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編纂算經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天。
宇文衍再次擺駕國子監。
這次他來的是“算術館”。
自從一開始教授完阿拉伯數字、大小寫字母以及一些數學符號後。
小皇帝隔些日子就會過來和他們交流一下。
“算術館”就在“農學館”的邊上。
飛簷翹角,雕龍畫棟的房子掩映在蔥翠的古樹之間。
招募的七十二人,都是算術方麵的人才或愛好者。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等。
這些都是北周以前,華夏先輩們在算術方麵留下的恢弘著作。
加上《五經算術》、《輯古算經》。
統稱為華夏古代的——“算經十書”。
《輯古算經》,為初唐數學家王孝通所著。
《五經算術》,則是北周一位名叫甄鸞的數學家所著。
但他已於十四年前去世,終年才三十一歲。
如今,“算術館”的負責人甄族,正是甄鸞的兒子。
“參見陛下!”
看到皇帝來了,大家紛紛上前見禮。
這段時間來。
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宇文衍教授的東西。
並把數字,符號,字母運用到算術當中,就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加上黑板和粉筆,運算起來,簡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整個運算過程一目了然,邏輯清晰。
“平身!”
“朕今日來,是想請諸位編纂三部算經,用於先生教學所用。”
“三部算經從易到難,分別用於啟蒙及後續所學。”
“這是朕關於編纂“蒙學算經”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供諸位參考……”
這就是宇文衍此行目的。
編纂一部啟蒙用的算術教材,讓孩子們從啟蒙便開始接觸數學。
“遵命!”
甄族接過墨言遞上的冊子,連同其他所有成員躬身應答。
他們也很納悶。
皇帝是如何創造出這些稀奇古怪的數字、字母和符號?
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非常的實用。
這使得他們對小皇帝多了一分欽佩。
隨後。
甄族帶著宇文衍參觀了他們的學堂。
這是大家平常研習算術的地方,類似於後世的教室。
四周的牆上,全都掛有大黑板。
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運算過程。
宇文衍也驚訝這些人的接受、領悟能力。
看來,凡數學方麵的人才,腦子都比一般人好使。
宇文衍看著眾人一道道求知若渴的眼神。
當即露了一手。
用列方程式的方法,現場演算解答雞兔同籠的算術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很簡單的算術。
但小皇帝的運算方法,卻讓他們著了迷!
全都圍在演算的黑板前,一發不可收拾地研究起來。
宇文衍嘿嘿一笑。
把一本寫滿公式的冊子丟給甄族,便自行離開了。
這些是他腦海裏,所能記起來的全部數學公式。
他們才是這方麵的人才。
比小皇帝更懂得這些公式背後蘊含的算術含義。
走出“算術館”。
正準備迴宮,正好碰到農學館的負責人賈仲明。
“參見陛下!”
“季明啊,新農具試用如何?”
宇文衍示意其無須多禮,順嘴問道。
漚肥之術整理成冊後,已經交由政事堂擬詔,下發到各州、郡、縣了。
將由地方官府負責向百姓推廣使用。
“好啊,實在是太好了。”
“特別是那個曲轅犁,靈活好用,若是用於南方水田耕作尤為高效……”
說起那些農具,賈仲明須發抖動,神情甚是激動。
小皇帝聽了暢懷一笑。
心想,那是當然了。
這可是從唐代一直傳承到後世的農具,一千多年了都還在使用。
老祖宗的優選農具,能不好麽?
“有了好用的農具,那就多琢磨怎麽提高畝產量。”
“比如改良種子,改善肥料,防治病蟲害等。”
“特別是那個壟耕種植法,一定要好好研究。”
“多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請教,他們雖然不懂其中道理,但卻有實踐經驗……”
小皇帝拍拍賈仲明的胳膊,隨口囑咐了幾句。
“謹遵聖命!”
老賈被宇文衍說得一愣一愣的。
打死他也想不明白。
皇帝小小年紀,怎麽懂得那麽多農事方麵的道理?
壟耕種植法。
就是將莊稼成排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
壟的土地要比壟之間的溝略高。
這麽做可以保證每株莊稼都能獲得日照,獨立成長,互不幹擾。
便於莊稼之間通風,不會腐爛。
而且除草和間苗作業時,是在溝裏走,不會踩傷莊稼。
更重要的是,這樣便於灌溉。
華夏先民早在商周時期,便發現了這種能夠大大提高糧食產量的種植技術。
壟耕種植法的發現,是農業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
宇文衍成立農學館。
就是要把先民在農學方麵積累的智慧結晶,充分利用起來,並發揚光大。
……
離開國子監。
小皇帝又去了肥皂作坊。
自從九名內侍小太監,研製出好幾種香味的玉皂後。
玉皂得到更多人的青睞,百寶閣銷售量日漲。
如今。
作坊規模擴大後,把周邊的幾個院子全都買了過來。
將內部連通,形成一個整體。
作坊做工的下人,從原先的五十人增加到兩百人。
每天能生產近十萬塊玉皂。
京城,洛陽,鄴城三地。
日銷量分別達到了兩萬,三萬和一萬五千塊。
這麽大的銷量。
小皇帝都懷疑是不是被物部龜田他們雇人買走了一部分。
不過,查實後,發現不是他們。
大多被一些投機商人買走了,轉運到其他各州倒賣,賺取差價。
這些玉皂銷售所得。
原本是宇文衍敬獻給天元皇帝宇文贇的。
宣帝駕崩後。
進到內庫的錢財,就統統歸小皇帝自由支配了。
開始出現黃牛和二道販子。
看來,玉皂的銷售範圍可以延伸到其他州郡了。
宇文衍暗自思量。
他今天來此。
並不是為了玉皂的事情。
書房之內。
九名十多歲的小太監齊齊跪下行禮。
“奴婢拜見陛下!”
“吾皇萬歲!”
之前。
宇文衍允許他們在親軍駐地隨軍士一起訓練。
學會了“十禽戲”和“軍體拳”等項目。
現在,每天早上都自覺地堅持晨練。
他們也是苦命人,從小在北齊皇宮長大,沒名沒姓。
周武帝滅齊後。
被當成戰利品帶到長安城,進了北周皇宮。
宇文衍封為皇太子後,宣帝便賞賜給了他。
經受過王鷹的考驗後,得到小皇帝的信任。
賜他們與墨言同姓,按年齡大小,分別取名一到九!
“平身!”
“小言子,工部把東西送過來了吧?”
小皇帝抬手,讓他們起身。
“迴陛下,昨天就已經送過來了。”
“小一,帶朕去看看。”
宇文衍指著年紀最大的墨一說道。
“喏!”
“陛下,您這邊請……”
墨一說完,在前麵帶路。
走過連廊,穿過幾道拱門,領著大家來到一處後院。
宇文衍再次擺駕國子監。
這次他來的是“算術館”。
自從一開始教授完阿拉伯數字、大小寫字母以及一些數學符號後。
小皇帝隔些日子就會過來和他們交流一下。
“算術館”就在“農學館”的邊上。
飛簷翹角,雕龍畫棟的房子掩映在蔥翠的古樹之間。
招募的七十二人,都是算術方麵的人才或愛好者。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綴術》等。
這些都是北周以前,華夏先輩們在算術方麵留下的恢弘著作。
加上《五經算術》、《輯古算經》。
統稱為華夏古代的——“算經十書”。
《輯古算經》,為初唐數學家王孝通所著。
《五經算術》,則是北周一位名叫甄鸞的數學家所著。
但他已於十四年前去世,終年才三十一歲。
如今,“算術館”的負責人甄族,正是甄鸞的兒子。
“參見陛下!”
看到皇帝來了,大家紛紛上前見禮。
這段時間來。
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宇文衍教授的東西。
並把數字,符號,字母運用到算術當中,就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
加上黑板和粉筆,運算起來,簡直不要太方便。
而且,整個運算過程一目了然,邏輯清晰。
“平身!”
“朕今日來,是想請諸位編纂三部算經,用於先生教學所用。”
“三部算經從易到難,分別用於啟蒙及後續所學。”
“這是朕關於編纂“蒙學算經”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供諸位參考……”
這就是宇文衍此行目的。
編纂一部啟蒙用的算術教材,讓孩子們從啟蒙便開始接觸數學。
“遵命!”
甄族接過墨言遞上的冊子,連同其他所有成員躬身應答。
他們也很納悶。
皇帝是如何創造出這些稀奇古怪的數字、字母和符號?
不得不承認,確實是非常的實用。
這使得他們對小皇帝多了一分欽佩。
隨後。
甄族帶著宇文衍參觀了他們的學堂。
這是大家平常研習算術的地方,類似於後世的教室。
四周的牆上,全都掛有大黑板。
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運算過程。
宇文衍也驚訝這些人的接受、領悟能力。
看來,凡數學方麵的人才,腦子都比一般人好使。
宇文衍看著眾人一道道求知若渴的眼神。
當即露了一手。
用列方程式的方法,現場演算解答雞兔同籠的算術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很簡單的算術。
但小皇帝的運算方法,卻讓他們著了迷!
全都圍在演算的黑板前,一發不可收拾地研究起來。
宇文衍嘿嘿一笑。
把一本寫滿公式的冊子丟給甄族,便自行離開了。
這些是他腦海裏,所能記起來的全部數學公式。
他們才是這方麵的人才。
比小皇帝更懂得這些公式背後蘊含的算術含義。
走出“算術館”。
正準備迴宮,正好碰到農學館的負責人賈仲明。
“參見陛下!”
“季明啊,新農具試用如何?”
宇文衍示意其無須多禮,順嘴問道。
漚肥之術整理成冊後,已經交由政事堂擬詔,下發到各州、郡、縣了。
將由地方官府負責向百姓推廣使用。
“好啊,實在是太好了。”
“特別是那個曲轅犁,靈活好用,若是用於南方水田耕作尤為高效……”
說起那些農具,賈仲明須發抖動,神情甚是激動。
小皇帝聽了暢懷一笑。
心想,那是當然了。
這可是從唐代一直傳承到後世的農具,一千多年了都還在使用。
老祖宗的優選農具,能不好麽?
“有了好用的農具,那就多琢磨怎麽提高畝產量。”
“比如改良種子,改善肥料,防治病蟲害等。”
“特別是那個壟耕種植法,一定要好好研究。”
“多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請教,他們雖然不懂其中道理,但卻有實踐經驗……”
小皇帝拍拍賈仲明的胳膊,隨口囑咐了幾句。
“謹遵聖命!”
老賈被宇文衍說得一愣一愣的。
打死他也想不明白。
皇帝小小年紀,怎麽懂得那麽多農事方麵的道理?
壟耕種植法。
就是將莊稼成排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
壟的土地要比壟之間的溝略高。
這麽做可以保證每株莊稼都能獲得日照,獨立成長,互不幹擾。
便於莊稼之間通風,不會腐爛。
而且除草和間苗作業時,是在溝裏走,不會踩傷莊稼。
更重要的是,這樣便於灌溉。
華夏先民早在商周時期,便發現了這種能夠大大提高糧食產量的種植技術。
壟耕種植法的發現,是農業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
宇文衍成立農學館。
就是要把先民在農學方麵積累的智慧結晶,充分利用起來,並發揚光大。
……
離開國子監。
小皇帝又去了肥皂作坊。
自從九名內侍小太監,研製出好幾種香味的玉皂後。
玉皂得到更多人的青睞,百寶閣銷售量日漲。
如今。
作坊規模擴大後,把周邊的幾個院子全都買了過來。
將內部連通,形成一個整體。
作坊做工的下人,從原先的五十人增加到兩百人。
每天能生產近十萬塊玉皂。
京城,洛陽,鄴城三地。
日銷量分別達到了兩萬,三萬和一萬五千塊。
這麽大的銷量。
小皇帝都懷疑是不是被物部龜田他們雇人買走了一部分。
不過,查實後,發現不是他們。
大多被一些投機商人買走了,轉運到其他各州倒賣,賺取差價。
這些玉皂銷售所得。
原本是宇文衍敬獻給天元皇帝宇文贇的。
宣帝駕崩後。
進到內庫的錢財,就統統歸小皇帝自由支配了。
開始出現黃牛和二道販子。
看來,玉皂的銷售範圍可以延伸到其他州郡了。
宇文衍暗自思量。
他今天來此。
並不是為了玉皂的事情。
書房之內。
九名十多歲的小太監齊齊跪下行禮。
“奴婢拜見陛下!”
“吾皇萬歲!”
之前。
宇文衍允許他們在親軍駐地隨軍士一起訓練。
學會了“十禽戲”和“軍體拳”等項目。
現在,每天早上都自覺地堅持晨練。
他們也是苦命人,從小在北齊皇宮長大,沒名沒姓。
周武帝滅齊後。
被當成戰利品帶到長安城,進了北周皇宮。
宇文衍封為皇太子後,宣帝便賞賜給了他。
經受過王鷹的考驗後,得到小皇帝的信任。
賜他們與墨言同姓,按年齡大小,分別取名一到九!
“平身!”
“小言子,工部把東西送過來了吧?”
小皇帝抬手,讓他們起身。
“迴陛下,昨天就已經送過來了。”
“小一,帶朕去看看。”
宇文衍指著年紀最大的墨一說道。
“喏!”
“陛下,您這邊請……”
墨一說完,在前麵帶路。
走過連廊,穿過幾道拱門,領著大家來到一處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