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太與曾老太年齡差不多,這就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個揪住那個的衣領,那個扯住這個的頭發,撕打得難分難解。


    曾大嫂不管這個老太如何撕打,帶著孩子挎著背包,走,就一個字。從此不迴這個家,太傷心了。曾大哥猶豫了片刻,也毅然決然地跟著老婆走了。這個家,不要了!大不了每月貼幾個生活費給老媽,我就算盡到了義務。另外空下來的屋子可以出租,租金也歸老媽,夠她生活了。


    李子童接到街道辦的通知,去參加一個調解會議。這是街道辦調解委員會的決定,李子童是大學生,又是學法律的,目前正在家閑著。


    在整個承山地區,九頭十八坡街道辦的調解委員會是最忙的一個。這兒的居民經常吵嘴打架,派出所與居委會根本管不過來。這兒的居民還有一個特點,無論怎麽打,贏的輸的都不上法院起訴。這次打輸了不要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下次再打還迴來。所以街道辦就要及時調解,以化解矛盾。


    區及街道辦的領導頭痛,這個九頭十八坡太難管理了,關鍵是這兒的居民素質太低,法律意識太淡薄。領導們還預計,這兒將越來越難管理。為什麽?素質高的一般都混得比較好。混得好的都搬出去了。剩下的歪瓜咧棗比例越來越高,可不就是難管?


    街道辦與區領導打了無數報告,要求市政府將九頭十八坡給拆了,寧願多給點補償費也要拆。以前的報告都石沉大海,今年的區兩會上正式做為一個議案提出來,然後區政府領導帶著議案向市政府領導匯報。


    市長看完議案問道:“根據本市政策,拆遷戶要原地安置。你隻能拆房子,九頭十八坡的原居民卻不能殺了。人還在那兒,還是要迴遷,到時治安還是不好,你怨誰去?”


    區長無話可答,隻能望著市長發楞。想了好長一會說:“我們區裏可以貨幣化安置,讓他們拿著錢去別處買房。”


    市長又問道:“他們到了別處就一下子全學好了?從此不吵嘴打架?從此不搞歪門邪道?與其讓他們四處開花,還不如集中在一處,這樣才方便管理。”


    市長最後又語重心長地教導區長,我們的人民都是好的,或者說大部分都是好的。你們做為基層政府,要做好群眾的教育工作,要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要是人人都有工作可幹,人人都有事可忙,人人都有錢賺,他們還會惹事生非嗎,還會吵嘴打架嗎?


    區長被市長的這種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大而劃之的教導逼得無話可說。不過區長有區長的好處,他迴去原文照抄地將市長的話說給街道辦主任聽。也高屋建瓴,也高瞻遠矚,也大而劃之,街道辦主任也被說的啞口無言。


    街道辦主任也有街道辦主任的好處,他將九頭十八坡各居委會主任、調解委員會主任都找來,原文傳達區長的指示。


    居委會不屬體製內編製,主任的覺悟及水平也沒街道辦主任高。楊家坡居委會主任開會不好好聽報告,會議快結束時卻猛然提了一個與本次會議精神完全不搭界的問題:“我們街道上的那個廁所被市裏拆了,說是旱廁改水衝廁,怎麽到現在也沒見到動靜啊?再這麽下去,衛生就沒辦法管了。那些居民都隨地大小便,馬桶亂倒一氣。”


    那次祖無計受了睚眥與杜鵑的害,與那個廁所過不去。市裏有關部門以為廁所下麵有寶,將這廁所拆了後,挖地三四米毫無結果後,也是按照原計劃打算在這兒建一個水衝式廁所。


    可是設計人員跑這兒一勘測,這個廁所無法可建。這兒的道路窄就不說了,還七拐八彎,無法鋪設排汙管道。總不能將人家房子扒了鋪管道吧?


    於是,那個大坑就留在那兒從此再也無人管。當然挖出來的土還是迴填了。不過吧,照說吧,廁所下麵的地得多髒啊,這個總不會有人偷。可是土怎麽就少了呢?迴填土就是填不滿那個大坑,隻不過三四米的大坑變成一米多深,坑還是那個坑,淺了一點而已。


    於是附近的居民就往那個坑裏倒馬桶,再加隨地大小便。正值夏天,楊家坡那一帶就臭不可聞,尤其是中午,在太陽的暴曬下臭得叫人腦瓜仁子疼。


    楊家坡居委會主任的話雖然與會議精神不搭界,但問題也確實是個問題,它關係到城市文明建設。街道辦主任去找區裏。當然不能找區長,這麽個小事區長不會管的。


    街道辦主任找區環衛處,本區內的廁所產權都歸他們。環衛處主任將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他比街道辦主任的氣還大:“你找我?我還不知找誰去呢?拆那廁所時,經過我同意嗎?不是我為難你,誰拆的你找誰去!”


    那麽,找文化局去。當初要在廁所下麵考古,就是文化局牽的頭。文化局局長嘬牙花:“嘖,嘖嘖,你怎麽早不來?九頭十八坡考古,是吧,這是個臨時班子。當時要是一鼓作氣,廁所建也就建起來了。現在這個臨時班子已經解散,這會,你叫我上哪兒給你找人去?”


    就在街道辦與居委會都頭痛時,前天,李子童與胡安麗分別捐了一萬五千元錢,一共就是三萬了。他們捐錢的目的就是建廁所,這個廁所太臭了。雖然是在楊家坡,但從丹鳳街與雛鳳街都能聞到那臭味。


    李子童是聽從了胡安麗的說法,人要是有了意外之財,最好要捐一點出來做公益事業。這樣既可以做到心安,也積了陰德。


    街道辦與居委會不知道這兩人的真實想法哇,登時就覺得這是兩個好青年。三萬元建一個簡單的旱廁完全夠了,領導們立即就找施工隊。


    李子童成了調解委員,捐款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別看這一分錢報酬都沒有的調解委員,李子童想賴都賴不掉,在九頭十八坡的居民眼中可是了不得的大牛-逼,這可是身分的象征,表明這人進入了九頭十八坡的上層社會,嗬嗬——。


    參加今天調解會議的除了李子童,還有街道辦的調解委員會主任,派出所的一位叫畢安環的片警,另外還有三個老頭。


    這三個老頭才是真正德高望重,在九頭十八坡普遍受到尊重的人。一個老頭姓徐,名字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人們一般都叫他徐書記。原來是一家國營工廠的書記,一幹二十多年的書記,並且是在書記的崗位上退休。


    徐書記將原來工廠裏分給他的房子讓給了兒子住,他自己則搬到九頭十八坡來。徐書記性格耿直,看見不順眼的事就罵人,上到美國總統、日本首相,下到九頭十八坡的小兔崽子他都罵。男從八十歲老頭,女到十幾歲小姑娘他也罵。他成天就坐在家門口的石墩子上罵人,看誰都不順眼。


    徐書記除了是書記外,他還是高級經濟師。學曆呢,卻沒人知道,他自己填表都是“相當於大專”,具體是什麽學校,讀了幾年書,這些隻有到組織部門去查了。九頭十八坡的老百姓,哪有資格去組織部門查檔案?那就隨他自己說了,大專就大專吧,高級經濟師就高級經濟師吧。


    高級經濟師退休後的日子比較難過。一是炒股虧得一塌糊塗,二是參加非法集資被人騙光了所有儲蓄。現在窮得叮當響,就格外地喜歡罵人。


    第二個老頭叫馬兆國,退休前是刻字社的工人。馬兆國的一筆字寫得非常漂亮,他徒弟是省書法協會的常務理事,他自己在書法界卻一點名氣都沒有。


    有人問馬兆國,怎麽徒弟都比你有名氣?他總是笑著說:“名氣這東西要靠闖,也要靠創。比如經常參加比賽啊,經常去有關領導家走動啊,在圈內交朋結友啊等等。有些東西都是相互吹捧的。我哪有心思搞這些。”


    第三個老頭叫謝昌順,原來是五金工具廠的六級鉗工。原來的技工分八級,從六級開始就算高級技工了。這裏說原來,是因為很多年技工都沒評級了。隨著七級八級逐漸去世,六級技工一般就已經頂天。而現在國家勞動管理部門將技工簡單分為高、中、低三級,原來的六級工就成了稀有人物。


    謝昌順比李子童爸爸大二十多歲,他們兩人卻是好朋友,因為李子童爸爸是六級焊工。他們兩經常參加省、市的技工比武大會,就相當於現在的擂台賽。


    對於李子童爸爸的死,謝昌順非常痛心。認為李子童的媽媽是個壞女人,她害死了丈夫害了整個家庭。


    謝昌順退休後,還有很多工廠請他去做技術指導。他做技術指導得的錢,在山區資助了五個孩子上學。沒有通過任何組織,就他自己一個人去山區,親自將錢送到孩子們的手上。每個季度進一次山,從不耽誤。


    有人說,謝師傅,九頭十八坡也有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你怎麽不資助,為什麽要大老遠的進山?反正是做善事,哪兒做不是一樣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頭十八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本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本凡並收藏九頭十八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