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47出世
這讓國是有些措手不及。他們本來還想著讓幾個小島國聯合起來,對付華國呢!可是他們的夢想,在華國的一次次大規劃軍事演習麵前是全部落空了。
當華國的各種先進的軍事武器,在演習中亮相時,國也是非常的吃驚了。他們縱然是不服氣,也利用小島國,和華國較量了幾次,可每一次都失敗了,這讓國的軍政要員們,不得不改變了之前想要牽製華國的政策了。
現在國已經放棄了,之前妄圖霸占華國的企圖,而是和華國保持友好的在外交關係,讓這兩個大國處於一種和平友好的氣氛之中。
國這樣的政策,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這一塊,要把這個地方,變成他們軍事武器銷售的最大市場。
這樣以來,歐洲那一塊,自然就不太平了。在國的離間和蠱惑之下,整個歐洲板塊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派是親派,一派是反派。兩派陣營大有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歐洲大戰,似乎也是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了。
對於這個曆史大背景,趙中遙現在已經是知道了,他感覺,現在自己是有機會,讓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軍工集團的。
這是因為這個世界馬上可能要進入到一個大規模的戰爭狀態之下。雖然這個戰爭可能隻是整個歐洲的戰爭,並不是整個世界的戰爭。
可這已經足夠了。這已經可以讓趙中遙研製的先進武器,在戰場大顯身手了。到那時,他們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也會很快成長為一個超級的軍工集團。
當然,這隻是趙中遙的一個遠景。將來究竟會怎麽樣,他也不敢肯定,畢竟他重生的是一個平行世界。這個平行世界有些地方和生前的那個世界一樣,有些地方也是不一樣的。
可不管怎麽樣,擁有一流軍工技術的趙中遙,還是有決心,要把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打造成一個超級的軍工集團的。
而要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第一步,就是要研製出屬於自己的一把優秀的步槍。
因為步槍是世界上武器當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武器,是每一個士兵的必備武器。
對於一個軍工基地來說,隻有生產出一種優秀的步槍,才能保證自己的軍工產品,可以一直占有世界上的軍工市場。
而趙中遙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47這種他生前那個世界上最有名的步槍之王給設計生產出來,然後,再把這種步槍推行到全世界去,到那個時候,他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也會隨著這一把步槍,而一步步地發展壯大的。
趙中遙之前,已經把47的圖紙給設計了出來。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上級領導要求的兩把樣品步槍給生產出來。
第一步,設計方麵的工作,趙中遙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了。可這第二步,在車間生產,那絕對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
現在對於趙中遙來說,才是真正考驗他的時候。畢竟,這個世界上的軍工機械也都很落後。生產武器用的機床也很落後。根本還沒有後世的先進數控機床,全部是一些早期的單件零件加工機床。每一個零件都要用到一種車床。
雖然設備比較簡陋。可趙中遙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很清楚,其實47最初生產的時候,也是在二戰的時候,那個時候前蘇聯的軍工廠裏也沒有什麽數控車床,也都是普通的車床,可就是在普通的車床上,他們生產出了當時最為先進實用47。
有時候,設備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什麽。關鍵還在於使用設備的人。隻要有耐心有信心,就是用普通的設備也可以生產出一些高科技的產品。
想當年,我國的兩彈一星,也都是在一窮二白的技術設備條件下完成的。可以說,這就是一個人心誌氣的奇跡,隻要有信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趙中遙對於生前華國的曆史是再了解不過了。知道,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產出來兩彈一星這樣世界級的高科技產品。那他現在要在普通的機床上,把47給生產出來,反而顯得是很輕鬆的事情了。
不過,信心是信心,真要具體去做的時候,當然也要費一番功夫了。
好歹趙中遙生前已經了解了很多47研製的技術和知識,更是知道前蘇聯生產這種槍的一個神秘的軍工廠是怎麽把這種槍生產出來的。
47雖然名氣很大,可生產它的軍工廠,卻並不出名。一開開始它叫謝斯特羅列克。後來又改了兩次名字。
這家工廠非常窮,也非常的不出名。謝斯特羅列茨克大概位於聖彼得堡西北方27公裏的喀琅施塔得市,靠近芬蘭海盆地的奧拉寧巴姆地,在大多數的地圖上都沒有標出來。根據俄羅斯的文獻,謝斯特羅列茨克工廠是在1721年或1724年時彼得大帝時期建立的第三個俄國政府兵工廠,建在這裏是為了利用了一條大河的水力。他們的第一位主管是瑞典人克裏斯汀彼德羅。據俄國的官方文獻指該工廠專門生產輕武器,同時也為俄羅斯海軍生產大炮。但在俄國以外的文獻指這間工廠的建立隻是為帝俄政府生產步槍。不管怎樣,在彼得大帝時期這家工廠由683名工人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在1780年,工廠差點被大火夷為平地,但在1799年重新開始生產。在1867年,謝斯特羅列茨克被解除國有化,但17年後再次被國家控製,從1880年至1894年間工人數量曾有2,500至2,600人之多,但後來又大幅減少了。莫辛上校在1894年接管了工廠後,為了生產1891步槍,工廠新增了206台機器,工人數量也重新增加,在1898年隻有1,000個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在1903年時工廠已經有1,200個工人和940台機器工具,每年可生產約30,000支3線步槍。
在十月革命時,謝斯特羅列茨克的工人由於靠近聖彼得堡的列寧總部而擔當了重要作用。在內戰時期由於白軍有占據工廠的可能性,因此被迫撤走機器疏散工廠,把生產工廠改為維修中心。當德**隊在1941年開始包圍列寧格勒時,芬德盟軍靠近工廠,迫使工廠再一次疏散。謝斯特羅列茨克的工人在列寧格勒的工廠內繼續生產,戰後伊熱夫斯克和圖拉建起更加現代化的生產線,而謝斯特羅列茨克則不再受到重視,所以工廠沒有重建,從此不複存在。
伊熱夫斯克是在位於一條大河上的薩拉普爾的西北方77公裏處、烏拉爾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最初是在1760年建立的以生產輕武器和大炮配件為主的鐵器廠,在1763年工廠由俄羅斯政府接管並開始生產武器。後來由於拿破侖準備入侵俄國,而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俄國政府需要找一個新的地方來生產武器,這個地方不能像圖拉和謝斯特羅列茨克的位置那樣危險,而且要靠近自然資源供應地,最後在1804年決定利用基礎良好的伊熱夫斯克五金工廠。在1807年7月10日,伊熱夫斯克正式成為真真正正設施完善的兵工廠,到1825年時,伊熱夫斯克已經成為俄國最現代化和最有效率的武器生產地,它利用河流資源提供足夠的動力和蒸氣。從18071907年間就已經獨立生產了大約4百萬支步槍,而在伊熱夫斯克工作的工人在25歲時卻還有被征召入義務兵役的可能性,所以說它的生產效率是相當高的。
為了增加莫辛納甘步槍的產量,從1900年開始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進行了大力的擴充,從法國、英國和瑞士進口了大量現代化的生產機器,工人人數也急劇增加。1882年該城市隻有2,048個居民,在1902年時光是工人就有3,637人,在1903年大約有7,000人,在1905年時確算有6,366個工人在生產3線步槍。在1896年,伊熱夫斯克每天可生產1,000支3線步槍。這個數字在1899年降低到每天600支。在1919年的內戰時期,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曾有幾個月被“白軍”占領。在二戰期間,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全力生產9130步槍,光是戰爭的前半段時期就已經生產了3,00萬支9130步槍。伊熱夫斯克生產的步槍可以通過彈膛頂部一個花圈內的錘子和鐮刀的工廠標記辨認出來,另外在彈膛左側有由至少7位西裏爾數字組成的槍號。伊熱夫斯克生產槍管護箍和托底板右下方還有一個內有一支羽箭的三角形標記。
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數量最多,今天在市場上能找到的189130步槍大多數都是伊熱夫斯克生產的。該工廠由於出產優質和價廉的槍鋼而出名,因此除了生產步槍外,還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和圖拉生產步槍零件,此外還為陸軍和海軍生產冷兵器及炮彈。在蘇聯時期,伊熱夫斯克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首府,前蘇聯解體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改組為今天的伊孜瑪什公司,仍在生產軍用、運動和狩獵武器。
趙中遙很清楚,47這種突擊步槍是怎麽生產出來的。前蘇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可以生產出47這樣的優秀突擊步槍,那他也可以在簡陋的條件生產出來這種優秀的步槍。
這幾天,趙中遙幾乎是一直呆在車間,和趙剛他們一邊看圖紙,一邊生產零部件。所有工人們生產的零部件,趙中遙都要親自檢查幾次,最後確定這些零部件都沒有什麽問題後,才開始讓他們組裝整槍。
經過三天的沒明沒夜的艱苦奮戰,趙中遙和趙剛他們,終於把兩把47樣品突擊步槍給生產出來了。
看著眼前的真實的47,趙中遙都有些激動。
要知道,這可是他親自設計研製生產出來的武器。和之前,他隻是設計,而不管怎麽生產相比,這兩把47突擊步槍,對於趙中遙來說,那感覺就象是自己的孩子一樣,那種感情,完全不是之前設計的武器可以相提並論的。
就算是之前設計的很多種厲害的導彈武器,他也沒有這種感覺,反正,現在趙中遙感覺這兩把突擊步槍,是他重生到這個世界上後,身邊最為重要的東西,似乎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和這兩把步槍相提並論。
“哈哈,終於完成了。我們這個軍工基地成立以來的,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槍支總算是下線了呀!”
趙中遙看著組裝台上,放著的兩把已經組裝好的嶄新的47突擊步槍,他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趙廠長,這槍真的是很厲害嗎!”
對於趙剛來說,他感覺生產這槍和生產張連營陳東山設計的無托步槍,沒有多大區別。無非就是這種槍的槍管比較短。而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的槍管比較長。還有就是這種槍是一個木質槍托的,而兩個老家夥設計的槍是沒有槍托的,除了這些地方,還真沒有感覺這槍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相對來說,生產這種槍比生產之前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反而是容易一些。
畢竟,這種槍的所有零件都要比普通的步槍小一些。特別是槍管比普通的步槍還要短一些。這樣生產起來,就更加容易一些。不象之前生產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那樣,由於槍管太長,結果是車床都無法使用,最後,隻能修改設計圖,才把那種無托步槍給生產了出來。未完待續。
這讓國是有些措手不及。他們本來還想著讓幾個小島國聯合起來,對付華國呢!可是他們的夢想,在華國的一次次大規劃軍事演習麵前是全部落空了。
當華國的各種先進的軍事武器,在演習中亮相時,國也是非常的吃驚了。他們縱然是不服氣,也利用小島國,和華國較量了幾次,可每一次都失敗了,這讓國的軍政要員們,不得不改變了之前想要牽製華國的政策了。
現在國已經放棄了,之前妄圖霸占華國的企圖,而是和華國保持友好的在外交關係,讓這兩個大國處於一種和平友好的氣氛之中。
國這樣的政策,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這一塊,要把這個地方,變成他們軍事武器銷售的最大市場。
這樣以來,歐洲那一塊,自然就不太平了。在國的離間和蠱惑之下,整個歐洲板塊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派是親派,一派是反派。兩派陣營大有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歐洲大戰,似乎也是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了。
對於這個曆史大背景,趙中遙現在已經是知道了,他感覺,現在自己是有機會,讓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軍工集團的。
這是因為這個世界馬上可能要進入到一個大規模的戰爭狀態之下。雖然這個戰爭可能隻是整個歐洲的戰爭,並不是整個世界的戰爭。
可這已經足夠了。這已經可以讓趙中遙研製的先進武器,在戰場大顯身手了。到那時,他們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也會很快成長為一個超級的軍工集團。
當然,這隻是趙中遙的一個遠景。將來究竟會怎麽樣,他也不敢肯定,畢竟他重生的是一個平行世界。這個平行世界有些地方和生前的那個世界一樣,有些地方也是不一樣的。
可不管怎麽樣,擁有一流軍工技術的趙中遙,還是有決心,要把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打造成一個超級的軍工集團的。
而要實現這個遠大的目標,第一步,就是要研製出屬於自己的一把優秀的步槍。
因為步槍是世界上武器當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武器,是每一個士兵的必備武器。
對於一個軍工基地來說,隻有生產出一種優秀的步槍,才能保證自己的軍工產品,可以一直占有世界上的軍工市場。
而趙中遙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47這種他生前那個世界上最有名的步槍之王給設計生產出來,然後,再把這種步槍推行到全世界去,到那個時候,他這個小小的軍工基地也會隨著這一把步槍,而一步步地發展壯大的。
趙中遙之前,已經把47的圖紙給設計了出來。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上級領導要求的兩把樣品步槍給生產出來。
第一步,設計方麵的工作,趙中遙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了。可這第二步,在車間生產,那絕對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
現在對於趙中遙來說,才是真正考驗他的時候。畢竟,這個世界上的軍工機械也都很落後。生產武器用的機床也很落後。根本還沒有後世的先進數控機床,全部是一些早期的單件零件加工機床。每一個零件都要用到一種車床。
雖然設備比較簡陋。可趙中遙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很清楚,其實47最初生產的時候,也是在二戰的時候,那個時候前蘇聯的軍工廠裏也沒有什麽數控車床,也都是普通的車床,可就是在普通的車床上,他們生產出了當時最為先進實用47。
有時候,設備的好壞,並不能決定什麽。關鍵還在於使用設備的人。隻要有耐心有信心,就是用普通的設備也可以生產出一些高科技的產品。
想當年,我國的兩彈一星,也都是在一窮二白的技術設備條件下完成的。可以說,這就是一個人心誌氣的奇跡,隻要有信心,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趙中遙對於生前華國的曆史是再了解不過了。知道,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產出來兩彈一星這樣世界級的高科技產品。那他現在要在普通的機床上,把47給生產出來,反而顯得是很輕鬆的事情了。
不過,信心是信心,真要具體去做的時候,當然也要費一番功夫了。
好歹趙中遙生前已經了解了很多47研製的技術和知識,更是知道前蘇聯生產這種槍的一個神秘的軍工廠是怎麽把這種槍生產出來的。
47雖然名氣很大,可生產它的軍工廠,卻並不出名。一開開始它叫謝斯特羅列克。後來又改了兩次名字。
這家工廠非常窮,也非常的不出名。謝斯特羅列茨克大概位於聖彼得堡西北方27公裏的喀琅施塔得市,靠近芬蘭海盆地的奧拉寧巴姆地,在大多數的地圖上都沒有標出來。根據俄羅斯的文獻,謝斯特羅列茨克工廠是在1721年或1724年時彼得大帝時期建立的第三個俄國政府兵工廠,建在這裏是為了利用了一條大河的水力。他們的第一位主管是瑞典人克裏斯汀彼德羅。據俄國的官方文獻指該工廠專門生產輕武器,同時也為俄羅斯海軍生產大炮。但在俄國以外的文獻指這間工廠的建立隻是為帝俄政府生產步槍。不管怎樣,在彼得大帝時期這家工廠由683名工人生產了大量的武器。在1780年,工廠差點被大火夷為平地,但在1799年重新開始生產。在1867年,謝斯特羅列茨克被解除國有化,但17年後再次被國家控製,從1880年至1894年間工人數量曾有2,500至2,600人之多,但後來又大幅減少了。莫辛上校在1894年接管了工廠後,為了生產1891步槍,工廠新增了206台機器,工人數量也重新增加,在1898年隻有1,000個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在1903年時工廠已經有1,200個工人和940台機器工具,每年可生產約30,000支3線步槍。
在十月革命時,謝斯特羅列茨克的工人由於靠近聖彼得堡的列寧總部而擔當了重要作用。在內戰時期由於白軍有占據工廠的可能性,因此被迫撤走機器疏散工廠,把生產工廠改為維修中心。當德**隊在1941年開始包圍列寧格勒時,芬德盟軍靠近工廠,迫使工廠再一次疏散。謝斯特羅列茨克的工人在列寧格勒的工廠內繼續生產,戰後伊熱夫斯克和圖拉建起更加現代化的生產線,而謝斯特羅列茨克則不再受到重視,所以工廠沒有重建,從此不複存在。
伊熱夫斯克是在位於一條大河上的薩拉普爾的西北方77公裏處、烏拉爾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最初是在1760年建立的以生產輕武器和大炮配件為主的鐵器廠,在1763年工廠由俄羅斯政府接管並開始生產武器。後來由於拿破侖準備入侵俄國,而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俄國政府需要找一個新的地方來生產武器,這個地方不能像圖拉和謝斯特羅列茨克的位置那樣危險,而且要靠近自然資源供應地,最後在1804年決定利用基礎良好的伊熱夫斯克五金工廠。在1807年7月10日,伊熱夫斯克正式成為真真正正設施完善的兵工廠,到1825年時,伊熱夫斯克已經成為俄國最現代化和最有效率的武器生產地,它利用河流資源提供足夠的動力和蒸氣。從18071907年間就已經獨立生產了大約4百萬支步槍,而在伊熱夫斯克工作的工人在25歲時卻還有被征召入義務兵役的可能性,所以說它的生產效率是相當高的。
為了增加莫辛納甘步槍的產量,從1900年開始伊熱夫斯克兵工廠進行了大力的擴充,從法國、英國和瑞士進口了大量現代化的生產機器,工人人數也急劇增加。1882年該城市隻有2,048個居民,在1902年時光是工人就有3,637人,在1903年大約有7,000人,在1905年時確算有6,366個工人在生產3線步槍。在1896年,伊熱夫斯克每天可生產1,000支3線步槍。這個數字在1899年降低到每天600支。在1919年的內戰時期,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曾有幾個月被“白軍”占領。在二戰期間,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全力生產9130步槍,光是戰爭的前半段時期就已經生產了3,00萬支9130步槍。伊熱夫斯克生產的步槍可以通過彈膛頂部一個花圈內的錘子和鐮刀的工廠標記辨認出來,另外在彈膛左側有由至少7位西裏爾數字組成的槍號。伊熱夫斯克生產槍管護箍和托底板右下方還有一個內有一支羽箭的三角形標記。
伊熱夫斯克兵工廠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數量最多,今天在市場上能找到的189130步槍大多數都是伊熱夫斯克生產的。該工廠由於出產優質和價廉的槍鋼而出名,因此除了生產步槍外,還為謝斯特羅列茨克和圖拉生產步槍零件,此外還為陸軍和海軍生產冷兵器及炮彈。在蘇聯時期,伊熱夫斯克是烏德穆爾特共和國的首府,前蘇聯解體後,伊熱夫斯克兵工廠改組為今天的伊孜瑪什公司,仍在生產軍用、運動和狩獵武器。
趙中遙很清楚,47這種突擊步槍是怎麽生產出來的。前蘇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可以生產出47這樣的優秀突擊步槍,那他也可以在簡陋的條件生產出來這種優秀的步槍。
這幾天,趙中遙幾乎是一直呆在車間,和趙剛他們一邊看圖紙,一邊生產零部件。所有工人們生產的零部件,趙中遙都要親自檢查幾次,最後確定這些零部件都沒有什麽問題後,才開始讓他們組裝整槍。
經過三天的沒明沒夜的艱苦奮戰,趙中遙和趙剛他們,終於把兩把47樣品突擊步槍給生產出來了。
看著眼前的真實的47,趙中遙都有些激動。
要知道,這可是他親自設計研製生產出來的武器。和之前,他隻是設計,而不管怎麽生產相比,這兩把47突擊步槍,對於趙中遙來說,那感覺就象是自己的孩子一樣,那種感情,完全不是之前設計的武器可以相提並論的。
就算是之前設計的很多種厲害的導彈武器,他也沒有這種感覺,反正,現在趙中遙感覺這兩把突擊步槍,是他重生到這個世界上後,身邊最為重要的東西,似乎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和這兩把步槍相提並論。
“哈哈,終於完成了。我們這個軍工基地成立以來的,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槍支總算是下線了呀!”
趙中遙看著組裝台上,放著的兩把已經組裝好的嶄新的47突擊步槍,他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趙廠長,這槍真的是很厲害嗎!”
對於趙剛來說,他感覺生產這槍和生產張連營陳東山設計的無托步槍,沒有多大區別。無非就是這種槍的槍管比較短。而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的槍管比較長。還有就是這種槍是一個木質槍托的,而兩個老家夥設計的槍是沒有槍托的,除了這些地方,還真沒有感覺這槍有什麽特別的地方。
相對來說,生產這種槍比生產之前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反而是容易一些。
畢竟,這種槍的所有零件都要比普通的步槍小一些。特別是槍管比普通的步槍還要短一些。這樣生產起來,就更加容易一些。不象之前生產兩個老家夥設計的無托步槍那樣,由於槍管太長,結果是車床都無法使用,最後,隻能修改設計圖,才把那種無托步槍給生產了出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