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東北設想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
幽州總管陰壽,在清除盤踞遼西的偽齊殘餘勢力後。
趁勢追擊重傷逃往遼東的高寶寧。
隨後。
與高句麗軍隊發生了大小數十次戰役。
這個東北地方勢力。
趁著中原地區數百年紛爭戰亂,迅速發展。
當下。
控製著朝鮮半島北部,以及遼河以東大部分區域。
是半島三國當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
但是。
他們不滿足眼前所擁有的,妄想占據遼西。
並與突厥勾結,圖謀一馬平川的幽州地區。
“遼西走廊的事,陰將軍如何說?”
之前宇文衍讓王軌傳信給陰壽,讓其注意遼西走廊。
防止突厥和高句麗軍隊從那進入幽州。
“陛下,陰將軍迴報,此地丘陵起伏,植被茂密。”
“而且地麵坑窪,積水嚴重,沼澤遍布,並不適於大規模行軍……”
宇文衍聽罷,點了點頭。
遼西走廊傍海道,到了宋朝與遼、金時期,才慢慢開發興盛起來。
在那之前。
從中原進入東北地區,都是走燕山幾條河穀通道。
傍海道是海蝕衝積而成。
如今還有很多沼澤地,不利於軍隊和商隊行進。
所以在宋以前的朝代。
不論是行軍還是經商,寧願繞遠路也不走這條近道。
但是。
這裏是進入東北最為便捷的通道。
無論如何。
大周朝廷都要把這條通道開發出來,並牢牢控製在手裏。
這樣。
就能加強中原與東北地區的聯係。
便於以後收拾不聽話的高句麗,並把東北地區納入大周版圖。
東北三大平原有著肥沃的黑土地。
隻要開發出來,不但能夠安置大量的百姓,還能提高大周的糧食產量。
不管有多難,宇文衍都不會放棄的。
此道暫時不利於通行,也讓他鬆了一口氣。
大周有足夠的時間先把防禦工事做好,而後再慢慢開發這條通道。
但還是要交代陰壽。
不能完全置此道不管不顧。
在這條長達400裏的通道上,必須設立一定數量的哨所,以防萬一。
如今,陰壽拿下遼西。
切斷了高句麗和突厥之間的直接聯係。
為宇文衍的東北計劃爭取了時間。
“高句麗蹦噠不出什麽名堂。”
“讓陰壽繼續與其纏鬥,就當是練兵了……”
小皇帝望著疆域圖,沉聲說道。
“下詔從幽州、相州、兗州等地遷徙百姓到遼西去。”
“凡自願前往者,每丁分配田地百畝,免租十年……”
宇文衍決定往遼西移民。
把遼西打造成大周經營東北的根據地。
有了人口,便能開荒屯田,設立軍府。
等到拉起一支數萬人軍隊,就是收拾高句麗的時候了。
曆史上。
隋朝楊堅,楊廣數次遠征高句麗都沒能成功。
其實,都是戰略上的失誤所致。
他們遠征的目的,不是經營東北,把朝鮮半島納入國家版圖。
而是出於維護中原王朝宗主國的地位及威嚴。
也就是說。
當時高句麗不聽話了,與突厥眉來眼去,意圖不軌。
為了所謂的顏麵,幾十萬大軍勞師動眾,長途奔襲。
單單是後勤保障,就消耗了沿途百餘萬的役力。
高句麗先是冥頑不化,想誘軍深入,分而殲之。
等看到贏不了,快要滅國時,就跪地投降!
朝廷損兵折將,人家一句投降就完事了,毛都沒撈到一根。
加上楊廣用人不當,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數次遠征,消耗甚巨。
最後落得一地雞毛,民怨沸騰。
引得各地義軍頻起,把隋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宇文衍可不管什麽天朝上國的威嚴。
小小屬國。
敢撩中原王朝虎須,我就敢滅了你!
王軌作為兵部尚書,又是小皇帝親近的人。
宇文衍把經營東北,以及對付高句麗的想法,向他和盤托出。
畢竟。
軍府這一塊的事情,需要他去推動。
王軌聽罷,心下大為震動。
這可是一盤大棋啊!
把大東北和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或許很多帝王都想過,但卻沒有哪一個朝代真正做到過。
就算是大漢最鼎盛時的漢武帝,也不過在半島北部設立了四郡而已。
而遼東大部分地區,長期是各遊牧勢力的地盤。
遊離在中原王朝的版圖之外。
王軌眸光熠熠地望著小皇帝,心想:
陛下可是真敢想啊。
連南方的陳朝都還沒搞定呢,就在布局東北的事情了!
他也有些想不通,陛下為何如此看重東北?
在宇文衍看來。
曆史上的中原王朝,沒能把半島和倭奴國納入版圖,實在是重大失誤。
給後世子孫留下無盡的災難和麻煩。
“陛下,東北苦寒之地,當真那麽重要?”
受時代局限性影響,王軌想不通也正常。
“郯國公,東北雖然寒冷,但也就冬天幾個月而已。”
“溫暖時節,那可是能夠種植水稻的地方……”
小皇帝清楚得很,東北的大米享譽天下,嘎嘎好吃。
“東北竟能種植稻穀?”
王軌瞪大了雙眼,一臉不可置信。
“不僅能種稻穀,高粱、粟麥、大豆都能種植,產量還杠杠滴。”
這下,王軌有些動容了。
雖然不知道小皇帝如何知道這些,但毫不懷疑他所說的話。
中原王朝曆來都是以農為本。
之所以疏於東北的管理,就是認為那裏苦寒,隻適合放牧漁獵,而不能種地。
其實。
曆史上隋唐時期。
全球氣候變暖,北方大部分地區更加適合農耕。
雖然沒達到上一個溫暖期那般,相州(河南)都適合大象生長的地步。
但也比前幾百年溫濕了許多。
這也是形成“隋唐盛世”的一個氣候因素。
宇文衍也不清楚,自己穿越後,這種溫濕環境有沒有發生轉變。
但他得去試試。
不能錯過老天賜予的這種氣候福利。
“這樣的話,那必須好好謀劃一番。”
王軌可不僅僅是隻會行軍打仗的莽夫,戰略眼光也是有的。
他很清楚。
這麽大一塊能夠發展農業的土地,意味著什麽?
“小言子,倭國的商隊已經停了是吧?”
宇文衍隱約記得。
冬天有兩個月,倭國和半島三國的商隊是不動的。
“是的陛下,臘月和正月,兩邊都沒有商隊發出。”
“你去轉告物部龜田,讓其傳信迴去。”
“倭國產量最高的稻種一萬石,海運至東北,靠岸後,直接運送到遼西龍城……”
倭國的水稻,都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
為何還要萬裏迢迢用他們的稻種呢?
在宇文衍的記憶中。
南方的水稻品種,並不適合東北地區種植。
倭國水稻大概是先秦時期,從中原傳過去的。
經過上千年的種植改良,已經適應了本地土壤和氣候。
比起南方的稻種,或許更適合東北的環境。
且不管它行與不行。
先弄迴來,讓遼西的百姓試種了再說。
反正。
用肥皂跟龜田這小鬼子換就行了。
幽州總管陰壽,在清除盤踞遼西的偽齊殘餘勢力後。
趁勢追擊重傷逃往遼東的高寶寧。
隨後。
與高句麗軍隊發生了大小數十次戰役。
這個東北地方勢力。
趁著中原地區數百年紛爭戰亂,迅速發展。
當下。
控製著朝鮮半島北部,以及遼河以東大部分區域。
是半島三國當中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
但是。
他們不滿足眼前所擁有的,妄想占據遼西。
並與突厥勾結,圖謀一馬平川的幽州地區。
“遼西走廊的事,陰將軍如何說?”
之前宇文衍讓王軌傳信給陰壽,讓其注意遼西走廊。
防止突厥和高句麗軍隊從那進入幽州。
“陛下,陰將軍迴報,此地丘陵起伏,植被茂密。”
“而且地麵坑窪,積水嚴重,沼澤遍布,並不適於大規模行軍……”
宇文衍聽罷,點了點頭。
遼西走廊傍海道,到了宋朝與遼、金時期,才慢慢開發興盛起來。
在那之前。
從中原進入東北地區,都是走燕山幾條河穀通道。
傍海道是海蝕衝積而成。
如今還有很多沼澤地,不利於軍隊和商隊行進。
所以在宋以前的朝代。
不論是行軍還是經商,寧願繞遠路也不走這條近道。
但是。
這裏是進入東北最為便捷的通道。
無論如何。
大周朝廷都要把這條通道開發出來,並牢牢控製在手裏。
這樣。
就能加強中原與東北地區的聯係。
便於以後收拾不聽話的高句麗,並把東北地區納入大周版圖。
東北三大平原有著肥沃的黑土地。
隻要開發出來,不但能夠安置大量的百姓,還能提高大周的糧食產量。
不管有多難,宇文衍都不會放棄的。
此道暫時不利於通行,也讓他鬆了一口氣。
大周有足夠的時間先把防禦工事做好,而後再慢慢開發這條通道。
但還是要交代陰壽。
不能完全置此道不管不顧。
在這條長達400裏的通道上,必須設立一定數量的哨所,以防萬一。
如今,陰壽拿下遼西。
切斷了高句麗和突厥之間的直接聯係。
為宇文衍的東北計劃爭取了時間。
“高句麗蹦噠不出什麽名堂。”
“讓陰壽繼續與其纏鬥,就當是練兵了……”
小皇帝望著疆域圖,沉聲說道。
“下詔從幽州、相州、兗州等地遷徙百姓到遼西去。”
“凡自願前往者,每丁分配田地百畝,免租十年……”
宇文衍決定往遼西移民。
把遼西打造成大周經營東北的根據地。
有了人口,便能開荒屯田,設立軍府。
等到拉起一支數萬人軍隊,就是收拾高句麗的時候了。
曆史上。
隋朝楊堅,楊廣數次遠征高句麗都沒能成功。
其實,都是戰略上的失誤所致。
他們遠征的目的,不是經營東北,把朝鮮半島納入國家版圖。
而是出於維護中原王朝宗主國的地位及威嚴。
也就是說。
當時高句麗不聽話了,與突厥眉來眼去,意圖不軌。
為了所謂的顏麵,幾十萬大軍勞師動眾,長途奔襲。
單單是後勤保障,就消耗了沿途百餘萬的役力。
高句麗先是冥頑不化,想誘軍深入,分而殲之。
等看到贏不了,快要滅國時,就跪地投降!
朝廷損兵折將,人家一句投降就完事了,毛都沒撈到一根。
加上楊廣用人不當,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數次遠征,消耗甚巨。
最後落得一地雞毛,民怨沸騰。
引得各地義軍頻起,把隋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宇文衍可不管什麽天朝上國的威嚴。
小小屬國。
敢撩中原王朝虎須,我就敢滅了你!
王軌作為兵部尚書,又是小皇帝親近的人。
宇文衍把經營東北,以及對付高句麗的想法,向他和盤托出。
畢竟。
軍府這一塊的事情,需要他去推動。
王軌聽罷,心下大為震動。
這可是一盤大棋啊!
把大東北和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或許很多帝王都想過,但卻沒有哪一個朝代真正做到過。
就算是大漢最鼎盛時的漢武帝,也不過在半島北部設立了四郡而已。
而遼東大部分地區,長期是各遊牧勢力的地盤。
遊離在中原王朝的版圖之外。
王軌眸光熠熠地望著小皇帝,心想:
陛下可是真敢想啊。
連南方的陳朝都還沒搞定呢,就在布局東北的事情了!
他也有些想不通,陛下為何如此看重東北?
在宇文衍看來。
曆史上的中原王朝,沒能把半島和倭奴國納入版圖,實在是重大失誤。
給後世子孫留下無盡的災難和麻煩。
“陛下,東北苦寒之地,當真那麽重要?”
受時代局限性影響,王軌想不通也正常。
“郯國公,東北雖然寒冷,但也就冬天幾個月而已。”
“溫暖時節,那可是能夠種植水稻的地方……”
小皇帝清楚得很,東北的大米享譽天下,嘎嘎好吃。
“東北竟能種植稻穀?”
王軌瞪大了雙眼,一臉不可置信。
“不僅能種稻穀,高粱、粟麥、大豆都能種植,產量還杠杠滴。”
這下,王軌有些動容了。
雖然不知道小皇帝如何知道這些,但毫不懷疑他所說的話。
中原王朝曆來都是以農為本。
之所以疏於東北的管理,就是認為那裏苦寒,隻適合放牧漁獵,而不能種地。
其實。
曆史上隋唐時期。
全球氣候變暖,北方大部分地區更加適合農耕。
雖然沒達到上一個溫暖期那般,相州(河南)都適合大象生長的地步。
但也比前幾百年溫濕了許多。
這也是形成“隋唐盛世”的一個氣候因素。
宇文衍也不清楚,自己穿越後,這種溫濕環境有沒有發生轉變。
但他得去試試。
不能錯過老天賜予的這種氣候福利。
“這樣的話,那必須好好謀劃一番。”
王軌可不僅僅是隻會行軍打仗的莽夫,戰略眼光也是有的。
他很清楚。
這麽大一塊能夠發展農業的土地,意味著什麽?
“小言子,倭國的商隊已經停了是吧?”
宇文衍隱約記得。
冬天有兩個月,倭國和半島三國的商隊是不動的。
“是的陛下,臘月和正月,兩邊都沒有商隊發出。”
“你去轉告物部龜田,讓其傳信迴去。”
“倭國產量最高的稻種一萬石,海運至東北,靠岸後,直接運送到遼西龍城……”
倭國的水稻,都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
為何還要萬裏迢迢用他們的稻種呢?
在宇文衍的記憶中。
南方的水稻品種,並不適合東北地區種植。
倭國水稻大概是先秦時期,從中原傳過去的。
經過上千年的種植改良,已經適應了本地土壤和氣候。
比起南方的稻種,或許更適合東北的環境。
且不管它行與不行。
先弄迴來,讓遼西的百姓試種了再說。
反正。
用肥皂跟龜田這小鬼子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