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子混賬玩意,豈有此理,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此刻,常老二就看到了前一刻還笑眯眯,仿佛一位慈祥長輩般的老朱暴跳如雷。
甚至還夾雜著幾句市井俚語,仔仔細細地問候了一番那些朝廷臣工。
常老二此刻隻能老老實實地眼觀鼻,鼻觀心,主要還是老朱罵的不雅,萬一他看到自己在凝神傾聽。
說不定會懷疑自己聽那麽認真是不是想要轉述出去,壞了他這位大明天子英偉的形象。
老朱狠狠地怒訴了一番那些臣子,這種在北宋之時就已經出現過的活字印刷術,結果到現在都沒有推廣開來。
老朱隻需要拿腳趾頭來思慮,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
說來說去,就是利益。
畢竟雕版印刷術,講究的就是一頁一雕版,而朝廷邸報。
少的時候也就是一到兩張雕版,倘若那個時候,內容多起來,四五張雕版都有可能。
哪怕是工部有大量的工匠,可是這些雕版所需要的各種材料,一樣是要花錢的。
而且,雕版印刷,朝廷的官方文件,自然需要用質量俱佳的宣紙。
總而言之,一個月一份邸報,老朱這位一國之君,雖然不會心疼,可還是心裏邊有點犯嘀咕。
他也希望能夠有更物美價廉的邸報。
現在常二郎直接點破,他又哪裏不明白,朝中那些博覽群書的工部官員,怎麽可能不知道有這樣更先進更物美價廉的印刷術。
他們不用,隻不過是希望能夠從朝廷手中多撈點財帛,以中飽私囊。
至於民間的那些印書坊,相當一部份都是那些詩書傳家的士紳在經營。
為何?因為他們家中藏書甚眾,首先你得有樣書,你才能夠雕刻出雕版來印刷出售。
之所以他們不願意使用活字,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願意讓那些書籍的價格大跌。
唯有保證書籍的高價,這才能夠讓所有人明白,讀書這玩意,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
你再聰明,囊中羞澀,那就別想著靠讀書成才。
。。。
早就已經有過了準備的常二郎,就從屋裏邊翻出了來了一個盒子。
往那案幾上一倒嘩啦啦,瞬間從裏邊掉落出來許多的鉛活字。
老朱就看到了常二郎在跟前麻利地一番操作之後,便將那些鉛活字拚出了一句話來。
很快,這小子又是一番操作,還是那些鉛活字,但是現在,又拚出了新的句子。
這些鉛活字,是以鉛錫為原料,隨便一位刻字的師傅,一天下來就能夠雕刻許多枚。
而且現如今,上海印刷廠裏邊就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鉛活字庫存。
重要的是,這些鉛活字一但製作出來之後,莫說三年五載,哪怕是用上一二十年都不會有問題。
這就最大程度地解決了印刷行業最耗財帛,也最耗時的問題。
所以,常二郎這才有膽拍著胸口保證自己能夠搞出那每日一期的《大明日報》。
至於紙張,也同樣的道理,上海造紙廠,並不生產宣紙。
而是利用各種植物纖維來製作紙張。
雖然在質量和質地上,遠遠比不上宣紙。
可是,不但結實,而且同樣能夠應用於印刷術。
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這樣的原材料價格足夠低廉。
老朱看著跟前的常二郎洋洋得意地一邊顯擺,一邊比劃。
亦是不得不承認,這小子當真本事過人。
自己所認為的那些困難,到了常二郎的眼中,就完全沒有任何的困難。
再仔細想想,之前這小子借著好大兒之口,向朝廷所獻上的那些良策。
讓老朱都有點懷疑,這小子莫不是哪位曆史名臣轉世,特來輔佐自己的。
隻不過,看到他那一臉不加掩飾的洋洋自得,老朱的眼皮忍不住抽搐了下。
鉛錫合金的配方,以及鉛活字的製作方法,還有新式紙張的製作,以及那種新式油墨的調配配方。
甚至還有什麽許許多多老朱都沒有考慮到的東西,常老二都大公無私地全部獻上。
看著這些快把這張案幾堆滿的事物,老朱忍不住抹了把臉。
這小子會不會太過大公無私了點。
“賢婿啊,你把這些東西都送給出了朝廷,那你上海縣的印刷廠還能靠什麽賺錢?”
聽到了這話,常老二嘴角下意識地歪了下,他又及時控製住了自己,一副大義凜然地模樣道。
“這些東西既然利國利民,小婿我身為大明的百姓,又是朝廷的官吏,更是陛下您的女婿。”
“若能盡我一份力,助朝廷解決輿論掌控,莫說是這些,哪怕是再多,小婿也願意盡數拿出來。”
看著常二郎如此信誓旦旦,老朱當真是老懷大慰。
伸出了大手,輕輕地拍了拍常二郎那寬厚而又結實的肩膀。
“老夫往日,著實是看輕你了,如今才知曉,跟你相比起來,朝中的那些臣工,都是什麽樣的貨色……”
老朱這話明顯有吹捧之嫌,但是他既然願意這麽說,常升自然也不會低情商的加以反駁。
而是很高情商地謙虛了一番,並且拍著胸口表示,如果朝廷工部,對於這活字印刷術方麵有任何的疑難。
自己這邊願意無償地提供技術力量加以支持,甚至派出技術人員去幫忙工部解決問題也不是不可以。
對此,老朱感動之餘,又婉拒了賢婿的美意。
畢竟朝廷的工部那麽多的能工巧匠在那裏坐鎮。
隻要那幫子混賬官吏不懈怠瀆職,不碌碌無為,定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他們解決不了,正好拿來作為被考成法收拾的典型。
看到老朱如此信心十足,常老二自然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畢竟自己態度擺得夠正,你老朱想必也沒有什麽屁話可說。
又抿了一口茶湯,老朱抬手示意馬仲良等人將常二郎拿出來的這些樣品以及圖紙和資料都一一收好。
迴頭就給工部那邊送去,讓他們盡快搞定,至於《大明日報》當然不會急於一時。
主要是還有許多的細節,老朱覺得很有必要跟常老二深入交流。
此刻,常老二就看到了前一刻還笑眯眯,仿佛一位慈祥長輩般的老朱暴跳如雷。
甚至還夾雜著幾句市井俚語,仔仔細細地問候了一番那些朝廷臣工。
常老二此刻隻能老老實實地眼觀鼻,鼻觀心,主要還是老朱罵的不雅,萬一他看到自己在凝神傾聽。
說不定會懷疑自己聽那麽認真是不是想要轉述出去,壞了他這位大明天子英偉的形象。
老朱狠狠地怒訴了一番那些臣子,這種在北宋之時就已經出現過的活字印刷術,結果到現在都沒有推廣開來。
老朱隻需要拿腳趾頭來思慮,都明白了是怎麽一迴事。
說來說去,就是利益。
畢竟雕版印刷術,講究的就是一頁一雕版,而朝廷邸報。
少的時候也就是一到兩張雕版,倘若那個時候,內容多起來,四五張雕版都有可能。
哪怕是工部有大量的工匠,可是這些雕版所需要的各種材料,一樣是要花錢的。
而且,雕版印刷,朝廷的官方文件,自然需要用質量俱佳的宣紙。
總而言之,一個月一份邸報,老朱這位一國之君,雖然不會心疼,可還是心裏邊有點犯嘀咕。
他也希望能夠有更物美價廉的邸報。
現在常二郎直接點破,他又哪裏不明白,朝中那些博覽群書的工部官員,怎麽可能不知道有這樣更先進更物美價廉的印刷術。
他們不用,隻不過是希望能夠從朝廷手中多撈點財帛,以中飽私囊。
至於民間的那些印書坊,相當一部份都是那些詩書傳家的士紳在經營。
為何?因為他們家中藏書甚眾,首先你得有樣書,你才能夠雕刻出雕版來印刷出售。
之所以他們不願意使用活字,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不願意讓那些書籍的價格大跌。
唯有保證書籍的高價,這才能夠讓所有人明白,讀書這玩意,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
你再聰明,囊中羞澀,那就別想著靠讀書成才。
。。。
早就已經有過了準備的常二郎,就從屋裏邊翻出了來了一個盒子。
往那案幾上一倒嘩啦啦,瞬間從裏邊掉落出來許多的鉛活字。
老朱就看到了常二郎在跟前麻利地一番操作之後,便將那些鉛活字拚出了一句話來。
很快,這小子又是一番操作,還是那些鉛活字,但是現在,又拚出了新的句子。
這些鉛活字,是以鉛錫為原料,隨便一位刻字的師傅,一天下來就能夠雕刻許多枚。
而且現如今,上海印刷廠裏邊就擁有著全世界最大的鉛活字庫存。
重要的是,這些鉛活字一但製作出來之後,莫說三年五載,哪怕是用上一二十年都不會有問題。
這就最大程度地解決了印刷行業最耗財帛,也最耗時的問題。
所以,常二郎這才有膽拍著胸口保證自己能夠搞出那每日一期的《大明日報》。
至於紙張,也同樣的道理,上海造紙廠,並不生產宣紙。
而是利用各種植物纖維來製作紙張。
雖然在質量和質地上,遠遠比不上宣紙。
可是,不但結實,而且同樣能夠應用於印刷術。
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這樣的原材料價格足夠低廉。
老朱看著跟前的常二郎洋洋得意地一邊顯擺,一邊比劃。
亦是不得不承認,這小子當真本事過人。
自己所認為的那些困難,到了常二郎的眼中,就完全沒有任何的困難。
再仔細想想,之前這小子借著好大兒之口,向朝廷所獻上的那些良策。
讓老朱都有點懷疑,這小子莫不是哪位曆史名臣轉世,特來輔佐自己的。
隻不過,看到他那一臉不加掩飾的洋洋自得,老朱的眼皮忍不住抽搐了下。
鉛錫合金的配方,以及鉛活字的製作方法,還有新式紙張的製作,以及那種新式油墨的調配配方。
甚至還有什麽許許多多老朱都沒有考慮到的東西,常老二都大公無私地全部獻上。
看著這些快把這張案幾堆滿的事物,老朱忍不住抹了把臉。
這小子會不會太過大公無私了點。
“賢婿啊,你把這些東西都送給出了朝廷,那你上海縣的印刷廠還能靠什麽賺錢?”
聽到了這話,常老二嘴角下意識地歪了下,他又及時控製住了自己,一副大義凜然地模樣道。
“這些東西既然利國利民,小婿我身為大明的百姓,又是朝廷的官吏,更是陛下您的女婿。”
“若能盡我一份力,助朝廷解決輿論掌控,莫說是這些,哪怕是再多,小婿也願意盡數拿出來。”
看著常二郎如此信誓旦旦,老朱當真是老懷大慰。
伸出了大手,輕輕地拍了拍常二郎那寬厚而又結實的肩膀。
“老夫往日,著實是看輕你了,如今才知曉,跟你相比起來,朝中的那些臣工,都是什麽樣的貨色……”
老朱這話明顯有吹捧之嫌,但是他既然願意這麽說,常升自然也不會低情商的加以反駁。
而是很高情商地謙虛了一番,並且拍著胸口表示,如果朝廷工部,對於這活字印刷術方麵有任何的疑難。
自己這邊願意無償地提供技術力量加以支持,甚至派出技術人員去幫忙工部解決問題也不是不可以。
對此,老朱感動之餘,又婉拒了賢婿的美意。
畢竟朝廷的工部那麽多的能工巧匠在那裏坐鎮。
隻要那幫子混賬官吏不懈怠瀆職,不碌碌無為,定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他們解決不了,正好拿來作為被考成法收拾的典型。
看到老朱如此信心十足,常老二自然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畢竟自己態度擺得夠正,你老朱想必也沒有什麽屁話可說。
又抿了一口茶湯,老朱抬手示意馬仲良等人將常二郎拿出來的這些樣品以及圖紙和資料都一一收好。
迴頭就給工部那邊送去,讓他們盡快搞定,至於《大明日報》當然不會急於一時。
主要是還有許多的細節,老朱覺得很有必要跟常老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