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五月前朝的大事就是康熙在京畿附近巡視河流,那麽閏五月的大事就是康熙要為編修《淵鑒類函》網羅人才。這件事並不隱蔽,至少該知道的人都知道,比如四阿哥。
李光地如今不在京城,江晨又受人排擠,這個消息怕是傳不進他的耳朵。這就給了四阿哥可乘之機。
於是有一天四阿哥正巧碰見了江晨,江晨恭敬給四阿哥請安,兩人錯身之際,江晨的手中多了一個紙團。江晨不動聲色的將紙團收到了衣袖中,到了安全的地方打開,裏麵寫著‘豐澤園考校’五個字。
豐澤園是勸課農桑、演耕藉田的地方,平日裏康熙時常會帶著一眾朝臣前來,觀看種植情況,以示農耕為本。
所以康熙這一次安排要去豐澤園,江晨並沒有什麽準備,隻當是一次簡單的活動,當然還是提前做了好幾首有關勞作的詩,這種場合誰都要寫幾首應應景,現想不是不可以,但萬一腦子短路想不出來可就闖大禍了。
隻是四阿哥給的紙條,讓江晨明白這件事並不是那麽簡單,又想起了張英叮囑的學問要緊,切不可因為公務繁忙,就放棄每日讀書。
江晨心中有了計較。他還是如平常一樣,皇宮、翰林院、家三點來迴往返,沒看出有什麽不穩重,隻是迴到家中,翻閱了很多有關農田和治水的資料典籍。
雖然知道消息比別人晚了一些,可江晨會劃重點啊!如果隻是考察學問,江晨入翰林院以來就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尤其又參入進編書一事,深覺自己學識淺薄,更是埋頭苦讀,筆耕不輟。
可康熙的考察一向是貼合實際的,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水患不停,再加上在豐澤園,肯定離不開農耕,從這兩處下手準備,一定沒錯。
於是到了前往豐澤園的時候,康熙先是親自巡視了一遍禦田中作物的生長情況,又找來幾個伺候田地的人,問詢今年的雨水溫度是否對耕種有影響,最後親自下地,體驗了一把種田的不易。
按照正常流程,跟著來的大臣也一同下地,最後君臣互吹一番,這次的行程就圓滿結束了。
可康熙在眾人的吹捧中,說了一句驚雷,“朕今日深耕田地,始覺百姓耕作不易,爾等做官,要始終銘記。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不能忘記弄更辛苦,今日就召翰林院前來問答,篩選賢才。”
知道消息的,自然順著康熙的話,皇上聖明,臣等一定不負聖恩。不知道消息的,也不可能駁康熙的麵子。於是本該在翰林院繼續上班的官員們,被拉到了豐澤園考試。
所幸,大家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哪怕不知道消息,也不慌張,但估計心裏麵是有罵人的,你體驗就體驗了,怎麽突然給我們考試。
康熙也知道自己這麽做過於突然,引人腹誹,於是畫了張大餅,“今日考察優異者,隨敦複一同修書。”
修書這種流傳青史的光榮事,哪怕是做個磨墨的,都值得啊!所以哪怕張英作為翰林院掌院,選了不少人進編書的隊伍,可僧多肉少,沒被選上的才是絕大多數。雖然進去了,也是個打雜的,但自己隻要修了幾頁,那也能署個名啊!
不少心懷遺憾的官員,摩肩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文人相輕,小小的一場考校,也是要分個第一第二的,這是在皇上麵前露臉啊!要是皇上記住了,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也不愁了。
康熙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在田邊踱了幾步,有了問題:“朕於二十年在禦田中發現一株六月成熟的稻子,命人留種年年耕種,如今已有成效,不知諸卿以為如何推廣?”
連點了幾個官員,都隻是停留在表麵,如何鼓勵百姓試著種植。康熙對他們的迴答並不滿意。繼續點人,這一次點到的是江晨。旁聽的四阿哥嚇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江晨接受了自己的紙條,也不能讓皇阿瑪滿意,自己不就得罪人了。
江晨聽見康熙的聲音,不卑不亢地出列,迴答:“迴皇上,皇上的得天所受,禦田中有如此神稻,實在是百姓之福。
奴才幼時跟隨恩師客居福建,當地氣候四季如春,確實適合種植兩季稻苗。
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想來稻子也會有水土不服,推廣應該從水稻適應當地氣候開始,多地多處實地考察,有詳實的數據作證,才能推廣。
百姓靠天吃飯,一年耕種不易,稍有不慎,便是顆粒無收,實在不應操之過急。”
江晨最後的話有些大膽,站在他兩邊的官員都有些站不住了。康熙聽後沉默不語,有膽小的已經跪在了地上,四阿哥眼前一黑,剛看好的潛力股要嘎了怎麽辦?
不料康熙沉默之後開懷大笑,“望軒言之有物,為民著想,真是國之棟梁!晉卿與你,師徒二人同朝為官,必是一段佳話。”
聽得李光地的政敵一陣眼暈,這李光地才離開京城,他徒弟又出了風頭,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難道李光地冥冥之中真有神佛庇佑?怎麽就壓不死呢?
誇獎過後,康熙繼續發問:“那朕再來考考你,今年殿試考察治水之難,不知望軒今日有什麽新的體悟?”
江晨沉思片刻,迴答:“迴皇上,奴才當日隻是從書本之上得來的淺薄見識,如今有諸位長輩同僚教導,才知治水一事非紙上之功,需要因勢利導,隨時製宜,奴才不曾親身治理,無法迴答,請皇上賜罪。”
康熙沒想到江晨如此坦誠,再一次感慨他的為人坦蕩,“望軒實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後有了機會,可以去試試治水。”
因為江晨提到了長官同僚,康熙一樣不吝嗇誇獎,他對張英說:“短短三個月,望軒如同脫胎換骨,離不開敦複的教誨啊!翰林院果然學風濃厚,互幫互助。”
所有翰林院的官員都有榮與共,同時增加了對江晨的好感,這小夥子會做人。
接下來康熙問了江晨修書方麵的問題,江晨皆應答如流,引得康熙讚不絕口。問四書五經,還能是江晨過去學習的紮實,狀元之名實至名歸,可修書涉及到的可不止這些,其中的典故引用,若不是踏實肯幹,是絕對做不到江晨舉一反三的狀態。
最重要的是,江晨給康熙長臉了。這一次科舉,有不少人議論,康熙為了麵子,強捧江晨做狀元。今日考核,康熙點江晨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我當初點狀元可是沒有私心的,江晨的才學確實配得上。
康熙很是愉快地迴宮了,江晨一戰成名,所有人都知道,江晨前途無量,以前隻覺得他讀書好,現在更覺得他的官場情商同樣不差,後生可畏啊!
李光地如今不在京城,江晨又受人排擠,這個消息怕是傳不進他的耳朵。這就給了四阿哥可乘之機。
於是有一天四阿哥正巧碰見了江晨,江晨恭敬給四阿哥請安,兩人錯身之際,江晨的手中多了一個紙團。江晨不動聲色的將紙團收到了衣袖中,到了安全的地方打開,裏麵寫著‘豐澤園考校’五個字。
豐澤園是勸課農桑、演耕藉田的地方,平日裏康熙時常會帶著一眾朝臣前來,觀看種植情況,以示農耕為本。
所以康熙這一次安排要去豐澤園,江晨並沒有什麽準備,隻當是一次簡單的活動,當然還是提前做了好幾首有關勞作的詩,這種場合誰都要寫幾首應應景,現想不是不可以,但萬一腦子短路想不出來可就闖大禍了。
隻是四阿哥給的紙條,讓江晨明白這件事並不是那麽簡單,又想起了張英叮囑的學問要緊,切不可因為公務繁忙,就放棄每日讀書。
江晨心中有了計較。他還是如平常一樣,皇宮、翰林院、家三點來迴往返,沒看出有什麽不穩重,隻是迴到家中,翻閱了很多有關農田和治水的資料典籍。
雖然知道消息比別人晚了一些,可江晨會劃重點啊!如果隻是考察學問,江晨入翰林院以來就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尤其又參入進編書一事,深覺自己學識淺薄,更是埋頭苦讀,筆耕不輟。
可康熙的考察一向是貼合實際的,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水患不停,再加上在豐澤園,肯定離不開農耕,從這兩處下手準備,一定沒錯。
於是到了前往豐澤園的時候,康熙先是親自巡視了一遍禦田中作物的生長情況,又找來幾個伺候田地的人,問詢今年的雨水溫度是否對耕種有影響,最後親自下地,體驗了一把種田的不易。
按照正常流程,跟著來的大臣也一同下地,最後君臣互吹一番,這次的行程就圓滿結束了。
可康熙在眾人的吹捧中,說了一句驚雷,“朕今日深耕田地,始覺百姓耕作不易,爾等做官,要始終銘記。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書不能忘記弄更辛苦,今日就召翰林院前來問答,篩選賢才。”
知道消息的,自然順著康熙的話,皇上聖明,臣等一定不負聖恩。不知道消息的,也不可能駁康熙的麵子。於是本該在翰林院繼續上班的官員們,被拉到了豐澤園考試。
所幸,大家都是飽讀詩書之輩,哪怕不知道消息,也不慌張,但估計心裏麵是有罵人的,你體驗就體驗了,怎麽突然給我們考試。
康熙也知道自己這麽做過於突然,引人腹誹,於是畫了張大餅,“今日考察優異者,隨敦複一同修書。”
修書這種流傳青史的光榮事,哪怕是做個磨墨的,都值得啊!所以哪怕張英作為翰林院掌院,選了不少人進編書的隊伍,可僧多肉少,沒被選上的才是絕大多數。雖然進去了,也是個打雜的,但自己隻要修了幾頁,那也能署個名啊!
不少心懷遺憾的官員,摩肩擦掌,準備大顯身手,文人相輕,小小的一場考校,也是要分個第一第二的,這是在皇上麵前露臉啊!要是皇上記住了,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也不愁了。
康熙調動起了大家的積極性,在田邊踱了幾步,有了問題:“朕於二十年在禦田中發現一株六月成熟的稻子,命人留種年年耕種,如今已有成效,不知諸卿以為如何推廣?”
連點了幾個官員,都隻是停留在表麵,如何鼓勵百姓試著種植。康熙對他們的迴答並不滿意。繼續點人,這一次點到的是江晨。旁聽的四阿哥嚇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江晨接受了自己的紙條,也不能讓皇阿瑪滿意,自己不就得罪人了。
江晨聽見康熙的聲音,不卑不亢地出列,迴答:“迴皇上,皇上的得天所受,禦田中有如此神稻,實在是百姓之福。
奴才幼時跟隨恩師客居福建,當地氣候四季如春,確實適合種植兩季稻苗。
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想來稻子也會有水土不服,推廣應該從水稻適應當地氣候開始,多地多處實地考察,有詳實的數據作證,才能推廣。
百姓靠天吃飯,一年耕種不易,稍有不慎,便是顆粒無收,實在不應操之過急。”
江晨最後的話有些大膽,站在他兩邊的官員都有些站不住了。康熙聽後沉默不語,有膽小的已經跪在了地上,四阿哥眼前一黑,剛看好的潛力股要嘎了怎麽辦?
不料康熙沉默之後開懷大笑,“望軒言之有物,為民著想,真是國之棟梁!晉卿與你,師徒二人同朝為官,必是一段佳話。”
聽得李光地的政敵一陣眼暈,這李光地才離開京城,他徒弟又出了風頭,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難道李光地冥冥之中真有神佛庇佑?怎麽就壓不死呢?
誇獎過後,康熙繼續發問:“那朕再來考考你,今年殿試考察治水之難,不知望軒今日有什麽新的體悟?”
江晨沉思片刻,迴答:“迴皇上,奴才當日隻是從書本之上得來的淺薄見識,如今有諸位長輩同僚教導,才知治水一事非紙上之功,需要因勢利導,隨時製宜,奴才不曾親身治理,無法迴答,請皇上賜罪。”
康熙沒想到江晨如此坦誠,再一次感慨他的為人坦蕩,“望軒實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後有了機會,可以去試試治水。”
因為江晨提到了長官同僚,康熙一樣不吝嗇誇獎,他對張英說:“短短三個月,望軒如同脫胎換骨,離不開敦複的教誨啊!翰林院果然學風濃厚,互幫互助。”
所有翰林院的官員都有榮與共,同時增加了對江晨的好感,這小夥子會做人。
接下來康熙問了江晨修書方麵的問題,江晨皆應答如流,引得康熙讚不絕口。問四書五經,還能是江晨過去學習的紮實,狀元之名實至名歸,可修書涉及到的可不止這些,其中的典故引用,若不是踏實肯幹,是絕對做不到江晨舉一反三的狀態。
最重要的是,江晨給康熙長臉了。這一次科舉,有不少人議論,康熙為了麵子,強捧江晨做狀元。今日考核,康熙點江晨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我當初點狀元可是沒有私心的,江晨的才學確實配得上。
康熙很是愉快地迴宮了,江晨一戰成名,所有人都知道,江晨前途無量,以前隻覺得他讀書好,現在更覺得他的官場情商同樣不差,後生可畏啊!