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阿姨的名字叫馬曉媛,很平淡,不像7個學生,尤其是新招進預科班的三個孩子,兩個女生名字中一個帶“子”,另一個也帶“梓”,男生名字中則有個“俊”字,
據說這幾個關鍵字都是他們父母這代人起名時最喜歡用的字,顯得高雅,也帶上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保潔阿姨本來隻是喜歡在工作之餘坐在樓道裏或者雜物間翻一翻學生看完不要的過刊雜誌,
在全校人都被齋小果分享了學霸成功果實後,出鏡前要背台詞,還要學著看腳本,記住鏡頭走位和自己站立的位置與說話時的朝向這些細節的馬阿姨發現,自己越是動腦,腦子就越是好用起來……
雖說《齋董的枯燥生活》隻是短視頻,並不複雜,但對於阿姨來說,這也是人生中少有的腦子裏要同時注意三個變量以上的工作。
隨著學霸成功果實被逐漸校花吸收,她從拍攝前,提前好幾天就要緊張地單純記憶台詞、腳本這些東西,變成逐漸理解起原來站位是為了配合拍攝場景調度,朝向有時是為了鏡頭拍攝對麵跟自己說話的角色,而有時候是為了配合打光角度這些道理性問題。
努力死記硬背時消化吸收的學霸成功果實部分元素,幫阿姨打開了記憶習慣;
而逐漸嚐試理解事物間的關聯、找到其中的邏輯,就讓阿姨打開了理解能力和思考、處理多變量複雜問題的領域。
而這,其實正是一個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曆程……
一個小孩子起初可能並不理解讓他們背誦的內容,但背誦卻打開了他們的記憶能力,日後隨著理解能力和實踐經曆的加深,便逐漸理解了那些曾經單純背過卻並不理解的內容。
事實上,比這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層麵的演化,也正是科學的發展曆程……
古時候,人們靠著一代代生活積累的經驗來思考、做事,這就是歸納與演義,屬於經驗科學範疇,但人們還不知道事物為何會這樣發展,
比如古人知道淬火能增加刀劍的硬度,就歸納出這個客觀規律,記憶在腦子裏,還要告知傳承給下一代人,這就是一種歸納,
用這種方法去給器具淬火,就是演繹出來。
但是,隻有歸納和演繹,隻停留在這個經驗科學的層麵,並不理解淬火到底是怎麽迴事,是什麽原理,自然也無法發展到晶格區分馬氏體、奧氏體,甚至繼續發展出龐大的冶金科學。
而現代科學,在歸納演繹得來的經驗之上又加入了邏輯,
通過邏輯與反複實驗對比的歸納演義,人們發現了原子、金屬,逐漸揭示了金屬的各種性質,
到了這一步,就從初級的、樸素的經驗科學演變成了完全體科學方法論。
馬阿姨並不知道自己隻是從記憶走向理解和思考就已經暗合了微觀個體思維啟蒙,甚至人類宏觀整體的科學演化規律,她隻是慢慢發現,短片中那幾句台詞和隨便翻翻就知道裏在說什麽的偏娛樂向雜誌已經無法滿足她了……
簡而言之就是,她這些年所待的舒適區過於狹窄,之前還沒覺得,畢竟物質意識辯證法讓她覺得那小小的舒適區就很舒適了,可現不行啦……
狹窄的舒適區讓馬阿姨感覺有些,
枯燥……
好吧,現在枯燥的不止齋董了,還有齋董周圍的人……
有了這種感覺之後的馬阿姨便急於邁出舒適區,去挑戰一下更複雜的東西,她甚至萌生了一個想法:
初中畢業的自己,如果也很努力地學習的話,會不會也能達到周圍這些大學生們的程度?
帶著這種念想,下了班不需要假裝幹活磨洋工的馬阿姨用自己的員工卡進了聯大圖書館……
裏麵的書實在太多了,有太多能引起人興趣的讀物,但馬阿姨暫時並未沉浸其中,因為聯大有了集體參加高考的活動,還能贏獎學金,很多並非學生的教職工也報名參加,所以馬阿姨眼前的目標十分明確:
先學高考內容,提升一下學曆這個“經曆”,算是打地基,然後再去看自己感興趣的書。
初來乍到的馬阿姨還是先從記憶方麵下手,然後再往理解方麵去走。
她先從更強調記憶的背單詞下手,從高考核心詞匯背起,背完之後覺得沒什麽挑戰,然後就把大學生四六級給背了,覺得還行……
在馬阿姨想要繼續晉級的時候,得知專四專八隻有英語專業能考,非專業的不能考,於是對英語沒什麽興趣的她就沒去背什麽專四專八詞匯,而是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一本gre兩萬詞,將其一頁頁吃進大腦……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某個專業領域,還要出國留學,比如法學還要背法學專業詞匯,考lsat,心理學還要背很多心理學專業詞匯等情況,而是隻為了日常閱讀一些新聞、期刊等,兩萬多的詞匯量就夠了,
從大夏國內的高考、四六級、考研英語,到國外的出國考試等等,很多都是直接把英文期刊上的文章拿來當做題目,所以馬阿姨在背完兩萬詞後就放下了詞匯部分,開始下一步。
詞匯雖然記憶部分偏多,但每個詞後麵也會有一些例句幫助人理解記憶,
所以在將詞匯量升級到兩萬以上的水平之後,馬阿姨沒有再去刻意學語法,隻是補了一些短語、固定習慣用法等,便已經可以無障礙閱讀每一張高中英語試卷……
馬阿姨從英語入手,然後是語文,最後才啃數學和理綜學科。
馬阿姨的人生經曆,讓她對於社會科學更感興趣,她總是想直到身邊遇到的很多事情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社會運行法則造成的,所以本來她以為自己應該選文科。
結果問了幾個學生後發現,很多社會科學對於數學的要求竟然比很多聽上去就是理科的專業還多……
比如生物和醫學等顯然是理科,但很多時候考研甚至都不考數學,而是考兩門專業課;
反觀經濟學這些看似是文科的社會科學專業,要學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統計、計量等,這些可都是赤裸裸的數學啊……
最終,馬阿姨決定,高考先選理科,等考完,具備了基本理性思維後,業餘時間完全可以再去圖書館看那些對於理解社會問題有幫助的政、史、地書籍。
就這樣,保潔馬阿姨利用下班時間一通修煉晉級,持之以恆之下,就來到了高考這天。
早上七點整,馬阿姨、齋小果和幾個學生準時在聯大小門口碰頭。
不過這裏不光有他們,還有預科班三個學生中,其中兩位的家長……
未完待續……
據說這幾個關鍵字都是他們父母這代人起名時最喜歡用的字,顯得高雅,也帶上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保潔阿姨本來隻是喜歡在工作之餘坐在樓道裏或者雜物間翻一翻學生看完不要的過刊雜誌,
在全校人都被齋小果分享了學霸成功果實後,出鏡前要背台詞,還要學著看腳本,記住鏡頭走位和自己站立的位置與說話時的朝向這些細節的馬阿姨發現,自己越是動腦,腦子就越是好用起來……
雖說《齋董的枯燥生活》隻是短視頻,並不複雜,但對於阿姨來說,這也是人生中少有的腦子裏要同時注意三個變量以上的工作。
隨著學霸成功果實被逐漸校花吸收,她從拍攝前,提前好幾天就要緊張地單純記憶台詞、腳本這些東西,變成逐漸理解起原來站位是為了配合拍攝場景調度,朝向有時是為了鏡頭拍攝對麵跟自己說話的角色,而有時候是為了配合打光角度這些道理性問題。
努力死記硬背時消化吸收的學霸成功果實部分元素,幫阿姨打開了記憶習慣;
而逐漸嚐試理解事物間的關聯、找到其中的邏輯,就讓阿姨打開了理解能力和思考、處理多變量複雜問題的領域。
而這,其實正是一個孩子接受啟蒙教育的曆程……
一個小孩子起初可能並不理解讓他們背誦的內容,但背誦卻打開了他們的記憶能力,日後隨著理解能力和實踐經曆的加深,便逐漸理解了那些曾經單純背過卻並不理解的內容。
事實上,比這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層麵的演化,也正是科學的發展曆程……
古時候,人們靠著一代代生活積累的經驗來思考、做事,這就是歸納與演義,屬於經驗科學範疇,但人們還不知道事物為何會這樣發展,
比如古人知道淬火能增加刀劍的硬度,就歸納出這個客觀規律,記憶在腦子裏,還要告知傳承給下一代人,這就是一種歸納,
用這種方法去給器具淬火,就是演繹出來。
但是,隻有歸納和演繹,隻停留在這個經驗科學的層麵,並不理解淬火到底是怎麽迴事,是什麽原理,自然也無法發展到晶格區分馬氏體、奧氏體,甚至繼續發展出龐大的冶金科學。
而現代科學,在歸納演繹得來的經驗之上又加入了邏輯,
通過邏輯與反複實驗對比的歸納演義,人們發現了原子、金屬,逐漸揭示了金屬的各種性質,
到了這一步,就從初級的、樸素的經驗科學演變成了完全體科學方法論。
馬阿姨並不知道自己隻是從記憶走向理解和思考就已經暗合了微觀個體思維啟蒙,甚至人類宏觀整體的科學演化規律,她隻是慢慢發現,短片中那幾句台詞和隨便翻翻就知道裏在說什麽的偏娛樂向雜誌已經無法滿足她了……
簡而言之就是,她這些年所待的舒適區過於狹窄,之前還沒覺得,畢竟物質意識辯證法讓她覺得那小小的舒適區就很舒適了,可現不行啦……
狹窄的舒適區讓馬阿姨感覺有些,
枯燥……
好吧,現在枯燥的不止齋董了,還有齋董周圍的人……
有了這種感覺之後的馬阿姨便急於邁出舒適區,去挑戰一下更複雜的東西,她甚至萌生了一個想法:
初中畢業的自己,如果也很努力地學習的話,會不會也能達到周圍這些大學生們的程度?
帶著這種念想,下了班不需要假裝幹活磨洋工的馬阿姨用自己的員工卡進了聯大圖書館……
裏麵的書實在太多了,有太多能引起人興趣的讀物,但馬阿姨暫時並未沉浸其中,因為聯大有了集體參加高考的活動,還能贏獎學金,很多並非學生的教職工也報名參加,所以馬阿姨眼前的目標十分明確:
先學高考內容,提升一下學曆這個“經曆”,算是打地基,然後再去看自己感興趣的書。
初來乍到的馬阿姨還是先從記憶方麵下手,然後再往理解方麵去走。
她先從更強調記憶的背單詞下手,從高考核心詞匯背起,背完之後覺得沒什麽挑戰,然後就把大學生四六級給背了,覺得還行……
在馬阿姨想要繼續晉級的時候,得知專四專八隻有英語專業能考,非專業的不能考,於是對英語沒什麽興趣的她就沒去背什麽專四專八詞匯,而是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找到一本gre兩萬詞,將其一頁頁吃進大腦……
一般來說,如果不是某個專業領域,還要出國留學,比如法學還要背法學專業詞匯,考lsat,心理學還要背很多心理學專業詞匯等情況,而是隻為了日常閱讀一些新聞、期刊等,兩萬多的詞匯量就夠了,
從大夏國內的高考、四六級、考研英語,到國外的出國考試等等,很多都是直接把英文期刊上的文章拿來當做題目,所以馬阿姨在背完兩萬詞後就放下了詞匯部分,開始下一步。
詞匯雖然記憶部分偏多,但每個詞後麵也會有一些例句幫助人理解記憶,
所以在將詞匯量升級到兩萬以上的水平之後,馬阿姨沒有再去刻意學語法,隻是補了一些短語、固定習慣用法等,便已經可以無障礙閱讀每一張高中英語試卷……
馬阿姨從英語入手,然後是語文,最後才啃數學和理綜學科。
馬阿姨的人生經曆,讓她對於社會科學更感興趣,她總是想直到身邊遇到的很多事情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社會運行法則造成的,所以本來她以為自己應該選文科。
結果問了幾個學生後發現,很多社會科學對於數學的要求竟然比很多聽上去就是理科的專業還多……
比如生物和醫學等顯然是理科,但很多時候考研甚至都不考數學,而是考兩門專業課;
反觀經濟學這些看似是文科的社會科學專業,要學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統計、計量等,這些可都是赤裸裸的數學啊……
最終,馬阿姨決定,高考先選理科,等考完,具備了基本理性思維後,業餘時間完全可以再去圖書館看那些對於理解社會問題有幫助的政、史、地書籍。
就這樣,保潔馬阿姨利用下班時間一通修煉晉級,持之以恆之下,就來到了高考這天。
早上七點整,馬阿姨、齋小果和幾個學生準時在聯大小門口碰頭。
不過這裏不光有他們,還有預科班三個學生中,其中兩位的家長……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