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順天府;


    朱由檢改製方案有的已經大刀闊斧開始,朝廷公文下發到各地州府,有的則在暗中籌備,朝廷放出一定風聲先去試探民間反應。


    唿聲強烈的,加大力度。反對的,調查原委,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蓄意阻撓的,手段雷霆。


    朱由檢這種做法還是源自於文無忌建議,朱由檢覺得穩妥,朝堂大臣也認為麵麵俱到。


    實施的、策劃的,外加已經大範圍開始的農業補耕和紅薯推廣、抗旱等事項,京城百姓麵前繁榮的轉變似乎就這樣直接性質地擺在了每一個人的麵前,一切都足以證明新皇朝的勵精圖治、奮發圖強。


    文人才士得以表達他們的激憤,寫出更加令人慷慨激昂的文字。青樓楚館中的絲竹聲也有了激昂的音律。


    就在這種格局中一份關於開海的諫書被送上了朝堂。


    書寫諫言書的是戶部主事霍呈秀。加入秦園的京城官員核心人物之一。


    諫言中說道:“海即海民之田,南方地窄民稠,多無田可耕,生計艱難多,賴海洋貿易養贍資生,子母營利。朝廷禁海原為防患倭寇,然政令頒布以來,倭寇有增無減,海盜滋生,縱橫成患,民眾無奈生計,被迫嘯聚亡命。海亦為我朝疆域,寸不能丟,寸不能少,棄海等同於棄我朝江山,故海權不可棄。臣請開海禁,為國惠利,為民惠生,朝威四海……”


    霍呈秀諫書從經濟、政治、軍事、民生等層麵詳細闡述了開海好處並且提出了各種創造性建議。


    以霍呈秀身份,這種諫書不可能出現在朝堂,然時間恰好處在朱由檢暗中指令開海,顧秉謙等人運籌部署期間。諫書便這樣“陰差陽錯”呈送到了朝堂並成為朝會主題之一。


    關於開海,其實是文無忌和朱由檢之間的商談,隨後朱由檢暗中交代顧秉謙等人籌備,卻從未正式以政令的形式頒布措施。


    所以知者清楚,不明者霧裏看花。


    不僅僅是朝堂,這種口風的放出也在民間導致了文人學士的辯論。


    一派是傳統的文人士大夫,另外則是已經被琮記影響或者加入秦園的文人群體。


    另外空間曆史走向中魏忠賢倒台,在隨後的懲辦餘黨案件中東林黨貢獻頗多,朱由檢不僅僅恢複東林黨名譽而且重用。


    但眼下格局魏忠賢搭建的體係支離破碎,餘黨被緝拿卻無關東林黨,朱由檢是言論自由,卻也沒有大規模提拔隸屬東林黨的官員。朱由檢是唯政績提拔,這讓始終以自己參與了對抗官宦當權的東林黨官員頗為抵觸,開海及其涉及賦稅等多個層麵的風聲逐漸傳開,大規模的辯論也由此產生。


    這種變化讓東林黨背後的官僚集團及其世家門閥所始料不及,按照常規,賦稅涉及利益,應該齊心協力,但現實是大量文人及其新崛起的商戶力量和作坊主聯合群體都是不遺餘力支持賦稅、開海。


    辯論尤以陪都應天府一代最為激烈。


    民間百姓群體又是另外模樣。


    朱由檢登基以來,對於京城民眾而言,每日都煥然一新。


    不斷打探聆聽是否有新利於民生的政令措施頒布下來,數日期間,這種常態被打破,街頭巷尾論及最多就是秦良玉和秦歌的事情。


    兩個出身環境、生長軌跡截然不同的女子,唯一的特點便是足夠名氣。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巾幗英雄,一個則是無人不知的京城才女,也是曾經的京城花魁。兩個以往無論如何都不會交錯的女子卻也在這個夏天被關聯在一起。


    這個春夏,發生了太多堪稱奇跡的事情。


    但對於這種交集,普通百姓都是拍手稱讚,百姓的評判標準直接而現實,將心比心,賑災期間秦歌奔波唿籲京城權貴世家出資購糧賑災,數次南下河間府、武邑縣在施粥點忙碌,女真南下時舉辦的愛國詩會雖然同民眾生活沒有太多關聯,可城破無完人,利益角度,百姓也都是支持秦歌。


    所以秦歌認秦良玉為義母,在百姓眼中就是普天同奔的事情,也難怪如王磊粱這樣依舊掙紮在生死線上的人會痛快一把。


    至於京城文人才士,近乎清一色的支持,


    秦歌在文人群體眼中就是出淤泥而不染,麻雀變鳳凰的典範,能刺激人靈感,也能書寫成勵誌詩篇。


    隸屬秦園的官宦子弟同樣歡聲雀躍。


    宋秦歌對這些人員意識形態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本身受儒學影響產生的諸多思維習慣還是存在。


    秦歌能成為秦良玉將軍義女,意味著秦歌距朝堂隻有一步之遙。


    這是光明和歡心的,唯一不受影響的便是琮記成員,這些從中下層天賦出眾民眾群體中挑選而出又經受過係統培訓學習的人員思維中便是正宗的四門寨文化體係。


    滿腦子想著的是來自另外空間的理論知識,而這些知識闡述的觀點哲理同現實對比,得出的結論也自然是秦歌、文無忌如聖人一般。


    這個群體便將文無忌、秦歌的任何決策都會當中是整體計劃當中的一環,隻會忠於執行。


    人本身就具備辯論是非的思維意識,但文無忌等來自另外空間數百年之後的思想將這個時代、體係分析得清清楚楚,越是大賢,越是接觸四門寨體係,越會發現當下體製和社會結構發展的矛盾衝突。


    也因此造成了文無忌、秦歌在眾人眼中無缺的品行。


    這就是宋秦歌相信文無忌,文無忌敢於大膽嚐試對四門寨做出變革的真正原因。


    完成雲內州的戰事,將四門寨大權下方給成子龍、周瑾之、吳兆學、塔拉、讚章及其南方章海龍等這些人。


    開疆擴土,複興漢家,都是這些人的夙願。


    文無忌和宋秦歌一明一暗從最底層開始一步步的展開思想解放運動,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的國富,這是有道理的。


    少年在文無忌眼中就是琮記發展的基礎,也可以理解為大明體製下最底層的群體。


    朱由檢逐漸開始了科舉製度改製,文無忌需要將地基打得紮實一點。


    人生彈指一揮間,艦隊來去西洋便是三五年,將半生精力放在領軍打仗層麵,文無忌認為這是在浪費自己和秦歌真正的能力。


    兩軍對陣,逐漸發展起來的四門寨將官、明軍將官都能勝任。


    百年之後,江山如何,民智是發展而起,革新、科技、工商等理論深人心,到時便真正意義的做到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目的。


    這是文無忌“三駕馬車論”;


    宋秦歌負責商業運籌,自己合縱連橫,四門寨體係下的人員是拳頭。


    消滅的消滅,削弱的削弱,**的**,征服的便去征服。


    日出東方,在京城百姓對秦良玉、秦歌的議論當中兩個人自山海客棧、秦園而出,分別由東廠人員接應安排進入宮內。


    對於事前已經接收到信息的文無忌、宋秦歌,這算是特殊的一日,兩人都要上朝聽詔。


    對於宋秦歌自然而言沒有影響,文無忌是最大可能地避免拋頭露麵,但這種大明朝廷最高規格的會議,對於文無忌,參加也影響不到自己布局。


    能上朝的,文無忌便不擔心會私通女真,再說了,諸如顧秉謙等人多多少少也是了解了一些自己信息。


    已經算是熟悉的宮城建築撲麵而來,文無忌、宋秦歌鎮定地行走在期間,兩人偶爾互視時都會心領神會地點頭。


    這算是新篇章的開始。


    宮內朱由檢情緒雖然激動但不忐忑。


    桌麵的錦盒當中擱置了一把破虜刀。


    這是朱由檢對結識文無忌以來對這個亦師亦友之人所有貢獻、付出的肯定。


    精心打造的破虜刀,篆刻禦賜兩字。


    完全就是文無忌所猜測的尚方寶刀。


    朱由檢已經不擔心自己這種行為會招致大臣如何意見,論功,文無忌足夠擔當。論學識,大賢所不及的高度,對於朝堂官員心思,朱由檢也把握精準。


    陽光傾城,文無忌、宋秦歌站在中和殿外。


    朱由檢很貼心,以往特殊召見,都是上朝之時等待在殿外,何時宣召何時上朝。等一兩時辰是常態。


    文無忌和宋秦歌卻是在朝會開始後被接引進入,也就避免了上朝期間被等候在宮城外官員隨從目見的可能


    但也僅僅這個層麵特殊化,其他的流程一個都不少。


    這讓站在殿外日光下的宋秦歌頗為疼惜自己肌膚,想著迴頭定要多敷麵膜補充迴來流失的水分。


    溫度持續升高,兩人低眉垂目,細微的交談聲也在殿外時斷時續。


    “認秦將軍為義母,按道理不至於上朝,是不是你真弄了一個公主身份”


    “我沒有,皇上如何想的,不知道”


    “少師是從一品”


    “是的”


    “官居一品,哼,哼,不錯呀”


    兩個一言一句,殊不知朝堂之上早就因宋秦歌的賞封而爭論得不可開交。


    公主不是說封就是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漢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蒂梵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蒂梵兒並收藏明末漢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