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到達揚州
從明教教主到天下共主 作者:竹枝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大明戰神敗盡朱家幾代人的積累以後,文官分權的苗頭才得以複蘇,可以說大明前期是絕對的君王統治,後期子孫不給力罷了。
“承誌。假如有一天你吃不上飯了,一家子都要餓死了,你會怎麽辦?”
“那肯定是造反啊。”
“造反是要誅九族,可是不造反全家都要餓死了,造反成功可能好好活著,造反失敗可以吃飽了再死,是你你會怎麽選?”
“當然造反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小屁孩兒,學的什麽亂七八糟的。”
“爹,以前你過得這麽慘啊,飯都吃不上嗎,可是孩兒聽母妃說,爹爹以前是濁世佳公子,一支玉笛一襲白衣,令得天下女子都為爹爹傾心,連母後這樣的女子都沒能逃脫爹爹的手掌。”
張承誌一臉認真的說著。
“這個周芷若一天到晚教的什麽啊,看我迴去不收拾她。”
趙敏在一旁氣急敗壞的說道。
“說的很對,哈哈哈。”
“兒子,今天爹要告訴你的是,為君者,當以民為重,社稷次之。”
“這就是爹爹改變了千古以來農稅的製度嗎?”
“對,百姓一年種地才幾個錢,哪怕是豐年,收稅又能有多少,你看我們大明如今僅僅是商稅,財政一年就有兩億白銀,海關有五億,加上藩屬國的歲幣,一年足足十三個億的稅收,就一個農稅能收到兩個億嗎?”
“不能,我聽老師說過,我們大明就沒有窮過,從爹爹興兵開始,錢糧都是搶來了,自從拿下暹羅和櫻花省以後,我大明更是錢糧充足,七百萬軍隊,養起來絲毫不費力。”
“那兒子,以後你要是當了皇帝,你會怎麽治理國家。”
“當然是征集大軍打出國門,誰有錢就打誰,把他的錢變成我們的錢,用來建設我們大明,永遠都比他們強大。”
“哈哈哈哈哈,劉伯溫沒白教你。”
“老爺,想不到這劉伯溫還有這麽狠的一麵。”
趙敏在一旁忍不住笑道。
“這個想法是對的,後世之君隻要能夠堅定這個信念,大明足以永世不衰,以禮治國,治的是大明,不是天下。”
一路上,張無雙除了教導張承誌,就是看著沿途的風景。
“老爺,揚州到了。”
“進城吧。”
張無雙沒有離開馬車,進城的時候明顯嚴格了很多,士兵不僅搜查馬車,還會盤問,查看路引。
“軍爺,為什麽揚州會查的這麽嚴啊,我們一路過來都沒有這樣盤查啊。”
劉伯溫上前詢問道。
“這是我們營長的命令,說是擔心有奸細混進來。”
士兵迴答了劉伯溫的問題。
“欸,我們做生意的可真是害怕出現戰亂啊,軍爺,那抓到奸細了嗎?”
“沒有,抓到了我們就不會這麽嚴格盤查了。你們快進城吧,再過一個時辰就要關城門了,對了揚州城實行宵禁,你們晚上不要出門。”
“好的軍爺。”
“老爺,這揚州城內透著詭異,大明自神武二年起就沒有宵禁了,揚州乃是江南富庶之地,更不可能宵禁了。”
進了城後,劉伯溫輕聲說出了他的疑問。
“不急,先看看。”
揚州城內,明顯感覺的出來與滄州有很大的區別,滄州人聲鼎沸,市集的吵鬧聲絡繹不絕,而這揚州城裏的人,都神色匆忙,都是一副買了東西趕緊走,生怕惹禍上身的模樣。
“老伯,這揚州城是怎麽了,怎麽感覺大家都很忙的樣子?”
張無雙看到街邊有一賣菜的老農,便出聲問道。
“後生,你可要當心,這揚州城說是混進來了奸細,殺了好些人了,到現在官府都還沒有抓到。”
“殺人的就一定是奸細嗎?難道沒有可能是那些武林中人嗎?”
張無雙疑惑的問道,這裏有人命出現要是官府查不出兇手應該交付給六扇門,由六扇門處理,錦衣衛監察天下,像揚州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會及時上報才對。
“縣太爺說是倭寇餘孽,來複仇的,所以大家都怕惹禍上身,買了東西都趕緊走了。”
老農小聲的說道。
“我知道了,叨饒了老伯。”
看來這老農是不知道的。
“韋一笑,晚上你帶人去城中四處打探一下,看看什麽情況。”
“好的老爺。”
“這揚州有大問題,傳令南京,調兵十萬,於城外十裏駐紮,隱蔽行蹤,切勿走漏風聲,令龍騎軍便裝進城等候。”
進了揚州,張無雙的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走,我們先去住下,等晚上韋一笑迴來應該就知道了。”
“老爺,要不我們去縣衙看看,商人進城,找縣老爺簽路引,是合理的。”
劉伯溫輕聲道。
“嗯,這裏的縣令見過我們沒有?”
張無雙問道。
“揚州縣令柳士元,神武五年恩科甲四十,不曾見過。”
出來的時候劉伯溫是做好了攻略的。
“那便去看看。”
一行人來到縣衙以後,便找衙役要求見縣令了。
衙役看了一眼張無雙等人,便進縣衙通報去了。
“這個人不對,口音不太像我們大明的口音。”
衙役剛走,劉伯溫就篤定的說道。
“怎麽說?”
“老爺,我曾經遊曆過大明各州省,所有地方的口音我幾乎都知道,唯獨這個衙役說話,我總感覺不在我的記憶中。”
劉伯溫如實說道。
“看來這縣衙有問題啊。”
等張無雙等人進了縣衙以後,發現縣令端坐在椅子上,眼神渙散,麵容憔悴,好像很久都沒有睡好一樣。
“縣太爺,我們是從吉林過來的商人,這是我們的路引,我們需要在揚州采購一些東西運迴吉林,還請縣太爺蓋個章。”
神武三年,為了方便統計商人營收情況,所有的商人都在戶部下麵的商稅院登記了的,沒有登記的不得經商,所有貨物出入一定要有路引為憑證,進城需要當地官府蓋章才可以采購,采購或者售賣以後也需要官府蓋章才能出城,為了不讓縣令壓榨商人,還有專門的督察院監督,這也是大明商稅漲的這麽快的原因。
“好,拿過來,本縣替你蓋章。”
迴答的很幹澀,蓋了章甚至都沒有讓官吏去查看真偽。
“承誌。假如有一天你吃不上飯了,一家子都要餓死了,你會怎麽辦?”
“那肯定是造反啊。”
“造反是要誅九族,可是不造反全家都要餓死了,造反成功可能好好活著,造反失敗可以吃飽了再死,是你你會怎麽選?”
“當然造反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小屁孩兒,學的什麽亂七八糟的。”
“爹,以前你過得這麽慘啊,飯都吃不上嗎,可是孩兒聽母妃說,爹爹以前是濁世佳公子,一支玉笛一襲白衣,令得天下女子都為爹爹傾心,連母後這樣的女子都沒能逃脫爹爹的手掌。”
張承誌一臉認真的說著。
“這個周芷若一天到晚教的什麽啊,看我迴去不收拾她。”
趙敏在一旁氣急敗壞的說道。
“說的很對,哈哈哈。”
“兒子,今天爹要告訴你的是,為君者,當以民為重,社稷次之。”
“這就是爹爹改變了千古以來農稅的製度嗎?”
“對,百姓一年種地才幾個錢,哪怕是豐年,收稅又能有多少,你看我們大明如今僅僅是商稅,財政一年就有兩億白銀,海關有五億,加上藩屬國的歲幣,一年足足十三個億的稅收,就一個農稅能收到兩個億嗎?”
“不能,我聽老師說過,我們大明就沒有窮過,從爹爹興兵開始,錢糧都是搶來了,自從拿下暹羅和櫻花省以後,我大明更是錢糧充足,七百萬軍隊,養起來絲毫不費力。”
“那兒子,以後你要是當了皇帝,你會怎麽治理國家。”
“當然是征集大軍打出國門,誰有錢就打誰,把他的錢變成我們的錢,用來建設我們大明,永遠都比他們強大。”
“哈哈哈哈哈,劉伯溫沒白教你。”
“老爺,想不到這劉伯溫還有這麽狠的一麵。”
趙敏在一旁忍不住笑道。
“這個想法是對的,後世之君隻要能夠堅定這個信念,大明足以永世不衰,以禮治國,治的是大明,不是天下。”
一路上,張無雙除了教導張承誌,就是看著沿途的風景。
“老爺,揚州到了。”
“進城吧。”
張無雙沒有離開馬車,進城的時候明顯嚴格了很多,士兵不僅搜查馬車,還會盤問,查看路引。
“軍爺,為什麽揚州會查的這麽嚴啊,我們一路過來都沒有這樣盤查啊。”
劉伯溫上前詢問道。
“這是我們營長的命令,說是擔心有奸細混進來。”
士兵迴答了劉伯溫的問題。
“欸,我們做生意的可真是害怕出現戰亂啊,軍爺,那抓到奸細了嗎?”
“沒有,抓到了我們就不會這麽嚴格盤查了。你們快進城吧,再過一個時辰就要關城門了,對了揚州城實行宵禁,你們晚上不要出門。”
“好的軍爺。”
“老爺,這揚州城內透著詭異,大明自神武二年起就沒有宵禁了,揚州乃是江南富庶之地,更不可能宵禁了。”
進了城後,劉伯溫輕聲說出了他的疑問。
“不急,先看看。”
揚州城內,明顯感覺的出來與滄州有很大的區別,滄州人聲鼎沸,市集的吵鬧聲絡繹不絕,而這揚州城裏的人,都神色匆忙,都是一副買了東西趕緊走,生怕惹禍上身的模樣。
“老伯,這揚州城是怎麽了,怎麽感覺大家都很忙的樣子?”
張無雙看到街邊有一賣菜的老農,便出聲問道。
“後生,你可要當心,這揚州城說是混進來了奸細,殺了好些人了,到現在官府都還沒有抓到。”
“殺人的就一定是奸細嗎?難道沒有可能是那些武林中人嗎?”
張無雙疑惑的問道,這裏有人命出現要是官府查不出兇手應該交付給六扇門,由六扇門處理,錦衣衛監察天下,像揚州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會及時上報才對。
“縣太爺說是倭寇餘孽,來複仇的,所以大家都怕惹禍上身,買了東西都趕緊走了。”
老農小聲的說道。
“我知道了,叨饒了老伯。”
看來這老農是不知道的。
“韋一笑,晚上你帶人去城中四處打探一下,看看什麽情況。”
“好的老爺。”
“這揚州有大問題,傳令南京,調兵十萬,於城外十裏駐紮,隱蔽行蹤,切勿走漏風聲,令龍騎軍便裝進城等候。”
進了揚州,張無雙的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走,我們先去住下,等晚上韋一笑迴來應該就知道了。”
“老爺,要不我們去縣衙看看,商人進城,找縣老爺簽路引,是合理的。”
劉伯溫輕聲道。
“嗯,這裏的縣令見過我們沒有?”
張無雙問道。
“揚州縣令柳士元,神武五年恩科甲四十,不曾見過。”
出來的時候劉伯溫是做好了攻略的。
“那便去看看。”
一行人來到縣衙以後,便找衙役要求見縣令了。
衙役看了一眼張無雙等人,便進縣衙通報去了。
“這個人不對,口音不太像我們大明的口音。”
衙役剛走,劉伯溫就篤定的說道。
“怎麽說?”
“老爺,我曾經遊曆過大明各州省,所有地方的口音我幾乎都知道,唯獨這個衙役說話,我總感覺不在我的記憶中。”
劉伯溫如實說道。
“看來這縣衙有問題啊。”
等張無雙等人進了縣衙以後,發現縣令端坐在椅子上,眼神渙散,麵容憔悴,好像很久都沒有睡好一樣。
“縣太爺,我們是從吉林過來的商人,這是我們的路引,我們需要在揚州采購一些東西運迴吉林,還請縣太爺蓋個章。”
神武三年,為了方便統計商人營收情況,所有的商人都在戶部下麵的商稅院登記了的,沒有登記的不得經商,所有貨物出入一定要有路引為憑證,進城需要當地官府蓋章才可以采購,采購或者售賣以後也需要官府蓋章才能出城,為了不讓縣令壓榨商人,還有專門的督察院監督,這也是大明商稅漲的這麽快的原因。
“好,拿過來,本縣替你蓋章。”
迴答的很幹澀,蓋了章甚至都沒有讓官吏去查看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