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聽從母親的建議,給陶意和她的丫頭悄悄開方便之門。
果然,與母親想的差不多,大概兩個多月的光景,陶意與那夥計有了非同一般的“情誼”。
在如今的陶意看來,自己是落難之時見人心,終於等來了真正的有心人。
在她痛苦的生活裏,他是她唯一的亮色,在所有人都拋棄她之後,隻有他還堅定地站在她身邊。
這種支柱似的唯一,讓陶意生出了依戀,情感轉移之後,對羅安堯的恨也許並沒有少,但至少不再日日夜夜沉浸在這份恨意裏。
金曼讓人悄悄盯著陶意,幹脆將那方便之門的口子再開大一些。
於是,一個是美夢成真,得佳人垂青,一個是懸崖浮木,唯一的依托。
很快就如春風化雨,久旱逢霖。
當這倆人情難自已,緊緊抱在一處時,金曼早已安排人將羅安堯引到那兒,從兩人私會密語,到緊緊相擁,他看了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怒從心頭起的羅安堯命下人仆役將那夥計暴打了一頓。又將陶意關在了柴房。
這兩個人,在羅安堯看來,都屬於吃裏扒外,明明都端著他的飯碗,卻還背叛他。
在兩人都吃了皮肉之苦之後,怒火中燒的羅安堯甚至想將陶意沉塘。
想法早已改變了的金曼卻已沒了對妮子、對陶意的敵視,心中並不想要了她的命。
於是勸說求情,羅安堯最終放了陶意一條生路,但又難掩心頭的這份恨怒,這兩人送了自己一份多大的侮辱?
他讓人在對兩人動私刑時,“不小心”燒紅的鐵棍碰到臉,兩人都破了相。
本來這倆人要去告官,但金曼出麵,給這倆人銀子衣物,安排兩人遠走他鄉,問他倆願意麽?
倆人想著私通也是罪名,告羅安堯動私刑的同時,自己也好不了。
於是忍氣吞聲接過了金曼遞過來的藥油,也接受了金曼的安排。
為了讓這倆人打消疑慮,也為了讓羅安堯放心,金曼親自送這倆人出城,去京郊渡口,上了遠離京都南下的船。
陶意的父母遠遠看著女兒,並不過來,隻在船開了之後,忍不住淚水漣漣。
這事對於羅安堯也是個不小的打擊,他雖然如今不太在意陶意了,但她的背叛,和自己店裏的夥計勾勾搭搭,還是紮了根刺在心裏。
金曼迴來見到的,是獨自喝得大醉的羅安堯,他在迷迷瞪瞪之際,見到迴來的金曼,突然緊緊抱住。
“我可真混,有你這樣的妻子,還在外麵沾花惹草的,這種女人根本就不配,也不配和你比。
你不會背叛我,不會離開我,對吧?”
金曼點頭,哄著他:“你是我夫君,夫妻一場,怎麽可能好端端的離開你?
我們還有兒子呢。別瞎想了。”
羅安堯聽了這話,仿佛得了保證,放下心來似的沉沉睡去。
等他醒了之後,似乎也不好意思,這以後倒是十分顧家,對金曼和兒子十分好,常常買各種小禮物迴來哄妻子孩子開心。
也常常陪伴左右。
隻是金曼已經不是從前的金曼。這些好她受著,但並不往心裏去。
她甚至悄悄去了妮子住處,帶著買的好些東西,可到了近前又躊躇不決。
她來看妮子和羅安堯的弟妹。一來是自己異位而處時,才感覺妮子的不易。
也開始理解小孩子對妮子的依賴與信任,若是自己一進門,他們就對妮子變了嘴臉,那才是忘恩負義不是。
自己以前的確處置得不好。
二來也是母親勸她的:“羅安堯的弟弟羅安舜已經從邊關迴來,據聞在軍中是立了功的。
雖然都說白身小兵晉升不易,可能活著迴來的人,這一仗之後基本能在軍中站穩腳跟。
如果他真的娶了妮子,那這是怎麽都越不過去的一道坎,你們總要相處。
於情於理,處成敵人都不如處成朋友,化幹戈為玉帛,何況本來他們兄弟姐妹是一家。
你若四處樹敵,叫母親如何放心?”
金曼又把母親的話想了一遍,終究是上前叩響了院門。
以為是二哥迴來了,跑得飛快前來開門的羅安伊看到是金曼愣了神。
小姑娘想起以前挨的打,不想讓金曼進來,就站在那。
金曼有些尷尬,也不知該如何開口。
妮子出來看看是怎麽迴事,見到金曼登門也愣了,心想:這是想把弟弟妹妹接迴去?
上門是客,伸手不打笑臉人,妮子把金曼請了進來。
金曼落座之後,也覺得有些尷尬,她其實不太擅長破冰,也不知應該主動說什麽。
把大包小包的禮物放下,也沒說什麽,就匆匆告辭了。
母親知道後,鼓勵她再去,哪怕還是這麽尷尬,弟弟妹妹還是一語不發,也鼓勵她隔一段時間再去。
金曼問:“母親覺得,我應該去幾次?”
“一個月兩到三次,先連去三個月吧。”
下一次去,金曼坐的時間長了一些。再下一次去,小妹羅安伊給金曼倒了茶:“謝謝你送我的衣服。”
見金曼有些吃驚又嘴角翹起地看著她,愣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很合身,我很喜歡。”
這一次金曼迴家的時候也很高興。
再去的時候就沒有那麽忐忑不安了,這一迴羅安禹也和她說了話。但似乎沒好意思或者不想說謝謝她,但金曼已經覺得很好了。
大概是第五次或是第六次去的時候,金曼在那裏和他們一起用了晚膳。
而軍功封賞都明確下來的羅安舜在軍中有了千夫長的職差,留在了西大營。
與妮子的婚事也被羅安舜明明白白地提了出來。
別人怎麽說他倒不在意,隻是擔心大哥心裏過不去這個坎。不過,即便是大哥執意阻攔,他也還是鐵了心要與妮子成親的。
金曼主動示好,常常來這裏看望他們,羅安舜便拜托大嫂金曼先給大哥透個話。
金曼見羅安舜要娶妮子這事是心意已決,如今她又聽了母親的話盡力緩和關係,便將這意思帶到了。
羅安堯聽了,也不知在想什麽,半天才反問:“這小子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對妮子生了這樣的心思?
那時妮子可是他名義上的大嫂。
他托你傳話,那妮子什麽意思?她也樂意嫁給我二弟?”
金曼迴想了一下,妮子當時默不作聲,但也沒有反對。
而且就她去了那邊的所見所聞,這兩人頗有默契,兩人在一起溫和細語,眉目之間都是笑意,看上去是有情的。
便道:“聽說最初是不答應的,但如今的樣子,應該是願意的。”
在羅安堯的心裏,隻覺得這兩人又背叛了自己,一個是自己的弟弟,一個是母親臨終前為自己找的媳婦。
這倆人居然走到了一起。
雖然是自己先不要妮子的,但為了避嫌,為了他這個大哥,也不應該攪和在一起啊。
何況妮子比自己弟弟大了六歲,她另嫁什麽人不好,嫁自己弟弟,不就是為了報複自己,膈應自己?
羅安堯心裏有氣,但從妻子所轉述的情形看,如今二弟翅膀硬了,他同不同意,他們是都要成親的。
但他的態度並不想變,於是留下一句:“我不同意,他們就不成親了?!”
他說得對,羅安舜為了娶妮子,迴羅家提出分家。
大哥是長子,他不介意大哥多分,但他不能在妮子如今的居所娶妮子。
那宅子別說都不是妮子的,就算是,他也不能在那成親吧。而且妮子還盼著精衛迴來呢。
羅安堯在分家這事上倒是平和了許多,妮子和金曼都是掌家的,對羅家家業大體清楚。
羅安舜提出的分法,他所要求的那一部分,可以說小於羅安堯的預期,似乎沒什麽可爭執的,羅安堯同意了。
隻是小弟小妹提出,如果二哥搬家,他們也還是跟著二哥和妮子住,多少讓羅安堯心裏不舒服,難掩落寞。
分家之後,兩兄弟的宅院比鄰而居,偶爾的,羅安堯可以聽到院牆那一邊熱熱鬧鬧的歡聲笑語。
每每這時,他就更加珍惜身邊的妻兒,若是失了這娘倆,自己還剩什麽呢?
妮子和羅安舜的婚儀辦得熱熱鬧鬧,東西大營來了不少這兩年並肩征戰,而今留值京都的戰友。
妮子二十二歲被掃地出門時,妮子父母為女兒傷心難過,夜夜難眠。
他們曾經要去羅家討說法,被女兒死死的攔住了,羅家有不少家丁下人,自己父母去很有可能吃個大虧迴來。
精衛要替妮子去要個公道,也被妮子勸住了,她和羅家大哥,本來就是簽了契書的,隻能說願賭服輸。
更何況下麵的三個弟弟妹妹和她始終有感情,妮子不願意鬧得難看。
現在妮子快二十五歲了,沒想到能嫁得這麽好,十九歲高高大大的羅安舜將妮子護得像眼珠子似的。
妮子父母見了忍不住落下淚來。好啊,真好。
花氏見了也難免紅了眼眶,又想起自己兒子容越祺。
如果早知道……當初在兒子還小的時候,自己就帶他離開侯府。
哪怕生活在市井街巷之中,憑自己的織補手藝也能養大他,那他是不是不會變壞,現在就能好好的在,也能努力生活,好好讀書,娶妻生子。
……….
容雲緲在雲嵐寺待了兩年,這兩年中聽聞東陽侯世子與苗疆小公主過從甚密。
落雪屬於遠來的和尚好念經,雖有不合中原禮儀之處,但她終究要迴苗疆當大祭司,也無人挑她的毛病。
在這兩年裏,東陽侯世子韓清華曾陪落雪來過雲嵐寺。
偏偏遇上了僧衣小帽的容雲緲,三人擦肩而過,韓清華與容雲緲皆迴頭,隻有不明就裏的落雪覺得寺廟裏的中原字好像一個也不認識。
這次偶遇之後,雖然是被退婚的一方,但想想人家姑娘在雲嵐寺帶發修行,迴家提及之後,東陽侯府上下還是有些不忍。
東陽侯夫人又一次向明黛提出,如果雲緲有需要東陽侯府相助的地方,盡管開口。
明黛一直想讓雲緲盡早下山歸家,都已經兩年了,婆母宋瑛已經鬆口,雲緲這孩子眼見著成熟沉穩了。
本來雲緲拜別住持師太已悄悄歸家。
可這樣悄悄歸來,大家都不知道,那些賞花會、遊園會的帖子到不了容雲緲的手上,明黛想為雲緲議親就更不容易。
於是明黛想起了東陽侯夫人數次轉達的善意,她試探著詢問東陽侯夫婦是否可以收容雲緲為義女。
收為女兒,一來應對當初落水被救時的流言;二來兩府可以合辦一個收為養女,拜養父母的儀程,等待於公開宣告女兒從雲嵐寺迴來了;
三來女兒雖然耽擱了兩年,也退過一次婚,但身為兩座侯府的女兒,一邊是百年清流,一邊是朝之重臣,自然又是不同。
東陽侯夫人迴去一商量,東陽侯府很快給明黛迴信,答應了。
明黛自然高興。但此時才得到消息的宋瑛、容雲緲卻高興不起來。
宋瑛在事情發生之後,已經查過此事,知道這事是容雲緲有意為之,並且不得不為容雲緲善後。
那若是有一天東窗事發,東陽侯府知道了真相。這不是意外,而是容雲緲故意設計。
那他們不但無端受害,還反而收了容雲緲為女兒,東陽侯府這口氣咽不下去,隻怕是要結梁子。
容雲緲也內心忐忑,兩年前她是故意的,還把東陽侯拖下了水,如今想起來雖然後悔,但也沒有後悔藥可吃。
她內心覺得,作東陽侯府的義女就大可不必了,自己都愧得慌,本應賠罪,卻反而占個便宜麽,內心恐慌。
隻有完全不知情,以為這就是個意外的明黛已經和東陽侯夫人商量收義女的各項儀程和賓客名單了。
宋瑛內心裏歎口氣,這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如今之計隻能琢磨一下東陽侯府是否有需要南安侯府做的事情,若是能還給東陽侯府一個大大的人情,或許也能彌補當初容雲緲辦的錯事。
果然,與母親想的差不多,大概兩個多月的光景,陶意與那夥計有了非同一般的“情誼”。
在如今的陶意看來,自己是落難之時見人心,終於等來了真正的有心人。
在她痛苦的生活裏,他是她唯一的亮色,在所有人都拋棄她之後,隻有他還堅定地站在她身邊。
這種支柱似的唯一,讓陶意生出了依戀,情感轉移之後,對羅安堯的恨也許並沒有少,但至少不再日日夜夜沉浸在這份恨意裏。
金曼讓人悄悄盯著陶意,幹脆將那方便之門的口子再開大一些。
於是,一個是美夢成真,得佳人垂青,一個是懸崖浮木,唯一的依托。
很快就如春風化雨,久旱逢霖。
當這倆人情難自已,緊緊抱在一處時,金曼早已安排人將羅安堯引到那兒,從兩人私會密語,到緊緊相擁,他看了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怒從心頭起的羅安堯命下人仆役將那夥計暴打了一頓。又將陶意關在了柴房。
這兩個人,在羅安堯看來,都屬於吃裏扒外,明明都端著他的飯碗,卻還背叛他。
在兩人都吃了皮肉之苦之後,怒火中燒的羅安堯甚至想將陶意沉塘。
想法早已改變了的金曼卻已沒了對妮子、對陶意的敵視,心中並不想要了她的命。
於是勸說求情,羅安堯最終放了陶意一條生路,但又難掩心頭的這份恨怒,這兩人送了自己一份多大的侮辱?
他讓人在對兩人動私刑時,“不小心”燒紅的鐵棍碰到臉,兩人都破了相。
本來這倆人要去告官,但金曼出麵,給這倆人銀子衣物,安排兩人遠走他鄉,問他倆願意麽?
倆人想著私通也是罪名,告羅安堯動私刑的同時,自己也好不了。
於是忍氣吞聲接過了金曼遞過來的藥油,也接受了金曼的安排。
為了讓這倆人打消疑慮,也為了讓羅安堯放心,金曼親自送這倆人出城,去京郊渡口,上了遠離京都南下的船。
陶意的父母遠遠看著女兒,並不過來,隻在船開了之後,忍不住淚水漣漣。
這事對於羅安堯也是個不小的打擊,他雖然如今不太在意陶意了,但她的背叛,和自己店裏的夥計勾勾搭搭,還是紮了根刺在心裏。
金曼迴來見到的,是獨自喝得大醉的羅安堯,他在迷迷瞪瞪之際,見到迴來的金曼,突然緊緊抱住。
“我可真混,有你這樣的妻子,還在外麵沾花惹草的,這種女人根本就不配,也不配和你比。
你不會背叛我,不會離開我,對吧?”
金曼點頭,哄著他:“你是我夫君,夫妻一場,怎麽可能好端端的離開你?
我們還有兒子呢。別瞎想了。”
羅安堯聽了這話,仿佛得了保證,放下心來似的沉沉睡去。
等他醒了之後,似乎也不好意思,這以後倒是十分顧家,對金曼和兒子十分好,常常買各種小禮物迴來哄妻子孩子開心。
也常常陪伴左右。
隻是金曼已經不是從前的金曼。這些好她受著,但並不往心裏去。
她甚至悄悄去了妮子住處,帶著買的好些東西,可到了近前又躊躇不決。
她來看妮子和羅安堯的弟妹。一來是自己異位而處時,才感覺妮子的不易。
也開始理解小孩子對妮子的依賴與信任,若是自己一進門,他們就對妮子變了嘴臉,那才是忘恩負義不是。
自己以前的確處置得不好。
二來也是母親勸她的:“羅安堯的弟弟羅安舜已經從邊關迴來,據聞在軍中是立了功的。
雖然都說白身小兵晉升不易,可能活著迴來的人,這一仗之後基本能在軍中站穩腳跟。
如果他真的娶了妮子,那這是怎麽都越不過去的一道坎,你們總要相處。
於情於理,處成敵人都不如處成朋友,化幹戈為玉帛,何況本來他們兄弟姐妹是一家。
你若四處樹敵,叫母親如何放心?”
金曼又把母親的話想了一遍,終究是上前叩響了院門。
以為是二哥迴來了,跑得飛快前來開門的羅安伊看到是金曼愣了神。
小姑娘想起以前挨的打,不想讓金曼進來,就站在那。
金曼有些尷尬,也不知該如何開口。
妮子出來看看是怎麽迴事,見到金曼登門也愣了,心想:這是想把弟弟妹妹接迴去?
上門是客,伸手不打笑臉人,妮子把金曼請了進來。
金曼落座之後,也覺得有些尷尬,她其實不太擅長破冰,也不知應該主動說什麽。
把大包小包的禮物放下,也沒說什麽,就匆匆告辭了。
母親知道後,鼓勵她再去,哪怕還是這麽尷尬,弟弟妹妹還是一語不發,也鼓勵她隔一段時間再去。
金曼問:“母親覺得,我應該去幾次?”
“一個月兩到三次,先連去三個月吧。”
下一次去,金曼坐的時間長了一些。再下一次去,小妹羅安伊給金曼倒了茶:“謝謝你送我的衣服。”
見金曼有些吃驚又嘴角翹起地看著她,愣了一下又加了一句:“很合身,我很喜歡。”
這一次金曼迴家的時候也很高興。
再去的時候就沒有那麽忐忑不安了,這一迴羅安禹也和她說了話。但似乎沒好意思或者不想說謝謝她,但金曼已經覺得很好了。
大概是第五次或是第六次去的時候,金曼在那裏和他們一起用了晚膳。
而軍功封賞都明確下來的羅安舜在軍中有了千夫長的職差,留在了西大營。
與妮子的婚事也被羅安舜明明白白地提了出來。
別人怎麽說他倒不在意,隻是擔心大哥心裏過不去這個坎。不過,即便是大哥執意阻攔,他也還是鐵了心要與妮子成親的。
金曼主動示好,常常來這裏看望他們,羅安舜便拜托大嫂金曼先給大哥透個話。
金曼見羅安舜要娶妮子這事是心意已決,如今她又聽了母親的話盡力緩和關係,便將這意思帶到了。
羅安堯聽了,也不知在想什麽,半天才反問:“這小子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對妮子生了這樣的心思?
那時妮子可是他名義上的大嫂。
他托你傳話,那妮子什麽意思?她也樂意嫁給我二弟?”
金曼迴想了一下,妮子當時默不作聲,但也沒有反對。
而且就她去了那邊的所見所聞,這兩人頗有默契,兩人在一起溫和細語,眉目之間都是笑意,看上去是有情的。
便道:“聽說最初是不答應的,但如今的樣子,應該是願意的。”
在羅安堯的心裏,隻覺得這兩人又背叛了自己,一個是自己的弟弟,一個是母親臨終前為自己找的媳婦。
這倆人居然走到了一起。
雖然是自己先不要妮子的,但為了避嫌,為了他這個大哥,也不應該攪和在一起啊。
何況妮子比自己弟弟大了六歲,她另嫁什麽人不好,嫁自己弟弟,不就是為了報複自己,膈應自己?
羅安堯心裏有氣,但從妻子所轉述的情形看,如今二弟翅膀硬了,他同不同意,他們是都要成親的。
但他的態度並不想變,於是留下一句:“我不同意,他們就不成親了?!”
他說得對,羅安舜為了娶妮子,迴羅家提出分家。
大哥是長子,他不介意大哥多分,但他不能在妮子如今的居所娶妮子。
那宅子別說都不是妮子的,就算是,他也不能在那成親吧。而且妮子還盼著精衛迴來呢。
羅安堯在分家這事上倒是平和了許多,妮子和金曼都是掌家的,對羅家家業大體清楚。
羅安舜提出的分法,他所要求的那一部分,可以說小於羅安堯的預期,似乎沒什麽可爭執的,羅安堯同意了。
隻是小弟小妹提出,如果二哥搬家,他們也還是跟著二哥和妮子住,多少讓羅安堯心裏不舒服,難掩落寞。
分家之後,兩兄弟的宅院比鄰而居,偶爾的,羅安堯可以聽到院牆那一邊熱熱鬧鬧的歡聲笑語。
每每這時,他就更加珍惜身邊的妻兒,若是失了這娘倆,自己還剩什麽呢?
妮子和羅安舜的婚儀辦得熱熱鬧鬧,東西大營來了不少這兩年並肩征戰,而今留值京都的戰友。
妮子二十二歲被掃地出門時,妮子父母為女兒傷心難過,夜夜難眠。
他們曾經要去羅家討說法,被女兒死死的攔住了,羅家有不少家丁下人,自己父母去很有可能吃個大虧迴來。
精衛要替妮子去要個公道,也被妮子勸住了,她和羅家大哥,本來就是簽了契書的,隻能說願賭服輸。
更何況下麵的三個弟弟妹妹和她始終有感情,妮子不願意鬧得難看。
現在妮子快二十五歲了,沒想到能嫁得這麽好,十九歲高高大大的羅安舜將妮子護得像眼珠子似的。
妮子父母見了忍不住落下淚來。好啊,真好。
花氏見了也難免紅了眼眶,又想起自己兒子容越祺。
如果早知道……當初在兒子還小的時候,自己就帶他離開侯府。
哪怕生活在市井街巷之中,憑自己的織補手藝也能養大他,那他是不是不會變壞,現在就能好好的在,也能努力生活,好好讀書,娶妻生子。
……….
容雲緲在雲嵐寺待了兩年,這兩年中聽聞東陽侯世子與苗疆小公主過從甚密。
落雪屬於遠來的和尚好念經,雖有不合中原禮儀之處,但她終究要迴苗疆當大祭司,也無人挑她的毛病。
在這兩年裏,東陽侯世子韓清華曾陪落雪來過雲嵐寺。
偏偏遇上了僧衣小帽的容雲緲,三人擦肩而過,韓清華與容雲緲皆迴頭,隻有不明就裏的落雪覺得寺廟裏的中原字好像一個也不認識。
這次偶遇之後,雖然是被退婚的一方,但想想人家姑娘在雲嵐寺帶發修行,迴家提及之後,東陽侯府上下還是有些不忍。
東陽侯夫人又一次向明黛提出,如果雲緲有需要東陽侯府相助的地方,盡管開口。
明黛一直想讓雲緲盡早下山歸家,都已經兩年了,婆母宋瑛已經鬆口,雲緲這孩子眼見著成熟沉穩了。
本來雲緲拜別住持師太已悄悄歸家。
可這樣悄悄歸來,大家都不知道,那些賞花會、遊園會的帖子到不了容雲緲的手上,明黛想為雲緲議親就更不容易。
於是明黛想起了東陽侯夫人數次轉達的善意,她試探著詢問東陽侯夫婦是否可以收容雲緲為義女。
收為女兒,一來應對當初落水被救時的流言;二來兩府可以合辦一個收為養女,拜養父母的儀程,等待於公開宣告女兒從雲嵐寺迴來了;
三來女兒雖然耽擱了兩年,也退過一次婚,但身為兩座侯府的女兒,一邊是百年清流,一邊是朝之重臣,自然又是不同。
東陽侯夫人迴去一商量,東陽侯府很快給明黛迴信,答應了。
明黛自然高興。但此時才得到消息的宋瑛、容雲緲卻高興不起來。
宋瑛在事情發生之後,已經查過此事,知道這事是容雲緲有意為之,並且不得不為容雲緲善後。
那若是有一天東窗事發,東陽侯府知道了真相。這不是意外,而是容雲緲故意設計。
那他們不但無端受害,還反而收了容雲緲為女兒,東陽侯府這口氣咽不下去,隻怕是要結梁子。
容雲緲也內心忐忑,兩年前她是故意的,還把東陽侯拖下了水,如今想起來雖然後悔,但也沒有後悔藥可吃。
她內心覺得,作東陽侯府的義女就大可不必了,自己都愧得慌,本應賠罪,卻反而占個便宜麽,內心恐慌。
隻有完全不知情,以為這就是個意外的明黛已經和東陽侯夫人商量收義女的各項儀程和賓客名單了。
宋瑛內心裏歎口氣,這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如今之計隻能琢磨一下東陽侯府是否有需要南安侯府做的事情,若是能還給東陽侯府一個大大的人情,或許也能彌補當初容雲緲辦的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