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欞書
一個陰陽先生的真實記錄 作者:掌燈聽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才石根生說的這番話,雖然駱紫嫣和唐墨筠都沒有興趣,特別是唐墨筠,她隻是個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對這些完全外行。
但對於我來說,卻如獲至寶。
也就在我還沉浸其中仔細迴味的時候,一個不速之客忽然在隨從的陪同下來到了裏屋。
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加州女富豪,孫玄青。
在這兒碰到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不過隨後一想,石根生和孫玄青都生活在新金山市,兩人低頭不見抬頭見,認識也很正常。
而隨後的交談,也印證了這一點。
原來,石根生來米國時間早,解放前就在這裏定居了,等孫玄青來到這邊後,兩人便陰差陽錯的有了交集。
在簡短的跟我們幾個外人打了聲招唿後,孫玄青將一張卷起來的黃表紙遞給了石根生。
側目一瞥,我發現黃表紙上麵寫了一些字。
字還是用毛筆寫的,密密麻麻,排列有序,非常的規整。
我很好奇,於是湊過去看了眼,結果發現這東西還真不簡單。
“欞書?”
仔細看了眼上麵的內容,我立刻認出了這東西。
所謂欞書,也叫禳天文書,是專門用來上奏天官,謝罪和還願祈福用的。
舉個例子,比如因為觸犯惹怒了天上的仙人,導致流年不利或者身體出了問題,那麽在找師父幫忙解決後,通常還會寫一封文表來上呈天門,表達自己的謝罪和悔過之意。
這種悔過的文表,就是欞書,在我們這一行,也叫“開文書”。
欞書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即:抬頭、正文和結尾。
在欞書的抬頭部分,一般會先寫“上表天庭”“奏文昊天”以及“敬三界高真”等,表明欞書呈遞的對象。
或者也可以具體寫明所祈請、道歉的尊神名號和宮闕,比如陰陽先生在請雷府天將來幫你驅除某個很厲害的邪祟後,你要上表還願,因此你需要在欞書裏寫“恭呈九天應元雷聲普華天尊座前”等字樣。
寫完了抬頭部分,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正文,也就是個人信息以及感恩陳述。
這部分裏麵,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包括姓名、籍貫、出生年月、住址等等,一般都會用“凡民張三”這種格式。
等寫明了自己的身份,接著就得講述自己犯了什麽事或者得罪了什麽仙家,以及陰陽先生救助自己的具體經過和自己的感激。
比如“凡民某某誤犯神隻,身染重疾,醫藥罔效,幸遇陰陽先生某某某或者修道之人誰誰誰,此人精通陰陽之術、慈悲為懷,值此厄難之際,施妙法以救吾命,助自己脫離苦海等等”。
在欞書的最後,還要表明自己的罪過以及悔改,就跟咱們上學時因為犯錯寫的保證書一樣,基本都是一個路數。
欞書這東西,現實生活中很少見。
畢竟大家碰到的不幹淨東西,一般都來自我們所在的自然界中,很少直接跟天上的仙家有關,就連我也隻是在小時候見姥爺給別人開過而已。
經孫玄青告知,這封欞書,是劉道長昨晚在她的古堡莊園幫忙解決問題後,特意囑咐的。
畢竟孫玄青的兒子孫修福,之所以得了怪病,某種程度上跟得罪天官神將有很大關係,而且還是悖逆天道、大逆不道的那種。
既然劉道長已經幫忙解決,那麽自然而然的要按照規矩,寫一封悔過書呈到天上去。
至於如何呈上天?
自然是看事的師父。
眼下,顯然是石根生了……
石根生懂得法事,這是我沒想到的。
因為劉道長在走之前也隻告訴我他是個玄學高人,沒說會這些。
不過既然人家要忙著給孫玄青善後,所以我也沒再多打擾,匆匆吃了點東西後便準備和駱紫嫣、唐墨筠離開知命堂。
對我來說,走的這麽倉促,多少有些遺憾。
畢竟自己和石根生就摸骨的事情,已經聊開了,我也希望從他那裏獲得更多的知識。
當然我這幾天在米國沒什麽事,所以打算等石根生忙完了法事後,過個一兩天再來拜訪下。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就在我準備辭行時,外頭忽然間狂風大作,風雲突變了起來。
一瞬間的工夫,原本晴空萬裏的天氣,變得如同暴風雨即將到來前一樣,陰沉沉的,涼颼颼的,甚至狂風還卷起地上的塵土,不停的朝屋內拍打著。
也就是此刻,石根生突然叫住了我。
他看了眼外頭的天氣,臉色忽然變得很陰沉。
待去了一趟裏屋後,等石根生出來時,我注意到他手裏拿著一個黃布包袱。
“後生,這個你拿走吧,切記,離開知命堂後,這幾日不要再來了!”
“啊?”
我在懵懂中接過包袱。
包袱裏硬巴巴的,似乎是一些書本。
“常言道,甘露不潤無根草,妙法隻渡有緣人。這些都是我看相摸骨的心得,你我有緣,我也不想帶進棺材裏,所以就托付於你了。”
“石老,出什麽事了嗎?”
我沒理會包袱裏的東西,轉而關心問道。
結合石根生剛才說的讓我這幾日不要再來這裏,以及他性情的突然轉變,我忽然覺察到他似乎遇到了什麽困難。
但石根生終究還是沒有跟我說明,衝我揮了揮手後,便和孫玄青離開客廳去了後堂。
……
……
在車上,我打開了包袱。
包袱裏麵有三本古籍。
確切的說是三本石老先生自己用毛筆手寫的,書的內容都是一些關於摸骨的技法以及心得,圖文並茂,簡明扼要。
不過跟這些比起來,眼下我更在乎的是石根生和孫玄青兩人。
在我們離開知命堂時,那股壞天氣莫名的消失不見了蹤影。
雖然我不知道這到底預示著什麽,可心裏總有種不祥的預感。
再加上劉道長特意叮囑讓我給他送的信,現在想想,這其中似乎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係。
可惜石根生說過,這幾天不要去知命堂,我也隻好取消了再去拜訪的念頭。
然而,我終究還是為自己所做的這個決定,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更讓我抱憾終生……
但對於我來說,卻如獲至寶。
也就在我還沉浸其中仔細迴味的時候,一個不速之客忽然在隨從的陪同下來到了裏屋。
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加州女富豪,孫玄青。
在這兒碰到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不過隨後一想,石根生和孫玄青都生活在新金山市,兩人低頭不見抬頭見,認識也很正常。
而隨後的交談,也印證了這一點。
原來,石根生來米國時間早,解放前就在這裏定居了,等孫玄青來到這邊後,兩人便陰差陽錯的有了交集。
在簡短的跟我們幾個外人打了聲招唿後,孫玄青將一張卷起來的黃表紙遞給了石根生。
側目一瞥,我發現黃表紙上麵寫了一些字。
字還是用毛筆寫的,密密麻麻,排列有序,非常的規整。
我很好奇,於是湊過去看了眼,結果發現這東西還真不簡單。
“欞書?”
仔細看了眼上麵的內容,我立刻認出了這東西。
所謂欞書,也叫禳天文書,是專門用來上奏天官,謝罪和還願祈福用的。
舉個例子,比如因為觸犯惹怒了天上的仙人,導致流年不利或者身體出了問題,那麽在找師父幫忙解決後,通常還會寫一封文表來上呈天門,表達自己的謝罪和悔過之意。
這種悔過的文表,就是欞書,在我們這一行,也叫“開文書”。
欞書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即:抬頭、正文和結尾。
在欞書的抬頭部分,一般會先寫“上表天庭”“奏文昊天”以及“敬三界高真”等,表明欞書呈遞的對象。
或者也可以具體寫明所祈請、道歉的尊神名號和宮闕,比如陰陽先生在請雷府天將來幫你驅除某個很厲害的邪祟後,你要上表還願,因此你需要在欞書裏寫“恭呈九天應元雷聲普華天尊座前”等字樣。
寫完了抬頭部分,接下來的內容就是正文,也就是個人信息以及感恩陳述。
這部分裏麵,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包括姓名、籍貫、出生年月、住址等等,一般都會用“凡民張三”這種格式。
等寫明了自己的身份,接著就得講述自己犯了什麽事或者得罪了什麽仙家,以及陰陽先生救助自己的具體經過和自己的感激。
比如“凡民某某誤犯神隻,身染重疾,醫藥罔效,幸遇陰陽先生某某某或者修道之人誰誰誰,此人精通陰陽之術、慈悲為懷,值此厄難之際,施妙法以救吾命,助自己脫離苦海等等”。
在欞書的最後,還要表明自己的罪過以及悔改,就跟咱們上學時因為犯錯寫的保證書一樣,基本都是一個路數。
欞書這東西,現實生活中很少見。
畢竟大家碰到的不幹淨東西,一般都來自我們所在的自然界中,很少直接跟天上的仙家有關,就連我也隻是在小時候見姥爺給別人開過而已。
經孫玄青告知,這封欞書,是劉道長昨晚在她的古堡莊園幫忙解決問題後,特意囑咐的。
畢竟孫玄青的兒子孫修福,之所以得了怪病,某種程度上跟得罪天官神將有很大關係,而且還是悖逆天道、大逆不道的那種。
既然劉道長已經幫忙解決,那麽自然而然的要按照規矩,寫一封悔過書呈到天上去。
至於如何呈上天?
自然是看事的師父。
眼下,顯然是石根生了……
石根生懂得法事,這是我沒想到的。
因為劉道長在走之前也隻告訴我他是個玄學高人,沒說會這些。
不過既然人家要忙著給孫玄青善後,所以我也沒再多打擾,匆匆吃了點東西後便準備和駱紫嫣、唐墨筠離開知命堂。
對我來說,走的這麽倉促,多少有些遺憾。
畢竟自己和石根生就摸骨的事情,已經聊開了,我也希望從他那裏獲得更多的知識。
當然我這幾天在米國沒什麽事,所以打算等石根生忙完了法事後,過個一兩天再來拜訪下。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就在我準備辭行時,外頭忽然間狂風大作,風雲突變了起來。
一瞬間的工夫,原本晴空萬裏的天氣,變得如同暴風雨即將到來前一樣,陰沉沉的,涼颼颼的,甚至狂風還卷起地上的塵土,不停的朝屋內拍打著。
也就是此刻,石根生突然叫住了我。
他看了眼外頭的天氣,臉色忽然變得很陰沉。
待去了一趟裏屋後,等石根生出來時,我注意到他手裏拿著一個黃布包袱。
“後生,這個你拿走吧,切記,離開知命堂後,這幾日不要再來了!”
“啊?”
我在懵懂中接過包袱。
包袱裏硬巴巴的,似乎是一些書本。
“常言道,甘露不潤無根草,妙法隻渡有緣人。這些都是我看相摸骨的心得,你我有緣,我也不想帶進棺材裏,所以就托付於你了。”
“石老,出什麽事了嗎?”
我沒理會包袱裏的東西,轉而關心問道。
結合石根生剛才說的讓我這幾日不要再來這裏,以及他性情的突然轉變,我忽然覺察到他似乎遇到了什麽困難。
但石根生終究還是沒有跟我說明,衝我揮了揮手後,便和孫玄青離開客廳去了後堂。
……
……
在車上,我打開了包袱。
包袱裏麵有三本古籍。
確切的說是三本石老先生自己用毛筆手寫的,書的內容都是一些關於摸骨的技法以及心得,圖文並茂,簡明扼要。
不過跟這些比起來,眼下我更在乎的是石根生和孫玄青兩人。
在我們離開知命堂時,那股壞天氣莫名的消失不見了蹤影。
雖然我不知道這到底預示著什麽,可心裏總有種不祥的預感。
再加上劉道長特意叮囑讓我給他送的信,現在想想,這其中似乎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係。
可惜石根生說過,這幾天不要去知命堂,我也隻好取消了再去拜訪的念頭。
然而,我終究還是為自己所做的這個決定,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更讓我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