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這種時代,有了這個地方,對於林勇來說,無異於是多了一個世外桃源。


    可以不再受到各種時代因素的幹擾,安心發展自己的事業。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裏平時人跡罕至,直到幾十年後,才因為樹木采伐漸漸浮出水麵。


    有了這幾十年的天然保護,林勇幾乎完全可以高枕無憂。


    盡管如此,出於謹慎,林勇還是決定精心設計一下偽裝,以防止意外被人發現。


    接下來幾天,他和大哥林強兩人,外出到廢礦周圍進行探查,對地形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個廢礦,一個出口就是林勇現在正在使用的,這是個因為塌方造成的意外出口,距離地表較淺。


    出口的外邊是一條天然的隱蔽山穀。


    這條山穀,在周圍密林的遮蔽下,幾乎不被人發現。


    而出山穀的山口,也是經過了一條河水衝刷的狹窄溝渠到達外邊。


    山穀總麵積大約有兩公裏長,經過了兩次轉折形成一個大致圍著山巒的弧形溝壑。


    雨季的時候,河水經過山穀流出,旱季的時候,則為自然形態。


    其中有些地方因為河水衝刷,形成了沉積旱地,且土壤肥沃,隻要稍加開墾,就是極好的良田。


    這樣的地方有幾處,如果種上糧食和蔬菜,讓自己一家人做到衣食無憂完全沒有問題。


    最遠處的出口處,有麅子出沒的路線和痕跡,但是經過查看,也隻有麅子獐子一類的中等動物能出入。


    大型猛獸如黑瞎子、東北虎等不能通過。


    這樣,林勇就可以放心地讓家人在這裏選一些合適的地方進行種植和養殖。


    為了防止人類意外闖入,林勇選擇了出口外的幾個必經節點,設置了一些障礙。


    他和大哥兩人推動了幾塊大石頭和一些斷木,擋住了道路。


    這些遮擋對於善於奔跑跳躍的麅子等動物,沒有約束力,但是對於小規模的人類探索,則構成了一些麻煩。


    正常情況下,人類在這種情況下,寧願繞道,因為林勇的設計比較巧妙,他故意把大石頭和樹木設置的看起來比較危險。


    要搬移樹木,則可能被石頭砸到,看起來像是自然從山頂上滾落下來形成的天然障礙。


    而動物則沒有移除的必要,也不會意識到這種力學上的危險。


    林勇和林強隻要經常來查看一下就行了。


    另外,林勇和大哥兩人,附近的洞穴,改造了一個可以秘密進入山穀的通道,設置了出入的軟梯,僅供自己家人出入。


    平時出入,需要放置軟梯就可以了,用完後,收迴去,外人根本就進不來。


    ……


    從廢礦通向山穀的洞口,做了偽裝處理,隱藏在一個大石頭後邊,周邊利用灌木遮擋。


    從裏邊向山穀裏俯視,可以觀察到周圍的情況,而在山穀裏,則不容易發現這裏。


    在洞穴內部,利用原來塌方的積土層,修了一個斜坡。


    在剛剛進入洞口處,挖下一個翻板陷阱。


    平時家人出入,隻要鎖住機關,小心避開,則完全沒有危險。


    當發現外邊情況不對的時候,打開鎖住的機關,陷阱激活,隻要外邊的人隨便闖入,就會掉入陷阱。


    陷阱的設計為上寬下窄,一旦掉進去,隻有上邊有人幫助才能出來。


    為了防止自己家人意外掉下去,陷阱本身沒有傷害,最多隻是被困住。


    同時,在陷阱的井壁上,安裝了求救繩索,拉動繩索,礦井內的鈴聲就會響起,自己人就能趕來救助。


    ……


    在山穀中,還設置了幾個監視位!


    在一些隱蔽又必經的地方,林勇也設置了類似的報警裝置,平時不用啟動,處於安全狀態。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就逐個打開機關,報警裝置激活,讓監控位置的人隨時可以發現情況異常。


    經過了幾天的布置,一個雖然原始,但是有效的防禦體係就初步形成了。


    ……


    廢礦第二個出入口,是利用了林勇第一次被大水衝下來的河道。


    在山頂上的河道,除了冬天外,其他季節都有流水。


    根據林勇判斷,除了因為上次炸水壩造成的大流量水流外,平時河道的水流並不大。


    在這種情況下,剛好可以利用這裏,打造一個適合運送較大型設備的出入口。


    經過仔細探查,他發現以前這個礦裏的大量設備,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運送進來的。


    或者說,部分是經過這種方式運進來的。


    不過,這樣就需要在上邊的山頂修建一個吊裝裝置。


    經過在山頂河道周圍的查找,林勇和林強終於發現了原來被廢棄的一套鐵架子吊裝塔。


    不過,因為年頭太長,已經完全腐蝕不能用了。


    考慮到暫時不需要運送太大的物件進去,林勇決定先建一個小型木製吊裝塔,用完後,也方便拆卸隱藏。


    用了兩天時間,在林勇父親和二叔的幫助下,一個小型吊裝塔安裝成功。


    經過實驗,基本上承受五六百斤的物體沒啥大問題。


    上邊兩個人操作,下邊兩個人操作,互相配合,就能使用。


    ……


    初步的前期工作做完,就開始準備對廢礦進行初步改造。


    林勇二叔和父親的意見是先把種植木耳蘑菇的地方弄好,這樣,就可以邊種蘑菇邊幹別的。


    林勇的意見則是先把生活居住的地方改造一下。


    林強則是隨便,等於是棄權!


    最後,林勇父親和二叔多數,林勇少數,隻能先聽兩位長輩的。


    種植蘑菇木耳對於本地人來說,不難。


    上邊的河道兩邊和步行出口外邊的山溝裏,都是木頭。


    隻要把鬆樹、柞木等砍伐下來,有些甚至連砍都不用,挑選斷了的比較粗的,搬運進來就可以了。


    為了盡量保護山穀裏的原生態,防止砍伐留下過多的人為痕跡,林勇他們選擇在山頂的河道兩邊找木頭。


    又忙乎了幾天,總算是初步把木頭都運進了礦裏。


    按林勇二叔的說法是太少了,還要再多些。


    最後,在林勇的勸說下,才暫時告一段落,不再堅持。


    按林勇的估計,光著這幾天運進來的木頭,就夠種植好幾百斤蘑菇木耳了。


    起碼,今年冬天,是不愁蘑菇木耳了!


    ……


    接下來是生活起居區域的改造。


    這方麵,其他人都沒有意見,全聽林勇安排!


    林勇準備建設的標準高一點!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年代種田,趕山打獵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要拱大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要拱大樹並收藏年代種田,趕山打獵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