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三式研討會
一個陰陽先生的真實記錄 作者:掌燈聽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這家名為東方智慧的公司,以及該公司舉辦的天機三式研討會,稍後關靜怡也給我和駱紫嫣做了解釋。
原來,這家東方智慧的老板,是關靜怡所在的天文台某領導的朋友。
此人姓薑,名薑懷宇,今年六十三歲,曾經也是公務員,在某國企工作。
不過在90年代中期,隨著國企優化結構改革所引發的下崗潮,他便棄政從商下了海,專門做起了商業資訊服務。
所開辦的公司,就是這家東方智慧文化。
“薑懷宇這個人,我雖然見過幾麵,但他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此人不光能說會道,而且還精通小六壬。聽說他之前在國企工作的時候,就是憑借這本事得到了領導賞識,從一個小小的司機一躍成為了部門主管。”
關靜怡用一種驚奇的語氣向我們解釋道。
我聽後倒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常言道:
藝多不壓身。
這年頭,技高一籌,路寬一步。
不管是幹什麽行業,隻要你比別人多掌握一點技能,那領導就能多高看你一眼,你的前途就比其他人更光明。
特別是在部隊或者國企等這種人多機構複雜的地方。
而玄學雖然在職場裏比較敏感和忌諱,但大家心裏也都明白,在不少企業裏,那些上了年紀的大領導仍舊對這些東西非常曖昧。
其實不光這些所謂的領導,現實生活中,但凡上了點年紀或者社會閱曆多的人,其對待玄學的態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
就像老話說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仔細品品,這句話簡直道出了一個人的一生。
當你三十歲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經濟基礎,於是幻想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在社會上立穩腳跟,闖出一番天地。
那時的你,一腔熱血,意氣風發,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充滿了期待。
可等到了四十,經曆了社會的反複毒打後,你突然發現,當初的夢想隻應停留在美好的夢境中。
更重要的是,隨著自己閱曆的增加,身體的衰老,思想的成熟和環境的變故,你開始對這個世界乃至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成熟的認識。
此時的你,不再對事物感到迷茫和困惑,反而開始對命運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等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你終於大徹大悟,認識了命運,也尊重了命運。
或許這個年紀,你會把自己前半生的失意,如今的處境,都歸咎於命運的不公。
但你無能為力,因為你明白了自己的渺小,現實的殘酷,明白了“天命不可為,為之者,亦亡矣”這句話的深意。
同時這個時期,你也越來越珍惜身邊的一切,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
……
知天命,並非是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對人生有了更高層次的領悟。
要不然,為什麽好多人到了歲數,都會對玄學感興趣呢?!
像薑懷宇,他正是抓住了他們領導的精神需求,所以才從一個小小的司機,一下子蛻變成了主管。
當然。
關於薑懷宇所開的這家公司,說的高雅點,它的主營業務是商業策劃諮詢,說的通俗點,其實就是和我一樣的算命先生。
這沒有孰好孰壞之分,隻是大家的服務需求不同罷了。
我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普通大眾。
人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達官顯貴。
不過在隨後的談話中,關靜怡又提到,這個薑懷宇除了擅長小六壬之外,還拜入了六壬伏英館門下,學習了南傳六壬道法。
這也是他為什麽能在達官顯貴這個階層吃得開的原因,不光能占能看風水,還能幫人做一些走陰陽驅邪治病的事情。
這個六壬伏英館,屬於法教六壬派裏的一個分支。
法教,之前我曾說過。
它是發源於道教,雜糅了民間地區文化的民間宗教。
在民間法教裏有諸多門派,包括我們曾經說過的三合陰山派,另外還有西南地區流行的梅山派等等。
而六壬派,也屬於其中一支。
六壬派的全名是三十三天流民六壬正法鐵板教,所以也叫六壬鐵板教。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凡弟子入門時,都會放置一塊鐵板,上麵刻有象征鐵板仙師的符號。
六壬道法一般分為三館,也就是三個分支門派,即伏英館、群英館、風火院。
這三個分支裏,以伏英館影響最大,弟子最多,香火最為旺盛。
薑懷宇既然能拜入伏英館門下,說明他已經學會了六壬道法。
當然。
這些貌似跟我都沒關係。
眼下我好奇的是,薑懷宇舉辦這個三式研討會,為什麽要邀請我和駱紫嫣。
對於這個問題,關靜怡則在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道出了緣由:
“剛才我跟你們說的那個關於神農架修真者的事,這個薑懷宇也知道。他這些年賺了些錢後,一直對修道修真很感興趣。聽單位領導說,這次的研討會,薑懷宇除了和一些同道好友探討易學外,還打算和參加研討會的朋友一起去神農架探險。”
“探險?”
我聞言心中一動。
“嗯,這次他除了邀請我之外,也給師妹發了請柬。正好陳師傅你也在,咱們有緣相識,那麽到時候可以一起去神農架森林看看。”
關靜怡道明了來東海的原因。
我聽後,對此事也表示挺感興趣。
而且請柬上明確說明了研討會時間是在下個月15號,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九。
這個時間對我來說很友善,畢竟年前和年後屬於淡季,我也沒什麽生意。
與其在店裏麵貓著上網,不如去探探險,順便旅旅遊活動下身子。
不過最終,我還是拒絕了。
原因也很簡單,這一行特別講究個師門。
尤其像薑懷宇這種經常跟權貴打交道的。
像駱紫嫣和關靜怡,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師出有名,而我隻是繼承了姥爺衣缽而已。
再者,人家也沒邀請我,我也沒必要因為興趣去找不自在。
在聽到我拒絕後,關靜怡表現的很平靜。
但她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我立刻答應一起去參加這個研討會……
原來,這家東方智慧的老板,是關靜怡所在的天文台某領導的朋友。
此人姓薑,名薑懷宇,今年六十三歲,曾經也是公務員,在某國企工作。
不過在90年代中期,隨著國企優化結構改革所引發的下崗潮,他便棄政從商下了海,專門做起了商業資訊服務。
所開辦的公司,就是這家東方智慧文化。
“薑懷宇這個人,我雖然見過幾麵,但他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此人不光能說會道,而且還精通小六壬。聽說他之前在國企工作的時候,就是憑借這本事得到了領導賞識,從一個小小的司機一躍成為了部門主管。”
關靜怡用一種驚奇的語氣向我們解釋道。
我聽後倒沒覺得有什麽不妥。
常言道:
藝多不壓身。
這年頭,技高一籌,路寬一步。
不管是幹什麽行業,隻要你比別人多掌握一點技能,那領導就能多高看你一眼,你的前途就比其他人更光明。
特別是在部隊或者國企等這種人多機構複雜的地方。
而玄學雖然在職場裏比較敏感和忌諱,但大家心裏也都明白,在不少企業裏,那些上了年紀的大領導仍舊對這些東西非常曖昧。
其實不光這些所謂的領導,現實生活中,但凡上了點年紀或者社會閱曆多的人,其對待玄學的態度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
就像老話說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仔細品品,這句話簡直道出了一個人的一生。
當你三十歲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經濟基礎,於是幻想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在社會上立穩腳跟,闖出一番天地。
那時的你,一腔熱血,意氣風發,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充滿了期待。
可等到了四十,經曆了社會的反複毒打後,你突然發現,當初的夢想隻應停留在美好的夢境中。
更重要的是,隨著自己閱曆的增加,身體的衰老,思想的成熟和環境的變故,你開始對這個世界乃至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成熟的認識。
此時的你,不再對事物感到迷茫和困惑,反而開始對命運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等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你終於大徹大悟,認識了命運,也尊重了命運。
或許這個年紀,你會把自己前半生的失意,如今的處境,都歸咎於命運的不公。
但你無能為力,因為你明白了自己的渺小,現實的殘酷,明白了“天命不可為,為之者,亦亡矣”這句話的深意。
同時這個時期,你也越來越珍惜身邊的一切,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
……
知天命,並非是消極的宿命論,而是對人生有了更高層次的領悟。
要不然,為什麽好多人到了歲數,都會對玄學感興趣呢?!
像薑懷宇,他正是抓住了他們領導的精神需求,所以才從一個小小的司機,一下子蛻變成了主管。
當然。
關於薑懷宇所開的這家公司,說的高雅點,它的主營業務是商業策劃諮詢,說的通俗點,其實就是和我一樣的算命先生。
這沒有孰好孰壞之分,隻是大家的服務需求不同罷了。
我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普通大眾。
人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達官顯貴。
不過在隨後的談話中,關靜怡又提到,這個薑懷宇除了擅長小六壬之外,還拜入了六壬伏英館門下,學習了南傳六壬道法。
這也是他為什麽能在達官顯貴這個階層吃得開的原因,不光能占能看風水,還能幫人做一些走陰陽驅邪治病的事情。
這個六壬伏英館,屬於法教六壬派裏的一個分支。
法教,之前我曾說過。
它是發源於道教,雜糅了民間地區文化的民間宗教。
在民間法教裏有諸多門派,包括我們曾經說過的三合陰山派,另外還有西南地區流行的梅山派等等。
而六壬派,也屬於其中一支。
六壬派的全名是三十三天流民六壬正法鐵板教,所以也叫六壬鐵板教。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凡弟子入門時,都會放置一塊鐵板,上麵刻有象征鐵板仙師的符號。
六壬道法一般分為三館,也就是三個分支門派,即伏英館、群英館、風火院。
這三個分支裏,以伏英館影響最大,弟子最多,香火最為旺盛。
薑懷宇既然能拜入伏英館門下,說明他已經學會了六壬道法。
當然。
這些貌似跟我都沒關係。
眼下我好奇的是,薑懷宇舉辦這個三式研討會,為什麽要邀請我和駱紫嫣。
對於這個問題,關靜怡則在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後,道出了緣由:
“剛才我跟你們說的那個關於神農架修真者的事,這個薑懷宇也知道。他這些年賺了些錢後,一直對修道修真很感興趣。聽單位領導說,這次的研討會,薑懷宇除了和一些同道好友探討易學外,還打算和參加研討會的朋友一起去神農架探險。”
“探險?”
我聞言心中一動。
“嗯,這次他除了邀請我之外,也給師妹發了請柬。正好陳師傅你也在,咱們有緣相識,那麽到時候可以一起去神農架森林看看。”
關靜怡道明了來東海的原因。
我聽後,對此事也表示挺感興趣。
而且請柬上明確說明了研討會時間是在下個月15號,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九。
這個時間對我來說很友善,畢竟年前和年後屬於淡季,我也沒什麽生意。
與其在店裏麵貓著上網,不如去探探險,順便旅旅遊活動下身子。
不過最終,我還是拒絕了。
原因也很簡單,這一行特別講究個師門。
尤其像薑懷宇這種經常跟權貴打交道的。
像駱紫嫣和關靜怡,兩人都是正兒八經的師出有名,而我隻是繼承了姥爺衣缽而已。
再者,人家也沒邀請我,我也沒必要因為興趣去找不自在。
在聽到我拒絕後,關靜怡表現的很平靜。
但她接下來的一番話,卻讓我立刻答應一起去參加這個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