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純陽,李隆基的緊皺的眉頭終於鬆開了一點點。當朝這些武將裏,對於安?山的情況,李純陽最為了解,他不但是範陽軍中高級將領,又是有勇有謀,自從被楊玉瑤舉薦為左武衛大將軍後,一直為李隆基所倚重。
“李愛卿迴來的正好,朕正與眾位愛卿商議討伐那逆賊之事,你對那逆賊比較了解,正好可以為朕分憂!”
李純陽暗想,“我為你分個毛線憂,我巴不得安?山那死胖子打到長安來呢!”
兵部尚書韋見素把一份軍情密報遞給了李純陽。李純陽快速瀏覽了一遍,情況跟高力士跟他說的差不多。
李純陽感覺到殿中的緊張氣氛,開口問道:“以我對那逆賊的了解,他打下洛陽後,一定不會親自率兵西進!”
楊國忠意味深長地看著李純陽問道:“何以見得呢?那逆賊聽說安慶宗被殺,發了狠,殺了長安一萬多名官員百姓,揚言要西進長安!”
李純陽搖頭,肯定地說道:“他絕對不會親自攻擊長安的。安?山是個貪圖享樂之人,而且因為過於肥胖,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據我得到的消息,他現在雙目基本已經失明了,所以說,留給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楊國忠卻道:“既然這樣,那他更應該抓緊時間攻打長安了!”
“因為時日無多,所以對安?山那逆賊來說,與攻找長安相比,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純陽說完,目光掃向李隆基。李隆基雖然已是暮年之身,但思維仍很縝密。聽李純陽說完,一轉念間,就想到了李純陽話中的意思。
“李愛卿的意思是,安?山這逆賊要在洛陽僭越稱帝不成?”
“陛下恕罪,臣不敢妄言,隻是安?山早有此意,在他有生之年,肯定要想辦法完成這個想法!”
“當前局勢,李愛卿可有更好的辦法!”
李純陽想了想說道:“安?山既然要僭越稱帝,必然不會帶兵西進,他的主力就會因此而分兵。這樣一來,力量勢必就會分散,所以陛下不用過於擔心!”
李隆基長歎一聲說道:“我豈能不擔心,如今河北道全部陷於叛軍之手,安?山占據洛陽,已分兵南下。史思明帶叛軍二萬圍困常長,令狐潮帶叛軍四萬直奔江南,崔乾佑帶兵一萬奔襲潼關。那封常清與高仙芝所率七萬大軍,龜縮在潼關之內,不敢開關應戰,丟盡我大唐顏麵!”
帶兵攻打潼關的竟然是李純陽向安?山舉薦的崔乾佑,這讓李純陽很是意外。
“那崔乾佑在臣看來,也不過稀鬆平常。何況咱們以七萬對一萬,沒有不開關迎戰的道理。封將軍怕是洛陽一戰,嚇破了膽,不敢再與叛軍作戰了。依臣之見,陛下應派監軍使前往潼關,監督軍紀。這樣一來,陛下才能真正的了解潼關的情況,不至於被他們蒙蔽!”
李純陽心裏如明鏡一般,潼關一役,事關整個長安的安危。如果封常清與高仙芝一直閉關不戰,崔乾佑無論如何也攻不下來。所以他必須在潼關那裏埋下一根刺,用這根刺來牽製封常清和高仙芝。
李隆基沉思片刻,說道:“你的這個辦法甚好!高力士,你從宮內挑選一名辦事幹練之人,任命為觀軍使,馬上派去潼關那裏去,督軍督戰,如果封常清高仙芝有半分懈怠,立時奏報給兵部!”
高力士領命而去。
韋見素說道:“陛下,盩厔縣令於成龍的奏折剛剛送到,這次盩厔之禍,幸虧李將軍處置得當,不然,定會釀成一場彌天大禍!”
楊國忠也說:“盩厔乃長安之肘腋,突然生出這場禍端實在是蹊蹺。那日於成龍向我奏報此事,我首先想到了李將軍,李將軍有勇有謀,見多識廣,實為處置此事的首選之人。於是,我就向老於推薦了你,事實證明,我果然沒有看錯人。”
李純陽在心裏暗罵,“你他娘的現在在這裏裝好人,老子因為你的一句話,差點沒把命搭上!”
嘴裏卻道:“陛下有上天護佑,遇事自能逢兇化吉!”
韋見素說道:“於成龍在奏折上說,這場禍事是由一名妖道所為,不知李將軍是否抓到這名妖道!”
李純陽搖頭道:“我已讓左武衛兩名將軍各帶三千騎兵,搜捕那名妖道,抓住他隻是時間的問題!”
李隆基老年以後,一直與各派道教人士研究長生之術,對於道士很感興趣。一聽到這件事是道士所為,開口問道:“這個妖道是何派之人?”
李純陽答道:“這個臣就不知了,不過他的妖術實在厲害,那些被他傳染疾病的百姓都變得跟野獸一般,毫無人性,嗜血如命。就連臣都差一點被他所傷。”
李純陽又把暮色鎮的經曆向眾人複述了一遍,隻聽得眾人背脊發涼。
李隆基有些惋惜地說道:“道行如此之高,卻不務正途,真是可惜了一身本事!”
眾人都知道李隆基信奉道教,追求長生不老。而李唐王朝一直自詡為道教至尊老子李耳的後代。見他居然可惜起那個妖道,都不再說話。
這時,殿外響起腳步之聲,接著一聲嬌媚之聲傳了進來。
“陛下,這麽晚了,怎麽還在操勞。政務繁忙,可陛下也得注意身體呀!”
一個麗人走進大殿,正是楊玉環。唐朝對於男女禮儀,並沒有太多束縛,加之楊玉環又是李隆基寵妃,所以她出現在議事大殿之中,眾人也不覺得奇怪。
殿中大臣見到楊玉環,一起躬身行禮。楊玉環看到了李純陽,眼神中閃過一絲嫵媚。
“愛妃怎麽來了?”
李隆基看到了楊玉環,立時忘記了剛才的那些煩惱,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剛剛煮好了燕窩銀耳湯,見你還不迴來,就為你端了來!”
楊玉環說完,宮中侍者端著一個玉盅,呈了上來。李隆基見狀,對眾人說道:“今天就到這裏吧,眾受卿也都退了吧!”
眾人行禮離開了含元殿,李純陽出宮後,騎馬迴到了府中。
“李愛卿迴來的正好,朕正與眾位愛卿商議討伐那逆賊之事,你對那逆賊比較了解,正好可以為朕分憂!”
李純陽暗想,“我為你分個毛線憂,我巴不得安?山那死胖子打到長安來呢!”
兵部尚書韋見素把一份軍情密報遞給了李純陽。李純陽快速瀏覽了一遍,情況跟高力士跟他說的差不多。
李純陽感覺到殿中的緊張氣氛,開口問道:“以我對那逆賊的了解,他打下洛陽後,一定不會親自率兵西進!”
楊國忠意味深長地看著李純陽問道:“何以見得呢?那逆賊聽說安慶宗被殺,發了狠,殺了長安一萬多名官員百姓,揚言要西進長安!”
李純陽搖頭,肯定地說道:“他絕對不會親自攻擊長安的。安?山是個貪圖享樂之人,而且因為過於肥胖,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據我得到的消息,他現在雙目基本已經失明了,所以說,留給他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楊國忠卻道:“既然這樣,那他更應該抓緊時間攻打長安了!”
“因為時日無多,所以對安?山那逆賊來說,與攻找長安相比,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純陽說完,目光掃向李隆基。李隆基雖然已是暮年之身,但思維仍很縝密。聽李純陽說完,一轉念間,就想到了李純陽話中的意思。
“李愛卿的意思是,安?山這逆賊要在洛陽僭越稱帝不成?”
“陛下恕罪,臣不敢妄言,隻是安?山早有此意,在他有生之年,肯定要想辦法完成這個想法!”
“當前局勢,李愛卿可有更好的辦法!”
李純陽想了想說道:“安?山既然要僭越稱帝,必然不會帶兵西進,他的主力就會因此而分兵。這樣一來,力量勢必就會分散,所以陛下不用過於擔心!”
李隆基長歎一聲說道:“我豈能不擔心,如今河北道全部陷於叛軍之手,安?山占據洛陽,已分兵南下。史思明帶叛軍二萬圍困常長,令狐潮帶叛軍四萬直奔江南,崔乾佑帶兵一萬奔襲潼關。那封常清與高仙芝所率七萬大軍,龜縮在潼關之內,不敢開關應戰,丟盡我大唐顏麵!”
帶兵攻打潼關的竟然是李純陽向安?山舉薦的崔乾佑,這讓李純陽很是意外。
“那崔乾佑在臣看來,也不過稀鬆平常。何況咱們以七萬對一萬,沒有不開關迎戰的道理。封將軍怕是洛陽一戰,嚇破了膽,不敢再與叛軍作戰了。依臣之見,陛下應派監軍使前往潼關,監督軍紀。這樣一來,陛下才能真正的了解潼關的情況,不至於被他們蒙蔽!”
李純陽心裏如明鏡一般,潼關一役,事關整個長安的安危。如果封常清與高仙芝一直閉關不戰,崔乾佑無論如何也攻不下來。所以他必須在潼關那裏埋下一根刺,用這根刺來牽製封常清和高仙芝。
李隆基沉思片刻,說道:“你的這個辦法甚好!高力士,你從宮內挑選一名辦事幹練之人,任命為觀軍使,馬上派去潼關那裏去,督軍督戰,如果封常清高仙芝有半分懈怠,立時奏報給兵部!”
高力士領命而去。
韋見素說道:“陛下,盩厔縣令於成龍的奏折剛剛送到,這次盩厔之禍,幸虧李將軍處置得當,不然,定會釀成一場彌天大禍!”
楊國忠也說:“盩厔乃長安之肘腋,突然生出這場禍端實在是蹊蹺。那日於成龍向我奏報此事,我首先想到了李將軍,李將軍有勇有謀,見多識廣,實為處置此事的首選之人。於是,我就向老於推薦了你,事實證明,我果然沒有看錯人。”
李純陽在心裏暗罵,“你他娘的現在在這裏裝好人,老子因為你的一句話,差點沒把命搭上!”
嘴裏卻道:“陛下有上天護佑,遇事自能逢兇化吉!”
韋見素說道:“於成龍在奏折上說,這場禍事是由一名妖道所為,不知李將軍是否抓到這名妖道!”
李純陽搖頭道:“我已讓左武衛兩名將軍各帶三千騎兵,搜捕那名妖道,抓住他隻是時間的問題!”
李隆基老年以後,一直與各派道教人士研究長生之術,對於道士很感興趣。一聽到這件事是道士所為,開口問道:“這個妖道是何派之人?”
李純陽答道:“這個臣就不知了,不過他的妖術實在厲害,那些被他傳染疾病的百姓都變得跟野獸一般,毫無人性,嗜血如命。就連臣都差一點被他所傷。”
李純陽又把暮色鎮的經曆向眾人複述了一遍,隻聽得眾人背脊發涼。
李隆基有些惋惜地說道:“道行如此之高,卻不務正途,真是可惜了一身本事!”
眾人都知道李隆基信奉道教,追求長生不老。而李唐王朝一直自詡為道教至尊老子李耳的後代。見他居然可惜起那個妖道,都不再說話。
這時,殿外響起腳步之聲,接著一聲嬌媚之聲傳了進來。
“陛下,這麽晚了,怎麽還在操勞。政務繁忙,可陛下也得注意身體呀!”
一個麗人走進大殿,正是楊玉環。唐朝對於男女禮儀,並沒有太多束縛,加之楊玉環又是李隆基寵妃,所以她出現在議事大殿之中,眾人也不覺得奇怪。
殿中大臣見到楊玉環,一起躬身行禮。楊玉環看到了李純陽,眼神中閃過一絲嫵媚。
“愛妃怎麽來了?”
李隆基看到了楊玉環,立時忘記了剛才的那些煩惱,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剛剛煮好了燕窩銀耳湯,見你還不迴來,就為你端了來!”
楊玉環說完,宮中侍者端著一個玉盅,呈了上來。李隆基見狀,對眾人說道:“今天就到這裏吧,眾受卿也都退了吧!”
眾人行禮離開了含元殿,李純陽出宮後,騎馬迴到了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