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視察冶鑄作坊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征商稅。
是宇文衍親政後,推行的又一項極為重要的策令。
標誌著大周不再把賦稅局限於一畝三分地上。
以後。
隨著商稅份額占比的提高,就能逐步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
慢慢激發出社會活力,促進消費和人口增長。
形成良性循環。
“子昌,隨朕到冶鑄作坊看看去。”
宇文衍換上便服,帶著王鷹,李藥師,墨言三人,騎馬出宮奔東門而去。
小皇帝嫌輦駕太慢,馬車太顛。
除非正式場合,一般他都是騎馬出行。
騎馬是當下主要出行方式。
朝臣上朝或是前往衙門,離得遠的話,都是騎馬。
包括女子出行,大多也是選擇騎馬。
當然,養不起馬的普通人家就隻能步行了。
走進作坊大門。
各式建築錯落有致,道路四通八達。
經過幾次擴建,作坊如今占地麵積達萬餘畝。
所有工匠、役力連同他們的家屬,全都居住在園區內。
作坊儼然形成了一個小鎮的規模。
道路兩旁,移植過來的樹木長勢良好,鬱鬱蔥蔥。
人力獨輪車,兩輪馬車作為運輸工具,穿行在道路上。
如今,製造一部每天都能生產出一定量的農具,鐵絲、鐵釘、鐵皮、鐵錘、鐵鏈等鐵製品。
二部製作鉗子、扳手、螺絲刀等工具。
還有利用水力所需的軸承、齒輪、曲軸傳動裝置,脫穀機傳動裝置。
最近。
製造二部依據小皇帝之前繪製的那些圖紙,製作出了彈簧和鏈條。
鏈條配合齒輪,也是一種傳動裝置。
“老臣參見陛下!”
綦毋懷文帶著兒子,孫子向小皇帝行禮。
“前輩無須多禮!”
小皇帝上前扶了一把。
對於綦毋懷文,他始終保持敬重。
“車床進展如何?”
宇文衍端起綦毋冶子泡好的茶喝了一口,微笑道。
“迴陛下,這大半年來,車床動力傳輸的穩定性有了長足進步……”
迴答的是老人家的兒子,綦毋幹將。
他從一開始就跟著父親研究宇文衍提出的車床。
整個過程都親自動手操作,已是頗有心得。
綦毋懷文年紀大了,繼承衣缽就靠他的兒孫以及十八個徒弟。
他也有意把作坊的相關工作慢慢交接到他們手上。
作坊大力招募相關方麵的人才,改善水力傳動裝置。
使得車床鑽頭的高速轉動趨於穩定。
同時。
他們還研製出了活動閘門,通過控製進水流量來調節鑽頭的旋轉速度。
“車床推廣情況怎樣?”
年前。
宇文衍讓他們把現在的車床技術全部推向民間。
並提供精鋼鑄造的各種銼刀、鑽頭、鉸刀、絲錐等工具。
“陛下,老臣讓人在作坊幾裏外,還有洛陽,揚州,鄴城,益州四地,各建造了一台水力車床。”
“凡感興趣者,都可自行前往觀摩。”
“想自建的話,作坊也提供技術和設備所需零件的支持……”
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引得一些喜好之人去鑽研。
隻要放開限製,甚至提供一定的支持。
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將促使這個新事物在民間快速發展起來。
雖然這項技術放在當下似乎超前了一些。
但是華夏先民機械方麵的應用,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
先秦時的記裏鼓車,雙馬戰車,漢時的渾天儀,地動儀等。
都是機械方麵的實際應用。
宇文衍要做的就是提出一些概念,引導人們朝某個方向去探索。
“很好,前輩,作坊的所有技術最好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以後可以作為工匠培訓的書籍,也能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創新。”
璀璨的文明,最為關鍵的就是文字記錄與傳承。
有史料可查,有實物可考。
依靠文學創造,藝術加工杜撰出來的文明,無疑是鏡中花,水中月,經不起考究。
“迴陛下,老臣和您所想無二,每項工藝,技術都已詳細記錄在冊……”
不用小皇帝提醒,作坊早就這麽做了。
宇文衍滿意地點了點頭。
找到綦毋懷文,真的是撿到寶了。
為他的工業設想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冶子,你打造出來的寶劍相當好,可以批量製作一些……”
之前,小皇帝贈給孫思邈的長劍,就是出自綦毋冶子之手。
完全由他實驗,改進,最終把工藝確定下來。
工藝質量達到了唐刀,陌刀,錐槍這些神兵利器的水準。
在武器鑄造方麵,確實天賦卓絕。
也難怪綦毋懷文那麽放心把這一項工作完全交給他打理。
“謝陛下,臣一定再接再厲!”
在作坊改進水力傳動裝置後。
水力摧動的雙動式活塞風箱大大提高了鼓風效率。
還有就是水力推動的自動起落水錘。
極大地節省了人工錘煉所需的役力。
這兩項技術如今已經應用到工部軍器監,及民間眾多鐵匠鋪。
宇文衍此次來。
主要是看軍器小組研製的神臂弓和八牛床弩。
經過成百上千次的改進,終於攻克數道難關。
把弩的實際威力做到了《武備要略》上所記載的程度。
軍器組最先研製成“冷鍛甲”技術。
並設計了人和馬披戴的鎧甲樣式,確立製造工藝。
如今,冷鍛甲已經在軍器監批量打造。
眾人來到軍器試射場。
這裏擺放著數十張神臂弓和兩台八牛床弩。
工匠們見到皇帝駕臨,紛紛下跪行禮。
小皇帝抬手,示意他們起身。
由負責人給他介紹兩種弩。
“子昌,藥師,小言子,你們上手試試……”
宇文衍手持一把神臂弓。
弩身三尺三,弦長二尺五。
用堅韌地山桑木和堅實的檀木,還有特性鋼製成。
上弦時需要借助雙腳踩壓拉拽。
凹槽內放上箭矢,利用望山瞄準,扣動弩機,就能進行發射。
經測試,射程達四百米,有效射距一百多米。
一百米內,當下主流鐵甲破防。
五十米內,主流重甲破防。
而五十米的距離,換成“冷鍛甲”,抵禦了神臂弩的射擊。
留下一坑,沒能洞穿甲片。
冷鍛甲相比當下的主流重甲,其防禦能力還要強上幾分。
“陛下,此弩不論威力、精度、射程,都比當前的主流弩要強!”
王鷹反複嚐試了十數箭,最後得出結論。
墨言也點頭表示認同。
“突厥再過一百年,不,兩百年,也造不出此等神弩。”
小李靖仔細打量著手中的神臂弩。
神情亢奮,還不忘拿突厥做個對比。
是宇文衍親政後,推行的又一項極為重要的策令。
標誌著大周不再把賦稅局限於一畝三分地上。
以後。
隨著商稅份額占比的提高,就能逐步減輕底層百姓的負擔。
慢慢激發出社會活力,促進消費和人口增長。
形成良性循環。
“子昌,隨朕到冶鑄作坊看看去。”
宇文衍換上便服,帶著王鷹,李藥師,墨言三人,騎馬出宮奔東門而去。
小皇帝嫌輦駕太慢,馬車太顛。
除非正式場合,一般他都是騎馬出行。
騎馬是當下主要出行方式。
朝臣上朝或是前往衙門,離得遠的話,都是騎馬。
包括女子出行,大多也是選擇騎馬。
當然,養不起馬的普通人家就隻能步行了。
走進作坊大門。
各式建築錯落有致,道路四通八達。
經過幾次擴建,作坊如今占地麵積達萬餘畝。
所有工匠、役力連同他們的家屬,全都居住在園區內。
作坊儼然形成了一個小鎮的規模。
道路兩旁,移植過來的樹木長勢良好,鬱鬱蔥蔥。
人力獨輪車,兩輪馬車作為運輸工具,穿行在道路上。
如今,製造一部每天都能生產出一定量的農具,鐵絲、鐵釘、鐵皮、鐵錘、鐵鏈等鐵製品。
二部製作鉗子、扳手、螺絲刀等工具。
還有利用水力所需的軸承、齒輪、曲軸傳動裝置,脫穀機傳動裝置。
最近。
製造二部依據小皇帝之前繪製的那些圖紙,製作出了彈簧和鏈條。
鏈條配合齒輪,也是一種傳動裝置。
“老臣參見陛下!”
綦毋懷文帶著兒子,孫子向小皇帝行禮。
“前輩無須多禮!”
小皇帝上前扶了一把。
對於綦毋懷文,他始終保持敬重。
“車床進展如何?”
宇文衍端起綦毋冶子泡好的茶喝了一口,微笑道。
“迴陛下,這大半年來,車床動力傳輸的穩定性有了長足進步……”
迴答的是老人家的兒子,綦毋幹將。
他從一開始就跟著父親研究宇文衍提出的車床。
整個過程都親自動手操作,已是頗有心得。
綦毋懷文年紀大了,繼承衣缽就靠他的兒孫以及十八個徒弟。
他也有意把作坊的相關工作慢慢交接到他們手上。
作坊大力招募相關方麵的人才,改善水力傳動裝置。
使得車床鑽頭的高速轉動趨於穩定。
同時。
他們還研製出了活動閘門,通過控製進水流量來調節鑽頭的旋轉速度。
“車床推廣情況怎樣?”
年前。
宇文衍讓他們把現在的車床技術全部推向民間。
並提供精鋼鑄造的各種銼刀、鑽頭、鉸刀、絲錐等工具。
“陛下,老臣讓人在作坊幾裏外,還有洛陽,揚州,鄴城,益州四地,各建造了一台水力車床。”
“凡感興趣者,都可自行前往觀摩。”
“想自建的話,作坊也提供技術和設備所需零件的支持……”
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引得一些喜好之人去鑽研。
隻要放開限製,甚至提供一定的支持。
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將促使這個新事物在民間快速發展起來。
雖然這項技術放在當下似乎超前了一些。
但是華夏先民機械方麵的應用,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
先秦時的記裏鼓車,雙馬戰車,漢時的渾天儀,地動儀等。
都是機械方麵的實際應用。
宇文衍要做的就是提出一些概念,引導人們朝某個方向去探索。
“很好,前輩,作坊的所有技術最好都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以後可以作為工匠培訓的書籍,也能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創新。”
璀璨的文明,最為關鍵的就是文字記錄與傳承。
有史料可查,有實物可考。
依靠文學創造,藝術加工杜撰出來的文明,無疑是鏡中花,水中月,經不起考究。
“迴陛下,老臣和您所想無二,每項工藝,技術都已詳細記錄在冊……”
不用小皇帝提醒,作坊早就這麽做了。
宇文衍滿意地點了點頭。
找到綦毋懷文,真的是撿到寶了。
為他的工業設想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冶子,你打造出來的寶劍相當好,可以批量製作一些……”
之前,小皇帝贈給孫思邈的長劍,就是出自綦毋冶子之手。
完全由他實驗,改進,最終把工藝確定下來。
工藝質量達到了唐刀,陌刀,錐槍這些神兵利器的水準。
在武器鑄造方麵,確實天賦卓絕。
也難怪綦毋懷文那麽放心把這一項工作完全交給他打理。
“謝陛下,臣一定再接再厲!”
在作坊改進水力傳動裝置後。
水力摧動的雙動式活塞風箱大大提高了鼓風效率。
還有就是水力推動的自動起落水錘。
極大地節省了人工錘煉所需的役力。
這兩項技術如今已經應用到工部軍器監,及民間眾多鐵匠鋪。
宇文衍此次來。
主要是看軍器小組研製的神臂弓和八牛床弩。
經過成百上千次的改進,終於攻克數道難關。
把弩的實際威力做到了《武備要略》上所記載的程度。
軍器組最先研製成“冷鍛甲”技術。
並設計了人和馬披戴的鎧甲樣式,確立製造工藝。
如今,冷鍛甲已經在軍器監批量打造。
眾人來到軍器試射場。
這裏擺放著數十張神臂弓和兩台八牛床弩。
工匠們見到皇帝駕臨,紛紛下跪行禮。
小皇帝抬手,示意他們起身。
由負責人給他介紹兩種弩。
“子昌,藥師,小言子,你們上手試試……”
宇文衍手持一把神臂弓。
弩身三尺三,弦長二尺五。
用堅韌地山桑木和堅實的檀木,還有特性鋼製成。
上弦時需要借助雙腳踩壓拉拽。
凹槽內放上箭矢,利用望山瞄準,扣動弩機,就能進行發射。
經測試,射程達四百米,有效射距一百多米。
一百米內,當下主流鐵甲破防。
五十米內,主流重甲破防。
而五十米的距離,換成“冷鍛甲”,抵禦了神臂弩的射擊。
留下一坑,沒能洞穿甲片。
冷鍛甲相比當下的主流重甲,其防禦能力還要強上幾分。
“陛下,此弩不論威力、精度、射程,都比當前的主流弩要強!”
王鷹反複嚐試了十數箭,最後得出結論。
墨言也點頭表示認同。
“突厥再過一百年,不,兩百年,也造不出此等神弩。”
小李靖仔細打量著手中的神臂弩。
神情亢奮,還不忘拿突厥做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