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付聰父子二人的案子仍在審理之中,尚未有定論。此前南家的案子已經水落石出。
鄧鋃將消息呈報段泓後,段泓便命人去請段昶入宮。
段昶得知消息趕來時,手都在顫抖。
“皇兄,這是真的嗎?”段昶問道。
“你不要著急,先坐下,鄧大人會告訴你來龍去脈。”段泓指了指一旁的位子。
段昶坐了下來,盯著鄧鋃,等著他說下去。
“陛下,齊王殿下,此事太過久遠,臣還要從先帝剛剛即位時說起。”鄧鋃道。
“你快說。”段昶催促著。
“事情的緣由是先帝即位的第二年。當時,司徒熠的父親,司徒澄尚在人世,他比之司徒熠,更為老謀深算。司徒氏就是在他的經營下,勢力不斷擴大,黨羽遍布整個朝堂,甚至與先帝成分庭抗禮之勢。先帝若想推行什麽利國利民的舉措,甚至要司徒澄首肯才行。自然,臣當時年紀尚輕,還未步入仕途,這些,都是那些老大人們告訴臣的。
司徒澄如此獨斷專橫,已經招致朝中諸多人的不滿,其中最為不滿的,便是當時的中書令,南照夜。陛下和齊王殿下是知道的,南家也是百年世家,幾乎與司徒氏同時發跡。可天長日久,南家已經勢微,並不能與司徒氏相抗衡。南照夜便聯合了朝中其餘的幾位大臣,共同彈劾司徒澄。此事本可以成的,豈料在南照夜幾人之中,早就被司徒氏安插了眼線,還沒等南照夜起草好奏章,司徒澄便搶先一步,聯合眾多黨羽,在先帝麵前參了南照夜一本,說南照夜夥同他人,意圖推舉定王篡權奪位。
最終,南照夜彈劾司徒氏不成,反被誣告,南家被夷三族,盡數抄沒。臣辦理此案時,曾試圖找到尚在人世的南家人,可南家最後的人丁,南照夜最小的堂弟的孫女,三月前已經病亡在掖庭。南家已經沒有人了。”鄧鋃歎道。
“不,鄧大人說錯了。南家最後的人,是上月亡故的。”說罷,段昶失聲痛哭。
段泓忙上前安撫段昶。
“上月亡故?陛下,這……”鄧鋃顯然不知南迴的事。
“齊王所說的,是南照夜的長孫,南迴。當初,南家被抄沒,南迴也失蹤了。也不知道他究竟經曆了什麽,隻知他最後成了司徒熠身邊的暗衛,準備尋找機會,為家人報仇。可是,他最終為了保護齊王,死在了司徒府的那場爆炸中。”
“太可惜了……”鄧鋃唏噓道。
段昶堪堪止住了哭,抬頭問道:
“鄧大人,後麵的事呢。你是如何查到這些的?”
鄧鋃繼續道:
“司徒澄在誣告南家的次年便病亡了,曾經與他一起行事的人繼續同司徒熠沆瀣一氣。司徒熠如今已經出逃,行蹤不明,所幸,當初的那些人,有好些都沒有走成。他們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為求從輕發落,紛紛站出來檢舉司徒氏多年來的累累罪行,故此,臣在查案子時,倒很是順暢。
根據他們的供述,當年,定王家的小郡王與南迴的孫女定下了親,兩家時常走動。定王曾與司徒澄有過齟齬,司徒澄便想來個一石二鳥。司徒澄先是離間了當時的兵部尚書,讓兵部尚書借著給南迴賀壽的時機,將一些兵器藏在盛放壽禮的木箱之中,又買通了定王府中的一些侍從,一起誣告定王豢養私兵,南迴則通過兵部軍器監的人,盜取了無數兵器,好配合定王謀反。先帝起先是不相信的,可司徒澄聯合了朝上眾多黨羽,一起向先帝施壓,最終,先帝隻好下令徹查。
查到的一切人證物證,自然都是司徒澄安排好的。最終,司徒澄奸計得逞。他的長子司徒熠承襲爵位,繼續在朝中翻雲覆雨。而那些依附於司徒氏的人,則仰仗者司徒氏的權勢,縱容家族中的人,做盡了傷天害理之事。先帝在時,便曾暗中命臣徹查,如今,臣已將其所犯罪行盡數查清,人證物證俱在,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即便有那些所謂的人證物證,父皇又怎麽會這麽輕易地相信了呢……”段泓喃喃道。
“這群混蛋,他們害了小迴一輩子……”段昶剛剛收斂住的悲痛再次傾瀉而出,“我要他們償命!償命!”
“小昶,你放心,我一定要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段泓輕輕拍了拍段昶的肩膀,道,“墨璽,昭告天下,南照夜衷心為國,然遭小人構陷,背負汙名,今朕為其洗雪冤屈,封長安公,靈位入太廟。南照夜妻封趙國夫人。定王蒙冤多年,今召定王及家眷返迴祁安城居住,賜金萬兩,以示安撫。所有曾參與過誣告定王和南家的人,家中成年男子一律處斬,尚未成年者全部流放北疆;女眷沒入掖庭。九族之中,所有男子及子孫不得科考、從軍;大周所有官吏及子孫不得娶其女眷為妻妾。”
“是。”
“朕本不想殺伐太甚,可朝中一派烏煙瘴氣,若不如此,則積弊沉屙難除,人心難安,大周百姓更是無法安定。”
“皇兄,謝謝你。”段昶擦幹了眼淚。
“你同我說什麽謝。我會命人厚葬南迴的。”段泓道。
借著昭雪南氏冤案和查處付氏父子案子的契機,段泓將朝堂上下盡數清理了一番,被貶謫、罷黜和下獄者無數,很多年輕且出身簡單,無大家族可倚仗的青年被提拔,朝中煥然一新。
年輕人再好,到底少些閱曆,有些事,需有人教,有人引著才好放手去做。最終,段泓想到了穀虛懷。
段泓想著,若不是為了避司徒氏的鋒芒,穀虛懷應該還在朝中為官。失了這樣的能臣,實乃一大憾事,便請穀虛懷出山,主持朝政大事。
穀虛懷欣然答應。
朝中局勢漸穩,段泓便想召集史官修史。
上朝之時,他宣告了此事。
“宋庸,朕聽聞,你家的千金曉詩文,通古今,乃是才女。”段泓突然道。
宋庸一怔,忙迴話道:
“陛下謬讚,小女隻是喜好讀書,實在不敢稱為才女。”
“宋卿過謙了。令嬡有如此才華,若是身居閨中,豈不可惜。不如,讓她同史官一道,修訂史書,你看可好?”
宋庸大喜過望,忙叩首謝恩。
鄧鋃將消息呈報段泓後,段泓便命人去請段昶入宮。
段昶得知消息趕來時,手都在顫抖。
“皇兄,這是真的嗎?”段昶問道。
“你不要著急,先坐下,鄧大人會告訴你來龍去脈。”段泓指了指一旁的位子。
段昶坐了下來,盯著鄧鋃,等著他說下去。
“陛下,齊王殿下,此事太過久遠,臣還要從先帝剛剛即位時說起。”鄧鋃道。
“你快說。”段昶催促著。
“事情的緣由是先帝即位的第二年。當時,司徒熠的父親,司徒澄尚在人世,他比之司徒熠,更為老謀深算。司徒氏就是在他的經營下,勢力不斷擴大,黨羽遍布整個朝堂,甚至與先帝成分庭抗禮之勢。先帝若想推行什麽利國利民的舉措,甚至要司徒澄首肯才行。自然,臣當時年紀尚輕,還未步入仕途,這些,都是那些老大人們告訴臣的。
司徒澄如此獨斷專橫,已經招致朝中諸多人的不滿,其中最為不滿的,便是當時的中書令,南照夜。陛下和齊王殿下是知道的,南家也是百年世家,幾乎與司徒氏同時發跡。可天長日久,南家已經勢微,並不能與司徒氏相抗衡。南照夜便聯合了朝中其餘的幾位大臣,共同彈劾司徒澄。此事本可以成的,豈料在南照夜幾人之中,早就被司徒氏安插了眼線,還沒等南照夜起草好奏章,司徒澄便搶先一步,聯合眾多黨羽,在先帝麵前參了南照夜一本,說南照夜夥同他人,意圖推舉定王篡權奪位。
最終,南照夜彈劾司徒氏不成,反被誣告,南家被夷三族,盡數抄沒。臣辦理此案時,曾試圖找到尚在人世的南家人,可南家最後的人丁,南照夜最小的堂弟的孫女,三月前已經病亡在掖庭。南家已經沒有人了。”鄧鋃歎道。
“不,鄧大人說錯了。南家最後的人,是上月亡故的。”說罷,段昶失聲痛哭。
段泓忙上前安撫段昶。
“上月亡故?陛下,這……”鄧鋃顯然不知南迴的事。
“齊王所說的,是南照夜的長孫,南迴。當初,南家被抄沒,南迴也失蹤了。也不知道他究竟經曆了什麽,隻知他最後成了司徒熠身邊的暗衛,準備尋找機會,為家人報仇。可是,他最終為了保護齊王,死在了司徒府的那場爆炸中。”
“太可惜了……”鄧鋃唏噓道。
段昶堪堪止住了哭,抬頭問道:
“鄧大人,後麵的事呢。你是如何查到這些的?”
鄧鋃繼續道:
“司徒澄在誣告南家的次年便病亡了,曾經與他一起行事的人繼續同司徒熠沆瀣一氣。司徒熠如今已經出逃,行蹤不明,所幸,當初的那些人,有好些都沒有走成。他們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為求從輕發落,紛紛站出來檢舉司徒氏多年來的累累罪行,故此,臣在查案子時,倒很是順暢。
根據他們的供述,當年,定王家的小郡王與南迴的孫女定下了親,兩家時常走動。定王曾與司徒澄有過齟齬,司徒澄便想來個一石二鳥。司徒澄先是離間了當時的兵部尚書,讓兵部尚書借著給南迴賀壽的時機,將一些兵器藏在盛放壽禮的木箱之中,又買通了定王府中的一些侍從,一起誣告定王豢養私兵,南迴則通過兵部軍器監的人,盜取了無數兵器,好配合定王謀反。先帝起先是不相信的,可司徒澄聯合了朝上眾多黨羽,一起向先帝施壓,最終,先帝隻好下令徹查。
查到的一切人證物證,自然都是司徒澄安排好的。最終,司徒澄奸計得逞。他的長子司徒熠承襲爵位,繼續在朝中翻雲覆雨。而那些依附於司徒氏的人,則仰仗者司徒氏的權勢,縱容家族中的人,做盡了傷天害理之事。先帝在時,便曾暗中命臣徹查,如今,臣已將其所犯罪行盡數查清,人證物證俱在,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即便有那些所謂的人證物證,父皇又怎麽會這麽輕易地相信了呢……”段泓喃喃道。
“這群混蛋,他們害了小迴一輩子……”段昶剛剛收斂住的悲痛再次傾瀉而出,“我要他們償命!償命!”
“小昶,你放心,我一定要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段泓輕輕拍了拍段昶的肩膀,道,“墨璽,昭告天下,南照夜衷心為國,然遭小人構陷,背負汙名,今朕為其洗雪冤屈,封長安公,靈位入太廟。南照夜妻封趙國夫人。定王蒙冤多年,今召定王及家眷返迴祁安城居住,賜金萬兩,以示安撫。所有曾參與過誣告定王和南家的人,家中成年男子一律處斬,尚未成年者全部流放北疆;女眷沒入掖庭。九族之中,所有男子及子孫不得科考、從軍;大周所有官吏及子孫不得娶其女眷為妻妾。”
“是。”
“朕本不想殺伐太甚,可朝中一派烏煙瘴氣,若不如此,則積弊沉屙難除,人心難安,大周百姓更是無法安定。”
“皇兄,謝謝你。”段昶擦幹了眼淚。
“你同我說什麽謝。我會命人厚葬南迴的。”段泓道。
借著昭雪南氏冤案和查處付氏父子案子的契機,段泓將朝堂上下盡數清理了一番,被貶謫、罷黜和下獄者無數,很多年輕且出身簡單,無大家族可倚仗的青年被提拔,朝中煥然一新。
年輕人再好,到底少些閱曆,有些事,需有人教,有人引著才好放手去做。最終,段泓想到了穀虛懷。
段泓想著,若不是為了避司徒氏的鋒芒,穀虛懷應該還在朝中為官。失了這樣的能臣,實乃一大憾事,便請穀虛懷出山,主持朝政大事。
穀虛懷欣然答應。
朝中局勢漸穩,段泓便想召集史官修史。
上朝之時,他宣告了此事。
“宋庸,朕聽聞,你家的千金曉詩文,通古今,乃是才女。”段泓突然道。
宋庸一怔,忙迴話道:
“陛下謬讚,小女隻是喜好讀書,實在不敢稱為才女。”
“宋卿過謙了。令嬡有如此才華,若是身居閨中,豈不可惜。不如,讓她同史官一道,修訂史書,你看可好?”
宋庸大喜過望,忙叩首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