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賺的多花的也多
開局我爹是皇帝,江山隻有一座城 作者:動物園巨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相較於甲胄的開銷,火器的生產成本同樣不容小覷。
尤其是剛剛摸索的情況下,就算想要實現大規模量產都不可能。
他可是聽方子祁提及過,這火器的生產,裏麵的每個零件與部位都是老師傅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一個鍛造多年的老師傅,每天也就能生產四五個零件。
至於什麽衝壓機啥的,現在就別想了,隻能靠老師傅的手搓技藝。
而且麻煩的是鋼的可塑性沒有鐵強,這對老師傅絕對是莫大考驗。
其次鍛造出來的玩意,必然會產生一些氣泡等情況。
且槍管內壁,怎麽也不可能與後世那種精確到毫米級的精確度可比。
所以這玩意耐久度到時候能有多好趙銘還真不敢確信。
不過現在也管不了那麽多,能用,能接連開槍保證不輕易炸膛就不錯了。
而且燧發槍,這已經是火槍的多次進化後產物,前世西方人在十九世紀就憑借這玩意玩起了排隊槍斃的戲碼。
現在既然搞出來了,不用豈不是浪費?
這也是趙銘對重甲雖然依舊有奢求,但奢求沒那麽大的情況。
如若燧發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重甲甚至都沒有存在必要。
完全以棉甲紙甲,甚至不用著甲就行。
不過那是最美好的設想。
事實就是,這年頭你玩排隊槍斃那一套可以,但必須同樣著甲。
不然大燕的箭雨,還有大淵的箭雨能教你做人。
其次就是那可怕的騎兵。
就好比你自信滿滿覺得燧發槍就能無敵了,然後你帶著大量燧發槍來到宋元時期。
結果你就發現,被對方打成了狗。
箭雨是一方麵,重點還是騎兵。
大規模精銳騎兵的集群衝鋒下,什麽燧發槍還是後世的漢陽造那種更先進的長槍。
隻要沒發展出自動步槍的級別,以及機槍,騎兵依舊有著十分可怕的威懾力。
殊不知二戰依舊保留著大量騎兵陣型。
以滑鐵盧會戰之中的案例來說,一個法國步兵師麵對兩個英國騎兵團,一槍不發就逃了,還扔下了三十門火炮。
用拿破侖狂熱鐵粉的俾斯麥,這位更是狂熱的騎兵愛好者,同樣也是騎兵研究極深之人。
以對方的看法來說,火槍兵想要擋住大規模騎兵衝殺,往往率先崩潰的不是傷亡率,而是士氣。
在大量騎兵出現在視野內時,往往新兵就已經被嚇破膽了。
哪怕是一些老兵,也會嚇得不輕,且火槍肉眼上去看,是沒有長矛更具有安全感。
長槍更長,而且還有長矛,這能給予一定的心理慰藉。
且一旦第一輪齊射完畢,後續隻要射擊無法形成銜接,火力稍有不穩,那士氣同樣有崩潰的風險。
類似步兵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馬倫戈會戰,法國騎兵將領小克勒曼,率領四百騎兵,橫掃奧軍三千五-四千人。
另外有阿爾武埃拉會戰,法軍千人騎兵,衝擊英軍科爾伯恩旅,兩千人死傷,失蹤千四百人。
而這還是人家的精銳步兵旅。
至於為啥清軍騎兵沒能幹翻西洋聯軍?
唔....這難道還用問?
精銳騎兵才能打出來的效果,清軍那時候還有啥精銳騎兵嗎?
而眼下,趙銘所要麵對的乃是大燕和大淵。
兩國等同於南宋和蒙古。
前者弓弩強勁騎兵也還算行,後者更是騎兵冠絕此時此刻的天下。
靠著燧發槍就能製霸?
想屁吃呢!
那些覺得燧發槍搞出來就能橫掃天下的,都是煞筆。
早期的燧發槍其實性能也就那樣,最遠射程也就兩百米左右。
這玩意勉強能擊破五十米至一百米的重甲,重點!勉強,甚至不一定能擊穿。
就好比之前差點擊穿的步人甲肩甲,那一套還是之前在覆卮山截獲的那一批老舊物件。
當初為了翻新,匠人師傅打磨拋光了好久,厚度都磨掉了不少。
這要是保養得當的,估計得五十米以內才能將其擊穿。
而且之前的那把燧發槍,本身火藥容量就大。
之後改版之後,容量會進一步縮小,威力也會進一步縮小。
估計五十米都不一定能擊穿重甲,至少得三十米以內才行。
遠距離僅能對一百米以內的普通敵人造成十足的殺傷,如若穿著軟甲棉甲,這個距離還要進一步縮短。
但燧發槍用於步兵對抗尋常步兵目前還是十分有用的。
且現如今大燕的重甲步兵雖然多,但大多在西軍。
麵對廂軍,趙銘武裝上燧發槍,那就是爸爸打兒子,幾乎不用擔心什麽傷亡率了。
麵對騎兵有點風險,但普通騎兵,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能吃下。
就是需要將這些士兵拉出去多練練,訓練其膽氣。
不過目前而言燧發槍一定要搞起來,有此等利器,能省去許多事。
當然唯一的難點就是錢!
燧發槍的造價遠比突火槍以及明朝時期的火銃更貴。
燧發槍不同於火繩槍,火繩槍的製造成本較低。
而燧發槍光是製造成本就很高,加上需要複雜的維護,燧發槍的燧石裝置和擊發裝置需要定期的更換和調整,光是這些維護費用就十分高昂。
加之這年頭的生產力有限,鐵料本就十分昂貴。
還有人工鍛造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勉強兩天左右造出一把槍來。
這成本可比後世造槍貴多了。
趙銘估摸著一把燧發槍,光是材料費就要二三十兩銀錢,算上人工就得四十兩左右。
一把槍四十兩,如若算上槍械的後續維護,以及彈丸火藥的損耗。
這平常每月就得額外多出至少三兩銀子的開銷,如若遇到交戰期間,花銷甚至是奔著十兩乃至二十兩一把槍去了。
要是一千把這樣的燧發槍,四萬兩銀子就沒了。加上後續花銷,每月就是三千兩。
如若交戰一月,損耗能多出三萬兩乃至六萬兩。
如若一萬杆燧發槍,好家夥,造價就是四十萬,關鍵這工期那得排的遙遙無期。
以現在大乾的生產力,想要生產出一萬杆燧發槍,那得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方才能勉強做到。
想到這裏,趙銘就一陣頭疼。
尤其是剛剛摸索的情況下,就算想要實現大規模量產都不可能。
他可是聽方子祁提及過,這火器的生產,裏麵的每個零件與部位都是老師傅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一個鍛造多年的老師傅,每天也就能生產四五個零件。
至於什麽衝壓機啥的,現在就別想了,隻能靠老師傅的手搓技藝。
而且麻煩的是鋼的可塑性沒有鐵強,這對老師傅絕對是莫大考驗。
其次鍛造出來的玩意,必然會產生一些氣泡等情況。
且槍管內壁,怎麽也不可能與後世那種精確到毫米級的精確度可比。
所以這玩意耐久度到時候能有多好趙銘還真不敢確信。
不過現在也管不了那麽多,能用,能接連開槍保證不輕易炸膛就不錯了。
而且燧發槍,這已經是火槍的多次進化後產物,前世西方人在十九世紀就憑借這玩意玩起了排隊槍斃的戲碼。
現在既然搞出來了,不用豈不是浪費?
這也是趙銘對重甲雖然依舊有奢求,但奢求沒那麽大的情況。
如若燧發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重甲甚至都沒有存在必要。
完全以棉甲紙甲,甚至不用著甲就行。
不過那是最美好的設想。
事實就是,這年頭你玩排隊槍斃那一套可以,但必須同樣著甲。
不然大燕的箭雨,還有大淵的箭雨能教你做人。
其次就是那可怕的騎兵。
就好比你自信滿滿覺得燧發槍就能無敵了,然後你帶著大量燧發槍來到宋元時期。
結果你就發現,被對方打成了狗。
箭雨是一方麵,重點還是騎兵。
大規模精銳騎兵的集群衝鋒下,什麽燧發槍還是後世的漢陽造那種更先進的長槍。
隻要沒發展出自動步槍的級別,以及機槍,騎兵依舊有著十分可怕的威懾力。
殊不知二戰依舊保留著大量騎兵陣型。
以滑鐵盧會戰之中的案例來說,一個法國步兵師麵對兩個英國騎兵團,一槍不發就逃了,還扔下了三十門火炮。
用拿破侖狂熱鐵粉的俾斯麥,這位更是狂熱的騎兵愛好者,同樣也是騎兵研究極深之人。
以對方的看法來說,火槍兵想要擋住大規模騎兵衝殺,往往率先崩潰的不是傷亡率,而是士氣。
在大量騎兵出現在視野內時,往往新兵就已經被嚇破膽了。
哪怕是一些老兵,也會嚇得不輕,且火槍肉眼上去看,是沒有長矛更具有安全感。
長槍更長,而且還有長矛,這能給予一定的心理慰藉。
且一旦第一輪齊射完畢,後續隻要射擊無法形成銜接,火力稍有不穩,那士氣同樣有崩潰的風險。
類似步兵崩潰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馬倫戈會戰,法國騎兵將領小克勒曼,率領四百騎兵,橫掃奧軍三千五-四千人。
另外有阿爾武埃拉會戰,法軍千人騎兵,衝擊英軍科爾伯恩旅,兩千人死傷,失蹤千四百人。
而這還是人家的精銳步兵旅。
至於為啥清軍騎兵沒能幹翻西洋聯軍?
唔....這難道還用問?
精銳騎兵才能打出來的效果,清軍那時候還有啥精銳騎兵嗎?
而眼下,趙銘所要麵對的乃是大燕和大淵。
兩國等同於南宋和蒙古。
前者弓弩強勁騎兵也還算行,後者更是騎兵冠絕此時此刻的天下。
靠著燧發槍就能製霸?
想屁吃呢!
那些覺得燧發槍搞出來就能橫掃天下的,都是煞筆。
早期的燧發槍其實性能也就那樣,最遠射程也就兩百米左右。
這玩意勉強能擊破五十米至一百米的重甲,重點!勉強,甚至不一定能擊穿。
就好比之前差點擊穿的步人甲肩甲,那一套還是之前在覆卮山截獲的那一批老舊物件。
當初為了翻新,匠人師傅打磨拋光了好久,厚度都磨掉了不少。
這要是保養得當的,估計得五十米以內才能將其擊穿。
而且之前的那把燧發槍,本身火藥容量就大。
之後改版之後,容量會進一步縮小,威力也會進一步縮小。
估計五十米都不一定能擊穿重甲,至少得三十米以內才行。
遠距離僅能對一百米以內的普通敵人造成十足的殺傷,如若穿著軟甲棉甲,這個距離還要進一步縮短。
但燧發槍用於步兵對抗尋常步兵目前還是十分有用的。
且現如今大燕的重甲步兵雖然多,但大多在西軍。
麵對廂軍,趙銘武裝上燧發槍,那就是爸爸打兒子,幾乎不用擔心什麽傷亡率了。
麵對騎兵有點風險,但普通騎兵,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也不是不能吃下。
就是需要將這些士兵拉出去多練練,訓練其膽氣。
不過目前而言燧發槍一定要搞起來,有此等利器,能省去許多事。
當然唯一的難點就是錢!
燧發槍的造價遠比突火槍以及明朝時期的火銃更貴。
燧發槍不同於火繩槍,火繩槍的製造成本較低。
而燧發槍光是製造成本就很高,加上需要複雜的維護,燧發槍的燧石裝置和擊發裝置需要定期的更換和調整,光是這些維護費用就十分高昂。
加之這年頭的生產力有限,鐵料本就十分昂貴。
還有人工鍛造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勉強兩天左右造出一把槍來。
這成本可比後世造槍貴多了。
趙銘估摸著一把燧發槍,光是材料費就要二三十兩銀錢,算上人工就得四十兩左右。
一把槍四十兩,如若算上槍械的後續維護,以及彈丸火藥的損耗。
這平常每月就得額外多出至少三兩銀子的開銷,如若遇到交戰期間,花銷甚至是奔著十兩乃至二十兩一把槍去了。
要是一千把這樣的燧發槍,四萬兩銀子就沒了。加上後續花銷,每月就是三千兩。
如若交戰一月,損耗能多出三萬兩乃至六萬兩。
如若一萬杆燧發槍,好家夥,造價就是四十萬,關鍵這工期那得排的遙遙無期。
以現在大乾的生產力,想要生產出一萬杆燧發槍,那得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方才能勉強做到。
想到這裏,趙銘就一陣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