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偉開門見山的說出否定意見。


    有人麵色不變,有人眉頭微蹙,也有人一副看好戲的樣子。


    “張偉,你否定的理由呢?”


    張偉看向說話的那個老人。


    “在說理由之前,我想弄清楚一個問題。”


    “這份報告裏麵,涉及到了海澱基地的一部分科研成果。”


    “雖然這些成果保密程度不高,但也不是這份可行性報告的作者能知道的吧。”


    為首的老人這時候說道。


    “是這樣的,你出去的這段時間呢,我們經過開會討論,最後決定呢,將海澱基地的一部分科研成果呢,共享給科學院。”


    “本意呢,是希望能將一些成果產業化,來實現盈利。”


    “張偉同誌,咱們底子薄,現在處處需要用錢。”


    “所以呢,就需要孵化出一些能夠自給自足的項目,來保證海澱基地的研發資金。”


    老人家說的話並沒有什麽問題,不過張偉卻是有些不滿意的。


    海澱基地在他的帶領下,其實已經是這麽做的了。


    就比如,目前很多工廠的車床,都是由海澱基地改良過的,並且指派研究員現場指導過的。


    對方提升了產量和質量,獲得的利潤之後,也會由上麵再統一撥款到海澱基地。


    這種模式是海澱基地作為純粹的研究院,是不參與任何項目的合作的。


    當然,這種模式可持續性發展肯定是不行的。


    但就目前而言,張偉認為是最好的。


    在他的計劃中,到了90年代,海澱基地才會化整為零,各自發展。


    張偉思索片刻後,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科技與經濟融合是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一點我知道也非常的認可。”


    “但是,我認為海澱基地目前不適合和任何機構或者是有關部門有經濟上的合作。”


    “如果說財政上吃緊的話,海澱基地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的研究成果自主進行產業化。”


    “至於說合作,不適合,也不公平。”


    之前讓張偉說明理由的老人開口問道。


    “不適合?不公平?詳細說說。”


    張偉看了對方一眼,眉頭也皺了起來。


    對方的話語中,他能感受到一絲的慍怒。


    張偉收迴目光,開口說道。


    “不適合,是時機不對,計算機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現在發展個人計算機,會造成資源浪費。”


    “至於說不公平。”


    張偉目光環視了一下,指著桌上的可行性報告說道。


    “報告中設定的組織構架,是以科學院為主體。”


    “各位領導,報告中提到的那些技術和工藝流程,投入的資金每年不下百萬美刀。”


    “另外,完成這些工藝流程所需要用到的設備,也需要海澱基地提供技術支持。”


    “科學院拿出區區幾十萬元,就要占據主導地位,這公平麽?”


    剛才和張偉要理由的那位老人說道。


    “張偉同誌,這是內部協調問題,隻有需不需要,不存在公不公平。”


    “報告我也過目了,其中也提到會將超過一半的利潤,重新投入到研發當中去,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張偉看向說話的老人。


    “但是,報告上並沒有明確說明,這筆錢會給海澱基地。”


    “而且,報告中也沒有明確監管細則。”


    “我想問,如何確定真實利潤,如何保證資金會迴流到海澱基地呢?”


    “張偉同誌,不是隻有你愛國,也不是隻有你在努力。”


    這時候,張偉垂下眼簾,不再說話。


    小會議室頓時安靜了下來。


    要說這些老人有沒有私心呢,不知道,大抵是沒有的,就算有在大方向上肯定是不會有的。


    要說這些老人看到未來,但也隻是看到未來的大體走勢,重要事件或者是重要節點。


    具體到某個行業或者某個企業,甚至是某個人,他們也是不清楚的。


    這時候,為首的老人開口說道。


    “張偉同誌啊,這份報告不是特例,科技成果的轉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省不得啊。”


    為首的老人說的話,張偉無法不重視。


    和位置有關,但更多的是尊重。


    張偉想了一會兒說道。


    “原本我是打算七年之後再進行這一步的。”


    “既然各位領導認為時不待我,那我就提前說一說我的想法。”


    “海澱基地隻保留軍工和特殊材料的相關技術和研究資料。”


    “其餘所有技術麵向市場嚐試產業化,之後的話,自行研發,各負盈虧。”


    “七年之後?”


    幾位老人相互看了看,便知道原因了。


    老蘇分家!


    張偉說話的時候也一直關注著幾位老人。


    發覺他們似乎是知道些什麽,張偉不由的更加懷疑一些事情了。


    其中一名老人也好像察覺到了什麽了,輕咳了一聲說道。


    “為什麽準備七年之後呢?”


    這麽一問張偉就更懷疑了,著實有些欲蓋彌彰的味道。


    張偉隨口說道。


    “五年,七年,十年都有可能,具體時間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具體分析。”


    隨後,張偉話鋒一轉。


    “領導剛才的話點醒了我,確實不能一蹴而求,這太理想化了。”


    “各位領導,我申請辭去海澱基地部長一職。”


    “不行。”


    “不行。”


    老幾位聽到張偉要辭職,都不幹了,都不約而同喊了出來。


    張偉心裏越發篤定一些猜測了。


    剛才的話,張偉既是試探,也是真實想法。


    放開唄,開放了,那就正當競爭,這時間段,誰幹的過他張家?


    “各位領導,我真不能幹了,要避嫌的。”


    “避嫌?什麽意思?”


    張偉說道。


    “這份可行性報告中有些內容還是很有前瞻性的。”


    “所以,我打算讓張漢也進軍計算機領域,實現銷售生產研發一體化。”


    “哦對了,技術方麵的費用,如果是技術轉讓的話,肯定不會低於500萬,如果隻是使用的話,也不會低於100萬的。”


    張偉繼續翻臉,繼續試探中。


    為首的老人說道。


    “張偉同誌,這件事情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啊。”


    “關於這份報告呢,暫且擱置下來,海澱基地那邊還是需要你繼續主持大局的。”


    這時候張偉沒有再繼續試探,在他的計劃中,他還是需要在體製裏麵再待上幾年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穿越一九五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蟾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蟾蝓並收藏四合院:穿越一九五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