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睡了整整一個下午才醒了酒。
“這是你要的花瓶,還有那枚簪子,我已經放到你的妝奩裏了。”嶽疏桐端著一碗醒酒湯,坐在心無的床邊。
“姑娘?我是不是說胡話了?真丟臉……我都是亂說的……”心無拉起被子,蓋住了自己的臉。
“都是我不好,我原以為那酒喝不醉人的。”嶽疏桐輕笑道,“那些人拿來的那些禮物,你若是有喜歡的,隻管拿去,留在庫房,也隻是積灰罷了。”
“可是那花瓶,還有那簪子,都不是尋常物件。”心無露出一雙眼睛,望著嶽疏桐。
“還能怎麽不尋常,不過都是給人用的東西,你隻管拿去。”嶽疏桐並不在意。
“多謝姑娘。”心無小聲道。
“嶽侯,有客求見。”心無房外響起了何大娘的聲音。
嶽疏桐倒吸了一口涼氣。
經過了今日上午這一遭,她早已疲於應對那些素未謀麵的人了,卻又不得不應付著。
“你再躺會兒吧,我去了。”說罷,嶽疏桐走出了屋子。
廳上早已坐滿了人,有嶽疏桐見過的,也有說過幾句話的,更有從未見過的。
眾人見了嶽疏桐,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又是道喜又是恭維。
“嶽侯可還記得我?我是黃大人的堂兄,當年我們在彭老的壽宴上見過麵的。”
“嶽侯,在下駱子傑,從前我們見過的,嶽侯應該沒有忘記吧?”
“嶽侯,這是拙荊母家的外甥,仰慕嶽侯的絕代風華,今日求我帶上他,來麵見嶽侯,以表敬意。”
……
嶽疏桐強顏歡笑著,請眾人坐下說話。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著,嶽疏桐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付著。直到夜色漸濃,何大娘來到廳上,說晚宴已經備好了。
又是一番熱鬧非凡的宴飲。直到深夜,人終於散了。
被敬了不少酒的嶽疏桐已經撐不住了,交代何大娘收拾殘局後,便去睡了。
畢竟她還要上朝。
第二日早朝退朝後,為了躲那些訪客,嶽疏桐徑直去了承意殿。
“我聽說,嶽侯府上的門檻都要被人踏破了。”段泓調侃道,“怎麽嶽侯不去待客,來我這裏?是不是府上夥房裏的菜蔬不夠了,來宮裏討要?”
“陛下取笑我。”嶽疏桐翻了段泓一個白眼,道。
“你到我這裏來躲清淨?”
“也就隻有陛下這裏,能讓我清心了。”嶽疏桐歎道,“那些人,煩人得很,我不想同他們打交道。說起來,此事都怪陛下。”
“怪我?為何怪我?”
“都怪陛下給我封了這樣的爵位,才讓那麽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上門來叨擾我,”
“這麽說還是我的錯了。可是誰讓阿灼有勇有謀,謀劃得當呢,若無阿灼,我也迴不來,更坐不上這個位子。”段泓笑道。
“還請陛下下道旨吧,不要再讓人來打攪我。不然,再這樣下去,我那裏的菜蔬就真的不夠吃了。”
段泓笑了起來,很快又收斂了笑意,道:
“倒也不用特地下旨。如今有件事,還需阿灼替我走一趟。”
“何事?”
“你知道的,師姐希望將師兄、熒兒和如粹安葬在臨穹山下。他們是因我們,為我們而死,論理,我是應當親自去扶靈的,可是我剛剛登基,事務繁多,實在走不開。所以,阿灼若是願意,替我走一趟吧。”
嶽疏桐求之不得,忙應了下來。
“內侍監已經看好了日子,也定好了路線。後日,是師兄的葬禮,三日後,便可啟程前往臨穹山,路上剛好可以接上熒兒和如粹。”
“是。”
葬禮的那一天,雲翳蔽日,陰風怒號,寒冷刺骨。
段泓親自前往,祭奠竹猗。
竹猗葬禮上的一切,皆以親王的禮製來辦,還另做了一場極為盛大的法事。皇親國戚,朝中文武百官也悉數到場。大長公主親自主持葬禮上的全部事務,太皇太後也派人前來吊唁。
竹猗生前被司徒熠扣上的汙名已被洗刷幹淨。祁安城中好些文人學士聽聞了竹猗的風骨,心生欽佩,也紛紛趕來,以表哀思。
嶽疏桐和向隻影以妹妹的身份,著一身孝服,一直守在竹猗靈前。
終於到了啟殯的日子。段昶、段澤和段潤騎著馬,嶽疏桐和向隻影乘著馬車,跟在竹猗的棺槨後麵,啟程前往臨穹山。
因送葬的人太多,走得便慢了些,五日之後,才走到了安葬熒兒和如粹的地方。
熒兒和如粹喪儀自然以公主和親王之禮來辦。
風更大了些。
嶽疏桐攙扶著向隻影,看著熒兒和如粹那小小的棺槨被抬了出來。
向隻影幾欲向前,嶽疏桐擔心她會撐不住,緊緊拉住了她。二人抱頭痛哭。
接上了熒兒和如粹,浩浩蕩蕩的人馬開始往臨穹山出發。
又走了七日,終於到了臨穹山腳下。
此時的臨穹山山頂,遠遠望去,已是一片荒蕪,再也不見當初學宮,好像這裏從來沒有過那樣意氣風發的一群學子,在此地學習,生活。
蕭條的景象宛如一根刺,直直地紮入了嶽疏桐的心裏。她忍著極大的痛楚,看著竹猗、熒兒和如粹的棺槨緩緩下葬。
她從未想過,再次迴到臨穹山,竟是如今天這般。
段泓親自為三人的墓碑題了字,還將當初向隻影寫給熒兒的墓誌銘謄抄了下來,命內侍監找天下最好的匠人刻碑。
三座石碑落成。紙錢如雪,冬陽蒼白,愈發顯得淒愴。
“阿灼,我們去山上看看吧。”向隻影輕聲道。
“好。”
“姑娘。”心無和向隻影的侍女上前,想要攙扶二人。
“不必,你們在此等我們。”嶽疏桐道。
“疏桐姐姐,我陪你們上去吧。”段昶不太放心。
“無妨。”
二人緩步上山,昔日的學宮已是一片斷壁殘垣,還有幾隻野狐拖著瘦骨嶙峋的身子,在瓦礫中找尋著食物。哪怕是向隻影,也辨認不出哪裏是省身殿,哪裏是羲和宮。
嶽疏桐看著眼前的情形,隻覺得往日在這裏所有的歡愉,都像是一場夢一般。
向隻影向前走了幾步,便再也走不動了,她抽泣著,拿出一塊手帕,捧起了一些土,細細包好。
“還不知何時才能再迴來,隻能帶走一點家裏的土。”向隻影小聲道。
嶽疏桐和向隻影朝著學宮三叩首後,依依不舍地離開。
“這是你要的花瓶,還有那枚簪子,我已經放到你的妝奩裏了。”嶽疏桐端著一碗醒酒湯,坐在心無的床邊。
“姑娘?我是不是說胡話了?真丟臉……我都是亂說的……”心無拉起被子,蓋住了自己的臉。
“都是我不好,我原以為那酒喝不醉人的。”嶽疏桐輕笑道,“那些人拿來的那些禮物,你若是有喜歡的,隻管拿去,留在庫房,也隻是積灰罷了。”
“可是那花瓶,還有那簪子,都不是尋常物件。”心無露出一雙眼睛,望著嶽疏桐。
“還能怎麽不尋常,不過都是給人用的東西,你隻管拿去。”嶽疏桐並不在意。
“多謝姑娘。”心無小聲道。
“嶽侯,有客求見。”心無房外響起了何大娘的聲音。
嶽疏桐倒吸了一口涼氣。
經過了今日上午這一遭,她早已疲於應對那些素未謀麵的人了,卻又不得不應付著。
“你再躺會兒吧,我去了。”說罷,嶽疏桐走出了屋子。
廳上早已坐滿了人,有嶽疏桐見過的,也有說過幾句話的,更有從未見過的。
眾人見了嶽疏桐,頓時打開了話匣子,又是道喜又是恭維。
“嶽侯可還記得我?我是黃大人的堂兄,當年我們在彭老的壽宴上見過麵的。”
“嶽侯,在下駱子傑,從前我們見過的,嶽侯應該沒有忘記吧?”
“嶽侯,這是拙荊母家的外甥,仰慕嶽侯的絕代風華,今日求我帶上他,來麵見嶽侯,以表敬意。”
……
嶽疏桐強顏歡笑著,請眾人坐下說話。
眾人七嘴八舌地說著,嶽疏桐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付著。直到夜色漸濃,何大娘來到廳上,說晚宴已經備好了。
又是一番熱鬧非凡的宴飲。直到深夜,人終於散了。
被敬了不少酒的嶽疏桐已經撐不住了,交代何大娘收拾殘局後,便去睡了。
畢竟她還要上朝。
第二日早朝退朝後,為了躲那些訪客,嶽疏桐徑直去了承意殿。
“我聽說,嶽侯府上的門檻都要被人踏破了。”段泓調侃道,“怎麽嶽侯不去待客,來我這裏?是不是府上夥房裏的菜蔬不夠了,來宮裏討要?”
“陛下取笑我。”嶽疏桐翻了段泓一個白眼,道。
“你到我這裏來躲清淨?”
“也就隻有陛下這裏,能讓我清心了。”嶽疏桐歎道,“那些人,煩人得很,我不想同他們打交道。說起來,此事都怪陛下。”
“怪我?為何怪我?”
“都怪陛下給我封了這樣的爵位,才讓那麽多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上門來叨擾我,”
“這麽說還是我的錯了。可是誰讓阿灼有勇有謀,謀劃得當呢,若無阿灼,我也迴不來,更坐不上這個位子。”段泓笑道。
“還請陛下下道旨吧,不要再讓人來打攪我。不然,再這樣下去,我那裏的菜蔬就真的不夠吃了。”
段泓笑了起來,很快又收斂了笑意,道:
“倒也不用特地下旨。如今有件事,還需阿灼替我走一趟。”
“何事?”
“你知道的,師姐希望將師兄、熒兒和如粹安葬在臨穹山下。他們是因我們,為我們而死,論理,我是應當親自去扶靈的,可是我剛剛登基,事務繁多,實在走不開。所以,阿灼若是願意,替我走一趟吧。”
嶽疏桐求之不得,忙應了下來。
“內侍監已經看好了日子,也定好了路線。後日,是師兄的葬禮,三日後,便可啟程前往臨穹山,路上剛好可以接上熒兒和如粹。”
“是。”
葬禮的那一天,雲翳蔽日,陰風怒號,寒冷刺骨。
段泓親自前往,祭奠竹猗。
竹猗葬禮上的一切,皆以親王的禮製來辦,還另做了一場極為盛大的法事。皇親國戚,朝中文武百官也悉數到場。大長公主親自主持葬禮上的全部事務,太皇太後也派人前來吊唁。
竹猗生前被司徒熠扣上的汙名已被洗刷幹淨。祁安城中好些文人學士聽聞了竹猗的風骨,心生欽佩,也紛紛趕來,以表哀思。
嶽疏桐和向隻影以妹妹的身份,著一身孝服,一直守在竹猗靈前。
終於到了啟殯的日子。段昶、段澤和段潤騎著馬,嶽疏桐和向隻影乘著馬車,跟在竹猗的棺槨後麵,啟程前往臨穹山。
因送葬的人太多,走得便慢了些,五日之後,才走到了安葬熒兒和如粹的地方。
熒兒和如粹喪儀自然以公主和親王之禮來辦。
風更大了些。
嶽疏桐攙扶著向隻影,看著熒兒和如粹那小小的棺槨被抬了出來。
向隻影幾欲向前,嶽疏桐擔心她會撐不住,緊緊拉住了她。二人抱頭痛哭。
接上了熒兒和如粹,浩浩蕩蕩的人馬開始往臨穹山出發。
又走了七日,終於到了臨穹山腳下。
此時的臨穹山山頂,遠遠望去,已是一片荒蕪,再也不見當初學宮,好像這裏從來沒有過那樣意氣風發的一群學子,在此地學習,生活。
蕭條的景象宛如一根刺,直直地紮入了嶽疏桐的心裏。她忍著極大的痛楚,看著竹猗、熒兒和如粹的棺槨緩緩下葬。
她從未想過,再次迴到臨穹山,竟是如今天這般。
段泓親自為三人的墓碑題了字,還將當初向隻影寫給熒兒的墓誌銘謄抄了下來,命內侍監找天下最好的匠人刻碑。
三座石碑落成。紙錢如雪,冬陽蒼白,愈發顯得淒愴。
“阿灼,我們去山上看看吧。”向隻影輕聲道。
“好。”
“姑娘。”心無和向隻影的侍女上前,想要攙扶二人。
“不必,你們在此等我們。”嶽疏桐道。
“疏桐姐姐,我陪你們上去吧。”段昶不太放心。
“無妨。”
二人緩步上山,昔日的學宮已是一片斷壁殘垣,還有幾隻野狐拖著瘦骨嶙峋的身子,在瓦礫中找尋著食物。哪怕是向隻影,也辨認不出哪裏是省身殿,哪裏是羲和宮。
嶽疏桐看著眼前的情形,隻覺得往日在這裏所有的歡愉,都像是一場夢一般。
向隻影向前走了幾步,便再也走不動了,她抽泣著,拿出一塊手帕,捧起了一些土,細細包好。
“還不知何時才能再迴來,隻能帶走一點家裏的土。”向隻影小聲道。
嶽疏桐和向隻影朝著學宮三叩首後,依依不舍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