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經驗和規律
四合院:留學歸來,悟性逆天 作者:何時歸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永吉的宿舍內。
方永吉和丁大江的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他們的戰友情誼又恢複如初。
眾人開始安靜下來,認真聽著方永吉講解經驗和規律的區別。
“經驗是什麽,大家已經明白,就是做過一件事,腦子裏有大概的記憶,多做幾次,印象更加深刻,那麽我們就說他有經驗。”
“而規律是什麽?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事物它自己內部不變的聯係。比如說,0,這十個數是按照從小到大排序。”
“你很容易就會發現,它們的規律,前一個數+1,就能夠得到後一個數。這就是一個規律。有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輕易得到後麵的數字。”
“再比如說,四季的更替,晝夜的變化,這些一直沒有變的東西,也是規律。”
“規律這東西,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也就是,不是你想讓它變就變,也不是你說你沒有發現,它就不存在。”
“而經驗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曆,不同的做事方式,所以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
“這樣解釋,你們都理解吧?”
方永吉停下來,讓大家消化消化。
“有點理解,我自己琢磨琢磨。”
“是啊!自己思考,會更加深刻。”
看到眾人都在思考,方永吉沒有打擾他們,而是靜靜的等待。
這情景是那樣的熟悉,他下午就是這樣,自己心裏梳理一遍,才理解。
丁大江思考了一會,終於是理解了經驗和規律,這兩個詞的意思了。
不過,想到領導開會說的要總結經驗,總結規律這件事,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方永吉同誌,那領導常常說,總結經驗和總結規律,按你的解釋來理解,應該說經驗不重要,規律才是最重要的。”
“那麽,我就有疑問了,那領導為什麽還要說總結經驗呢?”
“是啊!我也有這個疑問!”
“經驗和規律不一樣,但是為什麽還經常放在一起?”
“是不是說,我們直接總結規律就行了,還總結什麽經驗?”
“對啊,以前在連隊時,都說要和打勝仗連隊多交流經驗,而不是交流規律,這是為什麽呢?”
室友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
方永吉認真聆聽,然後解釋道:
“經驗是必須的,因為它是我們實踐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驗,沒有親身經曆過,讓你做一件事,是不可能做好的。”
“而規律,藏在一件事中,它是事物的內部聯係,當你做一件事時,有了經驗之後,你會發現,想把這件事做好,就要先做這一步,然後再做那一步。”
“按照一定的步驟來做,才能做好,而不是亂來。這個特定的步驟,其實就是一種規律。”
“領導經常強調,總結經驗,就是讓我們總結這件事是如何做好的。讓我們迴憶,在做這件事時,哪個步驟做得好,哪個步驟做得不好,做得好是因為什麽,不好又是因為什麽?”
“在總結過程中,我們慢慢的,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總結規律,於是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方永吉解釋到這裏,大家終於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啊!難怪領導總是要我們總結經驗和規律了。平時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麽總結,現在我就明白了。”
“是啊,我發現自己做事情沒有別人好,也沒有別人快,明明是同樣的事情,別人做得又好又快,原來是我自己沒有總結經驗啊!而且,還要找做得好的同誌,多交流經驗、多學習才行。”
室友們結合自己的經曆,各自說了自己的想法,讓宿舍瞬間變成了一個經驗交流大會。
“其實,總結經驗比發現規律、總結規律更容易,我們人人都可以做,而且,經驗這東西,因人而異,做這件事有經驗,不代表做另外一件事有經驗。”
“所以,領導才會叮囑我們多交流、多總結經驗,至於規律,就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總結了。”
“因為規律涉及到一個東西——遷移。就是在這件事有用,也能夠用到其他事情上。”
“比如,火藥,能夠做子彈,也能做手榴彈,更能做大炮。就是發現了它在密封的情況下,點燃會發生爆炸的規律。”
經驗交流會上,方永吉一股腦的把自己學到的內容,仔細說出來。
室友們接受了這次洗禮,頓時感覺自己學到了許多。
丁大江這時迴憶起,方永吉第一次講的那個一般性方法,他發現,那個方法就是一條認識事物規律。
他迴想起自己第一次學打靶的情形。
那個時候,老兵教他時,並不是第一時間讓自己直接上手打槍。
而是跟他講,那是什麽槍,哪個是保險,怎麽放子彈,怎麽上膛,怎麽握槍。
當時,他根本沒有用心聽,一直想著打靶。
心裏對老兵的講解不屑一顧,認為講這些沒有用,還不如直接讓他上手。
在上手時,沒有聽老兵的意見,開第一槍,不僅脫靶了,還把自己的肩膀震麻了。
接著打了幾槍,自己的肩膀就受不了了。
意識到打靶並不簡單,他才老老實實跟老兵學習。
經過認真學習,他的槍法逐步提高。
仔細想想學槍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是什麽、為什麽、如何做、不斷總結經驗,這四個方麵。
更進一步,他發現,每次學新東西時,也離不開這四個方麵。
學新東西是這樣,他教別人做事,也是一樣。
這簡直就是萬能公式啊!
丁大江發現這一規律的正確性之後,心裏頓時後悔了。
他發現他太小看留學生的能力了,如果不是林長青這個留學生把這條規律講出來,根本就沒有人意識到。
更不會講出來,讓大家掌握,使用。
他應該爭取去上課的,這樣,他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樣,他更加羨慕方永吉了。
不過,他並不妒忌,因為方永吉會把學到的東西,教給他。
雖然沒有當麵跟林長青學習,但是他也有學習的機會。
.....
方永吉和丁大江的矛盾,就這樣化解了。
他們的戰友情誼又恢複如初。
眾人開始安靜下來,認真聽著方永吉講解經驗和規律的區別。
“經驗是什麽,大家已經明白,就是做過一件事,腦子裏有大概的記憶,多做幾次,印象更加深刻,那麽我們就說他有經驗。”
“而規律是什麽?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事物它自己內部不變的聯係。比如說,0,這十個數是按照從小到大排序。”
“你很容易就會發現,它們的規律,前一個數+1,就能夠得到後一個數。這就是一個規律。有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輕易得到後麵的數字。”
“再比如說,四季的更替,晝夜的變化,這些一直沒有變的東西,也是規律。”
“規律這東西,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也就是,不是你想讓它變就變,也不是你說你沒有發現,它就不存在。”
“而經驗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曆,不同的做事方式,所以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同。”
“這樣解釋,你們都理解吧?”
方永吉停下來,讓大家消化消化。
“有點理解,我自己琢磨琢磨。”
“是啊!自己思考,會更加深刻。”
看到眾人都在思考,方永吉沒有打擾他們,而是靜靜的等待。
這情景是那樣的熟悉,他下午就是這樣,自己心裏梳理一遍,才理解。
丁大江思考了一會,終於是理解了經驗和規律,這兩個詞的意思了。
不過,想到領導開會說的要總結經驗,總結規律這件事,他還是有些不明白:
“方永吉同誌,那領導常常說,總結經驗和總結規律,按你的解釋來理解,應該說經驗不重要,規律才是最重要的。”
“那麽,我就有疑問了,那領導為什麽還要說總結經驗呢?”
“是啊!我也有這個疑問!”
“經驗和規律不一樣,但是為什麽還經常放在一起?”
“是不是說,我們直接總結規律就行了,還總結什麽經驗?”
“對啊,以前在連隊時,都說要和打勝仗連隊多交流經驗,而不是交流規律,這是為什麽呢?”
室友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
方永吉認真聆聽,然後解釋道:
“經驗是必須的,因為它是我們實踐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經驗,沒有親身經曆過,讓你做一件事,是不可能做好的。”
“而規律,藏在一件事中,它是事物的內部聯係,當你做一件事時,有了經驗之後,你會發現,想把這件事做好,就要先做這一步,然後再做那一步。”
“按照一定的步驟來做,才能做好,而不是亂來。這個特定的步驟,其實就是一種規律。”
“領導經常強調,總結經驗,就是讓我們總結這件事是如何做好的。讓我們迴憶,在做這件事時,哪個步驟做得好,哪個步驟做得不好,做得好是因為什麽,不好又是因為什麽?”
“在總結過程中,我們慢慢的,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總結規律,於是我們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方永吉解釋到這裏,大家終於明白了。
“原來是這樣啊!難怪領導總是要我們總結經驗和規律了。平時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麽總結,現在我就明白了。”
“是啊,我發現自己做事情沒有別人好,也沒有別人快,明明是同樣的事情,別人做得又好又快,原來是我自己沒有總結經驗啊!而且,還要找做得好的同誌,多交流經驗、多學習才行。”
室友們結合自己的經曆,各自說了自己的想法,讓宿舍瞬間變成了一個經驗交流大會。
“其實,總結經驗比發現規律、總結規律更容易,我們人人都可以做,而且,經驗這東西,因人而異,做這件事有經驗,不代表做另外一件事有經驗。”
“所以,領導才會叮囑我們多交流、多總結經驗,至於規律,就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總結了。”
“因為規律涉及到一個東西——遷移。就是在這件事有用,也能夠用到其他事情上。”
“比如,火藥,能夠做子彈,也能做手榴彈,更能做大炮。就是發現了它在密封的情況下,點燃會發生爆炸的規律。”
經驗交流會上,方永吉一股腦的把自己學到的內容,仔細說出來。
室友們接受了這次洗禮,頓時感覺自己學到了許多。
丁大江這時迴憶起,方永吉第一次講的那個一般性方法,他發現,那個方法就是一條認識事物規律。
他迴想起自己第一次學打靶的情形。
那個時候,老兵教他時,並不是第一時間讓自己直接上手打槍。
而是跟他講,那是什麽槍,哪個是保險,怎麽放子彈,怎麽上膛,怎麽握槍。
當時,他根本沒有用心聽,一直想著打靶。
心裏對老兵的講解不屑一顧,認為講這些沒有用,還不如直接讓他上手。
在上手時,沒有聽老兵的意見,開第一槍,不僅脫靶了,還把自己的肩膀震麻了。
接著打了幾槍,自己的肩膀就受不了了。
意識到打靶並不簡單,他才老老實實跟老兵學習。
經過認真學習,他的槍法逐步提高。
仔細想想學槍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是什麽、為什麽、如何做、不斷總結經驗,這四個方麵。
更進一步,他發現,每次學新東西時,也離不開這四個方麵。
學新東西是這樣,他教別人做事,也是一樣。
這簡直就是萬能公式啊!
丁大江發現這一規律的正確性之後,心裏頓時後悔了。
他發現他太小看留學生的能力了,如果不是林長青這個留學生把這條規律講出來,根本就沒有人意識到。
更不會講出來,讓大家掌握,使用。
他應該爭取去上課的,這樣,他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樣,他更加羨慕方永吉了。
不過,他並不妒忌,因為方永吉會把學到的東西,教給他。
雖然沒有當麵跟林長青學習,但是他也有學習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