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我這就去吧。”
鄭和見他那孩子般好奇的表情,不禁笑了笑、答應著。
可又想了想、朱棣馬上又將已走門口的他給叫住了,
“啊、對啦,千萬別讓大師看見你喲,要悄悄地去,他本是不讓我過問他那邊的事情的。”
“哦,知道啦,明白了。”
鄭和心領神會地點著頭。
出去了一個多時辰,等快到吃午飯時,鄭和從慶壽寺趕了迴來,剛剛邁步走進書齋,朱棣便迫不及待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問道,
“怎麽樣、三保?他在幹嘛?”
“在、招待客人。”
鄭和慢吞吞地說道。
朱棣聽得有些泄氣,可一轉念忙又追問道,
“都是些什麽樣的客人?”
“都是和大師一樣的和尚、道士。”
鄭和的表情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副想笑的樣子。
見他這副樣子,朱棣就更加的好奇了,故意皺著眉頭問道,
“到底是怎麽迴事?還不如實地招來。”
“好、好,三保實說就是,”
鄭和忍俊不禁地道,
“大師和幾位客人在編歌謠,而且看起來編的還很認真。”
“編歌謠?”
朱棣真的弄不明白了,這麽緊要的時刻、他怎麽還在編什麽歌謠?不過再一想,那老和尚做事一向都有他的道理,既然讓自己等著看結果,那就等著好了。
然而就在這等待中,京城那邊又有動作了,這次是先皇的十三子代王朱桂,被以“貪虐殘暴”之罪名、削去藩王封號,幽禁在了大同。接下來、又是一道給諸王的詔書,稱次年改年號為“建文”,這也是在告訴自己的這些叔叔們,他朱允炆已經是他們的君主了。
此時已是新的一年的年初,就在家家披紅、歡渡新春之時,朱棣帶著鄭和、馬彬,以及他的三個兒子,一同來到了北平府的城頭。
此時,世子朱高熾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膝下已有一子,但依然如幼年時那般的恭順於自己的父王,經常會伸手扶一下其實根本不老的朱棣,處處顯得十分的謹慎。
見兒子如此,朱棣覺得即好笑又溫暖,道,
“你爹我還沒到需要你扶的時候呢,不必如此的小心。”
“就是嘛,”
次子朱高煦白了自己的大哥一眼道,
“爹還很年輕呢,幹嘛弄得象他快要走不動了似的。”
“嗯嗯,爹是很年輕呢。”
三子朱高燧點著頭、附合著自己的二哥。
高熾連連地被否定著,倒也不生氣,隻是跟著笑了笑。
這三個兒子雖說都是出於自己和徐王妃,可性格卻大不相同,世子高熾給人的印象是性情忠厚仁慈,常常被評價為一點兒都不象他的父王和母妃,可朱棣卻很清楚、這孩子懦弱的隻是他的外表,內心裏卻堅強的很,他的性格秉性正是少年時期、在中都鳳陽曆練時的自己,
而次子高煦性情剛強、甚至是暴烈,終日的對行軍做戰最是感興趣,雖然隻有十八歲、卻早已在軍營中混了好幾年,在眾人的評價中、也是最象自己的那個,但知子莫若父,朱棣也很清楚他的長處與欠缺,更知道該如何來駕馭他。
三子高燧剛剛十五歲,雖然也不算小了,卻幾乎沒有自己的個性與立場,一會幫著大哥說話、一會又跟著二哥到處跑,也是最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個。
可無論怎麽說,看著三個孩子已成長起來、並能夠委以重任時,朱棣的心情還是覺得很安慰。
登上北平的城樓、極目遠跳間,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熾兒、煦兒、燧兒,這北平是我們的家,到任何時候都要守護住這裏,你們千萬不能忘記了。”
“放心吧、父王,”
高熾點著頭、道,
“孩兒一定會竭盡全力保護我們的北平、保護我們的家。”
這個迴答讓朱棣心中一動,因為他表現的實在是過於平靜了,好象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知道父王當前的處境一般,又聯想到這孩子時常會和道衍大師交談,甚至是請教一些問題,頓時覺得很是欣慰,看來自己的這位世子完全可以擔當起助手的職責了。
可高煦的態度和大哥就不同了,很是不以為然地道,
“有誰會那麽大的膽子敢來犯我北平,就算他敢來了、孩兒我也會讓他有來無迴!爹您不必多慮。”
“是啊、是啊,孩兒們一定迴將敢惹我們的家夥給打跑的。”
高燧再次附和著自己的二哥。
朱棣瞧了瞧他們三人,不禁欣然地一笑、道,
“好啊,有你們三個這句話,當爹的我也就放心了。”
從城樓上下來,慢慢的往迴走著,遠處傳來孩子們唱歌謠的聲音,隱隱約約地聽著、有些令人在意的字眼兒時不時的出現著,朱棣忍不住問道,
“那些頑童們都在唱些什麽?”
“這個……”
鄭和同馬彬互相看了一眼,臉上均浮現出一絲古怪的笑意,
“是一些預言性質的歌謠。”
“預言?什麽預言呢?”
朱棣有些奇怪地追問。
馬彬看了看他、終於還是忍不住道,
“四爺您不知道吧,現在市井中都流傳著‘北平是龍城、燕王是天子’這一說法呢,那些孩童們唱著‘下為地、上為天,中間居個燕’。”
“預言、歌謠……”
朱棣略一思考,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這是不是就是道衍大師所做的第三件事的效果呢?
扭頭看向鄭和、見他朝自己點了點頭,便躊躇一下道,
“好吧,別管這些市井的事情了,我們還是迴去吧。”
民間流傳的這些雖然是對自己有利的,可這樣也一定會被朝廷、也就是朱允炆得知,要知道現如今從京城派來的耳目、雖不能說是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可也肯定是少不了的。
這樣想著,朱棣便讓馬彬及三個兒子先迴王府,自己帶著鄭和一起趕往慶壽寺。
新年伊始、按理說法事道場這樣的事應該少不了,可這位身為住持的道衍、竟然在禪房中倒著睡覺,弄得朱棣又好氣、又好笑地道,
“大師這是想成為臥佛麽?”
“啊,老衲是在等四爺你啊,怎麽現在才來呢?”
道衍邊坐了起來、邊笑道。
朱棣倒也不客氣,直接在禪床上坐了下來,
“既然知道本王會來,那麽、大師也一定知道本王的來意嘍?”
鄭和見他那孩子般好奇的表情,不禁笑了笑、答應著。
可又想了想、朱棣馬上又將已走門口的他給叫住了,
“啊、對啦,千萬別讓大師看見你喲,要悄悄地去,他本是不讓我過問他那邊的事情的。”
“哦,知道啦,明白了。”
鄭和心領神會地點著頭。
出去了一個多時辰,等快到吃午飯時,鄭和從慶壽寺趕了迴來,剛剛邁步走進書齋,朱棣便迫不及待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問道,
“怎麽樣、三保?他在幹嘛?”
“在、招待客人。”
鄭和慢吞吞地說道。
朱棣聽得有些泄氣,可一轉念忙又追問道,
“都是些什麽樣的客人?”
“都是和大師一樣的和尚、道士。”
鄭和的表情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副想笑的樣子。
見他這副樣子,朱棣就更加的好奇了,故意皺著眉頭問道,
“到底是怎麽迴事?還不如實地招來。”
“好、好,三保實說就是,”
鄭和忍俊不禁地道,
“大師和幾位客人在編歌謠,而且看起來編的還很認真。”
“編歌謠?”
朱棣真的弄不明白了,這麽緊要的時刻、他怎麽還在編什麽歌謠?不過再一想,那老和尚做事一向都有他的道理,既然讓自己等著看結果,那就等著好了。
然而就在這等待中,京城那邊又有動作了,這次是先皇的十三子代王朱桂,被以“貪虐殘暴”之罪名、削去藩王封號,幽禁在了大同。接下來、又是一道給諸王的詔書,稱次年改年號為“建文”,這也是在告訴自己的這些叔叔們,他朱允炆已經是他們的君主了。
此時已是新的一年的年初,就在家家披紅、歡渡新春之時,朱棣帶著鄭和、馬彬,以及他的三個兒子,一同來到了北平府的城頭。
此時,世子朱高熾已經是二十歲的青年,膝下已有一子,但依然如幼年時那般的恭順於自己的父王,經常會伸手扶一下其實根本不老的朱棣,處處顯得十分的謹慎。
見兒子如此,朱棣覺得即好笑又溫暖,道,
“你爹我還沒到需要你扶的時候呢,不必如此的小心。”
“就是嘛,”
次子朱高煦白了自己的大哥一眼道,
“爹還很年輕呢,幹嘛弄得象他快要走不動了似的。”
“嗯嗯,爹是很年輕呢。”
三子朱高燧點著頭、附合著自己的二哥。
高熾連連地被否定著,倒也不生氣,隻是跟著笑了笑。
這三個兒子雖說都是出於自己和徐王妃,可性格卻大不相同,世子高熾給人的印象是性情忠厚仁慈,常常被評價為一點兒都不象他的父王和母妃,可朱棣卻很清楚、這孩子懦弱的隻是他的外表,內心裏卻堅強的很,他的性格秉性正是少年時期、在中都鳳陽曆練時的自己,
而次子高煦性情剛強、甚至是暴烈,終日的對行軍做戰最是感興趣,雖然隻有十八歲、卻早已在軍營中混了好幾年,在眾人的評價中、也是最象自己的那個,但知子莫若父,朱棣也很清楚他的長處與欠缺,更知道該如何來駕馭他。
三子高燧剛剛十五歲,雖然也不算小了,卻幾乎沒有自己的個性與立場,一會幫著大哥說話、一會又跟著二哥到處跑,也是最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個。
可無論怎麽說,看著三個孩子已成長起來、並能夠委以重任時,朱棣的心情還是覺得很安慰。
登上北平的城樓、極目遠跳間,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熾兒、煦兒、燧兒,這北平是我們的家,到任何時候都要守護住這裏,你們千萬不能忘記了。”
“放心吧、父王,”
高熾點著頭、道,
“孩兒一定會竭盡全力保護我們的北平、保護我們的家。”
這個迴答讓朱棣心中一動,因為他表現的實在是過於平靜了,好象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知道父王當前的處境一般,又聯想到這孩子時常會和道衍大師交談,甚至是請教一些問題,頓時覺得很是欣慰,看來自己的這位世子完全可以擔當起助手的職責了。
可高煦的態度和大哥就不同了,很是不以為然地道,
“有誰會那麽大的膽子敢來犯我北平,就算他敢來了、孩兒我也會讓他有來無迴!爹您不必多慮。”
“是啊、是啊,孩兒們一定迴將敢惹我們的家夥給打跑的。”
高燧再次附和著自己的二哥。
朱棣瞧了瞧他們三人,不禁欣然地一笑、道,
“好啊,有你們三個這句話,當爹的我也就放心了。”
從城樓上下來,慢慢的往迴走著,遠處傳來孩子們唱歌謠的聲音,隱隱約約地聽著、有些令人在意的字眼兒時不時的出現著,朱棣忍不住問道,
“那些頑童們都在唱些什麽?”
“這個……”
鄭和同馬彬互相看了一眼,臉上均浮現出一絲古怪的笑意,
“是一些預言性質的歌謠。”
“預言?什麽預言呢?”
朱棣有些奇怪地追問。
馬彬看了看他、終於還是忍不住道,
“四爺您不知道吧,現在市井中都流傳著‘北平是龍城、燕王是天子’這一說法呢,那些孩童們唱著‘下為地、上為天,中間居個燕’。”
“預言、歌謠……”
朱棣略一思考,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這是不是就是道衍大師所做的第三件事的效果呢?
扭頭看向鄭和、見他朝自己點了點頭,便躊躇一下道,
“好吧,別管這些市井的事情了,我們還是迴去吧。”
民間流傳的這些雖然是對自己有利的,可這樣也一定會被朝廷、也就是朱允炆得知,要知道現如今從京城派來的耳目、雖不能說是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可也肯定是少不了的。
這樣想著,朱棣便讓馬彬及三個兒子先迴王府,自己帶著鄭和一起趕往慶壽寺。
新年伊始、按理說法事道場這樣的事應該少不了,可這位身為住持的道衍、竟然在禪房中倒著睡覺,弄得朱棣又好氣、又好笑地道,
“大師這是想成為臥佛麽?”
“啊,老衲是在等四爺你啊,怎麽現在才來呢?”
道衍邊坐了起來、邊笑道。
朱棣倒也不客氣,直接在禪床上坐了下來,
“既然知道本王會來,那麽、大師也一定知道本王的來意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