人大方,你將‘白虎七殺’獻上,他肯定安排你去劍池修煉,現在已經完成玉液八轉的修行了吧?”
紀寧點了點頭,道“朱伯伯料事如神。”
朱麒笑著說道“見多了人和事,自然明了。”
兩人又聊一會兒後,朱麒從大殿內招出了一個玉瓶,裏麵是一顆金燦燦的丹藥,隱約能聽到龍吟虎嘯之聲。
他將玉瓶遞給了紀寧,道“你先在這裏靜修一段時間,等我真身到了之後,親自為你護法。”
“嗯,我知道了。”紀寧說著,伸手接過玉瓶。
三個月後(外界半天),紀寧等到了朱麒的真身到來。
長生殿前,一個紅袍大漢負手而立,紀寧感覺這位元嬰期巔峰的大修士宛如正午的驕陽,又好像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那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威勢,就遠遠勝過了分神寄形。
“準備好了嗎?”朱麒問道。
紀寧點了點頭,道“朱伯伯,我已經準備好了。”
“隨我來。”朱麒向著長生殿內走去。
紀寧隨後跟上。
兩人先後殿走去,來到了一個布置簡單,但是細節處無一不流露出奢華的靜室之中。
紀寧盤膝坐在了清心草編織成的蒲團上,然後取出裝著太清九轉玉液神丹的玉瓶打開,放在了麵前。
龍吟虎嘯的聲音印入心底,他頓時感覺外丹中真氣隨之波動了起來。
“我雖然不曾把握住自身的陽神真靈,但是第二元神的真靈,卻一直都在掌控之中。返照自身,完成玉液九轉並非難事。”
紀寧閉上雙眼,任憑外丹中的真氣與玉瓶中的金色丹藥共鳴,推動著《白帝庚金不滅劍典》的境界向上躍升。
“轟!”
真氣如浪潮般拍打著堤岸,一浪接著一浪,連綿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