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想吃油條豆漿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喚光祿寺卿,是想看看能不能做出後世的一些早餐來。
很快,膳食一道道傳了上來。
蔥薑鴨,水煮牛肉,酸菜魚,清炒茼蒿,三鮮湯。
四菜一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絕對算是儉約的了。
這些都是易太仲依照宇文衍寫給他的菜譜。
幾個月間,經過數十次地試驗,在小皇帝品嚐確認後定下來的菜式。
足足有數十道各式菜肴,都是光祿寺的庖廚們前未所見的。
每一道菜品出來,都是色香味俱全,風味不同,各有千秋。
極大地改善了宮中膳食相對單調的境況。
天宮之中皇後妃嬪們初嚐一次便欲罷不能。
就連天元皇帝吃後都連聲叫好。
在得知是出自小皇帝的主意後,更是破天荒地表揚了光祿寺一番。
這可是樂壞了易太仲這老小子,成天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
對於宮中膳食更加上心了。
特別是對小皇帝,心中感激之情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臣參見陛下,參見皇後,叩請陛下、皇後金安!”
易太仲肥胖的身材,使得其每次行禮都頗為費力。
但每次他都一絲不苟地完成。
“易愛卿免禮平身,賜坐!”
“謝陛下,謝皇後!”
今天是小皇帝大婚後第一天。
除了元胄一直跟在身後,墨言侍候左右。
王鷹、王軌等人都沒留在殿內。
他們也隻有宇文衍賜宴時才和小皇帝一起用食。
平常時間,宮中有他們吃食的場所。
“梓童,你第一次品嚐宮中飯食,看看味道還合口味不?”
小皇帝給她麵前的青瓷碟中夾了些牛肉和魚片。
“謝陛下!”
司馬令姬沒想到皇帝親自給她夾菜,神情有些惶恐不安。
“趁熱吃,咱都是一家人了,不用太過拘束,朕又不是老虎,不會吃人的……”
宇文衍笑著柔聲說道。
完了還故意對著她做了個老虎兇猛的樣子。
惹得小皇後咯咯笑出聲來。
情緒放鬆後,她才把注意力轉到眼前的菜肴之上。
“嗯,太好吃啦,臣妾從來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菜肴。”
盡管飯食香甜,但卻仍然保持她良好的素養。
司馬令姬小口品嚐著,細嚼慢咽,吃食儀態優美端莊,讓人看著賞心悅目。
相比起來,小皇帝卻是粗魯了許多。
早已饑腸轆轆的他連續幹了三大碗白米飯。
三個葷菜都是下飯菜,也正合他的口味,吃起飯來感覺特別的香。
“陛下,要不要再吃一碗?”
小皇後看到宇文衍的飯量也不覺得有什麽,能吃是福,再說能吃的男人才壯實。
“那臣妾給您盛碗湯。”
司馬令姬如同小媳婦一般,乖巧地幫他盛了一碗三鮮湯。
“易愛卿,以後這個菜肴的份量還可以減半,朕和皇後吃不完也是浪費了。”
小皇帝接過皇後盛好的湯喝了一口,一邊向易太仲說道。
“遵命!”
“陛下躬行儉約,實為臣等之典範……”
這老小子一邊答應,不著痕跡地還拍了一記馬屁。
“光祿寺會包餃子麽?”
宇文衍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光祿寺從來沒有給他上過餃子。
既然包子都能做出來了,沒道理做不出餃子啊。
“陛下,何為餃子?”
看到易太仲一臉懵逼的死樣,顯然沒有聽說過餃子。
宇文衍隻好把餃子如何做的大概說了一下。
“陛下說的是餛飩吧!”
餛飩?
小皇帝這才想起來,餃子一開始並不稱作餃子。
據說,餃子是東漢神醫張仲景為了治療百姓凍瘡所創。
原名“嬌耳”,又稱“月牙餛飩”。
宋朝時稱“角兒”,元朝又叫“偏食”。
一開始時。
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著吃,而不是撈出來幹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到了唐朝,才有了把餃子煮熟撈出來放盤裏的吃法。
明朝以後。
有了“餃兒”、“餃子”的稱唿,做法、吃法也幾乎和後世一般無二了。
其實。
後世的“水餃”就是餃子最開始時的吃法,在湯裏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這樣的小料。
南北朝時,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可見。
餃子在這個時期已經是相當普遍了,隻不過僅有“水餃”這一種吃法而已。
“那或許便是你說的餛飩吧!”
“對了,易愛卿,朕看光祿寺能做出豆腐了,那平時怎麽不見喝豆漿呢?”
豆腐在西漢的時候就有了,據說是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所創。
小皇帝倒是吃過幾次豆腐了,但卻還沒喝過豆漿。
“陛下,豆漿不是用來做豆腐麽?”
聽到易太仲這樣迴答,看來豆漿還沒當作一種飲品。
豆漿都沒普及,那油條就更不用說了。
宇文衍把油條的做法以及做好後的樣子描述了一遍,易太仲表示沒見過這種油炸的吃食。
很多人認為,油條起源南宋。
說是秦檜迫害嶽飛,民間通過炸製一種“油炸檜”的食物來表達憤怒。
被看作是油條的起源。
其實,油條遠遠早於宋朝。
具體時期已不得考證,但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就描述了油條形狀及製作過程:
纖手搓來玉數尋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意無輕重
壓匾佳人纏臂金
由此可見,油條極有可能是隋唐時期出現的。
“易愛卿,明兒按朕所述試一下炸油條,若是成功了,那便再做些豆漿,加飴糖……”
“再把你所說的餛飩用水煮熟撈起裝盤,不用湯水,用醋加少許醬油配個蘸料送來便可。”
飴糖便是麥芽糖。
早在西周時,華夏先人就掌握了熬製方法,在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
宇文衍既想吃豆漿油條,也想吃餃子蘸醋。
並不是他有多喜歡,而是想找迴一絲靈魂記憶中熟悉的感覺。
“好的,陛下,臣一定把這油條做出來。”
易太仲像是領了一個極為重大的任務,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做好。
晚膳後。
小皇後和宇文衍閑聊了一會便先行返迴寢宮。
小皇帝去了議事殿。
這裏是他接見朝臣,議事辦公的地方。
王軌、樂運、顏之儀三人教授儒學經典也是在這裏。
“郯國公,恭喜啊,聽說貴府的番邦小娘子肚皮有動靜了?”
當初他和樂運,顏之儀從第一批女奴裏每人挑了三個。
今天還是墨言說起,他才知道,王軌府中的三個小娘子全都有了身孕。
王軌滿麵紅光,臉上布滿了幸福又驕傲地神情,還有意無意地掃了樂運和顏之儀一眼。
“托陛下洪福,老臣吃得好,睡得香,身體倍棒……”
王軌把胸膛拍得梆梆響,須發抖動,嘚瑟之情溢於言表。
樂運和顏之儀難得一次沒有頂嘴。
事實勝於雄辯,郯國公雖然年逾五旬,卻是老當益壯。
人家地裏播下的種子已經發芽了,自己的幾畝三分地卻無絲毫動靜。
兩人恨不得挖條地縫鑽進去,哪還有臉去頂嘴。
……
很快,膳食一道道傳了上來。
蔥薑鴨,水煮牛肉,酸菜魚,清炒茼蒿,三鮮湯。
四菜一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絕對算是儉約的了。
這些都是易太仲依照宇文衍寫給他的菜譜。
幾個月間,經過數十次地試驗,在小皇帝品嚐確認後定下來的菜式。
足足有數十道各式菜肴,都是光祿寺的庖廚們前未所見的。
每一道菜品出來,都是色香味俱全,風味不同,各有千秋。
極大地改善了宮中膳食相對單調的境況。
天宮之中皇後妃嬪們初嚐一次便欲罷不能。
就連天元皇帝吃後都連聲叫好。
在得知是出自小皇帝的主意後,更是破天荒地表揚了光祿寺一番。
這可是樂壞了易太仲這老小子,成天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
對於宮中膳食更加上心了。
特別是對小皇帝,心中感激之情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臣參見陛下,參見皇後,叩請陛下、皇後金安!”
易太仲肥胖的身材,使得其每次行禮都頗為費力。
但每次他都一絲不苟地完成。
“易愛卿免禮平身,賜坐!”
“謝陛下,謝皇後!”
今天是小皇帝大婚後第一天。
除了元胄一直跟在身後,墨言侍候左右。
王鷹、王軌等人都沒留在殿內。
他們也隻有宇文衍賜宴時才和小皇帝一起用食。
平常時間,宮中有他們吃食的場所。
“梓童,你第一次品嚐宮中飯食,看看味道還合口味不?”
小皇帝給她麵前的青瓷碟中夾了些牛肉和魚片。
“謝陛下!”
司馬令姬沒想到皇帝親自給她夾菜,神情有些惶恐不安。
“趁熱吃,咱都是一家人了,不用太過拘束,朕又不是老虎,不會吃人的……”
宇文衍笑著柔聲說道。
完了還故意對著她做了個老虎兇猛的樣子。
惹得小皇後咯咯笑出聲來。
情緒放鬆後,她才把注意力轉到眼前的菜肴之上。
“嗯,太好吃啦,臣妾從來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菜肴。”
盡管飯食香甜,但卻仍然保持她良好的素養。
司馬令姬小口品嚐著,細嚼慢咽,吃食儀態優美端莊,讓人看著賞心悅目。
相比起來,小皇帝卻是粗魯了許多。
早已饑腸轆轆的他連續幹了三大碗白米飯。
三個葷菜都是下飯菜,也正合他的口味,吃起飯來感覺特別的香。
“陛下,要不要再吃一碗?”
小皇後看到宇文衍的飯量也不覺得有什麽,能吃是福,再說能吃的男人才壯實。
“那臣妾給您盛碗湯。”
司馬令姬如同小媳婦一般,乖巧地幫他盛了一碗三鮮湯。
“易愛卿,以後這個菜肴的份量還可以減半,朕和皇後吃不完也是浪費了。”
小皇帝接過皇後盛好的湯喝了一口,一邊向易太仲說道。
“遵命!”
“陛下躬行儉約,實為臣等之典範……”
這老小子一邊答應,不著痕跡地還拍了一記馬屁。
“光祿寺會包餃子麽?”
宇文衍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光祿寺從來沒有給他上過餃子。
既然包子都能做出來了,沒道理做不出餃子啊。
“陛下,何為餃子?”
看到易太仲一臉懵逼的死樣,顯然沒有聽說過餃子。
宇文衍隻好把餃子如何做的大概說了一下。
“陛下說的是餛飩吧!”
餛飩?
小皇帝這才想起來,餃子一開始並不稱作餃子。
據說,餃子是東漢神醫張仲景為了治療百姓凍瘡所創。
原名“嬌耳”,又稱“月牙餛飩”。
宋朝時稱“角兒”,元朝又叫“偏食”。
一開始時。
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著吃,而不是撈出來幹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
到了唐朝,才有了把餃子煮熟撈出來放盤裏的吃法。
明朝以後。
有了“餃兒”、“餃子”的稱唿,做法、吃法也幾乎和後世一般無二了。
其實。
後世的“水餃”就是餃子最開始時的吃法,在湯裏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這樣的小料。
南北朝時,餃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可見。
餃子在這個時期已經是相當普遍了,隻不過僅有“水餃”這一種吃法而已。
“那或許便是你說的餛飩吧!”
“對了,易愛卿,朕看光祿寺能做出豆腐了,那平時怎麽不見喝豆漿呢?”
豆腐在西漢的時候就有了,據說是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所創。
小皇帝倒是吃過幾次豆腐了,但卻還沒喝過豆漿。
“陛下,豆漿不是用來做豆腐麽?”
聽到易太仲這樣迴答,看來豆漿還沒當作一種飲品。
豆漿都沒普及,那油條就更不用說了。
宇文衍把油條的做法以及做好後的樣子描述了一遍,易太仲表示沒見過這種油炸的吃食。
很多人認為,油條起源南宋。
說是秦檜迫害嶽飛,民間通過炸製一種“油炸檜”的食物來表達憤怒。
被看作是油條的起源。
其實,油條遠遠早於宋朝。
具體時期已不得考證,但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就描述了油條形狀及製作過程:
纖手搓來玉數尋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意無輕重
壓匾佳人纏臂金
由此可見,油條極有可能是隋唐時期出現的。
“易愛卿,明兒按朕所述試一下炸油條,若是成功了,那便再做些豆漿,加飴糖……”
“再把你所說的餛飩用水煮熟撈起裝盤,不用湯水,用醋加少許醬油配個蘸料送來便可。”
飴糖便是麥芽糖。
早在西周時,華夏先人就掌握了熬製方法,在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
宇文衍既想吃豆漿油條,也想吃餃子蘸醋。
並不是他有多喜歡,而是想找迴一絲靈魂記憶中熟悉的感覺。
“好的,陛下,臣一定把這油條做出來。”
易太仲像是領了一個極為重大的任務,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做好。
晚膳後。
小皇後和宇文衍閑聊了一會便先行返迴寢宮。
小皇帝去了議事殿。
這裏是他接見朝臣,議事辦公的地方。
王軌、樂運、顏之儀三人教授儒學經典也是在這裏。
“郯國公,恭喜啊,聽說貴府的番邦小娘子肚皮有動靜了?”
當初他和樂運,顏之儀從第一批女奴裏每人挑了三個。
今天還是墨言說起,他才知道,王軌府中的三個小娘子全都有了身孕。
王軌滿麵紅光,臉上布滿了幸福又驕傲地神情,還有意無意地掃了樂運和顏之儀一眼。
“托陛下洪福,老臣吃得好,睡得香,身體倍棒……”
王軌把胸膛拍得梆梆響,須發抖動,嘚瑟之情溢於言表。
樂運和顏之儀難得一次沒有頂嘴。
事實勝於雄辯,郯國公雖然年逾五旬,卻是老當益壯。
人家地裏播下的種子已經發芽了,自己的幾畝三分地卻無絲毫動靜。
兩人恨不得挖條地縫鑽進去,哪還有臉去頂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