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軌把目光投向樂運和顏之儀,從他們二人眼中也看到了驚異之色。


    “陛下對於高祖滅佛之舉作何看法?”


    “大周為何能在與北齊的爭霸中取得最終勝利?”


    樂運和顏之儀分別拋出一個問題,而後三人希冀地望向宇文衍。


    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周武帝的一大改革舉措——滅佛運動!


    南北朝時期,佛教泛濫,僧尼寺廟不計其數,他們不事生產,不服徭役,不租調上稅。


    五個百姓就得養一個僧尼,已然成了阻礙社會發展的一大毒瘤。


    武帝深知其中利害,就算麵對再大的阻力他也要把這個毒瘤給鏟除。


    於是他發起了儒、道、佛三派大討論。


    經過多次討論過後,來了個排座次,以儒學為首,道家次之,把佛學放在最末。


    僧人慧遠以地獄威脅,言稱:


    “陛下恃王力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簡貴賤,您何德不怖?”


    武帝王氣衝天,仰天長笑:


    “隻要百姓得福,朕願受地獄諸苦!”


    老和尚聞此濟世宏願,頓時啞口無言。


    武帝趁熱打鐵,下詔全麵禁止佛教。


    所有寺廟收歸國有,僧尼還俗,歸於良人,授於田地,令其從事生產。


    本次滅佛廢除寺院四萬座,還俗僧尼三百餘萬人。


    “高祖高瞻遠矚,采用最溫和的手段行滅佛之壯舉,朕以為實乃上上之策……”


    “此舉收歸大量寺產、田產,又為朝廷增加了可觀的勞力及兵源。”


    “使得大周糧食富足,國力日盛,這也正是大周滅齊的一大因素。”


    小皇帝抬眼看了三人一眼,接著說道:


    “至於為何大周勝出,朕以為和太祖(宇文泰)、高祖的各項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有關。”


    “府兵製的創立為大周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奠定基礎,均田製使關中成為糧倉……”


    “大周吏治清明,皇室躬行儉約,而北齊卻是君王昏庸,百官奢侈腐敗,兩相對比,北齊敗亡是必然的……”


    ……


    宇文衍侃侃而談,雖所述不一而足,也沒太多新意。


    但從一個七歲的孩子嘴裏說出來,卻足以讓人震驚。


    其體現出來的深刻理解和政治智慧不是說學習了就能領悟。


    足以說明小皇帝是有政治天賦的。


    “陛下聰慧,大周之福啊!”


    “高祖,您在天上都看到了麽,您的遺誌實現有望了……”


    三人麵露喜色,王軌更是老淚縱橫。


    作為武帝的鐵杆迷弟,他們對先皇的駕崩一直都難以釋懷。


    內心對其未能實現“北平突厥,南定陳朝”的偉大理想而遺憾不已。


    在宣帝讓他們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之時,武帝之孫,如今的幼帝卻給了他們巨大的驚喜和期望。


    驚喜過後,他們還是有些不放心,又連續問了十數個問題。


    涉及胡漢融合,南北統一,突厥之患,官員選拔、任用等諸多方麵。


    宇文衍全都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再次震撼了三人。


    他們對小皇帝所說“胡漢融合,國家統一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誰也阻擋不了這股滔滔洪流”的觀點深以為然。


    但對“突厥最終也將融入大周”這個論斷認為有些過於樂觀。


    畢竟,北方少數民族勢力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不能徹底解決的心頭之患。


    哪怕北周脫胎於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如今同樣麵對北方突厥的威脅。


    對於官員的選拔,小皇帝的想法實在過於大膽。


    他認為求學不應該隻是貴族、豪門弟子的特權,平民百姓也應有相同的機會。


    這樣,朝廷便可從全天下招納有識、有誌之士,用於治理國家。


    而不是像當前大周,做官的全都是關隴貴族、世家大族的子弟。


    他們入朝堂則為官,進軍伍即為將,也沒有什麽文武之分。


    上馬馳騁沙場,下馬治理國家,做官就是他們的職業。


    在這種背景下,按小皇帝的說法,那就是赤裸裸地讓人搶他們的飯碗,肯定是行不通的。


    三人心知肚明,這是異想天開的事,但卻被“天下人治天下”的想法所折服。


    真有這麽一天的話,對於朝廷和皇室來說,那是百利無一害。


    宇文衍也知道現在說這些就是空談,根本沒有實施的可能性。


    但他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一些言論,讓忠於宇文皇室的朝臣對未來抱有希望。


    ……


    君臣坐而論談,不知不覺已過一個時辰。


    王軌,樂運,顏之儀激動萬分,感慨萬千,都為先皇武帝有此賢孫而欣慰不已。


    “陛下,軍士已集合好了……”


    王鷹進入暖閣,見到三位大臣,連忙上前見禮。


    他隻是個司武上士,雖然是將軍銜,但還是遠不能和這些個朝中官員比。


    特別是王軌這種受封柱國、國公的大佬。


    雖然如今不受宣帝待見,但其自身威望還是擺在那裏的。


    三人也沒有托大,全都起身見禮。


    打從心底認可小皇帝後,無形中對他的護衛頭領也客氣了幾分。


    “陛下召集軍士可是要出城?”


    “郯國公,顏愛卿,樂愛卿,三位可有興趣隨朕往城外軍坊一行?”


    要是換了以往,他們自然沒有興趣陪一個七歲小孩瞎胡鬧,哪怕他是名義上的皇帝。


    可現在,小皇帝哪怕再小,他們也不會把他當孩子來看待了。


    心中也是有些好奇,於是都答應一同前往。


    北周的軍隊是當初宇文泰掌控西魏時設立府兵製慢慢發展起來的。


    府兵製就是朝廷設八大柱國,柱國是國之柱梁,是最高的武將官職,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元帥。


    以宇文泰為首,其總領百官,都督中外諸軍馬事,為最高統帥。


    為了給當時的西魏皇室留點麵子,廣陵王元欣這個王爺也被封為八柱國之一,但隻是虛名,沒有實權。


    另外六大柱國各督領兩名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


    這十二位大將軍每人各統領兩個開府,每個開府各領一軍,共二十四軍。


    一開始的時候,軍士都是幾大柱國及下麵將軍們的部曲(家兵、私兵)充任。


    每軍大概兩千人,最開始宇文泰治下府兵大約是四萬八千人的兵力。


    這就是他帶領一幫北魏時期武川鎮的軍事貴族,以及關中本地豪門組成的關隴軍事集團。


    後來為了解決兵源問題,一般富家子弟也能參軍。


    到周武帝時,一般的貧下戶亦可為兵。


    由此看出,那時當兵絕對是個香餑餑般的職業。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戰爭紛亂的年代,軍士通過戰爭建功立業,發展壯大自己的家族,甚至是實現階級跨越。


    而且,軍士不入民籍,另立軍籍,不用從事生產,也不用承擔賦稅。


    要不是這一職業危險係數太高,死人太多,一般富家子弟和貧下戶永遠都沒有機會。


    因為這是貴族豪強壟斷國家權力的紛亂社會。


    好處必須由他們的家族子弟來分享。


    曆史上。


    也正是這個關隴貴族軍事集團掌控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這在華夏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落的記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落的記憶並收藏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