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鬥了約莫一個時辰,王崇武漸漸有些不耐煩起來,事情還沒有問清楚,他哪裏有心思與這和尚一直纏鬥下去。
手中的力道漸漸加了起來,每一擊都近乎全力使出,這下和尚就難受了,雖然招式精妙,但是對方以勢壓人,逼的和尚不得不加大力道,對抗王崇武的洪荒之力。
這樣一來,法力消耗自然也就大了起來,王崇武不在意,畢竟他法力渾厚,這般打下去也能堅持很久,和尚就不行了,畢竟歲數放在這裏,拳怕少壯不是。
和尚畢竟還沒有修成金丹,這壽命比起普通人來說也就多那麽二三十年而已,這個年紀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王崇武卻是如同朝陽升起的年紀,力道綿綿不絕根本就不怕累。
很快和尚就有些撐不住了,法力漸漸告盡,額頭已經見汗了。
王崇武自然看得出來和尚的窘迫,知道這是法力不足的原因,繼續大力道轟擊下去,片刻功夫和尚就吃不消了,一招借力使出,急忙退出了戰圈。
“不打了,不打了,年輕人不得了,我這把老骨頭算是服了。”和尚搖著頭,收手不再出招。
王崇武也收招不再出手,畢竟他是來問事情了,又不是來打架的。
“小夥子年紀輕輕竟然有這般深厚的修為,實在是了不得,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名師?”和尚打聽起王崇武的來曆。
“浮雲山滄海觀。”
“你是玉陽的徒弟?”和尚一愣,開口道出王崇武的師傅來。
王崇武也嚇了一跳,自己隻不過是報了個山門而已,這和尚竟然知道自己師傅的名號?他可是知道自己師傅平日裏不怎麽下山啊,這在俗世中恐怕還沒有到人盡皆知的名氣,甚至可以說知道自己師傅的人寥寥無幾,想不到這和尚竟然能夠一語道破。
難不成他還真認識自己師傅不成?
“大師可是認得我師傅?”王崇武行了一禮,開口問道。
“我以前素愛遊山玩水,倒是與你師傅有過一麵之緣。”和尚雙手合什還了一禮,開口說道。
“原來如此,”王崇武心下暗暗嘀咕:不過一麵之緣,這和尚竟然能夠還記得這麽清楚,看來這和尚的記憶力好的很啊,還沒到老糊塗的時候,果然如同那年輕人所說,他這位師傅確實是交遊廣闊啊。
看來濱娘的事情有戲了,說不定這位還真的知道那中年道姑的底細。
“大師見諒,小子因為心中有事所以怠慢了,若有得罪之處,還望大師海涵。”
“不妨事,不妨事,貧僧也是動了嗔念,還請廟中一敘。”和尚不在意的揮了揮手,邀請王崇武進入廟中。
年輕人見兩人終於停手不打了,這才上前看著自己師傅苦笑道:“師傅,我都說了是誤會了。”
“你個兔崽子,若不是這位小友,隻怕你還舍不得迴來看師傅呢,怎麽,莫不是要等到給師傅送終的時候再迴來?”和尚對著年輕人的頭上輕輕拍了一下,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眼睛裏卻透漏著慈愛。
“師傅,我本來也打算迴來看您老人家呢,這不是路上有事給耽擱了嘛。”年輕人哄起和尚來臉色都不帶紅的。
“好了,說吧,這次又給我惹出什麽麻煩來了?”和尚笑眯眯地說道,轉眼間就換了一副尊榮,真的是變臉比翻書都快啊。
年輕人將道姑的事情一一道來,和尚麵色凝重地聽著。
王崇武倒是沒有插嘴,畢竟他對事情的了解也是聽來的,這年輕人說道倒是與他了解的絲毫不差。
隻是看著和尚凝重的臉色,想來這件事恐怕挺麻煩的啊。
“你小子不過學了三招兩式,竟然也敢在人前賣弄,幸虧對付是留手了,否則你這條小命也交待在那了。”和尚語氣有些沉重,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年輕人一眼。
“師傅,那道姑說我是瘋和尚的徒弟,所以才沒有下狠手,原來師傅你的外號叫瘋和尚啊。”
“那是師傅年輕時候的諢號,如今師傅法號行癡,莫要胡說。”
“嘻嘻,我覺得瘋和尚倒是挺適合師傅你的。”年輕人作死地說道。
“找打。”行癡拍了年輕人一下,卻是根本舍不得下手。
“行癡大師,如此說來,你是認得那道姑了?”王崇武眼睛一亮,那道姑既然知道這行癡僧人的諢號,而且還對年輕人手下留情了,想來這和尚定然知道道姑的來曆,自己這一趟算是跑對了。
“不錯,老衲的確知道那位的身份。”行癡點了點頭,麵色嚴肅。
“還請大師賜教,如今我未婚妻身陷囫圇,在下心中萬分著急,大師給指條明路。”王崇武急忙追問。
“不敢,既然公子的未婚妻被擄走,老衲自然不會隱瞞。”和尚知道這道姑的身份他是瞞不住的,從年輕人口中已經知道了王崇武是太守府的人,這官府他自然是不想招惹的。
再加上王崇武實力卻是不一般,自己也不是他的對手,今天若是不說出那道姑的身份,隻怕對方不會善罷甘休,自己和徒弟兩人隻怕都得要被捉迴去不可,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時候也沒必要替對方隱瞞什麽了。
“小兄弟可曾聽說過白蓮教?”和尚麵色嚴肅,提起白蓮教,似乎有些不自然。
“白蓮教?”王崇武乍聽這個名字,差點沒楞過去。
白蓮教的大名他怎麽會不知道呢,在他的印象中這可是造反專業戶啊。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白蓮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為號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職業教徒,稱白蓮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發,不穿僧衣,又被稱為不剃染道人或有發僧。元代由白蓮道人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數十,規模堪與佛寺道觀相比。
手中的力道漸漸加了起來,每一擊都近乎全力使出,這下和尚就難受了,雖然招式精妙,但是對方以勢壓人,逼的和尚不得不加大力道,對抗王崇武的洪荒之力。
這樣一來,法力消耗自然也就大了起來,王崇武不在意,畢竟他法力渾厚,這般打下去也能堅持很久,和尚就不行了,畢竟歲數放在這裏,拳怕少壯不是。
和尚畢竟還沒有修成金丹,這壽命比起普通人來說也就多那麽二三十年而已,這個年紀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王崇武卻是如同朝陽升起的年紀,力道綿綿不絕根本就不怕累。
很快和尚就有些撐不住了,法力漸漸告盡,額頭已經見汗了。
王崇武自然看得出來和尚的窘迫,知道這是法力不足的原因,繼續大力道轟擊下去,片刻功夫和尚就吃不消了,一招借力使出,急忙退出了戰圈。
“不打了,不打了,年輕人不得了,我這把老骨頭算是服了。”和尚搖著頭,收手不再出招。
王崇武也收招不再出手,畢竟他是來問事情了,又不是來打架的。
“小夥子年紀輕輕竟然有這般深厚的修為,實在是了不得,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名師?”和尚打聽起王崇武的來曆。
“浮雲山滄海觀。”
“你是玉陽的徒弟?”和尚一愣,開口道出王崇武的師傅來。
王崇武也嚇了一跳,自己隻不過是報了個山門而已,這和尚竟然知道自己師傅的名號?他可是知道自己師傅平日裏不怎麽下山啊,這在俗世中恐怕還沒有到人盡皆知的名氣,甚至可以說知道自己師傅的人寥寥無幾,想不到這和尚竟然能夠一語道破。
難不成他還真認識自己師傅不成?
“大師可是認得我師傅?”王崇武行了一禮,開口問道。
“我以前素愛遊山玩水,倒是與你師傅有過一麵之緣。”和尚雙手合什還了一禮,開口說道。
“原來如此,”王崇武心下暗暗嘀咕:不過一麵之緣,這和尚竟然能夠還記得這麽清楚,看來這和尚的記憶力好的很啊,還沒到老糊塗的時候,果然如同那年輕人所說,他這位師傅確實是交遊廣闊啊。
看來濱娘的事情有戲了,說不定這位還真的知道那中年道姑的底細。
“大師見諒,小子因為心中有事所以怠慢了,若有得罪之處,還望大師海涵。”
“不妨事,不妨事,貧僧也是動了嗔念,還請廟中一敘。”和尚不在意的揮了揮手,邀請王崇武進入廟中。
年輕人見兩人終於停手不打了,這才上前看著自己師傅苦笑道:“師傅,我都說了是誤會了。”
“你個兔崽子,若不是這位小友,隻怕你還舍不得迴來看師傅呢,怎麽,莫不是要等到給師傅送終的時候再迴來?”和尚對著年輕人的頭上輕輕拍了一下,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眼睛裏卻透漏著慈愛。
“師傅,我本來也打算迴來看您老人家呢,這不是路上有事給耽擱了嘛。”年輕人哄起和尚來臉色都不帶紅的。
“好了,說吧,這次又給我惹出什麽麻煩來了?”和尚笑眯眯地說道,轉眼間就換了一副尊榮,真的是變臉比翻書都快啊。
年輕人將道姑的事情一一道來,和尚麵色凝重地聽著。
王崇武倒是沒有插嘴,畢竟他對事情的了解也是聽來的,這年輕人說道倒是與他了解的絲毫不差。
隻是看著和尚凝重的臉色,想來這件事恐怕挺麻煩的啊。
“你小子不過學了三招兩式,竟然也敢在人前賣弄,幸虧對付是留手了,否則你這條小命也交待在那了。”和尚語氣有些沉重,恨鐵不成鋼地瞪了年輕人一眼。
“師傅,那道姑說我是瘋和尚的徒弟,所以才沒有下狠手,原來師傅你的外號叫瘋和尚啊。”
“那是師傅年輕時候的諢號,如今師傅法號行癡,莫要胡說。”
“嘻嘻,我覺得瘋和尚倒是挺適合師傅你的。”年輕人作死地說道。
“找打。”行癡拍了年輕人一下,卻是根本舍不得下手。
“行癡大師,如此說來,你是認得那道姑了?”王崇武眼睛一亮,那道姑既然知道這行癡僧人的諢號,而且還對年輕人手下留情了,想來這和尚定然知道道姑的來曆,自己這一趟算是跑對了。
“不錯,老衲的確知道那位的身份。”行癡點了點頭,麵色嚴肅。
“還請大師賜教,如今我未婚妻身陷囫圇,在下心中萬分著急,大師給指條明路。”王崇武急忙追問。
“不敢,既然公子的未婚妻被擄走,老衲自然不會隱瞞。”和尚知道這道姑的身份他是瞞不住的,從年輕人口中已經知道了王崇武是太守府的人,這官府他自然是不想招惹的。
再加上王崇武實力卻是不一般,自己也不是他的對手,今天若是不說出那道姑的身份,隻怕對方不會善罷甘休,自己和徒弟兩人隻怕都得要被捉迴去不可,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時候也沒必要替對方隱瞞什麽了。
“小兄弟可曾聽說過白蓮教?”和尚麵色嚴肅,提起白蓮教,似乎有些不自然。
“白蓮教?”王崇武乍聽這個名字,差點沒楞過去。
白蓮教的大名他怎麽會不知道呢,在他的印象中這可是造反專業戶啊。
白蓮教是唐、宋以來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相傳淨土宗始祖東晉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與劉遺民等結白蓮社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
北宋時期淨土念佛結社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白蓮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為號召,形成了一大批有家室的職業教徒,稱白蓮道人。因其“在家出家”,不剃發,不穿僧衣,又被稱為不剃染道人或有發僧。元代由白蓮道人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數十,規模堪與佛寺道觀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