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日報的影響
四合院:留學歸來,悟性逆天 作者:何時歸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長輝想到之前的資料,他請人過來鑒定了,都是真的。
在看看眼前的資料,他知道林長青不會騙他的,除了最後的《龍國礦藏分析和猜想》可能有假,其他的大概率是真的,他覺得就沒有必要請津市的專家鑒定的。
直覺告訴他,直接秘密往上送,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朱叔叔,謝謝你的信任,我保證,這資料大部分是真的,你不用擔心。所以,務必送到領導手中。”
林長青再三保證,他不會這樣坑朱長輝。
“我信你,我一定會送到的。我立馬安排,你迴去等我消息吧。”
“行,那我先走了。”
朱長輝沒有挽留林長青,看到人離開後,他立刻把資料整理好,用牛皮紙包裹住。
接著去安排資料運送的問題。
.......
林長青出來不久,津港就動了起來,不過,範圍比較小,不影響津港的正常運行。
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完成,林長青身心一陣放鬆,這裏已經不需要他了。
“過兩天就離開吧。”
有了決定,林長青看著這熟悉的津港,又有點不舍。
這一個月來,從他迴來,就留在這裏,從陌生到無比熟悉,沒有一點感情是不可能的。
“請他們吃頓飯,告個別就走吧。”
林長青想了想,還是要離開的。
這裏不是他的長留之地,明天跟方永吉五人、李雲成、劉安等人道別,再迴去。
有了決定,就不再拖遝。
......
第二天,津市日報的頭版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
津港的名字,一下子就進入津市官員耳中。
各個工廠的老板、津市大小商販、老百姓都知道津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津港真的變了?我記得之前,津港可是十分擁擠,想運輸一次貨物可是十分麻煩。”
“當然是真的了,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做私人船運的,他跟我說,現在津港已經規範化管理,通過整改,已經大變樣了!以前不僅繁瑣,還十分折騰,一次運貨,不僅沒有縮短時間,成本還增加了。現在就不一樣了,不僅縮短時間,而且成本也減少了。”
“做私人船運的,現在豈不是很掙錢?”
“這倒是沒有,隻是有些掙頭。”
“私人船運,都是有錢人做的,我們這些普通人關注也沒有用。我聽說,津港那邊的苦力,已經被津港統一管理,幫忙安排工作,還幫忙討要工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報紙上都寫了,政府不會騙我們的!”
“這樣做苦力的,豈不是不用被那些資本家壓榨了?這樣好,我有一把力氣,可以去津港碰碰運氣。”
“走走,我也去。”
津市各個階層關注的方向雖然不同,但他們都知道,津港發生變化,更加完善,對他們都有利。
津港管理效率高,政府得到政績,商人運輸時間縮短,掙得更多。
旅客出行更加便利,老百姓也有可以參加工作,掙錢養家。
最不喜歡看到的,就是暗中潛伏的敵特了。
幸好林長青要求,登報時不要提他的名字,不然他也會一舉成名。
四九城,交通局。
交通局局長李洪亮吃完早餐,就拿起今天的報紙,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有看報紙的習慣。
從報紙上可以看出一些政策的變化,有助於他在工作中把握方向。
看了龍國日報之後,他就開始看津市日報。
之所以看津市日報,是因為津市航政局局長王衛國、津市市長都跟他說了,津港的整改。
津市市長跟他是同級,有這個市長支持,他對津港的整改沒有什麽意見。
前幾天,津市市長邀請他去津港,視察整改成果的,他沒有過去,隻是安排辦公室主任去了。
昨天是視察時間,辦公室主任也沒有跟他匯報,所以,他看津市日報,就是想知道有沒有津港的消息。
當他看到津市日報的頭版新聞時,頓時大吃一驚!
“津港整改,煥發新生機!”
“僅僅一個月,就讓津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怎麽可能,李洪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津市日報的新聞,不會有假。
這麽重要的信息,竟然沒有人告訴他。
當時,他聽說津港整改,以為沒有多大的事情,所以沒有關注。
如果不是津市市長朱長輝邀請,他都不會派人下去視察。
“政企一體化管理,製度規範化,流程化,責任劃分明確!”
這一堆新式管理理念,製度,讓李洪亮震驚不已。
他看了一遍,又從頭到尾認真的看了一遍!
他後悔了!後悔自己沒有去津港視察。
如果實地視察,他會了解到更多港口管理方麵的情況。
全國大大小小港口,沒有一千也有幾百,如果都規範化管理,全國的水上交通,效率起碼翻倍,好處數不勝數!
他已經不敢想象了。
他立馬打電話給朱長輝。
寒暄之後,李洪亮立馬詢問辦公室主任的問題。
“老朱,津港的變化,我已經知道了,我派下去的人,怎麽沒有消息了?”
“老李,昨天視察之後,他就趕著迴去了,他說要及早把消息匯報給你!”
“好,我知道了。對了,津港整改效果很好,到底是誰的主意啊!我不信你們能想到這麽好的辦法,如果是你們,老早就整改好了!”
“老李,那個人不想出名,要求不登報,所以沒說。之前不是跟你說了嗎?就是林長青啊!一個留學生。”
“哦,你說是他啊!我知道了!對了,津港整改效果好,我決定,讓國內其他港口的管理人員去學習,在津港舉辦學習交流會。你覺得如何?”
“我當然支持啊!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如果全國的港口都管理好,我們的水上交通效率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會更加快速。我會跟津港那邊說,你也跟上麵說說。”
“好,我知道!對了,林長青同誌呢?他還留在津港嗎?有他在,我們的學習交流會才能辦起來。”
在看看眼前的資料,他知道林長青不會騙他的,除了最後的《龍國礦藏分析和猜想》可能有假,其他的大概率是真的,他覺得就沒有必要請津市的專家鑒定的。
直覺告訴他,直接秘密往上送,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朱叔叔,謝謝你的信任,我保證,這資料大部分是真的,你不用擔心。所以,務必送到領導手中。”
林長青再三保證,他不會這樣坑朱長輝。
“我信你,我一定會送到的。我立馬安排,你迴去等我消息吧。”
“行,那我先走了。”
朱長輝沒有挽留林長青,看到人離開後,他立刻把資料整理好,用牛皮紙包裹住。
接著去安排資料運送的問題。
.......
林長青出來不久,津港就動了起來,不過,範圍比較小,不影響津港的正常運行。
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完成,林長青身心一陣放鬆,這裏已經不需要他了。
“過兩天就離開吧。”
有了決定,林長青看著這熟悉的津港,又有點不舍。
這一個月來,從他迴來,就留在這裏,從陌生到無比熟悉,沒有一點感情是不可能的。
“請他們吃頓飯,告個別就走吧。”
林長青想了想,還是要離開的。
這裏不是他的長留之地,明天跟方永吉五人、李雲成、劉安等人道別,再迴去。
有了決定,就不再拖遝。
......
第二天,津市日報的頭版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
津港的名字,一下子就進入津市官員耳中。
各個工廠的老板、津市大小商販、老百姓都知道津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津港真的變了?我記得之前,津港可是十分擁擠,想運輸一次貨物可是十分麻煩。”
“當然是真的了,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做私人船運的,他跟我說,現在津港已經規範化管理,通過整改,已經大變樣了!以前不僅繁瑣,還十分折騰,一次運貨,不僅沒有縮短時間,成本還增加了。現在就不一樣了,不僅縮短時間,而且成本也減少了。”
“做私人船運的,現在豈不是很掙錢?”
“這倒是沒有,隻是有些掙頭。”
“私人船運,都是有錢人做的,我們這些普通人關注也沒有用。我聽說,津港那邊的苦力,已經被津港統一管理,幫忙安排工作,還幫忙討要工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報紙上都寫了,政府不會騙我們的!”
“這樣做苦力的,豈不是不用被那些資本家壓榨了?這樣好,我有一把力氣,可以去津港碰碰運氣。”
“走走,我也去。”
津市各個階層關注的方向雖然不同,但他們都知道,津港發生變化,更加完善,對他們都有利。
津港管理效率高,政府得到政績,商人運輸時間縮短,掙得更多。
旅客出行更加便利,老百姓也有可以參加工作,掙錢養家。
最不喜歡看到的,就是暗中潛伏的敵特了。
幸好林長青要求,登報時不要提他的名字,不然他也會一舉成名。
四九城,交通局。
交通局局長李洪亮吃完早餐,就拿起今天的報紙,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有看報紙的習慣。
從報紙上可以看出一些政策的變化,有助於他在工作中把握方向。
看了龍國日報之後,他就開始看津市日報。
之所以看津市日報,是因為津市航政局局長王衛國、津市市長都跟他說了,津港的整改。
津市市長跟他是同級,有這個市長支持,他對津港的整改沒有什麽意見。
前幾天,津市市長邀請他去津港,視察整改成果的,他沒有過去,隻是安排辦公室主任去了。
昨天是視察時間,辦公室主任也沒有跟他匯報,所以,他看津市日報,就是想知道有沒有津港的消息。
當他看到津市日報的頭版新聞時,頓時大吃一驚!
“津港整改,煥發新生機!”
“僅僅一個月,就讓津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怎麽可能,李洪亮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津市日報的新聞,不會有假。
這麽重要的信息,竟然沒有人告訴他。
當時,他聽說津港整改,以為沒有多大的事情,所以沒有關注。
如果不是津市市長朱長輝邀請,他都不會派人下去視察。
“政企一體化管理,製度規範化,流程化,責任劃分明確!”
這一堆新式管理理念,製度,讓李洪亮震驚不已。
他看了一遍,又從頭到尾認真的看了一遍!
他後悔了!後悔自己沒有去津港視察。
如果實地視察,他會了解到更多港口管理方麵的情況。
全國大大小小港口,沒有一千也有幾百,如果都規範化管理,全國的水上交通,效率起碼翻倍,好處數不勝數!
他已經不敢想象了。
他立馬打電話給朱長輝。
寒暄之後,李洪亮立馬詢問辦公室主任的問題。
“老朱,津港的變化,我已經知道了,我派下去的人,怎麽沒有消息了?”
“老李,昨天視察之後,他就趕著迴去了,他說要及早把消息匯報給你!”
“好,我知道了。對了,津港整改效果很好,到底是誰的主意啊!我不信你們能想到這麽好的辦法,如果是你們,老早就整改好了!”
“老李,那個人不想出名,要求不登報,所以沒說。之前不是跟你說了嗎?就是林長青啊!一個留學生。”
“哦,你說是他啊!我知道了!對了,津港整改效果好,我決定,讓國內其他港口的管理人員去學習,在津港舉辦學習交流會。你覺得如何?”
“我當然支持啊!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如果全國的港口都管理好,我們的水上交通效率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會更加快速。我會跟津港那邊說,你也跟上麵說說。”
“好,我知道!對了,林長青同誌呢?他還留在津港嗎?有他在,我們的學習交流會才能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